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时间已经不适当了。
高三上学期我提出一个口号:“抓紧时间、提高效率。”高三下学期我提出的口号则是:“不打时间战,要打效率战。”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果,一小时要有一小时的效果,而不在于拼时间。每天夜里两三点以后才去睡觉,每天上午十点以后上课就无精打采,那只会事倍功半。
因此,家长在高三下学期开始,要警惕孩子“拼时间”的倾向出现,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纠正。最重要的是在开学后这段时间里,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帮孩子制定一个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比如说,每天晚上最好不超过11点半睡觉,这就是一个限度,让孩子在睡眠上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尽管不算特别充分。
帮助孩子每天做到复习有计划
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帮孩子制定一个每天的复习计划。这个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更不能为了一门功课的复习,整个晚上照顾不到其他课程。
第16节:正确对待一模考试
正确对待一模考试
“一模”是高考前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模拟考试,对考生的心态影响很大。不但考生、老师要重视一模前后的心理调试,家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这次考试。
首先家长对一模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模的题型种类、各题型所占比例、每题得分、考试时间等都与高考大致相同,尽管不可能完全一样。究竟家长要不要过分重视一模呢?有的家长对待一模就像对待高考一样,特别紧张和忧虑,认为这次考试就决定了高考的结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这样紧张的心态也会通过模仿、暗示、感染等心理机制传染给考生,增加了孩子的紧张情绪。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一模的心态首先自己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一模,对一模有个正确态度,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第二,一模前后,家中的气氛要和往常一样,平时做什么现在就还做什么,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怀。有的家长,走起路来小心翼翼,说起话来窃窃私语,晚上一会儿给孩子送牛奶,一会儿给孩子拿苹果。在这种人为制造的紧张气氛中,孩子首先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的关爱,而是一种“眼巴巴”的期望,令他不安。
第三,家长应该注重跟孩子沟通,帮助他释放内心的压力,但方式要自然。勉强地、没话找话地去“硬套”孩子的想法,会被孩子敏感地意识到,从而对父母心怀戒备。在这个时期,家长对孩子说话的总的原则是:“一模考试尽力而为。”就让孩子尽力去考,考多少算多少。在这样的体贴下,孩子一定会尽力去考。切记不要施以过高的期望。有的家长爱跟孩子念叨:每门课要考多少多少分,总共要考多少多少分。这样讲起不到任何有益的作用。
第17节:考前半个月家长怎么办
考前半个月家长怎么办
通常,高三学生在考前半个月即放假回家,自习备考,有问题再到学校找老师答疑。那么这段时间里,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呢?与平时一样,引导孩子进行查漏补缺和心态调整是很重要的事情。还要强调的是,家长在饮食、睡眠等具体生活问题上,更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采取措施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
帮助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
从学校集体复习到家里个人复习,从有老师辅导到自行安排进度,环境变了,学习的气氛也变了。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形式呢?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孩子要有一个作息时间表。这时候,有三种情况应该防止。
第一种情况是,有些考生觉得箭在弦上,该拼命了,于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这样不求效率、死拼硬拼的做法增加了孩子的身心压力。记得多了,背得也多了,可关键时候发挥不出来,实际上是吃了亏。
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规划一个按时间办事的复习方法。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分别要复习几个小时,从几点到几点,中间要留有余地,也就是文体活动时间。当然不是让他花几个小时去游泳或健身,而是在两个科目的空档中间去散散步,跳跳绳,或听听音乐。把这个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就很好。一天之中,拖拖沓沓地连轴转,转上12到13个小时,真正的效果却可能还不如高效投入8小时甚至7小时。另外,每天午饭后休息20到30分钟,再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午睡,对于养精蓄锐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种需要防止的情况是,有的考生独自复习不知从何下手,坐不住,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其实,“心不沉”也是紧张的一种表现,对高考信心不足。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镇定下来。不要希求孩子的成绩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能上一个很大的台阶,那是不可能的。只要半个月以后能考出当前的水平,就是成功!
另外,面对孩子的慌乱,家长千万不要拿他与别的孩子攀比,不要说“你看人家谁谁报什么学校”这样的话,孩子听到了只能更加心烦和更加惶恐。办法还是一样,帮孩子制定合理学习时间,让他按部就班、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业。
另一种倾向是有些学生平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累了就想看看电视甚至上网。
第三种情况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平时成绩较差、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一旦回家自习,很难保证不去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上网、看电视、打电话聊天等。家长要对他们多加提示,比如,让孩子在备考期间不要打开电脑,或是与他商量暂时把电脑收起来。只要家长态度得当,孩子对这样的建议通常都能够接受。
特别是那些考本科希望不大的孩子更要提醒。他们往往存在破罐破摔的心理,觉得能考上一个专科就不错了,所以也就不再努力,能玩则玩。其实,这样的考生利用考前半个月还是能做不少事情,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再巩固巩固,已经记住的东西也要消化、熟悉。“碰运气”的侥幸心理万万不可取。
第18节:在家陪读大可不必
家长不要请假在家陪读
有些家长和考生一样,在高考前半个月请假回家,陪读、照顾孩子生活。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把该料理的料理好,向孩子交代清楚该注意哪些事情就足够了,
父母请假陪读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父母这么关注我,我考不好怎么办?怎么对得起父母?而且整天处于父母的“监督”下,孩子也会感到不自在。相比一日三餐的齐备,孩子更愿意处于一种“自在”的环境中。
有的家长向我描述他们的心态。他们知道即使陪着孩子复习也帮不上什么忙。自己过去那点知识早就忘了,更何况两代人所学的内容根本不一样,所以辅导学习的可能性一点也没有。可是,单位里其他同事的孩子也是同一年参加高考,那些人都请假回去了,假如自己无动于衷的话,惟恐别人说:“你这当家长的,到这个关键时刻还不关心孩子?”因为怕别人说三道四,只好请假回家。实际上他们都明白,这就是面子的事,对孩子并不利。
多和孩子交流
这段时间,孩子在家中独处,又不能放松思绪,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题做得顺利心情就好一点,题做得不顺利就容易胡思乱想。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家长能做的就是,休息时和吃饭时多和孩子说说笑话,也可以在晚饭后用20分钟到半小时与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聊些轻松的话题,消除孩子内心里“如临大敌”的错觉。
有些女生由于紧张会导致月经失调,这是比较常见的所谓“躯体化现象”,即心理紧张在身体上的表现。女孩阅历浅、经验少,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背上思想包袱,既怕影响身体又怕影响高考。
家长,尤其是母亲首先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病”,不要害怕,考完试以后随着心情的放松会自然而然恢复正常。第二,不要给孩子去买什么药或进行什么调理,顺其自然最好。第三,帮助孩子做一些物质上的准备,备有充足的用品,让孩子在必要时能及时处理。
第19节:6月6日帮助孩子做什么
6月6日帮助孩子做什么
6月6日是高考前最后一天。这一天,考生的表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一类考生恨不得在一天之中再把第二天要考的两门课程从头到尾复习一遍。还有些难题没做,还有些试卷没来得及温习,万一考那里面的内容,自己没看不就亏了吗?另一类考生则完全乱了阵脚,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了,什么都抓在手里看,什么都没看进去。
6月6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什么?有这样6件事情。
帮助孩子生活富有节奏感
有的家长说,明天就高考了,今天放松放松吧,出去玩一玩,游泳,打篮球,越痛快越好,玩累了晚上睡得香。甚至有的人提出,考前三天什么都不做,就是玩,就是疯,一点儿也不提高考的事。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正确的观点。完全放松,等于把孩子从备战状态拉到另一种状态了。尽管只是一两天的功夫,等到孩子再上考场时,往往会感到很疏远,有陌生感。别人已经开始答题了,他还要花一些时间来找回感觉,显然将自己置于不利地位。
案例1
有一位姓田的父亲,高考前五天就告诉儿子,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把所有的负担都卸下来,彻底放松吧。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真的照办了。整整五天都在上网玩游戏,满脑子是游戏里的人物和情节。到了6月6日,心里直发毛,跟爸爸说:我怎么觉得对高考没信心呢?满脑子都是游戏里的打斗场面。
6月7日,孩子上了考场,觉得状态很糟,本来很熟悉的东西却一时从脑子里提不出来,思维不流畅,写字也手生,解题思路全乱了,效率很低。第一天没考好,心情坏透了,第二天也没考好。
高考成绩公布了,比他的平时成绩低三四十分,勉强考上了第三志愿。他自己说,第一志愿已经报得比较保守,没有特殊情况肯定能考上。没想到听了我爸爸的话,一下子降到了第三志愿的学校。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