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605-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短,到时你这个哥哥的落得个杀弟之名,那就得不偿失了!
袁盎一语如琵琶妙手,拨醒了刘恒内心那根低调的琴弦。是啊,纵恿也是一种犯罪啊。如果不是因为我这个哥哥的宠过太过,那么刘长又怎么会敢跟他赌气造反呢?如果说要惩罚,刘恒也应该自己抽自己五十个嘴巴。可是,这话心里想想就可以了。不要说叫刘恒自抽嘴巴,就是让他认错,都是一件难堪之事。
于是,刘恒只好顺着袁盎的话说道:“我不过是想教训这个小弟罢了,我现在就放他回来!”
可是,刘恒话语刚落,前方就传来消息,刘长绝食死了。
有必要交待一下,刘长所乘囚车为密封式,而且一路颠簸,绝食而死的时候,竟然不被发觉,还继续沿县传送。等到转送到雍县(陕西省凤翔县)时,雍县县长打开密封封条一看,人都死了。
黑发送黑发,人间最无常。当刘恒闻此恶耗,有如晴天霹雳,痛哭甚悲。
痛定思痛,刘恒满怀悲伤地询问袁盎:“我不听你的话,才让淮南王卒亡。如今果然落得个杀弟之名,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袁盎是这样回答的:陛下想洗清杀弟之名,唯有斩首以谢天下!
刘恒疑惑地看着袁盎:斩谁?
袁盎:斩两个人就足够了,他们就是丞相及御史大夫!
顺便说一下,灌婴死后,汉朝丞相由张苍接任。关于张苍生平事迹,此地先按不表。御史大夫由外籍官史接待总监(典客)冯敬先生暂时代理。但是要必要交待清楚的是,此两人与袁盎远日无仇,近日无怨,而袁盎出此恶招,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本来就是嘛。古今以来,凡是造反者,难逃死罪。刘长造反人证物在,罪当该斩。而丞相及御史大夫启奏论斩,也是做职责之内该做的事。况且,当时启奏的人还有廷尉及皇族事务部长(宗正)两人,凭什么只斩丞相和御史大夫?莫非,袁盎瞧上那两个高位了?
阴险,实在太阴险了。
但是,刘恒的回答也让袁盎吃了一个意外:还是先让丞相和御史大夫先去查明真相吧。
所谓真相,就是查明囚车沿途经过诸县的渎职官吏。他们可能没有开封给刘长供食,更可能没有把刘长当人看,这些人通通该死。斩完这些替死鬼后,刘恒又发令:以侯爵礼仪安葬刘长于雍县,并设立守墓人三十户。
刘长死的时候,有子四人,年皆七八岁。如果说,刘恒对刘长之死有愧疚之心,诚心谢罪;那么,淮南王的爵位应该落到这四个小朋友之中的任何一位。事实上,刘恒只把刘长生的这四个小朋友全封为侯,而不是王。
群众的眼睛当然是明亮的。六年之后,刘恒突然听到一首刺耳的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这歌谣当然是对刘恒杀弟之名的最好诠释,这更是刘恒最不愿意听到的。对刘恒来说,他想洗去心灵罪孽,这是一条怎样漫长的道路啊。
第二十九章苦闷的贾谊
一、天才贾谊
让我们就此搁下刘长,去看望一个长期陷于苦闷中的人。此人,正是汉初著名政论家及思想家贾谊先生。
贾谊,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才华盖世,当世无可匹敌,俗称天才。据《史记》载,贾谊年十八,背功一流,闻名于郡中。所谓背功,就是背书的功夫,书目则为诗书礼易之类。
司马迁说,努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努力做官,不如遇上赏识你的高官。对此,相信贾谊是深有同感的。当他闻名于世时,立即引来当地高官的目光,此人正是河南郡守吴公。吴公听说贾谊有才,收其门下,倍加宠受。然而,刘恒刚当上皇帝之时,也想提拔有才的高官,他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并且跟秦朝丞相李斯同出一邑,于是提拔他为廷尉。
那时,吴公对刘恒说,我这里还有个才华出众,诸家百书无所不通的青年仔,您看能不能给他安排个职位。刘恒一听,这等买一送一的好生意,当然接下。于是刘恒把贾谊召来,升为博士。
身为博士的贾谊,从此有机会入朝参加议政。当时,他也才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于当朝最为年少。这样没什么不好的,凭什么议政的时候总是一帮老头子在那里指手划脚,抱足不前。青年人啊,就像早上的阳光,犹如晨光里的新鲜空气。对于长期泡于政府机关的高官来说,的确需要一种清新的阳光和空气冲冲这满朝的阴气。
而贾谊,恰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期望。
事实上,贾谊并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每当刘恒颁诏,诸老先生不能言者,贾谊都能对答如流,侃侃而谈。更让这帮老头子佩服的是,贾谊说出了他们想说却不能说的那部分。说白了,就是贾谊趁着年青气盛,敢说敢做,多了奋勇,少了顾忌。
没有人说这是不好的习惯。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年青人嘛,就应该表现出年青人的个性。如果贾谊装像一幅老态龙钟之举,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贾谊,也不是什么鸟天才了。贾谊的才华不但受到众多高官的赞赏,更受到了刘恒的喜欢。于是,只一年之余,贾谊就在一片惊呼声中,被刘恒破格升为太中大夫。
还是后生可畏啊。这可能是满朝大佬们对贾谊的最高评价。
可畏的贾谊乘势而进,继续表现他过人之才华。于是,贾谊对刘恒说,汉朝都建立二十年余了,天下和洽,竟还使用前秦服饰和制度,实在不应该了,现在应该破旧立新,弄出汉朝人真正的风格来。
有必要交待一下,当初刘邦搞定天下的时候,不知是出于惰性,还是心力不足,把秦朝那一套服装及官名等国家制度全都套在汉朝身上。秦朝只有一样东西是刘邦不能接受的,那就是秦仪。刘邦之所以拒绝它,是因为它繁锁。后来,叔孙通拍着胸膛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哪有国家是不讲究礼仪的。陛下你不要害怕礼仪,让我来把秦仪改造一下,肯定能适用您的。
果然,经过叔孙通改造的秦仪,刘邦高兴地接受了。可是除此之外,汉朝高官穿的服装还是黑色为主色调,这是秦朝的颜色;汉朝的官名,也一字不改,全部沿袭了;还有秦朝以十月为岁首,也被汉朝沿用如今。
贾谊认为,人可以偷赖,但不能赖到不管事的程度啊。现在是到了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的时候了。
贾谊当然不是心血来潮,或者是为出风头提出以上建议的。事实是,贾谊之所以提出以上数条,是有理论为基础的。这个理论,就是曾经被历朝历代皇帝认可的“五德之运”学说。
曾经,秦始皇赢政同志就认为,周朝主火德,颜色尚赤。而秦朝推翻周朝后,得的是水德,颜色尚黑。既然如此,那么秦朝就应该建立符合五德之运的国家制度。于是,秦始皇把周朝以正月为岁首改为十月为岁首;衣服及旗帜通通为黑色;数字以六为纪,符节、法冠均为六寸,舆六尺,乘六马,六尺为步;最后连黄河也不放过,改名为德水。
现在呢,时代早变了。所以,贾谊认为,根据五德学说,汉朝得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既然这样,汉朝也应该建立符合水德的一切规矩。土德颜色尚黄,所以汉朝人不要再穿过时的黑衣了,应该与时俱进改穿黄色衣服。还有,汉朝也不能以十月为岁首了,应该改为正月。汉朝的官名也不能用秦朝那一套了,应该改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即数字不能以秦朝的六为主了。土德的吉祥数字是五,以前是六六大顺,现在应该改叫五谷丰登,一切皆以五为单位。
当然了,如果刘恒喜欢,可以把黄河改土水。
然而,当贾谊的报告传到刘恒那里时,刘恒把它搁下来了。更改岁庚的事情就黄了,从此没了下文。可是不久,贾谊继续发表新的意见。很幸运的是,这个新的建议被刘恒采纳了;很不幸的是,贾谊因为此建议得罪了周勃等人,从此难跃一步。
贾谊的建议是这样的:更改国家法令,遣送列侯回封国养老。
对刘恒来说,贾谊此建议,他举双手同意。道理是明摆的,衣服的颜色和官名,改或不改都无所谓,实用就好。刘恒本身就是一个节俭之人,也不想去追求这个潮流。至于岁首哦,怎么改都是十二个月,也无所谓了。换句话说,对于这种浪费精力的烂事,不值得去操那个心。
但是国家法令就不一样了。秦朝的制度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是地球上最苛刻的法制。如果非用一句不厚道的话来骂,那就是简直没人性。刘恒呢,熟读老子的《道德经》,他知道水能载船,亦能翻船的深刻道理。当然了,这个法令前几任主政的皇帝或皇后多少都改过些,但是远远不够。所以,刘恒必须改得彻底些,以达到医根治本的作用。
再且,遣送列侯回封国,简直就不是一般的符合刘恒口味。像周勃这帮人,就像一把悬在头顶上的达尔摩斯利剑,让人总是坐不安席,睡不成眠。正所谓一朝君来一朝臣,现在该是到了换水的时候了。
于是,刘恒马上把贾谊此条建议变成现实,颁布出去。
这下子,周勃和灌婴等人就跳起来了。怎么让他们不跳呢,刘恒此举热心踢列侯回封国,摆明就是想让他们这帮老家伙退休,从此提拔自己的人登台。这样的话,打江山的是他们,坐江山的刘恒,享受江山的却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这简直就是欺负人!
那怎么办?就这样被送回老家了?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拖!能拖一天就是一天!大家都不回去,看你刘恒怎么整下去!
于此同时,他们已经把此条建议的始作俑者贾谊恨到骨子里去了。贾谊,你给我记着!我想,这是周勃和灌婴等人最想对贾谊说的话了。
二、郁闷,是心头那一朵不散的乌云
终于,周勃和灌婴等来了一个报复贾谊的机会。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恒想提拔贾谊任公卿之位,于是把此提议在朝会上议。没想到的是,周勃和灌婴等纠结一帮同僚马上跳出来大声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