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体制迷墙 >

第24章

体制迷墙-第24章

小说: 体制迷墙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6节:永远不败的研究
刘西拉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你在干什么?你是不是对这种行为有抵制?你如果不抵制,我就怀疑你本人就是这样的人。如果真正为了学生,你就要多花时间好好考察一下,不用着急,这又不是搞运动。
熊丙奇现在有的学校把欠费的学生姓名公布出来,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吗?
刘西拉现在家庭生活条件好的和差的差距很大,我们要考虑生活差的那些学生,他们具有什么心理状态。他们有很多难处。我们要给他们机会,不要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他应该按时交钱,可没有钱怎么办?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借钱读书的条件,我今天欠你的,明天会想办法还你。如果借钱不还,那就不可信了。如果他借钱出国了,按照国际惯例,银行可以追到那里,他到哪里,你欠款单可以跟过去。他的老板一看欠款,这个人不可信,没有单位会用他的。教育者要保护这些贫困学生。年轻人并不是希望人们看到他弱的方面,他希望大家看到他强的方面。我跟我的研究生谈话时,批评起来是很激烈的,厉害到可以拍桌子,但有一个原则是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如果有第三者在场,他听到的一定是我对这个学生的夸奖。作为老师跟他面对面的时候,你很生气,他都忍,但是你不要当着第三者的面批评他,当着第三者你最好是鼓励他,说他有什么优点。有些教师当众把自己的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我可以说这种教师是没有素质的教师。像有一些领导,喜欢向上级报告,说自己下属捣乱。那你是窝囊废,你不是窝囊废,就把问题解决了,何必报告上级?
熊丙奇对于教师的素质,学生往往无能为力,在今天这种环境里,我们的大学生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
刘西拉有四条要求。第一条,要讲点精神,什么精神呢?爱国主义精神。第二条,要有很强的意识,就是竞争的意识。改革开放了,如果你还不会竞争,还等上级给你东西,你就没法跟上形势。第三条,要学会唯物辩证法,看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要发展地看问题。对任何强手都要学会分析,他有强的一面,也有弱的一面。现在老说西方好,我常常跟美国人讲,我说你们要负责地给中国介绍点你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吃亏的教训,比如说发展小汽车,你不讲这个,专门讲小汽车怎么好,中国13亿人都能开小汽车吗?第四条,要有一种作风,这个作风是什么呢?是踏实苦干的作风。现在来讲,年轻人要忍得起清贫。年轻人不吃苦,将来没有出息。我跟我的副教授到济南去开会,可以睡软卧,但我们就是硬卧去的。我们两个可以租一个房间,就不要两个房间。为什么呢?我的学生、我的助手都习惯这样了。我们现在可以清贫一点,不是我付不起这个钱。有了这个作风,将来你就知道,在学术上的要求要高,但是生活上的要求可以低。生活上要求低,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你永远贴近13亿人的大多数,这能使你头脑随时都保持清醒。一个精神,一个意识,一个思想方法,一个作风,这四点,不用上课,平常自己注意点都可以做到。
作者补记《新京报》2005年5月20日一则报道(《惊讶:1/3大学生曾有轻生念头》,郭少峰,《新京报》,2005年5月20日。)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和同学刘艳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了两个星期设计问卷,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最终收回189份。在有效问卷中,有近1/3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杀念头。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连程小龙也很吃惊。而从具体的大学生自杀数据看,近年来也明显增多,某市仅2005年上半年就有22名大学生自杀。大学生为何会有自杀的念头,并最终选择自杀?原因很多,或因感情受挫,或因学业失败,或因压力过大,或因悲观厌世……对此,学校、家庭、学生以及社会均有责任。
原因20:永远不败的研究
虽然说科学容许失败,但是基金允许你科学失败吗?
对话观点:
在参加基金评审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而最重要的是“诚实”。
基金项目的设计本身都是“短平快”的,所谓为现实服务;要么就盲目赶超世界先进,这是很不现实的。
科学上的贡献,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有的可能一篇文章就够了,但是这就不一定符合基金的要求。
对话人:郑元芳、葛剑雄
熊丙奇谈到国家基金,我想问问美国是怎样操作以保证它的公平、公正,并对科学研究起到实际推动作用的?在国内,一个人的身份,他过去取得的学术成绩,往往会在申请科学基金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也被学术界广泛指责。
郑元芳在美国,一个学者过去的成就,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他有能力完成科研任务,但对于新提出的课题,这只是一个参照因素,并不能起决定作用。专家首先会对课题本身的创新性、突破性和计划性进行审核,这是最关键的,如果对这些关键因素评价不高,根本不可能考虑立项。只有当这些因素评价过关后,专家才可能参考他以前曾经做出的成就,进行综合评判。如果一个人从未做出过好的成果,但是他提出的课题很突出,也同样会得到批准和支持。

第47节:科学容许失败
熊丙奇怎样确保专家们能执行这样的评估体系?
郑元芳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部门负责人要负责挑选参加评价的专家,他要对专家的公平和公正负责。通常,评价专家是来自大学的教授,只要看看他们从事科学活动一贯的历史,以及在与他们工作的一段短时间里,就可以观察出他是否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是否能做到公平和公正。参加评价的教授本身的学术水平,办事的公平、公正,对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开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这些教授不知道什么是国际最高水平,什么是创造性理念,或者说即使他们能辨别,却不敢认真地执行,对科研活动都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熊丙奇你本人在美国参加过很多基金项目的评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郑元芳在参加基金评审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而最重要的是“诚实”。每一个学者在评价基金项目时都非常认真,他不会因为你的种族、原来来自何处或是何性别,而带有任何偏见,他只会考虑与学术有关的因素,与学术无关的因素在学术评价过程中绝对不是一个影响因素。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之所以能在美国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成为杰出的学者,与这种评价体系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熊丙奇你认为目前国内大学的科学研究在管理和运作上是否科学?
葛剑雄我们的管理模式是比较落后的,科研基金多年来一直在增加,但是很多基金没有用在刀刃上。一方面,整个评审过程并不是很公正,或者是表面上程序公正,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公正,不透明、不公开。另一方面,有些人钱很少,可有些人却非常浪费,我甚至碰到过有些人在商量这么多钱怎么花,他用不了那么多钱。更大的问题是,花了这么多钱,并不一定能得到有价值的成果。基金项目的设计本身都是“短平快”的,所谓为现实服务;要么就盲目赶超世界先进,这是很不现实的。比如我们人文科学方面,有些成果三年之内是做不出来的,谁都知道做不出来,但是最多只给你三年时间,甚至最好就是一年两年,这怎么可能呢?
作者补记你把故事讲得动听了,科研课题到手,项目评审通过,荣誉揽入怀中……所以你要有编动听故事、讲动听故事的能力。有经验的课题申报高手会这样告诉你:这一切只不过是“show”。你“show”好了,领导、课题组织者、评审专家都高兴,他们再把你的“show”给更高领导和自己的主管“show”。在大学校园里,老师们,甚至校长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请来专家指点,对项目申报、评审、报奖进行若干次答辩彩排,那是太正常不过了。这不仅在科研领域,在其他任何一个领域,法则都是一致的:让领导听得高兴,看得高兴。所以,你是不是有把死的说成活的的口才,有没有把3元说成1000元的胆略,有没有3年填补世界空白的勇气,对于你在大学这个“秀场”能否当好一个演员获得头牌至关重要。否则,你只能是龙套,甚至连龙套的角色也轮不到。
熊丙奇目前很多基金项目的设计,是否有基金的管理者自己设置了这个题目让研究者来做,而这个题目不是真正产生于科学研究本身的情况?
葛剑雄这倒也未必,很多题目也是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提出来的。关键是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让我提,我怎么敢提一个长期研究或者我把握还不是很大的项目呢?虽然说科学容许失败,但是基金允许你科学失败吗?
作者补记也许由于主管领导绝大多数是工科出身,而且他们拥有丰富的、成功的运行工程项目的经验,目前,以工程的思路、工程师的思路来开展学术研究的情况,十分盛行。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各类“学术计划”纷纷出台。他们认为,搞学术就像盖房子、修大坝、制造机器一样简单,只要有了材料、有了设备和技术、有了人工,就能依照计划按部就班地施工,甚至能准确到哪一天完工。于是,对学术的要求也是一样,“给了你钱,给了你设备,给了你条件,你当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东西来,否则,你干吗吃学术这碗饭,还没有我们工程师有能耐?”这实在是十分荒谬的。有的基础研究,凑巧了,灵感闪现,明天可能就出来了;不巧的话,可能十年也没有多大进展。
熊丙奇为什么不敢提呢?
葛剑雄一个是总体规定已经定下来了,比较强调现实性;另外,一般都是规定三年,三年怎么做得出来呢?还有就是这种基金到时候要求一定要交多少东西。实际上,科学上的贡献,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有的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