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同人)汉后人-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被吵的头疼来后宫的时候也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心中一动“前朝大臣们都是男人,你却是女人,如果从女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政君没有说后宫不得干政这种假贤良的话,在她看来,女人的见识之所以少,是因为男人们的禁锢,女人如果能够和男人有着相同的教育,说不定会出现比男人还惊艳的人。所以她有时候听到朝政也会心里想想该如何处理,她到不是真的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她只是觉得如果这些自己能够明白,那么将来教导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
政君琢磨了几句话“臣妾确实有些想法,不过是些粗浅之见,哪能及得上前殿饱学大儒们的见解呢。”
皇帝嗤笑一声“那些老臣们整日说着汉家尊严汉家地位的,连左右丞相的意见都不一,左丞相觉得应当和亲,改变匈奴人的习惯,教化匈奴,右丞相觉得大汉不应和未开化的匈奴人和亲。倒是吵吵不出结果来。”
政君拨了个橘子给皇帝,自己拔下头上的两根白玉五蝠簪“陛下,在臣妾看来,和亲是有必要的。”
皇帝好奇“哦?”
政君拿起一根簪子“这是呼韩邪单于。”又拿起另一根簪子“这是郅支单于。”
“陛下,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是兄弟,可郅支单于更像是祖辈那样的匈奴人,嗜杀好战,野蛮之人,而呼韩邪单于听说他很仰慕我汉家的文化,所以更亲近我汉人,而他又处于弱势,如果让郅支单于赢了,那么匈奴将重复曾经劫掠边境的行为,边境的百姓恐怕是要遭殃了,我汉家百姓不畏死,然而给敌人送羊入虎口的事情还是应当避免的。”
皇帝拿起代表着呼韩邪单于的簪子“莫非你觉得匈奴人还能被教化不成。”
政君掩口笑了笑“陛下说笑了,教化岂能是一两代人之功,教化是需要的,但是这不是段时间内能减到效果的事情,但是嫁公主过去,一定需要聘礼和嫁妆,聘礼匈奴人能给得起的无非是牛羊皮毛,这倒不稀奇,但是我们可以要求有良马种马,武帝之后大汉太缺马了。嫁妆嘛,我大汉有的是丝绸茶叶,奢侈物品更是应有尽有,美味的饭食,醉人的美酒,能耕种的巧手农夫。您觉得热爱上我大汉风物又无力南侵的匈奴贵族会怎么做呢。”
皇帝眼前一亮,一拍桌子“他们会用牛羊马匹,西方来的好物求着我们交换,不但可以得到良马还能腐化他们,迷上了这些东西,恐怕那些匈奴人也就骑不上马拉不开弓了,如果有了会耕种的农夫,他们也会尝试去耕作,逐渐的会渐渐失去他们最大的优势,马背上的民族如果和我们一样又有何惧呢。”
转过身来把政君抱起来转了一圈“你真是太有才了,政君,可笑前朝的大臣们吵来吵去都是冷饭,看到这点的几乎少之又少,若是此事能成,匈奴对大汉的威胁就大大变小了,不过这得需要一个有智慧有能力又心向大汉愿意平定刀戈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宗室中没有适龄的,朕的妹妹也都已经出嫁,怎么弄比较好呢。”
政君一笑“陛下,封宫女为公主可不算开先例。”
政君以为昭君和李元儿已经报名出宫了,有了能够回家的机会,昭君应该不会再重复这条路了,至于被选中的是谁,她就无法顾及了,虽然前世也是这么做的,不过政君说的那番话倒确确实实是她自己的见解。
第五十五章
所以在听说仅有一个宫女报名自愿和亲的时候还觉得虽然昭君没有和亲,但是还是有勇敢的女子敢为了大汉远走塞外。
一看名字顿时很心塞,昭君啊,怎么那么想不开,你都说了要出宫了,我也安排了,这是要闹哪样啊,难道你对国家的使命感更甚于对家人的眷恋?
赶紧让人带昭君过来。
昭君到了椒房殿看见的就是浑身都散发着我不开心气息的政君,嘴角微微扯开一个角度“别这样,我听说好像除了我没人愿意报名呢。”
政君哭笑不得“你还有心情调侃我,到底怎么回事,前几天你不还催我送你出宫么,你名字也报上去了,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为什么要报名。”
昭君沉默了一阵,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有些事情真的没有办法,我确实很像回家和父母团聚,但是我绝不想成为利益交换的棋子让那些人喝血吃肉。我父母是白身,哪能和宗老们抗衡,你是皇后,插手也不合适。与其回去被随意嫁掉或者留在宫里见着尔虞我诈,倒不如去和亲。”
政君严肃着问昭君“你知不知道和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背负一个沉重的使命离开你从小生长的地方,离开习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到那未开化的地方去,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回来,就连见家人的机会也很少。对了,匈奴还有父死子继的习俗,如果将来呼韩邪死在你的前面,你要嫁给他的儿子,一女二侍还是父子,你从小接受的教育真的能够承受吗。”
昭君听到要父死子继的时候脸白了下,但还是坚定的点头“我既然决定报名,是考虑过的。也许那边所有的一切都和这里不一样,但是那里有辽阔的草原,高远的天空,我的和亲可以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我可以渐渐改变匈奴人,呼韩邪单于不是非常憧憬汉族文化吗,我相信会有共同的语言的。如果我的牺牲可以让着一切实现,自己的委屈又算什么呢,我就是不回家留在宫里,困在这宫墙之内,日复一日,也无甚乐趣,与其如此,我宁愿活的轰轰烈烈,让历史也记住我王昭君的名字。”
政君很震撼昭君的回答,从未想过她的朋友居然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前世的昭君的确做到了,她改变了呼韩邪单于,改变了匈奴人,四十余年边境毫无刀兵,边境甚至可以路不拾遗,不可谓不是昭君之功。
莫非这是她注定的宿命吗,她注定要做草原上最亮的那颗明珠。
作为朋友,她这个时候只能眼看着她前行,尽量的让她不留遗憾,此一去,有肯能日后少有相见的机会,但是即使见不到,仍可谓对方祈祷祝福,一生平安。
“你既然决定了,我不拦着你,虽然皇帝想要选个宗室女,看起来郑重些,但是没有适龄的也是没办法。至于封宫女做公主,就算有这么大的诱惑,一想到要去的是苦寒之地,也几乎没人会报名,除了你这傻姑娘。不过到时候为了面子定然会再找几个女孩以备挑选,不过我相信她们没有你这般想要自由的心,说不得你真的会如愿以偿。”
政君让人取来一套只有大婚的时候才用到的用整个红珊瑚打造的珠冠,簪,钗,流苏,压鬓,耳坠,项链。红艳艳的好像太阳。这样一套首饰,放在宫中也算珍宝了,政君大婚的时候用的那套更珍贵,但明显不适合送人,而这一套算是政君对昭君最美好的祝愿吧。
这一套流光溢彩的首饰,没有哪个女人能够拒绝,昭君却只是抱着欣赏的眼光看了看“这太贵重了,如果我真的和亲,自然有宫内置办我的东西,去了匈奴,也要入乡随俗,这样好的东西如果要放在箱子里沉睡下去还不如留在这里。”
政君还是让人把首饰装盒“如果可以在汉朝这里先行礼节,我希望你能戴着这套首饰,去了匈奴看着这些大汉的首饰也能有所纪念,收着吧。”
昭君只能收下,回了金马殿。看着自己的房间,略有些怀念,不论是字画刺绣还是陶瓷都是她一点一点布置而成的,留在这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门被推开,冯媛急匆匆的进来,后面跟着的是没拉住冯媛也不得不跟过来的李元儿。
冯媛很着急“怎么我听说宫内报名和亲的就你一个,你疯了吗昭君,塞外那是什么地方,苦寒不毛之地,那些人吃牛羊肉少有五谷,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子怎能忍受呢,你可别忘了,我汉朝和亲的公主那么多,死在匈奴的有多少,皇后娘娘都已经答应放你出宫了,废了如此多的心血,你怎能说变就变,怎么就这么儿戏呢。”
看着冯媛为她着急,连肚子都顾不上,昭君心很暖,把自己的原因解释了下“虽然有家族的因素,不过我也确实想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我的家乡离边关不远,如果我能够为汉匈之间的和好做些事情,我的家乡不会遭受战火的威胁,我并不绝对有什么委屈。比起武帝之前,公主们被逼下嫁,屈辱而死,现在我大汉和匈奴的地位是相反的,是他们来求娶的,又怎么会有那个时候那么艰苦的环境呢。”
冯媛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没想到为了她的肚子,李元儿和昭君没有和她说那些信的事情,昭君家族的事情她也没什么好办法,除非皇帝愿意赐婚,那样确实是无法拒绝的,但是昭君并无功绩又非宗室,纵使皇后进言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所以,昭君才会自请和亲,用自己来换其他人的幸福。可昭君的幸福又有谁能给呢。
冯媛赌气说了句“总司我们嫁公主给匈奴人,为什么匈奴人不嫁女人过来。”李元儿和昭君对视一眼,笑的肚子都疼了,李元儿捂着肚子“亏你想的出来,匈奴人的女人热辣泼焊,我听说她们喜欢上男子居然可以追求,这样的女人你指望她懂得规矩可能吗,进宫撒欢么,而且我听说那的女人和男人一样不喜清洁,味道那么重,谁能受得了啊。”
冯媛也想到自己的口误,瞪了李元儿一眼,这伤感的气氛顿时就没了。
第五十六章
既然话都说开了,昭君也决定了,政君总要给自己的朋友弄些好处来,封公主是必须的,带的嫁妆也绝对不能让匈奴人小瞧才行,至于那群贪得无厌的族老,自己不想着培养子弟反而要女儿家荣盛家族,那就让他们在这次中半点便宜沾不上,足够心疼了。
皇帝都做好了强制指定某个宫女了,没想到居然还有如此勇敢的女子自请和亲,顿起好奇之心,让郑严去打听打听。
“你说是皇后的朋友,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