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害,也就是善即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
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
“善即是美”,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
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
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
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
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桃夭》反映的美学思想是艳如桃花、照眼欲明,然而“目观”之美还不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桃夭》反映先秦人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婚姻和家庭在整部《诗经》中举足轻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第二篇为《葛覃》,第三篇《卷耳》,第五篇《螽斯》, 第六篇即《桃夭》。
《诗经》的首发阵容便涵盖了恋爱、结婚、夫妇离别、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涉及到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
因此家庭和睦、团结尤其重要。而娶亲则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
从统治者方面来说,就要复杂多了。《礼记?大学》引《桃夭》时云:“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这便道破了桃夭的本质。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关系到社会的巩固。
至汉,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之说。
皆以夫妇关系为根本,认为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其它的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诗集传》卷七)
魏文侯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
“宜家”是为了“宜国”,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原本是一回事,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可以理解为何不同的时代好女子有不同的定义。
在母系氏族时期,好女子是生育技能特别发达的女子,她能不间断的哺育后代,以使自己的部落强大、兴盛。
因此,那时健壮便是最大的善。
奴隶社会的商朝,宗法制度尚未健全,还保留了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三千二百多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商朝中、后期,中国在位的君主是武丁。
武丁显然没有门第观念和男尊女卑思想,因为他让自己的妻子妇好指挥商朝大军,实行文治武功,终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奴隶制王国之一。
妇好不仅活跃于当时社会生活,而且经济独立。
桃之夭夭(4)
她与其他贵族、功臣一样,独立经营商王颁赏的封地和属于私人的一块田地。
甚至武丁死后,他的后人也没有把妇好作为依附于武丁的妻子,将其尸体移入大墓与武丁合葬,而是单独保留了妇好自己的墓穴。
祭祀祖先时也单独为妇好举行祭祀。
想必在妇好的年代,尽管君主是男人,女子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那时的好女子当是妇好这样独立、坚强的女性。
妇好首先是“妇”,是位部落首领的妻子,“好”是她的名字。
那个时代信奉鬼神,逢事必占,妇好常常于出兵前主持祭祀占卜,给亲人带去心灵的安抚。
她不仅做到了妻子应尽的职责,还在武丁需要将领对抗外敌、扩展疆土的时候冲在了最前面,同丈夫一起上战场御敌厮杀。
她不是跟男人竞争,而是给与男人帮助和支持。
这样的支持已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了,更有精神上的。
到周朝,封建宗法则度的建立使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
妇女受制于神权、族权和夫权之下,沦落到社会最底层。
周朝妇女的地位很低下,多妻制度盛行,也纳妾,至于贵族的女儿出嫁做皇后或者诸侯夫人,她的年岁已经不小的姊妹也陪嫁去做姬妾。
男性权力地位达到鼎盛,妇女作为附属品这一概念,已经上升为法律制度保护下的社会意识及道德准则。
在这时的政治上,妇女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顺从的女子便是好女子。
这段历史中,武则天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且颇有作为的女皇,几乎是奇迹。
而一些比较有名的才女,一半以上为青楼出身。
然而她们再有才,终不是良家女子,道德上有了瑕疵,无论如何算不得好女子了。
至于今日,女子已经改头换面重新闯荡江湖了,自野蛮女友横空出世,好女子已不仅仅是桃夭。
如果一部分的男子爱木兰,另一部分则爱桃夭。
当燕婉遭逢戚施(1)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昨夜
新台水再次漫过我的心
那是冰凉刺骨的冷冻
不复昔日
昔日
泚水安宁美好 一如我心
一如我心中渴求的
那种幸福
那种幸福
男耕女织 你浓我浓
优雅的天鹅自泚水
向幸福的更深处游弋
那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幸福
我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女子
最多不过
拥有一份不寻常的美丽
我据以等待
终于等来燕婉
他知己知彼 知热知寒
并知我心底朴素纯粹的祈求
春闱剥落
从前的骄傲 此刻
却成为我心底的刺
狞笑着戳破每个春风吹拂的清晨
祸起泚水
是墨的黑 以及蟾蜍的丑陋
燕婉之求
只换得一个困守的梦
新台有泚水,河水漫漫。安宁美好的追求,对老百姓很常见。新台有分流。河水浊浊。安宁美好的追求,老百姓总不间断。因为设置了鱼网,大雁、天鹅则离去。安宁美好之求,却得此悲伤教训。
这首诗讲的是美丽宣姜凄凉的爱情故事。
宣姜是齐国美名遐迩的女子。姜氏出美女,不独她,文姜、庄姜、夷姜也都是。
关于庄姜,最出名的当是那首赞她的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是原版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当时上流社会的男子,纷纷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荣耀。
每个女子都渴望获得完美的爱情。越是美丽,越心高气傲,因为有绝世的美丽,因此期待绝世的爱情,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
宣姜做到了——只不过,她的爱情是绝世的丑陋,并因这丑陋影响了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进程。
公元前718年,豆蔻女子宣姜十五岁。那年夏天,一位皇子敲响了她的心扉。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卫宣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夷姜。他与姜姓颇有渊源。
夷姜本为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然而妃子却爱上年轻俊逸的公子,也就是后来的卫宣公。庶母与庶子私通,生下了姬伋。
因为是黑暗的儿子,姬伋被偷养在宫外,直到成人。
当宣公执掌天下之后,姬伋的母亲被庶子纳为后宫,姬伋因此被立为太子,终于扬眉吐气曝露在阳光之下。
虽然身世并不光明,但姬伋是无辜的,他毕竟是宣公的血脉。乱伦之子也还是皇子,何况他还生得俊美,小有雅名。
公主与皇子原门当户对,并且联姻还完成了结盟的政治任务,宣姜的父皇齐僖公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于是,卫国立刻为迎娶新妇忙碌起来。
奇怪的是,这时节,新郎姬伋却被卫宣公派了公差,出使宋国去了。与此同时,迎接宣姜的行宫很快也被搭建起来了。
行宫位于淇水河畔,名为“新台”,那自然是一座精美的宫殿。
一切就绪,宣姜被隆重而迫不及待地迎了进来,迅速地举行了周公之礼。
在洞房里,宣姜发现天地变色了。她的如意郎君变成耄耋饕餮。卫宣公姬晋使了一出偷梁换柱的手段,将著名美女宣姜请到了自己衰老的瓮中。
“新台有■,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通涤”、“戚施”都用以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宣姜还在为才子佳人的生活暗自窃喜,谁知梦刚刚开始便已破灭。
后人常常猜想宣姜在看见卫宣公的刹那心中涌起怎样的念头?
当燕婉遭逢戚施(2)
面对洞房巨变,通常有两种反应:
其一,哭泣然后妥协;
其二,愤怒而后反抗。
根据史实,宣姜当然没有反抗。那么她是如何在万变的瞬息说服了自己,坦然接受了卫宣公这个糟老头的呢?
容易推断的是卫宣公得到美丽的新妇,必然以手指天发尽千般宠溺誓言。事实也确实如此,卫宣公对宣姜相当纵容,也许想以此战胜美貌少女对鸡皮鹤发的恐惧和厌恶吧。
至于宣姜就很难评说了。
是慑于卫宣公帝王的光环?宣姜本是公主,见惯了帝王将相,或许未必如此向往富贵吧?
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再也不能离开富贵也未可知。
无法猜度,我们只知道,宣姜最后选择了接受。然而她不曾预料,她的选择注定了未来生活中种种悲剧的发生。
一场丑陋的闹剧就此落下了帷幕。
这样的丑陋史上并不匮乏,甚至俯拾皆是。
被称颂不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不也是父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