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最强农民-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了解机械农业,却是第一次听说智能农业。”
“呵呵,老袁,你只要一接触到计算机,你就会明白了。智能农业,就是人在办公室里,却能监控外面农田里的所有情况,通过天上的农业卫星传输信息回来地面。我们在计算机上,就能掌握远在千里的农业情况,好像在一块屏幕上看电影记录片。”王平开始详细的讲解自己计划中的智能农业的前景。
袁克承听得神往!
半个小时后,袁克承了解到了智能农业的可行性和必须的条件。
“智能农业,怕是我们需要有十年的准备工作。”
“也许要十年,也许要十五年,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赚钱投资找项目,国外的农企。可没有一家只做粮食生意的,相关的物流,地产、精加工食品、生物能源开发、酒店连锁、汽车电子,他们都在做。每一家,都是集团性质的,以农业为主,其他的投资渠道为辅,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袁克承心中一下子就亮堂了。
对于农业发展,他自己的确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农业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点辅助,一是物流,如果一个超级农业公司没有自己的物流能力,那基本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如果没有自己一定的地产能力,那庞大的粮食基地科研部门和员工住宿都会提高巨大的成本。要是连食品精加工企业都没有的话,这家公司毫无疑问无法成为一家一流的农业公司。农业本身繁衍出来的项目,其实并不会少。所有的世界超级粮企,都没有一家是单独做农业的,一家都没有。有的农企,还控制着报社新闻集团,有的还控股保险业和创立自己的银行。
集团化,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须的台阶要上!
袁克承的眼界,因为王平的描述,一下子就打开了。路,也一下子变得宽广无边起来。
“王老师,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打电话给华粮的项寒,叫他过来我们三个好好的聚一聚,你的想法和眼界,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太重要了。”术有专攻,袁克承这样高度的人,可是第一次有人跟他这样的讨论共和国农企的未来。领导们都是看业绩,下属们都是听指挥,能有人共商农企未来的能人,王平是第一个!
“好!”王平也很干脆。
不管是企业的三年计划还是五年计划,首先你得有个计划,有个指导思想,有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跟对的人在对的地方对的时间里讨论对的事情,可遇不可求!
两天后,华粮的项寒就来到了南方福兴公司,见到了王平和袁克承,三个老大在王平的房间里神神秘秘的呆了一周时间,每个人在笔记本上都写满了未来的计划和创意,除了吃饭上厕所,三个人都基本不出门。
其实这一周时间,对于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说时间足够了,但是要制定计划和规则,起码也要半个月以上。
划时代的决策,总是在这样的痛苦而兴奋的讨论争执中产生出来的!
一周后,三个人出来,精神很好,但是脸色很不好,很明显三个人都没有休息好,只有脸上的笑意无法掩饰。
他们约定几天后在共和国的上京红叶酒店秘密碰头,这一次,大家都会带上公司的高层见面,详细落实大联盟的细则。
一个月后,共和国实力最雄厚的中粮,创新能力最强的良美,稳扎稳打的华粮秘密结成了联盟,签署了合作的细则和行业的竞争规范,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竞争性联盟:共享专利打破了业界的规则,要是传出去,全世界的企业家都不会相信;共享优秀管理经验,也是整个西方发达商业社会里绝对不可能有的;至于企业间如银行一般的资金拆借,也是完全划时代的创举。放在发达国家的农企家们的眼里,这根本就是疯了。
一切都是颠覆,是创新,也是唯一!
袁克承和项寒相信王平,是因为王平具备他们不具备的前瞻性,他们被王平的前瞻性完全说服了,心服口服!
三大粮企,在同一时间,开始了在自己城市周边圈地,一些不被人看好的烂地成了抢手货,愿意卖掉土地的农民,都能进入农企里上班;各种粮油企业,养殖企业,水产企业,种业公司,都纷纷的在一些小村镇上出现,并且兼并周边所有的在视线范围内的小农企。
三大企业步调一致同时发力,谁能阻挡?
良美的现金能力是三大企业里面最强的,圈地也是最多的,王平明白,良美中粮和华粮在北方中原和南方大后方圈的根本不是地,是钱。王平的个人第一桶金到手了,但是企业的第一桶金,除了专利费用外,希望就在大量的地皮上。共和国地产界的春天已经无声无息的吹起了春风,今后地皮会疯狂的上涨几十倍上百倍的价格,企业不发财,怎么能发展农业卫星科技和智能农业呢?
与此同时,三大粮企暗地里投资筹建了一家南方华兴电器公司,开始跟摩托罗拉公司合作无线通讯:bb机业务和大哥大业务双线并行,王平也从国外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笨重的台式计算机。
时间过得很快,半年后,88年的三月,一份国际电报拿在了王平的手里,是联合国粮农署的一份电报,粮农署接到欧盟和美国等国家的申请,希望在全球建立一套完善的肉质检测标准,目前欧盟发达国家内部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标准也只是根据自己国内情况制定的,发展中国家,那就根本没有什么高水准的检测标准可以遵循,这在肉类贸易中流行病菌就非常容易出现不可控性。为此,粮农署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出肉类产品的一套可以供各国检测检疫局可以依循和参考的一个标准,希望王平能够参加这次的标准制定工作。
除了肉类产品外,还有关于水稻,大豆玉米和小麦的一个庞大的统一标准的科学制定。
王平是水稻专家,从再生稻士翔1号开始,已经研发出行销全球的再生稻2号、3号到8号,他是共和国的农业科学部委员,也是联合国粮农署特聘的再生稻技术指导大师,所以联合国粮农署除了给共和国发来函件外,还专门为他个人发来了一份邀请函。
制定行业标准?
王平看着这份函件笑了,这不过又是西方发达国家想出来的今后想先一步控制市场的一个绝佳的方法罢了。
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渐渐显现出来,不管是农业工业金融都在飞速发展,一直占着绝对优势地位的西方跨国粮企们于是开始想新招数了,只要标准一出来,相信发展中的国家今后大多数农业商品都很难符合这些标准里的部分要求,无法通过检测在国际市场上流通。除非大家都选择西方跨国粮企的种子,或者是跟他们展开商业合作。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战争拉开了序幕!谁叫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后劲看起来越来越足呢?
第330章 神秘的镇海种业
郭军领导很开心,共和国能接到来自粮农署的邀请,让共和国的农业专家和农业部的领导参加世界级别的农产品标准制定,这还是属于第一次。
这是共和国近年来农业发展得到国际社会的一个肯定,得来不易。在这之前,共和国的农业发展一塌糊涂,除了粮农署的援助机构,其他的部门可是不会把目光放在共和国的身上。
这次全球性的农产品标准制定大会在三个月后,也就是六月中旬!
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一次会议,他们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根据农业的发展,不定期的修改一些东西,不过对于共和国来说,就是一件具有政治意义上的大事。
=文=既然要去参加,就得让共和国的脸上多些光彩!
=人=郭军领导给宁娴澜部长亲自打电话。
=书=“宁部长,我是郭军!”郭军的声音蕴含着喜气。
=屋=“领导好!”宁娴澜心情也不错。
“宁部长,三个月后的粮农署的全球农产品标准制定,你来带队吧!”郭军笑道,铁人领导只在少有的几个人面前会很亲切。
“我?还是让王平老师带队吧。他在粮农署工作过,有经验,能力也比我强。”宁娴澜女士谦逊地说道。
郭军笑道:“你来做团长,王老师来做你的副手,专业上发言出主意什么的,都由王老师来做,见见其他国家的领导专家什么的,你来应付,比王平老师更有说服力。”郭军说道。
郭军很重视共和国这次得到的机会,这证明了共和国农业的实力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就连发达国家也不能再小觑了。
“好吧!”宁娴澜笑笑。
“出去一下,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标准规则,长长见识的同时,可不能坠了我们共和国的威风,对于共和国今后农业的宏观调控,会很有帮助。”
“是,领导!”宁娴澜恭谨地说道。
“这次的标准制定,我们要准备好充分的资料,共和国在肉类、水稻和小麦方面,也要提出自己的标准,我们的市场,外面的虎狼都在盯着呢,我们要有自信提出自己的标准。”
“是!”宁娴澜女士说道。
“跟王平老师好好商量一下,把这次的会议重视起来。”
“我会的!”
“嗯,祝你们成功,好好准备吧!”
“是!”
一个月后。
“你好,我是宁娴澜。”
“宁部长您好!”接电话的女孩子又惊又喜。
作为一个合格的行政部的主管。能够接到宁娴澜亲自打过来的电话,女孩子很激动。在行政部里面的电话备忘录里,记录着这些大人物的资料。
“你好,赵经理的电话和传呼机无法联系,他去乡下了么?”当时的传呼机,出了城市,在乡下就很难有信号。第一代的砖头手机大哥大的信号也是一样!
“不是,赵经理去东北了。”
“去东北?”宁娴澜惊讶了。
“是的,宁部长!”
“那你们的王老板呢?去东北了还是回良美基地了?”
“一起去东北了!王老板和赵经理一起去的。”
宁娴澜感觉太意外了。王平是唯一个以个人的名义接到联合国粮农署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