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猎国-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让他来剿匪。
陈兆棠的清兵和的“明军”在成都府多次交锋,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朱重阳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得各政治,却投机取巧地举起了明旗,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清廷允许地方乱起来,绝对不允许地方造反,更不允许大明复国。
慈禧前脚刚刚得到大明复国的消息,后脚就收到曹跃下令西北军入川,对众臣感慨说:“还是曹百川忠于我大清国啊,这小子虽然有野心了一些,但毕竟是忠于咱们大清国,忠于咱们的。”
“太后圣明。”以载漪为首的一众大臣现在已经进入权力中枢,将荣禄等人逐渐从慈禧身边排挤走了。荣禄靠着支持慈禧太后软禁光绪皇帝获得慈禧的信任,但在废帝的问题上,荣禄持反对态度。慈禧由此对荣禄不甚满意,并撤了他的直隶总督的位置,改由裕禄担任直隶总督,由启秀担任内阁总理大臣。
而在关于废立皇帝问题上,瑞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大学士徐桐、刑部侍郎徐承煜、礼部尚书崇琦、各国总理衙门大臣启秀、兵部满大臣刚毅、山东巡抚毓贤、惇亲王载濂、辅国公载澜、军机大臣赵舒翘、武卫后军统制董福祥、顺天府因何乃莹等人表示支持。
各地总督和朝廷中的兵部汉尚书徐用仪、户部满尚书立山、工部左侍郎许景澄、礼部左侍郎联元、总理衙门章京袁旭表示反对。
此时洋人明确表示反对之后,慈禧不得不停止废除光绪皇帝的行为,载漪等人对洋人大恨,若不是洋人反对,自己就成了皇爸爸了。(他的儿子就是大阿哥溥儁)
此时的山东和直隶义和拳越闹越大,尤其是在赵三多被剿灭之后,另一个拳民领袖朱红灯宣称继承了义和拳的精神,并提出口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忘祖先。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载漪本来就对洋人恨之入骨,一听到这口号立即向慈禧进言我们要支持义和团,人家义和团可是终于大清的。并对慈禧溜须拍马,成为慈禧身边的宠臣。
曹跃曾经在北京城西救过那些自以为是的贝勒贝子们,算是满清贵族的救命恩人,八旗子弟虽然在后世风评不好,可有一点可能是北京人传承下来的特点,那就是知恩图报同时也有仇必报。北京爷们的特点就是,你对他好一些,他一定会报答回来,但你对他不好,他绝不会以德报怨,必定会以牙还牙。
载漪等人还记着曹跃的恩情呢,又听到慈禧对曹跃表示出欣赏的意思,载漪便上前说道:“这个曹百川能打洋人,倒不如让曹百川带领西北血军到天津去,好好吓唬吓唬洋人。省得他们指手画脚,皇族的事儿自然有太后老佛爷做主,他们洋人算是什么东西。”
载涛也跳出来说:“曹百川能打仗,用他最好,这小子对咱们满洲人忠诚的很呢。”
慈禧露出不易察觉的担忧来,曹跃这个小子手段的确是强,作战凶猛,但是最近传出来一些维新的学子们跑到西北读书一事,让慈禧对曹跃有些怀疑。毕竟曹跃曾经被光绪单独接见过,虽然他们谈话内容慈禧都知道,但她是一个异常敏感的人,只要她觉得有一点点的危险,就绝对不能犯错。
万一让曹跃率领能征善战的西北军进入直隶,万一曹跃来一个逼宫——她不能冒险。
慈禧道:“军机处不是缺了一个人吗?陶模在西北做得不错,就调他来军机处吧,让他负责西北平乱一事。至于甘陕总督……”
“臣保举一人。”大学士徐桐道,“新疆巡按使魏光焘,魏光焘曾担任陕西巡抚,对西北一代熟悉,与西北宣抚使曹跃曾经一道合作,而曹跃平叛甘肃时又救了魏光焘一名,双方可以说是毫无嫌隙。所以臣推荐魏光焘。”
慈禧道:“既然有大学士保举,便由魏光焘署理甘陕吧。”
第292章 曹跃带兵入四川
陶模入军机处虽然在预料之中,但这个消息真正传到西安之后,还是让陶模欣喜若狂,终于入主军机处了,终于达到人生顶峰了。只是曹跃没有那么开心,这个时候入主军机处,一定会遇到未来的庚子事变,而庚子事变前反对对洋人动手的官员被处罚了,甚至被斩首,庚子事变之后的支持对洋人动手的官员被处罚,甚至被斩首。
所以去军机处,就是去当找苦吃。
曹跃不支持陶模去军机处,却又无法说服他,只能闷闷不乐地喝着酒。而其他官员虽然前来陶府祝贺,更多的是来送别,希望将来陶模在军机处的时候帮自己说说好话,尤其是在加官进爵的问题上说说好话。
没看到吗?人家大学士徐桐就因为给魏光焘说了一句好话,魏光焘升任甘陕总督署理,下一步就是甘陕总督了。
酒宴过后,陶模将曹跃叫到内帘,他看出来曹跃情绪低落来了,便问道:“百川可否是在担心第一路军出兵不利?”
曹跃摇头道:“四川之乱,土崩瓦尔,不足为虑。”他抬头道:“大人,出相入将着实可喜可贺,但是大人想好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朝廷争斗没有?”
陶模笑道:“无他,紧跟太后便是。”
曹跃道:“如今太后对洋人心生不满,下官唯恐太后迟早会对洋人动手。”
陶模不同意说道:“洋人船坚兵利,太后不会犯下如此过错。”
“那可未必。”曹跃冷笑道,“如今太后身边都是一群小人,整日把错误信息传递给太后,难不保有一天太后会犯错。”
陶模皱起了眉头,道:“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然太后多少年屹立不倒,必定能看得出来。”
曹跃心中很是无奈,看来陶模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去北京做军机大臣了,眼看着下一步就是军机首辅,宰相之职,陶模当然坐不住了。几天前又娶了一个小妾,不就是因为人逢喜事精神爽。所幸曹跃不在劝阻了,反而叮嘱说:“大人,您一定要注意太后身边的小人,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风头不对,您可立即发电报给我,我必定相应大人。”
陶模很是感动,拍了拍曹跃的肩膀,说道:“百川之心,我是懂的。此次入京我只有一个托付,长女相随,但此女悦儿不想离开西安,我希望百川能够照顾一二。”
曹跃道:“大人请放心。”
到现在四川总督升允身边有三百个从京师带出来的八旗兵,又花大价钱招募了三百个西北刀客,总共凑了六百个人护送。和平时期六百个护卫三百条枪算是一支强力武装了,可惜战争时期六百个人扔在战场上,只不过是一个小时的消耗。而三百八旗兵战斗力堪忧,三百西北刀客冷兵器尚可,热兵器却不熟练。再说一伙八旗豆腐兵,一伙是雇佣兵,真到了危险的状况下,谁能拼了命保护他。升允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的这六百个人打不了仗,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只能跟在大将戴建龙的身后行动。
戴建龙急率四个旅三万西北血军入川,第一站就是川北地区。川北地区有保宁府、太平府、夔州府、顺庆府、绥定府,但是川北地区一直以来受到血军影响,尽管地势险要崎岖,戴建龙大军有惊无险地进入了川北。入川之后的血军虽然只有步兵第三旅是热兵器部队,而另外三个预备役旅都是大刀加手榴弹部队,但血军名声在外,又有三万之众,朝廷正朔大名,因此川北很快就被收复。
整个收复川北的战斗中只有在顺庆府实打实地打了一仗,杀了三百多叛军之外,根本就是一路接受一路受降。
七天拿下川北之后,令升允自信满满,升允在川北保宁府下令,四川叛乱的清兵即可返回军营,并且前往川北述职,一切既往不咎。同时升允许诺,只要老老实实给大清效命,银子军饷照样发放,之前半年的欠饷也会如实发放。
升允的政治手段还是很高超的,部分叛乱清军立即表达归顺的意思,很快升允身边就聚集了两万清兵。
升允觉得自己有实力了,且叛军不堪一击,于是想戴建龙提议说我们分兵进攻,你进攻川东和川西,我进攻川中和川南。
戴建龙一听顿时气坏了,我进攻川东和川西就要分兵了,你倒好,直接进攻成都去了,把我的军队分成两截。他本来要反对这个提议,这时候第一路军年轻的参谋章程在他耳边说道:“将军,不必拒绝,答应就是,我们未必要去川西,青海自然有我们的部队,直接从青海甘肃进攻川西,我们只需要支取川东即可。”他又笑道:“摩恪达将军在青海已经磨刀霍霍了,让个功劳给他,将来摩恪达将军必定会感激与你。”
戴建龙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平定四川这么大的功劳自己一个人独吞显然招人嫉恨,于是派人向曹跃汇报,请求曹跃派兵进入川西,而自己带兵进入川东。
曹跃和参谋长丛晨以及幕僚王宇商量之后,决定支持戴建龙的行军计划,由并下令给在青海的摩恪达率领两千羌藏联军以及预备役第99步兵师从青海向川西进攻。曹跃同时要求摩恪达和戴建龙约束好部队,不得骚扰伤害四川百姓,否则将予以严惩。
摩恪达接到命令的时候,戴建龙已经率领大军从川北出发进入川东的忠州,在忠州与当地军阀大战一场之后,杀敌一千,随后继续南下收复了石柱和酉阳,从北面,东面和南面包围了川东要害重庆府。
随后重庆府的叛军立即表示重新归顺朝廷,戴建龙兵不血刃地接受了重庆府。
而在川西,摩恪达率领一万大军从青海和甘肃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