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甄嬛+红楼)雍正年间-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眉煤蠊辛恕!彼蛋沼制奈锵У刂刂靥鞠⒁簧�
乌雅夫人闻言眼神一闪,试探道,“说来实在是汗颜,家中小女今年也是备选的秀女——若是在宫中能得贵人点拨一二,太后与乌雅一族自会铭记于心的。”
“夫人,时辰不早了。”宝钗却未答言,在宫门旁的花丛处停下了脚步,温和道,“我便送夫人于此处了。”
“有劳贵人了。”乌雅氏得礼地福身道。
“夫人慢走。”
看着乌雅氏走远,莺儿一面扶着宝钗向延禧宫方向走去,一面不满道,“刚在太后宫中时,那乌雅夫人真是无礼之极。明明是有求于小主的,偏还故作姿态,话里话外都是试探小主的意思。”
“莺儿,不得无礼,那是太后娘娘的亲族。”宝钗平静道,“我虽生了七阿哥,但在乌雅夫人看来我也不过是个依附于太后的小小贵人,且乌雅家的姑娘也将要送选——在乌雅氏能诞下或抚养真正与乌雅一族利益攸关的皇子前,我的作用,看上去自然便不是那般稳固了。”
莺儿闻言担忧道,“那太后若真的放弃了小主——”
“慌什么?”宝钗依然不慌不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太后想要两全其美,皇上可未必会准许。”
说罢,她又低声问道,“我命你备的那些礼品,可都亲自送去长春宫了?”
“早便都送去了。”莺儿不情不愿道,“小主每次前去长春宫拜见,那位主儿,却是十次里是有九次不见的。别宫的娘娘,谁有如她这般的?小主又何必苦了自己呢!”
宝钗微微一笑,刚要答言,却听得前方的假山处隐隐传来一两声争执。宝钗忙示意莺儿噤声,上前两步细听起来。
听声音似是两个少年人,其中一个语带怒气的训斥道,“……瞧你成个什么样子!不去温书,倒跑去不正经的地方贪玩!”
被训的孩子浑不在意的撇撇嘴,嘟囔道,“去慧妃娘娘宫里哪算不正经的地方?皇阿玛还天天去哪!四哥难道是觉得皇阿玛有错喽?”
“你——”被唤作‘四哥’的人顿时语塞。
听到此处,宝钗已是在心中辨明了这二人的身份。她故意踩断脚下的一根树枝——那二人顿时惊疑不定地望过来——宝钗整了整衣衫,笑意盈盈地上前福礼道,“延禧宫贵人薛氏,见过四阿哥、五阿哥。”
四阿哥下意识的上前一步,将五阿哥弘昼护在身后,随后充满戒备的盯着她,“贵人来此是为何事?”
“不过是见春日盎然,故而来这园中踏春赏景,途经此处罢了。”宝钗笑得越发温和,“不想竟是惊扰了两位阿哥。”
四阿哥瞧了她半晌,绷起脸来敛眉毫不客气道,“我与五弟还有事要谈,贵人可以离开了。”
宝钗闻言面色不变,温顺道,“这正午的日头也还热得很,两位阿哥若是贪玩而中了暑,那便得不偿失了,还是早些回阿哥所罢。”
四阿哥面色略有缓和,“谢贵人提醒。”
宝钗颇为善解人意地退了下去。
过了半晌,弘历两人方松了一口气。五阿哥弘昼面带不安地拽了拽自家四哥的衣角,“四哥,恭贵人该不会在皇玛嬷和皇阿玛面前瞎说些什么吧?也不知她听了多少……”
“哼,她还不至于这么蠢。”弘历拧眉,面色不善的伸手狠狠拧了把弘昼的脸蛋,“早就叫你安分些了——以后少去长春宫。”
弘昼反倒笑嘻嘻道,“慧母妃生的美,新有的固伦妹妹也可爱的紧,怎么四哥不去看一眼?”
“她算哪门子的固伦公主?”弘历冷笑一声,“不过是个还没长成的孩子,皇阿玛偏爱得紧。嫡皇额娘还在畅春园里,皇阿玛反倒把个偏妃生的格格封作‘固伦公主’了。”
——还不知能不能活得成呢,弘历把这后半句话咽回了肚子里。
作为皇家的阿哥,他这个年纪不是毫无所觉的——雍正对慧妃和她所生的格格展现的非同一般的宠爱,令弘历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心中既庆幸慧妃生的是个格格,他还有争储的优势,却也对这个享有了雍正全部父爱的小格格妒忌不已。
他幼时不受重视,受尽那些跟红顶白眼皮子浅的奴才的白眼。日后被端贵妃抚养,他的人生才迎来了转机。且他自问在大些的兄弟中不论学识亦或行事皆是出彩的,便更加渴望得到雍正的认可来证明自己——也拼命的想要向上,爬到乾清宫中的那把椅子上。
弘昼瞧着自家四哥心不在焉,难得没胡闹不着调,贴心道,“那四哥,我们回去吧。若是回去的晚了,不止嬷嬷,额娘也是要来训的。”
弘历闻言胡乱地点了点头,斜眼道,“你倒是难得知道规矩二字是怎么写的。”
弘昼便摸了摸鼻尖,不满的鼓起了包子脸。
雍正六年六月初,雍正朝第二次大选便拉开了帷幕。
【四十】
“包衣护军参领满达女哈达那拉·熙春,年18——”
“撂牌子,赐花。”
“下一列——”
“这届的秀女哀家瞧着都很不错。”太后笑着对雍正道,“宫里的阿哥满打满算竟只五个,皇帝也要为着子嗣着想。”
“皇额娘说的有理,朕自晓得。奈何子嗣一事原也是急不得的。”雍正半眯着眼,坐在上首着看这群秀女上来一拨下去一拨,再上来另一拨,直瞧得昏昏欲睡。
“那也是皇帝你不曾上心,只哀家冷眼瞧着,想必也是这宫中没几个可心妃嫔的缘故。”太后淡淡道,“皇帝上一届只选了四个,这三年过去了,也只出了个慧妃。这一届,皇帝大可多选几个有眼缘的新人。一来,为宫中添些新气象;这二来,也好堵一堵那些针对慧妃的酸言酸语。”
雍正闻言面上闪过一丝不耐烦的神色,一声不吭。太后便语重心长道,“慧妃性子终究柔善不擅争斗,即使有皇帝你护着也是有百密一疏之时。依哀家看来,皇帝的做法对慧妃而言只怕是百害而无一利啊。”
太后眼见雍正在慧妃一事上是软硬不吃,如今恰逢乌雅氏嫡系一脉的姑娘入宫备选,太后为为其争取先机,也只能是苦口婆心转换柔情攻势了。
“儿子记下了,听闻朕的‘亲表妹’也在参选名单之上?儿子倒要好好瞧一瞧。”雍正想起乌雅氏的一则轶事,面上一本正经地说着,心里却暗暗腹谤乌雅氏净出幺蛾子。
雍正故意将‘亲表妹’三字咬的极重,膈应到了自己也恶心了太后。原因无他,今儿备选的这位乌雅家的姑娘细算起来还真不算是雍正的嫡亲表妹。她的生母,那位乌雅夫人并非乌雅家的嫡夫人,而只是个由妾室扶为的继室。
这位乌雅夫人原姓董鄂氏,是个如佟家的李四儿一般的传奇人物。为妾室时便闹得乌雅家全家乌烟瘴气不得安宁,那位原配夫人没几年便被董鄂氏拾掇着被自己的丈夫给逼死了,只留下了个堪堪10岁的女儿。只是好景不长,董鄂氏扶为继室后,这个原配夫人所留下的孤女也不堪折磨病逝了。
此事向来被太后视作丑闻,可那位乌雅大人——也就是太后的亲弟弟——却执意一意孤行,甚至不惜数次忤逆太后的意愿。太后身居后宫少不了家族的支持,自然不想与家族关系僵化,心中再气也只得认了。
后来太后见那董鄂氏也算安分,太后心中再是不喜,顾忌着弟弟,只面上冷淡些便是了。但心里毕竟扎下了这根刺,提起这茬太后便觉心气不顺的很。至于那位原配夫人的娘家,那时乌雅家气盛,又碍于宫中积威已久的德妃,那家也只得忍气吞声了。
太后乍闻雍正话里的弦外之音,面上都变了神色,心下忍了忍方笑道,“皇帝说笑了。”话到此处,恰好那监礼太监正点到乌雅家的这位主儿:
“通政司参议席尔达女乌雅·怡蓉,年15——”
太后与雍正闻言皆停了话头,向下方望去:见是个打扮鲜明艳丽的秀女,身上的湖色花妆旗袍绣满了花卉,极显富贵繁丽;头上梳了一字两把头,各在两边戴了藏蓝色的钿子。
“秀女乌雅氏怡蓉,见过皇上、太后。”乌雅·怡蓉仪态万千地上前一步福礼,微垂着头平视地面。
太后见此暗暗点头,心想礼仪倒是不错。太后有意引雍正显出些重视乌雅氏的行为来,便故意前倾着身子温和道,“好孩子,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
乌雅·怡蓉便微微抬起头来,眼神仍然向下,只拿余光偷偷瞥向雍正,神色都娇媚的很。
太后却显然对她这张脸很是满意——若是长得不够漂亮她还要再多费心思。太后便转过脸来温声道,“皇帝,你觉得如何?”
雍正的语气辨不清喜怒,“皇额娘觉得是好,那自然是好的。”
“哀家觉得好的,也要是皇帝你喜欢的才行。”太后意有所指道,“不然岂不是又白费了心思?”语罢又问乌雅·怡蓉道,“在家可习过什么字?读过什么书?”
怡蓉闻言却瞥了一眼一旁沉默的雍正,思付一番娇俏道,“臣女虽不曾拜过什么名家大师,却也是通读过《女则》、《女戒》,写得几个字的。若论诗书,臣女倒是读过慧妃娘娘的诗作,心中很是仰慕其才华。”
太后喜欢贤惠安分的妃嫔,至于慧妃的诗作,却是怡蓉想要搏雍正好感获取关注的手段了。
雍正闻言果然抬眼略看了看她,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赞道,“你倒是实诚。”——他素来听惯恭维,自然瞧得出眼前人的小心思——好个乌雅家精心调·教出的姑娘,倒是有几分小聪明,可惜却是个心段不足看不清形势的。
雍正心下想着,一面示意那监礼太监留下记名。
那太监会意扬声道,“留牌子,赐香囊”
“臣女谢过皇上恩典。”乌雅·怡蓉再次蹲身福礼,掩住了唇角扬起的势在必得的张扬笑容。
*
长春宫
雍正到的时候黛玉恰在内室午睡,雪雁倚在榻边强撑着精神为其打扇。奶娘抱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