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诱饵。
“报告司令官,天际红外预警系统传来信息,中共发射了8枚DF-21,推算的弹道落点是特混舰队的航母,现在宙斯盾系统已经接管了监视。”参谋的报告引起了轰动。
“难道中共真的研制出攻击航母的弹道导弹了?”梅里斯疑惑地想道。
美军的航母绝对是最有价值的目标,世界上各强国军方都在研究对付的办法。关于中共研究以弹道导弹打击航母的情报由来已久,以DF-21为例,它的重返大气层时的速度超过了8马赫,宙斯盾控制的“标准-II”导弹也无法拦截,其战斗部比“白蛉”至少大2倍,威力当然大得多。作为中程导弹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约为15-20分钟,航母在弹射/接收舰载机时航线和航速极有规律,航母又属超大型目标,在30多年前,美军研制的潘兴-II战术弹道导弹就把园概率误差提升到了25米。假如DF-21能达到这一水平,很有可能被用来攻击航母。现在中共的侦察卫星接收到变轨的指令后,正在密集地扫描这一区域,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正在全速由西向东航行,准备尽快返回原来的弹射航线的起点,卫星能让中共指挥部掌握这一动向。
我们来看一下射程为1800千米的潘兴-II导弹的末制导:导弹射程的中段大部分在大气层外,最大高度300千米,最大速度12马赫,此后,导弹开始俯冲准备实施攻击。导弹下降到预定高度后自动转入末段飞行,这时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开始工作。大约距地面15千米高度时,导弹上的雷达天线发出的波束以每秒2转的速度,不停地对目标区扫描,取得目标区图象,并与预先储存在弹载电脑中的图象进行比较,由此确定位置的误差,及时修正航线。这种比较和修正的过程,在末段飞行中要进行多次,大约在距地面900米时自动结束,弹头即能携带1。5吨的有效载荷准确地冲向目标。
“导弹高度6万米,已进入末制导段。解算的弹道末端大致指向‘罗斯福’号航母、‘里奇菲尔德’号两栖舰巡洋舰。他们爆破第2级运载火箭作诱饵,难以精确测定其弹道。”
舰队的参谋长奥斯克林少将感到震惊,那可是战略核武器的突防手段,中共居然用到战术导弹上来了。这里略微作点介绍:一般的洲际导弹以三级火箭推进,第3级火箭把弹头加速到最终速度后即与弹头分离。然后两者沿既定的弹道作无动力飞行,当然弹头上有复杂的中段和末段制导装置来校正偏差,还有姿态控制装置来保持其飞行姿态。后来,面对敌方的反导系统的威胁,攻击方就要研制各种突防的措施。最先研制成功的就是以第3级运载火箭作诱饵:当它与弹头分离后,以爆炸螺栓等微爆破技术把它分离成4-5块大的碎块和许许多多小的碎片,在几百公里的高空空气阻力几乎为零,它们伴随着弹头飞行,在敌方反导系统的预警雷达屏幕上形成了一条上百千米长的目标云。即使以当年的设想用带核弹头的反弹道导弹来拦截也极为困难。那些轻诱饵在下降到6万米高度后会被稀薄的大气层阻挡,而重诱饵要到4万米高度才会被大气层分离出来,然后在底层大气层中烧毁。此时弹头则以20马赫以上的速度不可阻挡地落在目标上。
在中段拦截是几乎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小碎片的雷达反射截面都比略加隐形处理的弹头大得多。超远程预警雷达根本无法找到弹头。而在末段,则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实在太短了,用核弹头来拦截则会污染自己的国土。所以美军试图在敌方洲际导弹的主动段加以拦截,那又是难题,中国和俄国的国土辽阔,如果在自己国家的中部发射导弹,美军就只能到太空中去搞主动段拦截了。那就是“星球大战”的目标,可惜这仅仅是个梦幻。
参谋长只得命令宙斯盾系统全力来对付这迫在眉睫的危险。
“导弹高度4万米,轻诱饵已消除。目标群的弹道末端在‘罗斯福’号、‘尼米兹’号和‘企业’号所在区域,有目标在作末端机动,仍在跟踪解算它们的弹道…”
梅里斯中将心想,中共的口气不小啊。他为自己有幸看到宙斯盾与大名鼎鼎的DF-21的决斗而高兴,他对宙斯盾极有信心。一旦证实了宙斯盾能拦截DF-21,那么海军在***和NMD系统中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报告参谋长,我们发现末端机动的导弹是奔我们预警机来的,它们的高度只有3万米不到了…”E-3预警机指挥官德鲁斯中校的惊呼打断了中将的遐思。
就在宙斯盾的巨型电脑在辛勤解算那些目标的轨迹时,还是不承担反导任务的预警机的指挥官发现了问题。他们首先注视到那些导弹的轨迹会与自己的航线相交,尽管疑惑不解,还是把想法报告了舰队指挥官。此时司令部的人还抱有成见认为DF-21的目标是航母呢。
尽管重诱饵尚未被分离出来,一枚枚最新型的“标准”导弹如离弦之箭射向那些目标,梅里斯有本钱可以对这些目标来个统杀。不过现在中将的信心已经大打折扣了,本来“标准”可以500米-30000米的高度拦截,现在他们要保卫的目标变成了在万米高空的预警机,拦截区域就很小了。只是中将还是不相信中共会以如此重型的弹道导弹攻击空中目标,要知道以弹道导弹攻击航母这样的活动目标已经是够离谱的了,难道还要攻击速度高得多的空中目标?事实却证明了这一点。
“在末端机动的8个目标再次各分裂为4个,其中必有一个是追踪预警机的…”
战术中心一片寂静,中共的策略已经明白了:DF-21只是一个运载工具,负责把空空导弹或反辐射导弹携载到预警机的附近,释放出导弹后,外壳还可以作诱饵。“标准”导弹也许能拦截DF-21,但是没有可能拦截机动性极高、单体又很小的空空导弹。而E-3或E-2都背着庞大的天线圆盘机动性很差,只能指望它们的被动防卫系统起作用了。不过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
中将他们的猜测大致上是不错的,美军航母群中的航母当然是诱人的目标,不过是很难对付的,不管是潜艇的狼群战术或导弹饱和攻击,美军都研究了对策,而且航母自身也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一枚重型导弹,甚至一枚鱼雷都奈何不了它。那么预警机呢?在对付战机攻击,或组织对敌军的空中打击它都是唱主角的,一旦在空战中突然失去预警机,美军的舰载机联队会有什么下场,军事专家们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到。DF-21M的1。5吨酬载,由于搞突防措施只剩下1吨了,弹头内包含了一枚特制的PL-12M复合制导空空导弹。PL-12M比其他型号的要短得多,固体推进剂也少得多,主要是利用其推力矢量控制在空间作机动,但头部安装了复杂的制导装置特别大,其弹载雷达不仅为自身制导,在未脱离母体时,还为DF-21M制导。它既能以被动方式运作以追踪敌方的预警机,又能以主动方式跟踪锁定关闭了雷达的预警机。当导弹接近到15千米时即由红外成象寻的头制导,预警机的热图像系统是决不会搞错的。
当唯一处于可弹射战机状态的“小鹰”号弹射的2架“鹰眼2000”在12分钟后接管空中指挥任务时,美军舰载机联队和陆基空军的惨状呈现在指挥官面前:24架F-15只剩15架了,48架F-16则还有22架,舰载机联队则损失了9架“雄猫”、27架“超级大黄蜂”。可以看出形势已经逆转,数量和士气处于劣势的美军正在苦苦抵挡中共战机的攻势。空战已接近尾声。
说实在的,空战的一开始双方是势均力敌,美军战机的性能较优,飞行员的训练也极充分,协同作战能力强。有不少还执行过作战任务,而且士气高涨。我军则胜在数量多,大多数在中印战争、中南半岛战争和印度洋海战中经受实战考验,王牌飞行员不少。那些歼-6Z也是由原歼-6的优秀飞行员和部分歼-7飞行员来飞行的。此时我军战机的性能已经接近美军,在系统支持上还优于美军,他们有强大的地面雷达指挥系统,战区又接近己方控制区。最后的结果也符合这一力量对比,我军损失了126架战机,取得了击落115架美机的战果,其中有3架大名鼎鼎的“猛禽”隐形战机。就这3架“猛禽”的价值就能顶上我军损失的全部歼-6Z了。
当19架“猛禽”越过巴士海峡后就感到不对头了,由于2架A-50U全速往大陆方向撤退,至少要到岸边才能追上。此时他们已经得不到预警机的支持,只得开启机载雷达,发现有4架歼-8在26000米高空压过来,而16架苏-27从交战的战团中反身由东边逼过来,并立即发射AA-12攻击,显然自己的雷达隐形没有效果,敌机可以根据APG77雷达的脉冲测定方位,先进的EMS对付低截获概率模式是不成问题的,导弹自然可以指令制导。“猛禽”的火控系统可以一次攻击6-8个目标呢,可惜目前他们每架只有2枚AIM-120C和2枚“响尾蛇”了,他们毫不犹豫地展开了回击。如此的对攻“猛禽”当然不占先。而歼-8的攻顶战术搞得他们更狼狈了,“猛禽”的雷达隐形对地面雷达的效果很好,但是对雷达的俯视效果就差得多了。红外隐形也是如此,新型PL-15能根据机身与气流的摩擦生热来追踪目标,以超音速巡航的“猛禽”其发动机的废气无论如何也要比机身更热,追踪是不成问题的。
如此一来,“猛禽”哪里还能去追预警机或电子战机呢。在激战中双方打成了3:3的平手,“猛禽”的神话被粉碎了。不过它的优异性能还是保护了它的撤离,2架轻伤的都安全返航了。
空战的结尾也是耐人寻味的,双方的导弹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在激烈的机动中燃油也快见底了,自然要打道回府。可是我军剩余的战机突然全线压上,而且执勤不久的“鹰眼2000”发现有大批数量的战机从大陆方向前来增援。这一情况引起了特混舰队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