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命运-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迷茫,只需做一个试验:一个月内允许女儿不学习只看电视,但条件是不给她任何生活费用。我敢担保,她再也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她必定会知道生活的艰辛,求知的必要。21世纪的竞争是那么的激烈,好多大学生都发了疯的考研、出国,继续学习、充电,而高中就放弃进一步求学的机会,前途可想而知。父母希望甚至逼迫我们上大学,是因为他们亲身感受着时代大潮的变迁,他们知道如果文化水平不高,我们将会面临生存危机。法国《人权宣言》中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是自由、平等、幸福果真与生俱来、一生相伴吗?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而言的,其实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国家要想自立自强于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实力,要发展;个人要想追求自己的自由、平等、幸福也必须要发展,要有实力。什么叫做自由?不受制约,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叫做自由;可以随心所欲,一天到晚陷在电视剧里叫做自由,可这些自由的前提都是你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什么叫做平等?不受歧视,受人尊重叫做平等,可是要想让别人尊重你,你得有真功夫啊。什么叫做幸福?如果一个人没有实力自由的安排生活,平等地享受着尊严,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我说我们要用成绩来说话,我们应该上大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强的实力争取更美好的生活。”
邱鹏对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我再来补充一点实际的东西,在武汉要安心的坐在家里看电视需要有哪些保障条件:
首先最主要的得有个物质意义上的“家”,也就是一个住房吧。武汉2004年商品房均价为2800元/平米,要买一套80平米的住房,需要22。4万。我们按照按揭买房的方式来计算,8成的按揭180期15年付清,那么首付44800元。我们假设这个首付以及装修、家具费用都有父母帮她出了,她只需要交月供就行了。
月供是多少呢?总房价减去首付,也就是银行给你的按揭贷款,为179200元。你要在15年内还清,根据央行2002年2月21日执行的利率计算,每个月要还款1420元。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提供按揭贷款月还款比重不能超过个人月收入的50%。也就是说,你必须月收入超过2840元才能申请按揭贷款。
也许有人说80平米太大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那么我干脆把120-30平米的基本要求给你来选择:(以2003年的情况计算)
面积房价(万元)首付(万元)贷款额(万元)月供(元)最低月收入(元)
12033。66。7226。8821314262
100285。622。417763552
8022。417。9214202840
6016。83。3616。4410652130
308。41。686。725321064
根据自己的偏好,各位自己选择吧。不过在选择的时候我还需要给大家提供这样两个个数据:
武汉2003年八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6元。
湖北省2003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工资:2000元。
当然,上面的要求仅仅是你可以完全满足于一天到晚坐在家里看电视,保证你每天能够有饭吃、有衣穿的基本收入要求。如果你还有别的追求,要穿着比较体面、吃得比较舒服、要有手机小灵通能经常和朋友保持交流、要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要在十一、五一的时候能到全国各地游玩、能够经常和朋友们聚会郊游唱歌……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邱鹏文中那个女孩的母亲说的那句话:“你考上好大学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能有幸福的生活。”很平实,很简单。家长们不是象我这样用精确的数学计算来分析问题,而是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得出的最直观的结论,虽然简单似乎看起来还有点“俗”,却蕴涵了社会人生的基本真理。
不要从科举考试的弊端来讽刺你们的家长落后保守,也不要将他们的压力看成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注重功名”的心理,他们没有那么抽象,而是很实际的在看问题。有的人甚至还说,父母这种压力实际上是因为孩子在班上成绩好会使他们很有面子,或者说将来孩子成名成家了他们会很光彩,所以为了这种虚荣不顾孩子的幸福而拼命逼着他学习。这种说法真的很让人心寒。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大公无私的爱。他们想的,无非就是想让孩子一辈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绝不会是把孩子作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我讲一个关于拿破仑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第12节:有一个人始终和他在一起
在拿破仑被暴民攻击东躲西藏的时候,有一个人始终和他在一起,照顾他;在他远征意大利回来成为民族英雄的时候,这个人又不愿跟他一道去接受群众的欢庆;在他孤身一人从埃及回到巴黎,无依无靠的时候,有且只有这个人在家门口等着他回来;等他发动政变,掌握大权直到登基称帝的时候,这个人不愿意住到皇宫里去,也不愿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一个人住在郊外过着清贫的生活,把他赠与的财宝全都保藏起来,不花一文,只是默默的祝愿:“但愿这一切能够长久”;当他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到圣赫勒那岛的时候,又是有且只有这个人又站出来为他争取更好的待遇,四处奔走,给各国君主写信,花尽了以前他赠与的所有财宝。这个人是谁呢?
他的母亲。
在她内心,她并未热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更不愿看到他在大西洋的孤岛上惨淡的度过余生,而只是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享受一个普通人的幸福,他的伟大和光荣,与她无关。古往今来,能与拿破仑并肩的伟大人物屈指可数,而若论对自己孩子无私的爱,则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与拿破仑的母亲别无二致。就像那句“但愿这一切能够长久”那样简单、那样富有远见、那样饱含真情,她们也对她们的孩子说:
“你考上好大学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考试能力是一个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
不要相信“能力最重要,文凭不重要”的鬼话,更不要相信“用学历衡量人是传统保守的科举制度的落后思想”,正好相反,文凭非常重要,而且“用学历衡量人”是与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现代“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必然推论。
通过高考锻炼了你的考试能力。因为在你未来的人生中,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在等着你。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家外资企业招骋一个业务经理,有两个人去应骋,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一个是地质专业的博士。两个人都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会挑哪一个?我想很多人都会挑那个本科生,因为他年轻,专业又对口。但结果是那一个地质学博士被聘用了。
大家也许会认为这个老板脑子有问题,或者说是想招个博士生进来装点门面。但那个老板却不这么认为,你听一听他的解释。
他说:这两个人面试给我的印象都差不多,实际上,那个本科生给我的感觉还要好一点,但短时间内,这一点直觉上的差别不足以让我认为那个本科生更优秀。所以我只能通过其它途径来判断。我之所以选择那个博士生是因为我认为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一个人能通过层层考试读完博士至少说明他有三点过人之处:
1、他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他都有着极为严谨而庞大的逻辑体系,要想把地质学学通,通过各种考试,论文答辩,逻辑思维显然不同凡响。
2、他能够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要考到博士,需要读大量的书籍、背大量的材料、做大量的题、写大量的论文,一个办事拖沓,生活没有规律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3、他有很好的自制力,能够排除多种干扰,办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而这三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至于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并不多,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这三点优势,学习工作中所要用的知识不会有任何困难。我当然不是说那个本科生就一定没有这样的能力,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我对他们都不了解,显然博士文凭给我的信息量更大,也更可靠。
大家觉得这个老板的话有没有道理?实际上,这个事例已经作为信息经济学的经典案例写入教科书,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
什么叫信息经济学呢?它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以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卡洛夫发表《柠檬市场》一文为其诞生的标志。阿卡洛夫也因为在信息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说得通俗一点,它就是研究“信息”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因为有了“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信息高速公路”等时髦的词语,“信息”这个东西突然间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其实,所谓“信息”,就是指消息,“掌握信息”就是“知道了某个事情”,没有什么神圣的。
在市场经济社会,信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甚至有时候是决定性的作用。举一个例子,我们买西瓜和买手机的区别。买西瓜的时候我们会要求切一小块下来尝一尝甜不甜,甜就买,不甜就不买。这个时候,甜不甜就是一种信息,决定了这笔交易能否达成。但我们购买手机的时候是不是拿来试一试,能响就买,不响就不买呢?显然不是,因为一般来说商店里卖的手机都是会响的。普通人对手机的原理、构造、设计思路完全不了解,无法象西瓜那样一口就尝出好坏来,只有在用了半年一年后才知道你买的手机到底质量如何。但是,店主显然不可能让你用上半年之后再决定买不买。这个时候,“手机质量好不好”就是信息,但与“西瓜甜不甜”相比,它是一种很难获得的信息。如果这种信息不能通畅的传达给消费者,手机交易就难以顺利进行。它是怎样被传达的呢?
大多数人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几乎都会有一个重要标准……手机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