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怎样培养习惯 >

第20章

怎样培养习惯-第20章

小说: 怎样培养习惯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第33节:讲究效率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堵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鲧治水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用堵的办法,越堵,水的势能越大,结果决堤之后为患更深。而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用疏的方法,越是理顺了水的去路,就能使水的势能得以宣泄,水患也就解除了。
做事情就是要全面考虑事物的内在规律,循着规律,才不至于走弯路,甚至犯南辕北辙的错误。
②追求效益
做事情还要追求效益。做没有效益的事情,简直就是白白损耗时间。
《庄子·列御寇》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朱漫是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为了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钱粮到远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杀龙技术。
转瞬三年,他学成回来。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兴奋地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踩龙的尾巴,怎样从龙脊上开刀……指手划脚地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朱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上根本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龙是人们想像中的东西,实际并不存在,因此,虽有高超的杀龙的本领,也只能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然追求效益也不是唯利是图。比如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可能一时间也看不出来德行高尚有什么好处,甚至有时候还会吃些“亏”,但是德行的修养却是无价之宝。
有这样一个故事:
法拉第当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也就是能够“造电”的办法。发明了“电”,学界和社会为之震惊。演讲讲座应邀而至。法拉第先生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着一段导体从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观众们一次一次地看着这一时刻产生的感生电流,这一刹那间的微弱电流,使电流表指针微微地动了一点,就那么一点点,一点都不起眼的一点点。在一次演示结束后,一位贵妇人问道:“请问先生,这样的叫做‘电’的东西被你发明出来了,但是我看不出它有什么用?”“哦,夫人,”法拉第礼貌地反问,“那么您觉得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是啊,初生的婴儿前途无量,但确实看不出他有什么用。
③毅力顽强
毅力,就是坚持,无论面对平凡的小事,还是面对困难,人们都要面临毅力的考验: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我们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三百下。”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当天学生们纷纷开始依照老师的说法去做。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一个月后,苏格拉底再次提起此事,有大约不到一半的学生举起手来。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问,只有一名学生举手。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继苏格拉底之后的又一位古希腊伟大的智者。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亚里士多德。同时他又撰写了许多记录苏格拉底言行的书籍,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领略到苏格拉底的睿智,这大都得益于他的著述中的详尽记载。
柏拉图或许不是几十名同学中最聪明的,但为什么只有他才能成为与苏格拉底比肩的智者呢?那是因为他有非同一般的品质……始终如一的坚持精神。
“每天甩胳膊三百下!”这件事情很简单,正常人都具备做的能力,但是坚持去做的却只有一个。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仍然比比皆是。
坚持简单的事情,有时候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在做事情的过程对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修炼。
据一位家长介绍?熏他们在孩子5岁时开始教他认字?熏每天只用20分钟左右?熏但天天坚持?熏工作再忙?熏事情再多?熏也要抽出这短短的20分钟?熏帮助孩子认字。即使到外地探亲?熏也不忘坚持这雷打不动的20分钟。刚开始?熏有时候孩子不想学了,家长耐心讲学习不能随意停顿的道理,告诉他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把它做好。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坚持,孩子逐步适应,并成了习惯。有时家长忘了,他会主动拿着书说,该教我认字了,家长有意说,今天太累,算了吧。孩子会噘着小嘴说:那不行?选必须得坚持?选也就是说通过教孩子认字,不只是为了让孩子认得几个字,而是经过“坚持”使孩子身上开始萌发了顽强坚持这一可贵的品质,开始培养起可贵的毅力。

第34节:做事有规律
2.培养目标
①做事有规律、按规律办事。
做事讲究规律,要主动思考事物的规律。既然做事要讲究规律,就不能任性胡来。规律包括生活规律、做事的规律等。
主动思考事物的规律,用事物规律来把握自己看到的现象,用现象来完善自己对规律的认识,才是科学的按规律做事。按规律做事,要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再想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这件事的意义更好地发挥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做法。而不是因为别人都做就做,别人都用某种方法或者程序做,也跟着用相同的方法和程序做: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上写。课上到一半的时候,黑板已经写满了,学生们都在神情专注地听课。忽然,巴甫洛夫停了下来,向课堂的后排走去。走到最后一排课桌前看着一位正在埋头仔细做笔记的同学,说:“能不能把你做的笔记给我看看?”那个同学双手把自己的笔记奉上。巴甫洛夫翻阅一下,随后对他说:“你的笔记记得很好,我在黑板写的内容几乎一字不漏。条理清楚,字体漂亮。”这位学生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不禁有些得意。但巴甫洛夫随即话锋一转,说:“可是,我在讲课的时候,你似乎一直在埋头做笔记,不知我讲的内容你是否都理解了。”接着向他提问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果然回答不上来。见此情景,巴甫洛夫说:“听老师上课,关键是听,其次才是记笔记。因为笔记上的东西不一定说明你已经理解了,只有理解了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记住。所以你可不能总在做笔记啊。”
②做事有效率,讲求效益
有的人做事情慢吞吞的,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结果原本能用十分钟做完的事情,往往一个小时过去还停留在起点,没有动静:
期末考试开始了,明明拿着卷子左看看、右看看,心里十分高兴,他觉着自己都会做,于是就一边写一边玩,结果直到老师收卷子,他刚做完一半题目,最后只得了50分,面对家长的责问,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也可以得100分,不就是写得没有别人快吗?”
除了效率,还要讲求效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时,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③坚持到底
做事情的效率有时候来源于坚持。坚持每天做一点,常常要比拖到最后效率要高,对于打基础的事情尤其如此: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