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后话。
却说两仪殿中因为李小九陛下没有提到立后的事,气氛看起来相当和谐。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在军事上不咋地,可料理庶务都是一等一的能手。
睦州叛乱既平,功臣又俘获了首恶,接下里朝中无非就是要大加封赏和广为宣传。
“朕自登基以来,虽多赖几位相公之力,但朕亦是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松懈,何以有谋逆悖乱之事发生……”李治对睦州叛乱之事还是有地啊耿耿于怀,有提到《长安日报》中提到的这场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地方官吏不恤百姓,实在是有负朕意,不知阿舅有何良方?”
长孙无忌闻言,不由抚须不语。
大唐地域广阔,中央到地方山高皇帝远,难免出现像睦州那样压榨百姓的官吏,这种事千百年来都没有人能治得了,叫他一时之间怎么说?
不想,老夫子于志宁听到李小九陛下的这个问题,胡子一抖,就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圣人若想避免睦州之事,须甄选德行出众的官吏道地方,严格考核,不令其贻害百姓……”
其实于老夫子也是《长安日报》的忠实读者,甚至有时还会执笔给《长安日报》投稿,跟上面的有志之士辩论治国教育之道。今天李小九陛下骤然提及治理地方的话,他老人家就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治等的就是于志宁的这句话,于是笑道:“于太傅此乃老成之言!朕前些时日整理了一些科考取士的细则,正想给几位相公看看,若是无异议就从今年开始实行吧……”李小九陛下毫不脸红的把小吴同学绞尽脑汁想起来的一些科举考试的规则规矩都说成了是自己想的,然后让宫人拿了厚厚一叠条例过来,让座下三位相公传阅。
三人都看得有些挪不开眼。
“再有,阿史那贺鲁残兵由在,朕拟来年派遣大将将其一起举歼灭……”李小九陛下趁着三人专心看条陈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句关于军事调动的话。
三人都是不通军事的文臣,唯一一个精通军事的李绩老爷子正装病在家养着呢。
“不知陛下属意何人领兵出征?”长孙无忌不由问道。
“朕决定派遣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总管……”程知节既原瓦岗寨鼎鼎大名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积极,是当时伏兵宫禁的十三首领之一。李二陛下登基后一直深受信任,常年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京城宿卫。当初李二陛下忽然病逝,也是程知节带着6000禁卫护送当时的太子李治先回长安坐镇的。此人算得上是李治父子二人的从龙功臣,而且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十分不错。
所以,李治提议派程知节出征,长孙无忌也没什么话好说。
等到在家‘卧伯的李绩得到程知节被封为葱山道大总管,即将出征西突厥的消息时,他不由暗叹一声当今圣人的手段实在高明,竟然这么巧妙地就剪除了长孙相公手下唯一一支可以调用的兵力……
看来帝相之争,不用太久就能出结果了!
不说李小九陛下步步为营逐渐架空长孙舅舅的相权,却说吴诩在崔内侍的带领下,查看了好几个陶窑,终于发现了一处极适合烧制玻璃的地方。
那个陶窑离一座矿山不远,山上有许多石英矿石、石灰石和长石矿,正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这下就缺纯碱了……
这玩意儿让吴诩有点伤脑筋,话说她都不太记得‘候氏制碱法‘的全部方程式了= =
作者有话要说:有了玻璃就可以有玻璃窗、镜子、望远镜等等……
小吴同学正在努力发挥她技术宅的功用……
长孙舅舅唯一能控制的兵力被派到西突厥去了,宰相小团队马上要被一一干掉了=。=
第254章
第十七章立后04
正当小吴同学发愁挠头的时候;崔内侍的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
“娘子;这时辰也不早了,您要不要尝尝这城东的蒸饼,老奴知道有一家蒸饼店的饼子蒸得极好,比宫中制的还软和……”崔内侍说的蒸饼就是我们现代说的蒸馒头;要蒸出又白又软的大馒头,自然少不了加点发酵的‘碱面’粉了。
原来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专门用于发酵面食的‘碱面‘了,这玩意儿不就是小苏打么;
有了小苏打;还怕没有苏打么,,
解决了大难题的小吴同学;抱着一屉白馍馍喜滋滋地回了宫,结果一回到百福殿,就看到一脸阴沉的武妈妈,正等着教训她呢!
“阿娘,您这是怎么了?是谁给您气受了?”吴诩赔笑这上前,她知道杨氏最近都在为她晋升为后的事东奔西走,而她这个当事人反而是一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态度让杨氏非常恼火,逮着机会就要敲打吴诩两句。
今天也不例外,杨氏一看吴诩那嬉皮笑脸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阿娘我这是为谁啊?还不是为了华娘你呀!前几日,阿娘我舍了这张老脸去了长孙相公府上求见,结果%¥#……”杨氏一提起这件事就滔滔不绝诉起苦来。
“长孙相公是油盐不进,还是十六娘(指城阳公主)念些旧情,请了阿娘我去她公主府略坐了一刻,说是会劝说长孙相公不要太过违逆圣人……”
往日,吴诩要是看到杨氏这一张黑脸,早就找借口溜了。
今天,她听了崔内侍一番点拨的话,心里也有了不少想法,对杨氏的辛劳不由感到十分惭愧。
“阿娘您辛苦了~~~~”吴诩十分狗腿地给杨氏揉肩敲背,在杨氏看不见的角落给阿韦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悄悄退出了大殿。
杨氏还算吃吴诩伏低做小的这一套,不过口里还是气哼哼道:“今日要不是一个袁郎君告诉阿娘,我竟不知道现在阁中七个相公有五个反对华娘你为后,还有那个长安令最是可恶,竟说若是圣人立你为后,便是大唐祸患之始……”这不是把吴诩比作妲己、褒姒之类的祸国妖姬了么?!
这话太诛心了,杨氏初闻时气得要死。
“阿娘说的是哪个袁郎君啊?”吴诩对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都有所了解,但对姓袁的官员好像有点陌生。
“就是御史中丞袁公瑜啊……”杨氏这几天奉女婿李小九陛下之命接触了大量京中官员,目前识得的中下层官员可比吴诩多多了。
可是御史台的长官主动向杨氏示好,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啊!
毕竟自从魏征老爷子之后,敢于直谏的御史已经不多了,连魏叔玉也没能继承他爹的衣钵。可要让御史想圣人献媚示好,那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吴诩暗暗把袁公瑜的名字记了下来,然后在宫人的服侍下,换了一件软和的衣服,以备待会抱两个儿子……
吴诩的一副刚换好,阿韦就带着负责照顾大郎、二胖的两个大宫女一前一后过来了。
李弘小朋友今年虚岁2岁了,走起路来已经十分稳当了。
他自从会走路以来就不喜欢让人抱着,每次来见吴诩都是迈着自己的小短腿摇摇摆摆过来的。
今天也是一样,李弘小朋友独立翻过了比有他膝盖那么高的门槛,然后跌跌撞撞跑到吴诩跟前,跪在软垫上,煞有其事地给吴诩和杨氏行了个大礼。
“儿给阿娘、外婆行礼了……”
小屁孩故作严肃的样子,把吴诩笑得不行。
另一边的杨氏慌忙起身给李弘还礼不迭,口里连称“罪过”。
“大郎这是要折煞老妇呀!”
由于吴诩每次叫李弘小朋友‘小五郎’都会有一种古怪的感觉,而直接叫小屁孩的大名就跟怪异了——太上老君什么的——而且也显得不够亲近,吴诩这个取名无能星人也不愿像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那样,给自己家的娃都取个鸟名,所以在二胖出生之后,她让百福殿的人都直接改口叫李弘‘大郎’算了,按顺序排号什么的,比较容易计数=。=
而李弘小朋友自从改名为大郎以后,就被告知他有责任有义务给二郎弟弟作出兄长的榜样。
大郎小朋友欣然接受了任务。
所以,即便每次吴诩要出宫办事,李弘小朋友即使心里再不舍,只要被吴诩说上一句:“你看二郎多乖啊,都没哭着喊着要阿娘,你这个做哥哥的可不能输给他哦~~~” 好哥哥大郎同学只能忍着眼泪表示他是个小男子汉,才不会哭着喊着要阿娘呢╭(╯^╰)╮
天知道,才满月没多久的二胖同学根本还不知道‘阿娘’该怎么念,好吧=。=
“都是一家人,阿娘你不必如此拘礼,哈哈哈……”吴诩笑着把大郎从榻上拎起来搂在怀里,摸摸他的头,问他今天做了些什么事。
吴诩这货也不知道该怎么小孩,不过无论她怎么忙碌,每天必然会抽出半天的时间来跟李弘说说话,再跟李弘一起戳戳小猪一样的二胖,直到母子二人把二胖弄哭为止才摆休。
而每天询问李弘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也是吴诩必做的事,她不会当着小屁孩的面直接问照顾他的人,小殿下今天都干啥了什么的,她总觉得这样做会让小屁孩不高兴的。
而事实证明,吴诩这些注重亲子交流的行为让李弘小朋友对她的依恋越来越重了,这常常让身为父亲的李小九陛下非常吃味。
李弘窝在吴诩怀里,仰着头一一回答道:“儿今天五更就起来了,做了早…早操,写了…十张大字……然后就跟阿柳一起陪二郎……”说到这里,李弘小朋友露出非常愤慨的表情,对吴诩道:“阿娘,为什么二郎还不会叫我阿兄呢?我都教了他好多好多…遍了!”
吴诩闻言,忍不住又大笑起来,想当初李小九陛下对着大郎叫了多少声‘阿爹’呢,这货愣是到满了周岁才乐意开口说话,现在好了,这货总算在他弟弟那里吃瘪了,这么可乐的事可得说给孩子他爹听听~~~~
而立在一旁的杨氏也忍俊不禁,插嘴道:“大郎不要急,等二郎长到后院那颗小桃树高时,自然就会跟着您,叫您阿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