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我要做个优等生 >

第5章

我要做个优等生-第5章

小说: 我要做个优等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象棋会后,成绩日益进步。
象棋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象棋的特征是,不让对方察觉自己的战术,内心却暗自推敲对方出手,是一种高度推理性的游戏。
围棋对思维发展也有很大好处。聂卫平曾经说过,在他进小学前,就喜欢在父亲身边看棋盘,玩棋子,不但学会了围棋,更解决了算数或数学方面的难题。围棋只有黑白两色,棋盘的格子也是大小一致。这么单纯的格式中,却创造了无数的战机,它对促进逻辑思维的作用是很大的。
3。为师法
当学生容易当老师难,难就难在不但自己要懂,还得让别人懂,这就需要动脑筋,平时我们都当学生,是被动思维,如果我们也当老师就要主动思维。常言说:教学相长。要想让别人明白,自己就更要明白,这就激发了一个人思维的积极性。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教材。要弄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某一知识,不妨经常让我们自己来充当老师,看看能否讲得明白。
在这里我们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比如几个小凳子、一块小黑板,几支粉笔等。还可以让他们来试着当当学生,来向我们这些小老师提提问题,看看是不是会把我们难倒。当然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同学来轮流当学生和轮流当老师。
4。纠错法
所谓纠错法,就是不怕犯错误,而要学会纠正错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促进智能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人都知道松下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流电器制造商,是名人传中的人物。
然而,他幼年时,却是做什么都失败,是一个成绩很差的“劣等生”。但是,松下认为,这段失败的时代正是他敏锐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说:“向人学习和自己从失败中学来的知识完全不同,同样一件事,两方面学习获得的答案虽然相同,但在将来的运用价值,却是自己的失败经验较为广阔。”

第17节:幽默法
所以他特别强调孩童时期应多尝试失败。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思维来说也是一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奥兹拉把孩子的学习进展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开始时学习速度极快,中间难免有错。二是开始时错误连篇,中途错误渐少。三是从头至尾认真学习,前后没什么变化。他把第一种类型的人叫做缓慢学习者,第二类称为突进学习者,这类学习者智商较高,而且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明显。
突进学习者在错误的过程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智能。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全部构造,自然就增长了见识,促进了智能的提高。比如,要寻找正确的路以免走冤枉路,而经过迷路后发现的路才是正确的路。一般来说,再走这条路就不会错了。
经过自己纠错而获得的知识,比从旁人学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一个人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可以促进他灵活的头脑。如果从没有失败,从不思考错误的原因,就会成为智力迟钝和狭窄的人。
总之,无论纠正自己的错误,还是纠正别人的错误,都需要思维,都会促进思维。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现在什么错误都不犯就是好事。因为这样长大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比别人更聪明,而是比别人更笨。犯错是成功之母,纠错是成功之父。
……

14。幽默法
“幽默是一种机智”这句话的含义是机智的人才会幽默,而幽默中也激发了机智。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创造力强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比一般人更幽默。因此如果我们的家庭环境宽松、和谐,充满笑声,我们的思维也更活跃。有位心理学家曾谈过笑的巨大作用。他说:
当我还是学生时,曾参加了一位门下优秀学生特多的名教授的集会。令我吃惊的是,原以为很严肃的研究会,却从头到尾充满了笑话。他们彼此自由自在地说笑,一有发言,立刻引来各种意见,彼此讨论。
不知不觉地我也与他们打成一片,在欢声笑语中,我发现了不寻常的事:在谈笑中,竟包含了有关当天所讨论的问题。大家的意见由于笑谈而愈见明锐,崭新的观念也相继提出。奇特的构想在自由奔放的谈话中,一条条记录下来了。
眼见此景,我似乎已发现教授门下人才辈出的秘密。后来,我专攻心理学,才知道这当时的想法的确没有错。笑,可以解除紧张的心理,提高创造力,这对脑部正在发育的孩子影响更大。

第18节:训练思维的柔韧性
所以,我们也可以和父母一起为家庭创造幽默的气氛,也多多接触幽默的人。这会为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5。活动法
活动是发展一个人才能的广阔天地,我们在那里可以大显身手。活动往往也是我们感兴趣的,感兴趣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我们思维的积极性。合适我们年龄的活动很多,如音乐、舞蹈、体育、科技、小制作、书法、美术、戏剧、生物、动物饲养等等。
我们参加这些活动既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如果说整天把我们自己关在屋子里抠书本,好像多读了一些书,不接触实际,思维发展还是快不了。
我们要成长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就要到课外活动中去锻炼,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
当然活动也不能太多,不能因活动而影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要互相促进就必须合理安排,只要我们能分清主次,安排好时间,课外活动就会促进课内学习。
训练思维的柔韧性
1。破除常规法
有一个年轻人给另一个年轻人出了一道有趣的智力测验题:“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道题很简单,如果按照常规解答就无法回答。因为头上有头发,怎么能够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头上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法。
2。追根求源法
一天夜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从旁边窜出三个歹徒来,企图施暴,这时,姑娘从手提包里拿出手枪,对准歹徒,叫他们迅速离开。歹徒以为姑娘手里拿出来的是玩具手枪,一点也不怕,猛扑过去。于是枪响了,两个歹徒闻声倒地,被打死了。另一个歹徒正拔腿要跑,被行人抓住了。这时,派出所的民警也来了。大家一面指责歹徒为非作歹,一面又责怪姑娘不该把人打死。正在议论纷纷,两个歹徒忽然活过来了,从地上爬了起来。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手枪。这支枪肯定不是真的,因为真枪把人打死了,死人是不能复活的。此枪也不是玩具枪,因为玩具手枪是打不死人的。这就要追根求源,一直要找到这是一支既能打昏人又能使人复活的手枪。这究竟是什么枪呢?原来这是一支麻醉枪,姑娘是动物园的驯兽员。这就是追根求源法。

第19节:推理分析法
3。连锁联想法
我国化学工业有“南吴北范”之说,“南吴”是指南方的吴蕴初,“北范”是指北方的范旭东。吴蕴初是江苏嘉定人,他在20世纪初与人合伙在国内首创味精厂,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味精大王”。他曾在产品的名称上大动了一番脑筋。
当时中国市场上只有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出售。吴蕴初想,没有必要去跟在日本人后面也叫“味之素”,那又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他想到人们把最香的东西称为香精,最甜的东西称为糖精,那么味道最鲜的东西该叫做味精才好。商品都有商品的名称,接下来他又想,他的味精该叫什么“牌”呢?他由味精是植物蛋白质制成的,是素的东西,联想到了吃素的人,又由吃素的人联想到他们一般都信佛。佛住在天上,为佛制作珍奇美味的厨师自然是好的,于是,他决定将他的味精取名为“天厨味精”。后来,他的“天厨味精”果然大受欢迎。
“天厨味精”名称的产生过程就是典型的连锁联想法。
4。谐音拼读法
有夫妇两人,都是音乐教师。一次,为了买一样东西,妻子到丈夫的办公室去,在桌上用纸写了四个字:“5632”。同事们看了都不知何意,但丈夫一看,立即把要买的东西买了回来,请问“5632”是什么意思?
原来,“5632”是“速拿米来”的意思。“5632”是四个音符。这就是谐音拼读法。
……
13。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来,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回去了。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盗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了。”
“不”,邵康节说,“那人是找牛的,不是盗贼。”儿子不信,跑出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啊!”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
试问,邵康节如何知道这个人是来找牛的呢?
邵康节是这样解释的:伸出头来的人若是个盗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是在寻找东西,而且寻找的还是会动的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的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的回答,其实是一系列的推理,这就是推理分析法。

第20节:将错就错法
14。找出矛盾法
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信心满满地说:
“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真的吗?”爱迪生听完以后,笑了一笑,就向那个年轻人提了一个问题,爱迪生问的是:“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青年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个年轻人所以被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他的想法本身就包含着不可解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