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科幻小说电子书 > 奇异事件簿之萧邦夜曲 >

第6章

奇异事件簿之萧邦夜曲-第6章

小说: 奇异事件簿之萧邦夜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听说刘家的律师,从新加坡赶来了,在明天就要公布新的遗嘱。”电话里面传来王警官的声音,“这样吧,具体情形,我们见了面再说。”
    我们约好晚餐时间见面,当我到了约定的地点时,王警官已经坐在那里。桌子上只放了一杯水,几乎没有动过。从烟灰缸中的烟蒂数量可以看出,他已经来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坐在了他对面。
    “说说具体情形吧。”我开门见山地说道。
    “也好。”王警官将香烟熄灭,说道,“陈科文,昨天下午从新加坡飞达厦门,与刘永强商量新遗嘱的事情。”
    “陈科文?”三天前,张志耀提起了这个名字,“就是闽福号上二副?他是刘家的律师?”
    “是的,就是他。”王警官肯定了我的想法。
    “这件事情,简直是可以思议!”我直接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也这么认为?”
    “是的。郭子谦才死去三天,刘家就新立了一份遗嘱。这不明摆着要告诉刑警,郭子谦的死,与遗嘱有关么?”我略显激动地说,“还有就是……”
    “什么?”
    “船上的二副,居然是刘家的律师。”
    “明天是否有兴趣陪我到船屋走一走。相信会是一出好戏。”王警官的提议,正合我意。
    “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
    “是刘小玲告诉我的,她也无法理解父亲的做法。”
    “刘小玲。郭子谦死后,她应该是遗产继承的最大受益者。”我喃喃说道,“她自然不会希望,再出现一份对她不利的遗嘱吧。”
    “但是,就算她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
    “不清楚,明天再说吧。”
    二次拜访船屋,郭子谦的灵堂已经立起。祥叔和祥嫂都换上了黑色的丧服。我们在郭子谦的灵前上了一炷香。
    “子谦的遗体,还在法医处么?”我问道。
    “是的,不过也只能再存放3天了。”王警官说道,“法医鉴定尸体,规定不能超过7天。”
    “你不会期望还能从遗体上得到些线索吧?”
    “这可不好说,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也不一定。”
    “也对。”我说道,“等完整的验尸报告出来后,给我一份。”
    “没问题!”
    我们首先见的是刘小玲,她脸色泛白,和三天前相比消瘦了许多,第一眼见到她时的“闭月羞花”全然不见,取而代之是黛玉似的病态美。
    “令尊上一份遗嘱的内容,你清楚么?”王警官问道。
    “自然清楚。”刘小玲泣道。
    的确,在这个时候,还要向她追问如此苛刻的问题,未免过于残忍。
    “听说令尊将大部分的遗嘱都留给了子谦?你能否具体说一下呢?”
    “好的。”刘小玲止住哭声,“上一份遗嘱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船屋所有权,包括土地,房屋,归子谦所有;金燕屋股权的75%,归子谦所有,其余25%归我;还有……”
    “也就是说,子谦获得的遗产是你的三倍。”王警官打断了刘小玲的陈述。
    “如果加上船屋的话,不止3倍。”陈小玲继续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王警官。但是,我和子谦彼此相爱,我怎么会为了这些遗产而谋害他呢。再说了,金燕屋25%的股权,已经足够我3辈子的吃穿,我为什么还要贪心子谦的份额呢。”
    王警官沉默了。
    “那归元堂的股权呢?”我岔开了话题,“我记得令尊拥有归元堂60%的股权。”
    “归元堂那60%的股权,平均分成3份。一份归祥叔祥嫂;一份归张叔叔;还有一份归陈叔叔。”
    “连祥叔、张老板、陈律师他们都有份?”
    归元堂虽然不及金燕屋资产雄厚,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刘永强居然如此慷慨地将这些财产留给了其他人,这份遗嘱确实令我惊讶。然而,这份遗嘱随着郭子谦的死,已经成为过去,新的遗嘱将在3小时后被宣读。我相信,等待我的,将会是另一个意外。我和王警官离开刘小玲的房间,回到大厅之中,焦急地等待新遗嘱面世的那一刻。
    遗嘱宣读仪式,在下午4时准时开始。不管是在电影,小说中,我都见过无数次宣读遗嘱的画面,但到了现场,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宣读之前气氛的凝重。况且,在当事人仍然在世时就公开他的遗嘱,使整个过程显得更加的令人窒息。
    刘永强端坐在书桌后面,像一尊大佛般屹立不倒,从他的脸部无法读出任何的感情,他的身边站着一位年长的老人,头发、短须都已经泛白,瘦高的身型略带着一股书卷气息,想必是陈科文无疑;书桌前,与遗嘱有关的众人坐成一排。坐在正中间的是刘小玲,整个身躯几乎倒在椅子上,右手握住手绢,不停地插着眼边的泪花;刘小玲的右侧坐着祥叔祥嫂,两人低着头,不知在思考什么,紧握在一起的四只手,流露出这对夫妇间深刻的情感;刘小玲的左手边是张志耀,张志耀的双眼放出了光芒,似乎对遗嘱的变更充满了信心。身为旁观着的我们,只能远远地坐在书房的另一旁,静静观看着一切。
    “开始吧。”刘永强沉沉地说道。
    陈科文双手打开身前的深蓝色木盒,从中间取出一卷文件,
    “首先,我们先将这份旧遗嘱销毁。”陈科文将文件交到张志耀手中。“请各位确认下,这份遗嘱的真伪。”
    张志耀细细看完,将文件递给刘小玲。“是这份,没错。”
    “没错。”刘小玲、祥叔、祥嫂也先后确认完毕,最后由祥嫂将文件交还陈科文。
    “好,现在就将它销毁。”陈科文拿出打火机,将文件点燃,再轻轻放入铁盆中,火焰消失,旧遗嘱瞬间化成了灰烬。
    “接下来。”陈科文打开书桌上另外一个黑色木盒,也从里面取出一卷文件,缓缓打开。“我代表刘永强先生,宣读他的遗嘱。”
    众人摒住了呼吸。
    “由于养子郭子谦不幸逝世,现将遗嘱改变如下:
    1、船屋含土地所有权,归女儿刘小玲所有;
    2、金燕屋所有股权的70%归女儿刘小玲所有;
    3、金燕屋所有股权的20%归张志耀所有;
    4、金燕屋所有股权的10%归陈科文所有;
    5、归元堂所有股权的1/3归张志耀所有;
    6、归元堂所有股权的1/3归陈科文所有;
    7、归元堂所有股权的1/3归祥叔祥嫂夫妇共有;
    8、所有现金存款,在处理完本人后事后,全部捐赠给厦门红十字会。
    刘永强”
    新遗嘱就这样诞生了,我不停地问着自己相同的问题,这份遗嘱与郭子谦的死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除了祥叔祥嫂之外,其余三人通过遗嘱的受益都增加了。首先是刘小玲,刘小玲所得到的股权,表面上增加,实际却减少了。除非……除非刘小玲并不希望同郭子谦结婚!其次是张志耀,张志耀似乎先前已经知道,自己将会是此次遗嘱公布的大赢家,通过郭子谦的死,他得到了金燕屋20%的股权,难道郭子谦的死与他有关?最后是陈科文,这位今天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的老人,居然也额外获得10%的股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又是一个大大的谜团。更多的线索,并没有使我清晰,反而令我陷入了沼泽之中。
    在宣读完遗嘱之后,王警官和陈科文进行了交谈,我静静坐地在一旁。
    “陈先生和刘老板、张老板是同乡吧。”
    “是的,我们都是广东佛山人,年轻时一起跑船。”陈科文用带着广东方言的口音答道。
    “原来刘老板不是厦门人。”王警官继续问道,这似乎会是一条新的线索,“那刘老板是什么时候到鼓浪屿定居的呢?”
    “记不太清楚了,应该是1978年前后吧。”陈科文回答道。
    “是在闽福号发生海难之后么?”
    “是的,是的。就是发生海难那一年。我们一起到的鼓浪屿。20多年前的事情了,记不太清楚了。”
    “陈先生后来为什么不留在鼓浪屿呢?”
    “我比刘老板他们要大上几岁,那时已经有了妻儿。”陈科文说,“于是我在岛上住了一段日子后,就回到了佛山老家。”
    “听说你现在定居新加坡?”
    “那个年代,国内乱哄哄的,正好新加坡的亲戚在那里开了律师楼,我们全家就过去那边帮忙,一直干到了现在。”
    “这么多年来,刘家的法律事务,都由你处理么?”
    “也不全是,只有和遗嘱有关的事宜,才交给我处理。毕竟要往返新加坡,不是那么方便。”
    “你刚才提到了遗嘱。”渐渐地,王警官将话题转到了重点,“你对这次的遗嘱,有什么看法?”
    “你指的是……”陈科文察觉到了一丝紧张的气息,略有所防备。
    “你怎么看张先生获得的遗产份额呢?”王警官单刀直入。
    “这不好说……”陈科文放慢了语速,似乎在寻找最合理的解释,“刘先生平日里都很关照我和志耀,就算留下这样的遗嘱,也在情理之中吧。”
    果然是敷衍的答案。看来这样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的,于是王警官将问题转了个弯。
    “你刚才说,刘老板一直很关照张老板?”
    “是的,就拿归元堂来说吧。就是由刘先生出资赞助,才得以成立的。现在都是志耀在打理一切。”
    “你是说,开店的钱都是刘老板出的?”王警官装作仰慕的语气说道,“刘老板真是个值得深交的贵人啊。”
    “的确如此!”
    我记得,当张志耀提起归元堂时,用的词语是“两人合作成立”,而隐去了刘永强出资赞助这一环节?当然了,商人们总是有意无意掩饰一些对自己名誉不利的说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无法判断,这是否与子谦的死有关。
    “这几年子谦在新加坡留学,你们应该经常见面吧。”
    “是的,子谦这孩子很懂事,每隔两三周就会到我这里一趟。”陈科文挪了挪身体,“夫人都会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