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逆风行 作者:潜菠 >

第12章

逆风行 作者:潜菠-第12章

小说: 逆风行 作者:潜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有前后相悖之处,还请大家帮忙指正 O(∩_∩)O

☆、听审(一)

  十四这天,我起得很早,在堂前的柜子里翻出储藏菊花茶的瓷罐,用宣纸包了同等分的两包菊花茶。我思忖着今天须得说动李达,即便我进不了大堂,也能在月台的栅栏的外观摩堂审。
  准备好这些,天色还早得很。我从井里打了水,烧得温热,和着昨日的淘米水倒在盆里,揉碎皂角,揉着换下的衣裳。前世习惯一天一次澡,两天洗一次头,在这里,很难实现,沐浴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至少要隔三天洗一次。
  里屋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爹爹起来了。他看着在院子里洗衣裳的我,不禁摇头:“阿良,这些事情你今后别做了。姑娘家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我莞尔一笑:“爹爹,你家姑娘挺适合做这些。”
  爹爹微笑了下:“以后嫁给你的儿郎想必是有福的!” 
  我哈哈笑起来。爹爹很少拗着我的意思,随我去了,自己去洗漱做早饭。天渐渐亮起来。洗完衣服晾在院里的搭起的栏杆上,手指冰凉。
  乘了碗热粥捧着暖手,我与爹爹坐在厨房,咽着昨日的剩菜。爹爹先吃完,出了门。我吃完早饭后,把灶膛里的火扒得小一些的,将粥放在上面温着。
  进堂前拿了两包菊花茶,揣在袖袋里,我双手拢在袖子里在晨雾中往县衙去。县衙前人不多,我与李达道了早安,在稀落的人群里找张蓉的影子。眼睛四处看,我没有看见张蓉,倒看见一个男子站在照壁前,是昨日来递诉状的朱吴氏。他单身一人安静的在照壁前,没有带证人。他怎么来得这样早?没有带证人,他如何为自己证明呢?如何让陈子敬相信孩子确实他亲生呢?
  控制住自己想去一探究竟的心,我告诉自己,我如今不是律师,我只是刑房的书吏,我应当跳出案子冷眼旁观。堂审前,在衙门众目睽睽之下与当事人接触,于他于我都没有好处。
  没一会,张蓉到了。内衙的梆子声敲响,县衙大门打开,侯在衙门外吹了许久冷风的书吏鱼贯而入。
  进得刑房,我把袖袋里的菊花茶拿出来:“李姊,张姊,这是我自家做的菊花茶,带予你们尝尝。”
  张蓉会意的笑,道了谢,接了一包过去。李达说:“菊花茶?怎样饮?”
  我微笑:“没什么讲究,我自家喝都是放进沸水中,片刻之后即可饮用。常饮菊花茶有清肝明目之效。”
  李达难得笑起来:“那真是多谢你了。”
  女人,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女人,对芬芳的花茶大多是热爱的。我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请求,刚送完花茶就开口,会显得我太别有用心。
  去承发房点完卯,我们回到刑房做起日常工作。待内衙三声梆子一过,李达起身整理衣裳。因今日要听审,李达此刻是要去中和堂请示陈子敬一些具体事宜。我抓紧机会:“李姊,我今日可否去听堂审?就在月台上听审可行?”
  李达说:“一会请示大人,他若同意,你便去吧。”
  “谢谢李姊。”若是请示陈子敬的话,他多半是会同意的。这一个月是我的考察期,他总不至于剥夺我的学习机会吧。
  李达去请示陈子敬的时候,衙役带着今日听审的人月台下候着。我从窗子往外看,冯曼芸背着个包袱站在队列最前,仍梳着堕马髻,穿绯红襦裙,更显艳丽。朱吴氏站在队列中间,低头看着地面。
  今日要审的案子,就属这两个比较吸引人。冯曼芸起诉的维护版权案,无论案情是简单还是复杂,其意义是不消说的。而朱吴氏起诉的还女案,不知最后是怎样的真相。昨日见的周杨氏对待周赐很仔细很保护。去通传,他让周赐先进屋子。这个举动是他对周赐的保护。而朱吴氏今日很早就侯在照壁,足见他内心的忐忑。
  张蓉说:“据说我们昨日离了衙门后,墨香阁的掌柜夏岚前来拜见大人。”
  “哦?可是来托关系的?”我问道。
  “肯定是。不过大人没见她,那陈游之也未出现,只一个通传的衙役将夏岚请走了。”
  我说:“大人是位清廉的好官。”
  张蓉感叹一声:“大人为官作风太过刚硬,在官场又是男儿身,只怕并非是好事。”
  我没有说话,拨弄着桌上的菊花叶子。刚强易折,道理他又怎会不懂呢,是他自己的选择罢了。
  李达很快自中和堂返回,我期盼的看着她。李达边收拾笔墨边说:“大人许你站在栅栏外。”
  我雀跃不已:“多谢李姊。”大堂大门是三开间,门是向内开的格门,两侧的格门外安着半人高的栅栏。站在栅栏外,能清楚旁观整个堂审。
  张蓉说:“看把阿良你高兴得,其实堂审看久了都是一回事。”我微笑不语,她不明白维护版权案的意义,能去听堂审真是太走运了。 
  李达准备好用具,我随她出了刑房。李达在东阶下一一核对了当事人,进了大堂。我则在东侧栅栏外与一名衙役一起站着。大堂中央有一固定屏风,屏风上是海水朝日图,拦出一个暖阁,暖阁正中摆放着公案,没有椅子,地面比大堂青砖地面稍高,两侧都加设了小缓坡。抬眼看,暖阁上的屋梁悬着一块 “天理国法人情”匾额。
  天理国法人情,即依天理、循国法、顾人情,这是古代的执法理念。天理至高,国法次之,人情亦是断案的所需考虑的。古人信奉天理,天理难违,公道在人心。人情与国法并立,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依此三准则判案,与现代是存在极大差别的,两者偏重不同。这意味着,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衙役带着众人从东阶上了月台,月台站着。内衙击一声梆,月台上的人全部跪下。我身旁的衙役擂响堂鼓,大堂两侧的衙役拉长声音齐喊 “升——堂——”。离堂鼓太近了,我耳朵轰轰作响,被吵得直发晕。
  陈子敬在这样的声威中,坐在轮椅上,自行推着轮子入公堂,停在公案前。鼓声与衙役的喊声停下。陈子敬今日身着玄色曲裾深衣,与第一次见到他时是一样的。
  直堂吏站在大堂上喊,“传原告四当斋冯曼芸,被告墨香阁夏岚上堂。”
  冯曼芸与夏岚起身步入大堂,冯曼芸跪在东侧,夏岚跪在西侧,齐齐跪拜:“草民见过大人!” 
  行过礼,冯曼芸直直跪在大堂上,抬眼看着陈子敬。她在公堂上直视陈子敬,很大胆。我的位置正在她身后,看不见她的神情。我只好看着陈子敬,然而陈子敬那样一张冷淡的面孔,眼眸深沉,我无法揣测他的心思。总觉得有什么不太不对劲,疑惑得很。
  陈子敬轻拍惊堂木:“冯曼芸,你可是告墨香阁翻刻四当斋书籍?”
  冯曼芸仍直直跪着:“回大人,草民确是告墨香阁翻刻四当斋书籍。”
  陈子敬说:“冯曼芸,你诉被告墨香阁翻刻一事可有证据?”
  冯曼芸双手平举包袱:“回大人,包袱里有我四当斋印的原本,与墨香阁擅镌印的盗本,还请大人过目。”
  直堂吏将包袱接过,细细检查后,才将书籍置于公案之上。
  陈子敬翻看两摞书,进行对比。他拿着两本对照,眼眸未抬说:“你将事情陈诉一遍,包括这证物的由来。”
  冯曼芸微欠身,说道:“是,大人。草民本是往安南郡商谈生意,本月初九,在平春县稍作休整。于在市集闲逛时,听闻墨香阁有一批书卖得不错。因四当斋亦是做印书生意的,我特地寻去墨香阁,想看看墨香阁的书有何特别之处。孰料这一去竟发现墨香阁印的书是翻刻我四当斋的,包括《香楼忆语》、《鸳梦》在内的多本话本。四当斋刻印话本之前都已报国子监核准,国子监发下据文后才雕版刊印。所有四当斋刊行的话本书经,目录上都印有“四当斋刊行,已申国子监,翻刻必究”的字样。墨香阁所售话本大多是改换了名目的,虽更换了原文章作者之名,话本内容却是一样的。草民为求准确,特自墨香阁买下这些书,又令人从曲水郡四当斋分号中带来话本,经过比对,内容虽有删减,但确是四当斋的话本无疑。”
  西侧的夏岚眼睛看着地面安静跪着,手在身侧握成拳。
  陈子敬眼睛看向夏岚:“被告,原告所说可是事实?”
  夏岚抬起头,拱手:“回大人,冯曼芸所说其余是否真实我不知,她说墨香楼所售书籍乃盗刻一事绝非事实。天下文章如此之多,话本小说本是虚构,若有内容相似,亦是巧合而已。何以见得一人写了,其余人便不能再写呢?何以见得写得相似便是抄袭得的?大人还请明察。”
  陈子敬漆黑的眼眸转向冯曼芸,手指在公案上敲起来。他淡然的问:“原告,你可认同被告所言?”
  冯曼芸仍是微欠身,姿态妩媚:“回大人。天下文章固然是多,读书万卷后,下笔有所借鉴是极其常见的。借其神,自是算不得抄袭。窃文字,整篇照搬,即便改了名目,说得再冠冕堂皇,仍是脱离不了一个抄字!若有诗文其意其观点相似,那是相知之人。话本整篇文字相同,即便是由双生儿所写也无此可能。草民认为,如此大篇幅的相同,绝非巧合二字可以涵盖。” 
  陈子敬左眉微挑,问道:“被告夏岚,你可认同原告所言?”
  夏岚说:“回大人。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文章相同,巧合而已。不知道,只是未见识过罢了。草民未以文章相似为由诉过谁抄袭,未料今日因此而上了公堂。大人明鉴啊!”
  陈子敬唇角微勾,带起一个极浅的笑意。他指着一摞书说:“被告你且看看,这书可是墨香阁售出的?”
  直堂吏将陈子敬指着的那摞书抱起放到夏岚面前,夏岚翻了翻:“回大人。或许是,草民不甚清楚。”
  陈子敬忽拍惊堂木:“到底是不是,你可要看清楚了!”
  夏岚惊得一抖,又翻了一遍:“回大人,是墨香阁的书,书后有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