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黑领 >

第333章

黑领-第333章

小说: 黑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后,在一次在京工作的老同学聚会中,他表示愿意把工作做好,希望大家鼎力相助,并提出…建议与之共勉,第一是听到群众对他的意见,哪怕是斥责谩骂,要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告诉他,第二是找他办事,遵循章法,公事公办,能够办的就办,第三是写给他的信,他一定看,但不一定回信。

从严治政是洪老总一贯遵循的从政原则,他平时言谈举止从容不迫,办事果断,雷厉风行,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拖拖拉拉的衙门风气,并对此不留情面地加以严厉批评。

有一次,他在人代会上点名批评了一些单位,结果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拥护。

他说,“我有时批评的确太严厉,这不好,但为什么一定要领导发了脾气才去做呢?有些事情非不能为,而是不去为。”

但他坦言自己有一个优点,就是只批评人,决不整人。

从方方面面来看,基层干部在洪老总面前,最好还是实事求是一点儿,少玩儿虚的,省得弄得自己难看,下不了台。

萧名学和陈通达想到来的人可能是洪老总,心里面倒是都有一点儿激动,也有一点儿忐忑,明阳市的发展虽然已经上了轨道,但是要见成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此时洪老总前来巡查,未必就能够让他看到最美好的一面。

尤其是现在明阳段高速公路还在修建之中,旧城改造工程也在分批进行,各地的市场和商场、居民区大楼都在拔地而起,到处都是施工的现场,环境方面不会很好。

这一次洪老总过来所看到的,怕是很难为自己得到加分了。

不过萧名学和陈通达倒是也没有什么奢望能够得到洪老总的赏识,只要是他不当面骂上几句的话,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等了有半个小时的样子,一行由十几辆车组成的车队才风尘仆仆地开了过来。

本月最后一天多了,大家有月票在手的就请支持一下吧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一章 陈通达同志不错

车队完全可以用风尘仆仆这四个字来形容,当萧名学和陈通达看到洪老总果然从中间一辆车中走出来的时候,脸上都有一些尴尬的神色。

原因自然也是很简单的,不仅洪老总的衣服上沾染了很多尘土,就连皮鞋上面也沾了不少的泥巴,而且看起来这些泥巴都是比较新鲜的那种。

很显然,洪老总来到市政府之前,就已经在整个明阳市的工地上转了一圈儿了。

“洪副总理,您好。”萧名学等人迎了上来。

洪副总理虽然一身尘土,但是看上去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笑着握了握萧名学和陈通达的手说道,“你们明阳搞得挺热闹嘛,遍地都是沟沟壑壑的,感觉跟进了地雷阵差不多。”

“明阳正在进行旧城改造和道路建设,情况是差了一点儿——”陈通达在一旁解释道。

洪副总理说道,“不必紧张,我就是说说而已。不过,群众的出行问题也要兼顾好了,毕竟城市建设虽然重要,也要尽量做到不扰民。尤其是雨季快要到了,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首长指示得很对,我们一定处理好这个问题。”萧名学保证道。

众人一路上了楼,稍微休息了一下,洪老总就问起了明阳市的城市规划。

“明阳市的高速公路建设,在国内也是走在前列的,我留意过,你们在旧城改造方面也做得比较成功,老百姓的怨言比较少。”洪老总很随意地提起了这个问题。

“老百姓的怨言少,主要是政府方面跟房地产开发商博弈的结果。”陈通达是常务副市长,既然市长黄锦利不在,那么负责解释的人当然就是他了。

萧名学现在已经是市委书记,当然不适合做这些具体的工作。

陈通达所说的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在旧城改造之初,老百姓的怨言还是不少的,尤其是喻氏集团的倾轧太狠了一点儿,弄得民怨沸腾,还是萧名学顶着压力,和陈通达父子一道做了不少的工作,让喻昌健明白了这么做得不偿失,最后才在叔叔喻远帆的点头首肯下改弦易辙,减少了盈利预期。

这么一来,得利的就是老百姓们了,大家最后都觉得比较满意。

而喻氏集团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损失,因为配合了市政府的工作,在之后的合作中,市政府方面给予了一定的照顾,在商业城开发的过程中,他们还是有不少盈利的。

当然了,这也跟喻远帆离开了明阳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不处在直接对抗的情况之下,大家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一些。

“你是陈通达同志吧?”洪老总用食指敲了敲自己的额头,想了想后说道,“名学同志我以前见过,你倒是第一次,嗯,陈通达同志不错。”

陈通达立刻就被震惊了一下,心说我这才当了几天官儿啊?怎么连洪老总都听说过我了,而且还夸奖我不错?

别说是陈通达了,在场的人当中,很多人都感到了震惊。

能够得到洪副总理的不错的评价,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尤其是一个地市级的副厅级干部,能够入得洪副总理之耳,而且还得到了一个不错的评价,真是比中了五百万大奖还要罕见

跟随洪副总理同来的人当中,不乏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此时看向陈通达的目光,就有点儿不大一样了,要知道后面好几个央视的记者都跟着呢,陈通达和洪副总理说什么话,他们当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放到电视新闻里面去,但是记者的嘴巴是最杂的,这个消息估计很快就能够通过他们传播到全国各地了。

估计两天之后,整个全中国都能够知道明阳这边儿有个叫陈通达的副市长,居然得到了素未谋面的洪副总理的一句称赞。

这个就是美誉度啊,洪副总理亲口做出的评价,比什么都好使。

洪老总在明阳也没有多呆,吃了午饭之后继续上路,留下了几句勉励。

“难得啊难得,居然没有挨批,还得了几句勉励——”送走了洪副总理一行之后,萧名学和陈通达都是面面相觑,心说不知道洪副总理这一次唱的究竟是什么戏?

等到回了家之后,说起这事儿来,陈通达犹自有些难以置信,“你说洪副总理怎么会听说过我呢?”

“难道是想要提拔你了?”戴萱对于洪副总理也是非常崇拜的,闻言立刻就瞎猜道。

“不太可能吧,我又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陈通达倒是没有觉得自己有那个身价,虽然说自己在明阳这一段儿确实干得很勤奋,声望也不错,但是想要入洪副总理之耳,似乎还是有点儿力有未逮的感觉。

陈明洛闻言就暗自偷笑,心说这大概还是自己的情况引起了洪副总理的关注,顺便就注意到了老爸陈通达,仔细了解之后,当然觉得陈通达这个人办事儿也比较靠谱儿,所以才会记得他的名字。

毕竟,让洪副总理那种日理万机的大人物记得一个副厅级的干部的名字,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陈通达也足以自傲了。

自然陈明洛也不愿意说破此事,毕竟老爸忽然得知洪副总理很看重他,估计这工作的劲头儿就更猛了,到时候萧名学离开明阳市,陈通达怎么也能够借着这个机会露一把脸,没准儿真能觊觎一下市长的位置也说不定呢。

洪副总理随后又视察了几个城市,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严词厉色的情景比较多一些,这么两相对照之下,就显得明阳的与众不同,尤其是被洪副总理正面肯定的陈通达,一时之间倒成了官场上的人物谈论最多的话题。

“最近明阳市的发展还是挺快的,我见高楼起了不少。”陈明洛久在阳朔,乍一回到明阳,自然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触。

陈通达回答道,“关键是一个城市定位的问题,这个不解决好了,城市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明阳市是一个传统的产粮大市,这边儿的几个县都是产粮区,一向被视为是西岭省的粮仓,可是最近几年以来,粮食连年丰收,价格也逐年下跌,粮农的收入不高,这也造成了城市管理者很大的困惑,不清楚明阳该向何处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甚至在明阳也出现过农荒潮,大量的青壮年农民都离开了家乡,外出打工去了。

最近两年在萧名学的主导之下,明阳市开始尝试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和工业大市转变,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明阳市是全省典型的农业大市,传统的农业生产以水稻和棉花、大小麦和油菜两熟为主,一直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曾经是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近年来,明阳市委、市政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在坚持和确保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典型带动、政策促动和行政推动的力度,设施农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并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通过强化镇村干部、专业大户的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到各地参观学习,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突出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在外能人回乡领办、创办设施农业,不仅有效地加快了设施农业发展步伐,而且投资主体清晰、自主、多元,增强了发展活力。

以临城镇小王村为例,他们在发展设施草莓一举成功的基础上,村干部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去年投资发展大棚草莓两百亩,并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的品牌经营原则,成立了草莓专业生产合作社,不断扩张规模,成为全市设施农业的一大亮点。

明阳市委、市政府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对新建钢架大棚每亩奖励一千五百元、日光温室每亩奖励三千五百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发展设施农业政策激励引导的力度。

同时,整合各类农业建设项目资金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全市设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和集约经营水平逐年提升,改变了以竹架大棚为主的简易设施栽培,形成了以钢架大棚为主、日光温室为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