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380章

庚子猎国-第380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先修好的是滦承铁路,即从开滦到承德的铁路,日本人将军火用军舰卸载在滦南的金银滩港口,再用火车从滦南运到承德,在承德的兵工厂里组装,从承德再运到京师。
  如果不是德国人横加干涉,中日双方也不用如此复杂,王兵更不需要急得少白头地处理此事。
  两条铁路修建完毕之后,王兵也没有让这些工人们闲着,开始重新修建北京到天津,北京到张家口,北京到汉口的铁路。以极低的价格来修建铁路,可付出的是人的生命代价,王兵的严谨也让许多人不寒而栗,昔日性格耿直的他,如何成为天下第一酷吏的。
  曹跃将后勤的事儿交给王兵之后,便开始准备一番,因为在他计划之中的另一位朝廷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即将抵京了。
  李鸿章、张之洞和他曹跃,在王宇给曹跃送上的朝廷三角蓝图之中,是另一个朝廷稳定的支架。
  原本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三个月前,即光绪复位的时候便离开了汉口,前往北京觐见皇帝陛下和皇后陛下。
  但张之洞因为政局的关系,一路故意走走停停,几经辗转。
  他这支老狐狸比李鸿章清闲的多,在沿江各地拜访了一阵,甚至在上海还住了十天,才动身北上。张之洞走得慢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清楚现在朝廷的局势,尤其是曹跃在将庚子罪臣全都下狱之后,他不能保证曹跃会不会突然对他下手——尽管他不是庚子罪臣。
  曹跃在随后的表现,让张之洞安心不已,除了兵变的第一天处理了朝廷中的后党之外,曹跃并没有大开杀戒,京师里义和团的人少部分因为杀了人逃走外,大部分义和团居然支持曹跃的领导,听从其调遣。
  在最后的战斗之中,曹跃手下军队更是将八国联军打得落花流水。
  张之洞此时还是没有前往京师,他要继续观察曹跃,一般这种战胜的情况下,年轻的“中堂”必定要得意洋洋不知分寸,可曹跃并没有表现如此,他见好就收,主动放下利益,选择与列强一一和解。
  懂进的人不少,但懂退的人不多,能够进退自如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世界少不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更少不得那些不知进退的人,后世次例更是多。比如股票市场之上,能够看中那一支股票升值并埋下来的人很多,可是买完之后能够卖出去才是本事,很多人手里握着股票就等着它涨涨涨,却不知进退,翻了一倍不够翻两倍,翻三倍一直到崩盘,全都是贪念所致。
  张之洞在观察曹跃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堂,未来的中国需要人支撑,张之洞已经将曹跃视作未来中国的脊梁,等他和李鸿章、刘坤一这一批人倒下之后,一切都将有曹跃来承担。
  很显然,曹跃给了张之洞一份还算完美的答卷,让张之洞很满意他的表现。
  但就在张之洞在船上的时候,却突然得知一件让他措手不及的事情,那就是曹跃提出的政治改革,将六部制度变为八部制度,增加了外交部与邮电部。
  外交尚书李鸿章,可邮电部的改革却迟迟未进行,再联想到自己入京,张之洞似乎明白了曹跃的想法,再联想到这一步布局,张之洞也不由的感慨如今的曹跃是羽翼丰满,正是推动全国进行新政改革了。
  新政改革,需要曹跃这样的强有力领导,张之洞感觉曹跃正是新政改革的救命稻草。
  张之洞将曹跃视为新政推广的救星,曹跃也将张之洞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因为张之洞操办的汉阳兵工厂是现在中国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弹药的兵工厂,而血军最缺乏的就是弹药。有了弹药,曹跃才能够派遣军队北上东北收复领土,才能东拒德国入侵,才能平定中国统一国家,才能对抗列强建设强国。
  没有弹药,什么都做不成。
  所以曹跃不得不放下中堂的身段,亲自迎接张之洞的到来。
  其实曹跃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窝囊,人家穿越之后上帝要么给个什么红警基地、星际交换场,要么身上带着一群这个那个灵丹妙药,金手指打开,偏偏他清清白白来到此间,历经了那么多事那么多苦,终于成为人上人,然而更加麻烦的事情来了,正所谓能力多大责任多大,成为军机首辅大臣之后,曹跃反倒不如做一个边军统帅小军阀逍遥自在了,处处受限处处都是掣肘。
  皇族的关系、国际关系、国家前途、官僚人事、军事发展、国家建设、民生影响、灾难灾害……一系列的压力迎面扑来,若非战争状态下,曹跃还真的难以解决这么多麻烦。恰好是战争状态,曹跃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擅长之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给百姓留下一个铁血中堂的印象。
  尽管民间一些“公知”认定曹跃授意李鸿章签署卖国条约,可对老百姓来说带给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战争暂时停止了。
  随后曹跃颁布政令,由于庚子年间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遭受旱灾,两年之内五省免除农税、赋税、田税,并要求地主主动给受灾百姓降低地租至少三成,曹跃在各地设立监督点,如果地主违反国家政令,降租少于三成引起当地民乱,则以通敌乱国罪惩办,介时全家问斩土地分给租户。
  五省百姓顿时欢声雷动,五省的地主们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因为旱灾的原因,各地收成锐减,见面了田税、赋税、农税三税之后,地主们也不用上交赋税了,在这种大灾年之中,有些地绝收,官府要是强行缴纳三税,地主也只能拿出去年的余粮来。幸好免税了,即便降低三成田租又算的了什么呢,对于一些绝收的土地,减免三成田租和田租全免是一样的啊。
  用葛大爷的一句话来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


第447章 减税令与余粮征集令

  曹跃颁布的这条针对北方五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令被人们称之为《减税令》,少不得使得许多百姓供起了曹跃做菩萨。而各地流传曹跃乃财神转世,保佑家家户户财源广进,百姓们顿时相信了这个传言。若不是财神转世,咋能减税,让老百姓两年不用交租子。
  同时,印有曹跃的彩色财神像在市场上忽然出现,百姓们争相购买带回家中供了起来,说是有曹跃在,就能保佑平安和富贵云云,着实让这个受灾不已的华北地区带来一丝丝心灵之上的安慰。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反对者就是其他各省的士绅们,因为五省被减免了税,他们没有得到这种好处。人们都是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凭啥你有我没有。可如果其他各省税收都减免,这朝廷也别想着过日子了。
  其他省份的士绅们联名请求减税令恩及全国,但接下来他们赶紧收回请命,因为随着曹跃手下后勤大管家王兵的《征集余粮令》下达,北方个省份地主家的余粮全都被收走了,南方各省想要推广减税令,好,那么《余粮征集令》也一通下达。
  大家不用想了,你们强买的钱还是红钞,这年月大家只认金子银子,谁愿意要红钞啊,南方各省这才停止了叫嚣。
  《减税令》和《余粮征集令》是在张之洞进入京师之前发布的,当张之洞进入京城之后,见到沿路许多百姓争相购买什么东西,于是打发手下第一幕僚梁鼎芬一窥究竟。
  梁鼎芬凑过去打听之后,花了重资购买回来一张,一看之下原来是财神像,这有什么稀奇的,至于百姓们争先购买吗?
  岂料到一旁的师爷吴长通道:“香帅万万不可小看了这张画,这财神不是别人,正是曹跃曹中堂。”
  张之洞手下众人一阵惊讶,道:“曹中堂?”
  “然也。”吴长通捋着自己的老鼠须一般的两撇胡子,说道:“大家仔细看看这人面相,是不是曹跃?”
  曹跃的照片早就登上了报纸,但很少人能够看得清楚,一来是曹跃很少照相,二来这个年代照相机像素也极差,照出来的相片是黑白照片,再转登在报纸上之后,就黑乎乎一片了。可是张之洞那里却又曹跃的比较清晰的照片,作为政治老狐狸,张之洞和曹跃在西北发展的时候同气连枝,又岂能没有他的照片?
  所以众人仔细看了看,惊讶地发现,这财神的脸还真是曹跃的脸,曹跃留着短须,财神像上竟然连曹跃的胡子形状都二样不差,再看看眉宇之间,*分相似。单单是这份画工就让人叹为观止了,更别说神仙在老百姓心目之中的地位。
  梁鼎芬道:“若是哪一天百姓忽然见到曹跃本人,非得跪在地上磕头直呼神仙到神仙到不可。”
  张之洞问::“诸位想到了什么?”
  梁鼎芬道:“神仙未必有,但或可造出神仙来。”
  “是啊,这就是在造神啊。”吴长通说道,“再加上流言,怕是十个人有九个人会相信曹跃曹中堂就是财神转世。”
  张之洞笑道:“财神是赵公明,转世也姓赵啊,哈哈哈……”随即又道:“也不知这一招是谁想出来的。”
  “不会是别人,应该是曹跃手下幕僚鸿鸾先生王宇。”吴长通道。
  梁鼎芬却摇头道:“王宇行事诡计多端,却不会装神弄鬼,我猜此法非鸿鸾先生所出。”
  正在说着,却见前方人群耸动,梁鼎芬道:“是曹中堂来迎接了。”
  吴长通道:“曹跃此前非常低调,可如今却为何如此高调?”
  “很简单,以前低调低头发展,如今高调是虚张声势。”梁鼎芬开玩笑道。
  张之洞微微一笑,道:“不可造次。”随后又道:“如今曹跃弄出《减税令》与《余粮征集令》来,少不得民怨沸腾。”
  梁鼎芬道:“大人,您怎么看这两条法令?”
  张之洞略微思考之后,说道:“不得已而为之也。”
  “哦?”众幕僚纷纷看过来。
  张之洞说:“今年北方干旱成灾,又逢战乱之年,《减税令》能够修养百姓,《余粮征集令》能够稳定军队,知识如此一来,却是得罪了一大批北方士绅地主,曹跃将来必定会遭到许多挫折。若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