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修文开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的其他任何人知道,你爹爹娘亲、弟弟妹妹还有你,都不能活命。”
一年前她养过一只鸟,后来被柴秀的猫吃掉她难过了好久。纵然后来柴秀赔了她一只更漂亮的鸟她也再不能开心。这个时候的卫锦兮,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在听到父亲这么郑重地与她说话之后,她瞪大了眼睛。消化了这番话好一会儿,她才郑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幕
卫锦兮觉得自己快不能理解父亲在说什么了。如果把卫青舟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分开,她都能轻松理解。可连在一起,却为何变得如此难以琢磨了呢?
似乎是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必须被儿子理解,卫青舟以一个问句作为开始:“三郎,你可知何为细作?”
卫家家规虽严,然父母子女关系亲和私下都是喊乳名的。卫青舟这声“三郎”喊得不远不近,却又正式异常。这让卫锦兮也打起精神重视起来。她拱拱手,像答夫子问一般:“孩儿知晓。”
“我儿平日随稷和长公主读书,可曾学过‘二王分唐’?”卫青舟“嗯”了一声,又问。
“夫子曾提过,但未据悉。”
“那三郎可知,前唐因何而灭?”
卫锦兮脸上一时露出迷茫、踟躇,而后朝着父亲一鞠躬:“儿愿闻其详。”
卫青舟轻叹一声,却并没有继续解读那段历史。他揉了揉卫锦兮的脑袋,说:“三郎,你要永远记住。咱们,是大周的臣子。”
卫锦兮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她盯了卫青舟半天都不见父亲更正,于是越觉得糊涂起来。
“我卫氏先祖,原是唐皇室最衷心的臣子。唐元帝时,朝纲混乱、众藩王蠢蠢欲动,先祖受命匍匐于楚王身侧。二王分唐后,周太祖千辛万苦找到祖父又委以重任。此后三代,咱们一直为靠近殷皇而努力。只是殷皇十分狡猾,直到建元年才寻到机会。建元二年冬月,为父传书北边配合制造了一次刺杀……”
这段历史,卫锦兮在书上是读过的。二王分唐前,原本封为楚王的太祖柴钰琥改封殷王,此后不过月余,周王与殷王便完成了政权的交接,一南一北隔江同时称帝。那是一次非常平稳的王朝覆灭,不见两王相争、未闻唐皇室声讨。虽是因唐帝昏庸,却毕竟是窃国之举。其后两朝沉寂了一些时日便开始谋划起一统大业。两国边境战事不断不假,但也不乏相互窃取机要情报的事情。只是这其中猫腻,凭卫锦兮这垂髫孩童是想破脑袋也无法明白的。孩子的世界,总是黑白分明。
似乎看出儿子的表情太过懵懂,卫青舟倒也没强迫她马上明白。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为父以命搏得陛下重用又娶了你母亲,可谓皇恩浩荡。然一臣不能侍二主,况这些年陛下对为父的猜忌越盛……锦兮,爹不求你马上理解为父说得这些。只是你一定记住,若是未来周国大军南下,你切勿因了私人感情触怒周帝。到那时,咱们卫氏为大业所付出的,自当得到理应的报偿。”
谈话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结束了。卫锦兮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卫青舟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人一直这样下去。而卫锦兮要与稷和长公主殿下同甘共苦的行为也给了左相大人一个给儿子灌输知识的机会。这不是强压,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就像当初老卫相对他做过的一样。
他们,在大殷待了太久了,久到不知不觉地就会以为这里是自己的故乡。尤其是从卫青舟开始,他们出生在殷、成长在这里,这里有他们的朋友、家人……
卫青舟的教育方式与皇家的那些夫子不一样。那些夫子要交给皇子们的东西、目的都很明确,而卫青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会的,并不是那些治国为官之道。而是,如何保全自己、如何玩弄权术以及如何麻痹自己、欺骗他人。
“爹,既然您说咱们是周臣,却为何要如皇帝舅舅的意去和宫家相争呢?”卫锦兮歪着脑袋,这个时候的她还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以后做的事情会对她的未来造成怎样的后果。
“愣小子。”卫青舟听了儿子的话评价道,但他并没直接解答反而反问道,“爹若不这么做,你若是你皇帝舅舅,会怎样?”
卫锦兮晃晃脑袋,又想了一会儿:“爹如果违背了皇帝舅舅的意思,皇帝舅舅会不高兴?”
卫青舟点点头,又道:“锦兮,为父所为危险异常,是以身边没有多少值得信赖的友人。不是为父不愿意去相信他们,而是不能。作为我的继承人,你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地。为父不求你现在就能把这些看得通透,只希望你能够小心慎行,切勿锋芒太过。”
“孩儿知道。”卫锦兮点头。她觉得自己没有父亲认为的那么无知啦。因为时常跟着稷和表姐玩耍,混迹在后宫久了,她可是知道后宫里那些妃子之间的恩怨的。比如宫贵妃看着很好相处其实最擅长借刀杀人呀,而宫贵妃身边那个叫莹妆还是什么的侍女,那才叫会“装”。她借着宫贵妃的名头没少给皇帝舅舅送手帕,偏偏贵妃绣工就是不行,还觉得她贴心呢。当然,卫锦兮才不会告诉贵妃这个莹妆已经躺过皇帝舅舅的龙案了。为了不让姑姑难过,她可是答应了稷和表姐保密的。
十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卫锦兮很快就把父亲的话抛掷脑后。反正都是些不能说的秘密,还是在应该想起的时候再想起来就好了。这十天她可一点都不曾闲着。在众仆从那“急需去茅厕却找不到茅房”的诡异表情中抄了《女则》不说,她还跟着卫青舟一起读了不少书,交流了自己对书中内容的观点。
两个小家伙久别重逢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皇后的寝宫。卫清雅不是深居简出的闺中小姐,更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单纯女子。她并非不知道这个侄子其实是侄女,心里也很清楚自己丈夫这么做的目的。
她与皇上,除了是夫妻却还是帝后。最初,卫清雅是真的想做一个纯粹的皇后、真心的妻子的。谁不想与另一半情投意合、举案齐眉呢?可随着时间流逝,当她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侄子竟是红妆……当她压着心中的种种质疑向嫂嫂旁敲侧击……夫妻多年,陛下的心思她如何不懂?不说其他,只单单让才出生的侄女背负上整个家族的命运,于卫清雅来说又是何其残忍的真相?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卫清雅,总觉得自己得为娘家做些什么。陛下和嫂嫂一起瞒着兄长侄儿的真实身份,兄长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怀疑自己儿子,那何不利用这一点再攀一门皇亲呢?只要有秀秀求情,至少锦兮还有条活命的机会吧?
“表姐,兮儿最近读了好多好多书呢。”
“看什么书?你字认全啦?”
看着两个小家伙互诉衷肠的样子,卫清雅只觉心中一片柔软。自从柴秀出生,她便把那些男女私情放在一边,全心投入到女儿身上。这本只是一个女人的私心罢了,却哪知反而被外人赞为识大体、不愧一国之母的风度,而她的“不妒不争”得到丈夫的尊重与敬爱,这皇后的位置自然稳固不说,恩宠也从未断过。少年夫妻,就算经过了这些隐瞒与欺骗,但情分终归还是有的。她并非不理解丈夫身为一国之君的用意,却也同样知道哥哥为官的不易。
卫氏的荣耀,是兄长以命搏来的。身为卫氏的女儿,总不能明明知晓还眼睁睁看着看着娘家败落。卫清雅亦不愿得罪皇帝,所以在心里擅自退了一步。往后,只看造化便好。
要说卫清雅这么做其实也是存了私心的。将女儿交给一个知根知底的孩子,纵然是个女子,也好过将来某一天踏上未央之后尘来得幸福多了吧?
想到先帝末年,众皇子争夺太子之位混战不休,而北边又有周国虎视眈眈。是未央公主柴敏的北嫁换来了南北一时的和睦。大殷嫁公主求和一事,一直为当时还是敏王的陛下引为耻辱。本以为陛下登基,哪怕是为了太后也会对这位妹妹好一些——最初也的确是如此,陛下登基后对太后的好也未尝不是真心。
然到了建元二年的冬天,周国皇帝病危。南北局势终于倒转过来。大殷一雪前耻的好时机来了。在一干大臣的“怂恿”下,陛下终究是受不住千秋霸业的诱惑大笔一挥出兵北伐。
当时已有身孕的周太子妃、也就是未央,身份尴尬。太子懦弱,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众臣异口同声要求太子以太子妃为质迫大殷退兵。得知消息的未央果决自裁,才免了周太子伐妻、陛下诛妹的惨剧发生。
或许就是从阿敏的死开始,卫清雅才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枕边人的真实性格。她想着阿敏出嫁前还曾为了安慰她故意说等太子登基她会邀请清雅去周国看看,想着阿敏该是如何毅然决然赴死……想着会不会有一天,这个枕边人也会为了求得一时和平将她的秀秀送去北边又或者南疆。和亲,对于公主来说,是作孽也是使命。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我说本文的最初中心思想是相爱相杀、后来演变成机关算尽,现在也可以概括成勇夺便当……大家应该会很感动吧……
解释一下:说世代间谍,没错。但不是全家都是。卫清雅就是不知道的。另外,小卫为啥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呢?这是出于考虑到她的年纪及阅历,还不足以让她完全明白事情本身的严重性。卫相在这个年纪把事情告诉她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从小培训她。但又不能让她到处乱说,所以会先交代说这关系到全家性命。她知道死很可怕,就保密了。可以理解为——趁着懵懂无知,拉上贼船。
☆、第三幕
卫青舟对卫锦兮的教育可以说是亲力亲为。当自家少爷时常因为闯祸被老爷默默带去书房的时候,老爷总会吩咐谁都不许靠近。所以,谁也不知道这对父子在房中的时间到底说了什么。只是每次教育之后,少爷总会安分些日子,然后又继续为祸四方。若说卫小少爷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