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一片冲积平原,花莲和台东的冲积平原就非常之小了。花莲附近有一处崖岸高达千米,耸立在岸边十分壮观,海岸山脉的主峰新港山高达1682米,距太平洋仅13千米。控制了花莲-台东一线后,我军在崖岸的高处设立了3座“冷眼”-II被动雷达,那些缴获的台军雷达也源源不绝地把敌机活动的情况传输到刚建立的战术数据系统。更绝的是伪装部队利用缴获舰艇上的充气筏装上电动推进器在这一带的海面上布设伪装物,不仅有“银星”角反射体,还有玻璃钢球体的“微波炉雷达”和红外发光模拟装置――它们能发射出模拟尾喷管红外光谱。这些模拟装置都有指令接受装置。洞库密布的佳山基地已经成了我空军前线指挥部,利用缴获的C-130运输机不断地充实他们的装备。海航4师得到了24架改造过的F-16组成的兰军中队的支持,当时还不敢使用缴获的台军的F-16和F-15。不过我军只准备以之对付台独系部队,对付美军还是使用新组建的歼-6大队和无人机大队。师长洪杰大校一见F-15越过了5000米线命令启动海面上的模拟装置,各歼-6小队抓住时机歼敌,要求各小队做好互相掩护。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坚决拖住这股敌军。
那些F-15的飞行员顿时陷入了困境,雷达报警机的尖叫让他们吓了一跳,而锁定目标的周边又突然冒出了大批的“新目标”,闪烁的光点搞得他们眼花缭乱。有9个家伙赶紧发射了“响尾蛇”然后立即开加力大迎角爬升,有3个“菜鸟”级的家伙,还在瞪大眼睛辨识目标呢,导弹报警器又尖叫起来,屏幕上赫然显示,后前有3-4导弹追杀上来。与“响尾蛇”性能差不多的PL-15格斗导弹的射程有17千米,歼-6Z都是在6-7千米的距离发射的,而且又是“机多势众”,不仅有追尾攻击的,还有迎头拦射的。F-15C乃重型战机当然有极强的自卫能力,可惜迄今还没有发明拦截空空导弹的导弹。他们弹射的拖曳诱饵仅能吸引后方飞来的导弹,但是100米长的拖缆和诱饵又限制了战机的机动。美军装备的红外激光干扰器的效果并不理想,PL-15的新型滤光片挡住了激光束。更要命的是F-15仅1名飞行员既要操纵攻击系统同时攻击几个目标,又要驾驶飞机作复杂的规避动作,还要控制诱饵的发射、红外干扰器的运作。他又不是三头六臂,稍有不慎就要完蛋。2架F-15被毁,1架遭重创。
不过歼-6Z要发起攻击也必须脱离海面上干扰物的掩护,跃入300-500米的高度,这也给了空中掠阵的伦斯德一个机会。9架F-15都找到了目标,而且都是同时攻击2-3个目标。按照说明书每架F-15C可同时攻击6-8个目标,可是在实战中哪里有时间同时找到那么多称心的目标呢?这些F-15都是美空军的精锐,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动作极为熟练,也非常果断。他们首先是对准海面上的辐射源发射了一通“哈姆”反辐射导弹,其后尽管是以雷达锁定目标的,12-14千米的距离也适合AIM-120C弹载雷达的主动跟踪,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响尾蛇”。因为前者至少要10秒钟才能击中目标,而目标以俯冲速度只要3-5秒钟就可以钻到“银星”堆中。那时“阿姆拉姆”的主动雷达导引就会失效。不过中校也不敢一路追踪下去,只能点到为止,赶紧拉起机头爬高。那些新型“响尾蛇”是不用载机制导的。
可惜战绩并不能令中校满意,最令他恼火的是“响尾蛇”大都去追踪敌机发射的诱饵弹了。其实根本不能怪那些导弹,那些歼-6Z大都能沉着地降到100米高度拉平,然后等到导弹追踪到2000米左右时突然停止喷油,以1千瓦的电功率驱动风扇,再以最低功率驱动压气机,发动机骤然间就被冷却了,而且战机减速很慢,还能略作机动飞行。那些“响尾蛇”尽管有红外影像功能,可是目标的影像根本就没有了,它自然就只能去追踪热焰弹了。当然解放军也不都是神仙,4架歼-6Z被击中,此类轻型战机的生存能力比起F-15就差得远了。好在装甲座椅和“零-零”弹射装置保住了飞行员的生命。
一轮对攻下来伦斯德又遇到了问题,海面上已经又多了2个美军飞行员呼救,2架前来执行搜救任务的“海鹰”只能在远处等待。不积极营救自己的飞行员其负面影响可太大了,伦斯德命令立即清理跳伞飞行员周边的敌机。双方在这块低空空域展开了斗智斗勇,结果是我军损失了17架歼-6Z,击落了10架F-15C,击伤了4架,还乘乱突袭击落了1架“海鹰”。最大的胜利是拖住了这股敌机,俘虏了27名美军飞行员。我军的跳伞飞行员也全部获救。当伦斯德率领残余部队返航嘉手纳的时候,17:10的比分丝毫也不能缓解他的沮丧心情。后来得知大机群突击的成绩比他更糟,才让他的心情略微好过些。
当19架F-22急急忙忙赶往巴士海峡的主战场时,那里的战局已经发生了巨变。美军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惯用的手法就是搞电磁压制,导致对手根本无法探测到美军战机,甚至无法通讯。如此一来伊拉克或南联盟的战机那里是F-15、F-16的对手呢,美军可以大摇大摆地掌握制空权了。那些地面空防系统更是两眼一抹黑,不仅找不到美机,而且雷达一开机就得挨打。这一次美军的“战斧”、F-117、B-2暂时还没有得到允许对中国本土的地面目标攻击,好在海面上也没有什么防空阵地要摧毁。于是首要目标就是摧毁中国的2架预警机,可是F-22被阻截了一段时间,所以由2架RC…135‘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6架EC…130H‘罗盘呼叫‘电子干扰机和12架EF-18电子战机打头阵,据说这是美军一次派出的最强大的电子战阵容。采用的是标准而有效的战术,RC-135负责监视敌机雷达,将雷达参数通过Link-16数据链直接传输给EC…130H和EF-18。EC…130H挂载的特别发射阵电子干扰吊舱和EF-18的干扰吊舱则全功率运行。一时间这一空域电磁辐射强度骤增,美军干扰机的最大覆盖距离足有200千米,当时双方机群的前锋相距仅120千米。
不过美军指挥官准备微笑的嘴巴还未咧开就被冻结住了。对手的还击让他们晕眩,那些歼-10M、歼-11挂载的电子战吊舱的功率绝对超过“电子黄蜂”和“罗盘呼叫”的,过了半分钟6架EQ-6H加入进来,解放军的干扰压制功率超过了美军的5倍以上。美军指挥官这才想起了金龙电池的威力。一般来说,机载干扰机的威力要远远小于地面的干扰机,战机的容积是十分有限的,吊舱不可能做得很大,更要命的是战机的供电能力十分有限。“电子黄蜂”的ALQ-99战术电子干扰机功率达到1千瓦已经很了不起了,挂5个也不过5千瓦。这一下双方的机载雷达都不起作用了,而且通讯系统也基本上被堵塞。干扰机当然只是对前面的区域起作用,还不能干扰到远远地躲在后方的预警机和超高空中转无人机。预警机虽然不能以雷达脉冲探测干扰区域内的战机,但是它们的被动工作模式能探测那些干扰机和对方的预警机。各战机相互间的直接通讯是不能进行了,它们各自采用指向性极强的天线自动对准后上方的“太阳神”或“飞天”还是可以进行通讯和数据传输的。RC-135就是如此向EC-130H和EF-18发送信息的。
当时战场的态势是:巴士海峡东侧大约130千米处,美机有24架F-15在16000米高空向西疾速推进,目标自然是对方的电子战机,并负责拦截可能出现的歼-8Z、歼-21之类的超高空战机;稍后是40架F-16在3000米低空搜索,以保护后上方6000米高度的6架EC-130H和8000米高度的12架EF-16,干扰机都是排成南北方向的一字长蛇阵,机载干扰机可以发挥最佳效果;2架RC-135“联合铆钉”则偏后一些在15000米高空为电子战机提供敌方的信息,“联合铆钉”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电子侦察机,世界上各种雷达参数都在其测量范围内,其测量脉冲的宽度可精确到正负0。1微米、方位可精确到正负1度。还装备红外探测器和前视雷达,探测距离达238至370公里,可在360公里内分辨出3。7米长的物体。这次可能是有点大材小用,对方的机载雷达在干扰战开始后全部关机了,300公里外的A-50U正在高速后撤,敌机干扰机的功率大得也不用它探测了,台湾岛上没有一处干扰机或有威胁的雷达;84架F-14和F-18E舰载机组成的舰载机联队在8000-12000米高度,组成攻击阵形,它们是最主要的打击力量;北部还有19架F-22在12000米赶过来,将越过巴士海峡突击敌军的2架预警机。2架E-3C远远地躲在后方250千米处的万米高空实施预警指挥,它们的任务太艰巨了,敌机有近200架,更要命的是原先歼-8M在高空播撒的几百个空中“银星”气球,在时速超过100千米的高空西风的吹送下已经抵达战区。预警机采用过滤低速目标的方法来排除它们的干扰,可惜效果不佳。理论上气球的速度不会超过140千米/小时,可是它们不是园的气球,而是有6个长度全不同的角,在高空遄流的作用下会高速滚转,一些尖角的线速度与前进速度叠加就大大地超过这个值了。
解放军空军的阵营也很整齐,在巴士海峡附近组成了一道拦截线:3000米高度是48架歼-10,在它们后边些是12架挂载电子干扰吊舱的歼-11,它们在8000米高度,不久6架舰载电子战机EQ-6H在它们下方5000米高度,它们的干扰机功率比美军的大得多;它们的前上方15000米高空有2架歼-6W无人机挂载电子战吊舱负责侦察美军的机载雷达和预警机的参数,再传送给干扰机;8000米高度是60架歼-11和60架歼-7Z,它们是空战的主力军,还有36架歼-10H组成的舰载机联队与他们协同作战;16000米高空有12架歼-11II和24架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