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早慧成才的奥秘 >

第34章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34章

小说: 早慧成才的奥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祖昌高兴地拍着锦荣的肩头说:“好好干吧,不愁住不上新房子!”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弟
子女们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阿沛·阿旺晋美把存款献给国家
星期天下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忙完公务,驱车赶忙赶回家。这时他的孩子们都已到齐,等着爸爸回来开会。这是一次家庭经济会,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理100多万元存款的事。
阿沛·阿旺晋美有存款120多万元。正好,他有12个子女,如果平均分配,每人可得10万元。这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这么多的钱该如何处理,阿沛·阿旺晋美想了很多:12个孩子,除最小的还在上学外,其他人都已参加了工作,有正常的工资收入,生活有保障,靠自己的双手是能够生活得很好的。有钱当然好,但钱多了,会使孩子们贪图享受,放弃奋斗,从而影响工作。古人说,俭以养德,苦能立志。不俭不苦难以成才。做父母的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好,留给他们的决不是借以享受的百万家产,而应当是自食其力的品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其实,他的孩子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当时,他的大儿子任青在民族出版社当翻译,工资仅60元。大儿媳当教师,工资也只有60来元,加上两个孩子,平均每人30多元。这对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人来说,日子确实挺紧巴。其他子女情况差不多。按说给每人支援一点也是可以的。可是阿沛·阿旺晋美并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孩子们年轻,生活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吃现成饭是不好的。”为了处理好这120多万元的存款,他召集孩子们开了一个“家庭会”,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家底我知道,但从目前看,国家的困难也很多,你们看,这120多万元的存款该怎样处理才好?”孩子们理解爸爸的心情,一致表示:“我们的生活不让大人操心,存款应该献给国家。”于是,阿沛·阿旺晋美愉快地把120多万元存款献给了国家,支援了四化建设。
对孩子,与其留财产给他,不如以独立的心和十分的实力交给他最好。赚来的一些钱,培养傻瓜孩子或游荡孩子,这岂不是贻笑万人?眼看着那些流血汗,热衷于金钱,却把孩子搁在一边的“好汉”,真令人为他们父子惋惜。
——田尻稻次郎
对孩子,还是好好教育他,至于财产,不要留得太多。因为留财产给孩子,招来的问题可多了。只给财产,而不给智慧的孩子,如何地变成一个“问题儿童”,如何招来世人嘲笑,看看我们的周围,都不难发现的。
——田尻稻次郎
不能让孩子成为花花公子或娇嫩小姐
——著名演员赵子岳从严教子的故事
我国老一辈著名演员赵子岳,为人正直、厚道,说话幽默、风趣,塑造的银幕形象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和他追求电影艺术一样,在家里,他十分注重教育孩子,常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人生的真谛。
20年前,赵子岳快要抱孙子的时候,他把独生儿子和儿媳叫到跟前嘱咐道:“两岁以前的小孩排老大,吃、喝、玩尽量照顾好;两岁半至5岁的小孩排老二,要开始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能样样依他;5岁以后的孩子排老三,大人要控制他、教育他,培养他健康成长。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干部家庭,经济宽裕,不注意进行艰苦朴素和先人后己的教育,孩子很容易成为'花花公子'或'娇嫩小姐',甚至会走上邪路。”儿子和儿媳听了父亲的话,感到句句在理,点头称是。
为了防微杜渐,赵子岳又和儿子、儿媳定了个原则:凡是国家给予干部的待遇,决不能转移给孩子们享受。北京电影制片厂照顾赵子岳年龄大,有专车接送他上下班,但他的车从不让孩子搭乘。赵子岳还要求孩子们自己能做的事,决不依赖别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遇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有人问赵子岳:你1981年捐赠了1万元作为青年演员进步奖基金,为什么不考虑留给儿孙一些呢?赵子岳说:“留着大笔钱财给孩子,让他们不劳而获,糊里糊涂地享受,有什么好?社会上流传的'不学数、理、化,只要有个好爸爸'的风气要不得!旧社会,有人靠父母的遗产吃一辈子,现在也有人靠父母升学就业,靠父母住房、结婚,靠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本人却一无所长,对国家没有任何贡献。我觉得,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应该减少这样的人。我们革命干部如果对后代要求不严,溺爱、放纵只会贻误子孙,祸害社会。”
由于赵子岳家教严,子孙进步很快。儿子、儿媳都是共产党员。他家多次被北京市评为五好家庭。
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向什么方向移动。
——和迈兹
不管是人还是善,小时候,可塑性都要比长大以后大得多。小时候的教养,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关系是非常巨大的。
——秦牧
“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是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
——鲁迅
铁榔头是这样炼成的
——排球名将郎平的父母与郎平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那是一个寒凝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家”与“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襁褓时期的郎平,身体虚弱,母亲常用小米粥来补充她的营养需求,没有给过她特别的优待。对于这段生活,她的母亲坦然地认为:“那时的生活就是那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母亲这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艰苦生活的思想,对郎平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
郎平7岁那年,迈进了小学的门坎儿。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开始了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涯。
说起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亲那种恬静和细腻。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
有一回,几个男孩子要和她比赛上树,看谁上得高。别的女孩子听了都咋舌,可她却不服气地抬头看了看材的高度,然后毫不犹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们佩服不已。
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尤其球类。一有机会,他就带着女儿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在郎平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排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随着岁月的迁流,郎平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了。站在同龄人当中,她犹如“鹤立鸡群”一样的突出。
1973年4月里的一个周末,这是郎平值得记忆的日子。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老师来学校挑选队员了。已升入小学六年级的郎平,因身高而被选中去参加实际测试,这消息使她的心头掠过一阵喜悦。
星期天,风和日丽。郎平和几个同学结伴来到了体校,这里聚集了许多前来测试的学生。实测内容有弹跳摸球、速跑等项目。郎平真希望自己能够测试合格,这对她来说将是一件多么快活的事情啊!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选拔,身高1。69米的郎平果然榜上有名。
从这一天起,排球闯进了她的生活,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排球班的训练从6月份开始,一直练到了骄阳似火的8月份。起初,训练的内容还让人感到比较轻松,可后来,难度随之加大起来。在与排球最初接触的日子里,郎平经受了体质与意志的考验。一些队员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败下阵来。特别是当初与郎平一块参加训练的同班同学小陈,也已僵旗息鼓不练了。她对郎平说:“虽说咱俩在学校里都酷爱体育,可这么大运动量的训练,咱可从没经历过。我父母可不愿意让我受这份罪,每天累得什么似的,他们可心疼了。”
在以后的时间里,郎平都是独自一人去体校。枯燥、乏味。艰苦的训练,也曾使她产生过动摇,可每当此时,父母就叮咛她:“平平,吃点苦算什么,你既然喜欢打排球,就不能半途而废。”
郎平始终不忘父母的鼓励,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并且凭着自身良好的条件和素质,凭着日长月进的球技,从短训班到了长训班,成了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一名正式队员。
1974年初,刚刚从北京东光路小学毕业的郎平,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来到了北京陈经纶中学(原北京朝阳中学)。学校里有体操队、田径队、游泳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多种运动队。郎平仍然对排球情有独钟,她参加了排球队,参加训练时肯于摔打拼杀,弄得一身泥土也不在乎。她比一般女孩子能吃苦,没有一点娇气。有时练接球练得两臂红肿红肿的,但她仍能咬牙坚持。无论怎样练,她都从无怨言。郎平脚上的鞋几乎是一个月穿破一双。同学们常开玩笑说:“郎平,你的球鞋又露脚趾头了。”她从不介意,就连时常穿姐姐淘汰下的衣服,她也觉得无所谓。她不在乎别人评论自己的衣着,只在乎能不能打好球。
郎平性格上的淳朴、坚毅和执著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来,她迈向成功的步子也越来越坚实了。
在这一年的秋季,郎平被选进了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成了排球培训班的专业队员。
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二体校)是专门为高一级体育专业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学校。在二体校,郎平出色地完成了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程:身体基础、技术基础和思想基础。在身体恢复正常、技术日趋娴熟的同时,她的性格也更加开朗,意志也更加坚强,思想也更加成熟了。
处在豆蔻年华时期的郎平,凭着自己始终不渝的韧劲儿,经过顽强的努力,终于成了群芳之冠,以最佳的人选进入了她日思夜想的北京队。
从此,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