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590章

顺明(完结)-第590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人拿着票子按照面值的八成出手。等大胜消息传回来,再怎么担心的人都放下了心。

    开封城需要如此巨量的物资,而且种类五花八门,可灵山商行开封分号从上到下,却都是对总号充满了信心。

    沿河奔驰,快马四五天就能到达济宁州,灵山商行大掌柜侯山看到这张单子之后,却没有分号上下的那般欣喜。而是派人去请厘金局的主办孔三德前来,原本厘金局是从属于灵山商行地机构。

    可随着规模的扩大,还有这个衙门的特殊性,很快就变成和灵山商行对等的机构,直属于宁乾贵管理。

    厘金局除却设卡收钱之外,因为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在厘金局经过一次,所以对南北商人的情况掌握。厘金局最为全面,这么巨量的明细,仅凭山东一家怕是难以完成,怕是要在江南采买备货了。

    这样规模巨大的生意,灵山商行一家吃下来尽管可以,缺未免要占用大部分地资源和精力,孔三德的文如商行还有两淮方家的产业,都是个很不错的合作对象。

    崇祯十六年的年景又要好一些,天气也是稍微变暖了不少,黄河在二月份的时候已经可以通航。

    在正月中旬下订货的单子。二月初大批地物资开始通过水路源源不断的送到开封来,粮食、盐货、各种生活必需品,然后各种玩物,奢侈用品,甚至是外洋的新奇东西,江南的歌妓女子,都是被送到了开封城。

    在最开始几天,开封城已经是陷入到了狂欢之中,尽管已经是二月。可丝毫不耽误开封人过年的热情,甚至在这个时候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天下人过年都是在正月,只有开封人过年是在

    到了很久以后,这甚至成为了开封城的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却很少有人想到,当年这不过是劫后余生的狂欢罢了。

    二月初五之后,开封城外的码头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众人要看看从山东过来地这些船队。

    在大明的十几个省中,河南一直是要比山东富庶的。这些十几年的功夫。山东怎么就能够富庶成这个样子,怎么就可以这么迅速从容的调集大批物资。并且这么迅速的调集船只送过来。

    开封城内的富户平民得脱大难之后,的确想要花钱享受狂欢。各个商铺也想趁这个机会发财,这些都没有什么其余的目地,但开封城内的有心人却能从其中看到什么。

    李孟对开封城的要求,在二月的时候朝廷还没有正式的回复,可这个风声在崇祯十五年的十二月就已经传到了开封城。

    开封这边的文武官员,贫富百姓可都是知道那山东李大帅的威风,尽管朝廷没有答复,可大家都知道结果恐怕就是和传闻一样。

    黄河北岸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开封城中的勋贵、官员、百姓都还有机会站队,决定自己何去何从,自从流民联军撤围之后,城内有身份站队,或者自以为有身份站队地人除却狂欢之外,都在琢磨着接下来该站到那一边去。

    二月二十,在黄河渡口这边,持续了十几天地热闹还没有衰减的迹象,现在不光是看这黄河上地船队规模了。

    经常有什么西洋玩意,塞外的特产还有江南地女子从船上下来,这些新鲜事物真是让中州百姓看得眉开眼笑,现在开封城内的百姓闲人们都是养成了个习惯,就是每日清早出城,就在码头卸货的周围看光景,等晚上回去,这可是大好的谈资。

    来看热闹的人多,又有些卖零食和饭食的小摊贩跟着凑过来,开封城被围这么长时间,城内很有些人失却生计。

    原本周王和官府花钱募集青壮守城还能赚得几文糊口,现如今变得太平,连这个钱也是拿不到了,城外的大批货物到来,因为各色货物批量很大,船只都要往返装运,船上的劳力一般不足。

    就需要开封城内的各个商铺提供大批的装卸和脚夫,开封城内的这些闲散劳力自然也是得到了去处,若是外人来到这渡口,看到这种热闹景象,肯定会以为有半座开封城搬到了外面来。

    底层的人们为了看热闹,有了生计着落高兴,上层的人们则是恢复了从前风雅享受的习惯。

    比如说靠在黄河边上地一座荒废许久的酒楼。又是重新营业,这酒楼没有毁于围城的兵灾之中,的确是个奇迹,传说流民的头领和那山东的李二郎也是要在这酒楼上好好休息看看风景。

    这种种的传闻更是让这重新开业的酒楼生意兴隆,尽管那菜还是黄河鲤鱼,可价钱居然比开封城内地最好的酒楼都贵,有传闻这酒楼是河南巡按高名衡的小舅子做东家,当然能安安稳稳的发财。

    对有钱人来说。贵就贵了,也不差这几个钱,所以这酒楼二楼雅座的位置从来都是供不应求,楼下经常有车马等候。

    今日间风和日丽,应该有更多的富贵闲人出城饮宴,可这酒楼的二楼却是空荡荡地,只有一名穿着长衫的文人站在临河的窗口后面。面无表情的注视着渡口的熙熙攘攘,还有河上的物资洪流。

    二楼上就他一个人,在楼梯口只有一名家仆打扮的老人,事实上这个酒楼的掌柜、伙计、厨子都被赶出了酒楼,楼下也有几个面色冷漠,待人毫不客气的家丁,开封城内来这酒楼的富贵子弟都是被丝毫不留情面地挡了回去,这些被挡回去的人却都不敢说什么,乖乖的离开。

    从早晨到中午,这位中年人已经是在窗户后面看了两个时辰。就是那么呆呆的站着,直到他被楼下的喧闹惊醒。

    “你们可知道谁在上面,不要自找没趣,快些出去,快些出去!!”

    “狗杀才,瞎了你的眼睛,居然敢这么说话,要是不想挨刀,就快些从老子面前滚开!!”

    这名中年人这才揉了揉发疼的眼睛。从下面的人流物流上收回了目光,低声的叹了口气,他能听出来下面争吵地人自己的家丁护卫,另一方,听口气来说,也差不多是类似的身份,只是不知道对方的主子是谁。

    但在开封城附近,周王反正不能出城,外面的那些闯入者很快就会被驱赶走吧,不过楼下事态的发展却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听到自家的家丁痛呼几声。显然是吃了亏,紧接着就是脚步声在楼梯上响起。

    在楼梯口的那位老家人却闪到了一边。脚步声是一个人,在上楼的过程中却明显有个停顿。显然也是看到了那位老管家,接着就是一声大喝:

    “都停手,在外面候着!”

    楼下地打斗马上是停止,接着就是安静,楼梯上地脚步声又是响起,楼上的中年人笑了笑,理了理袍子,转过身对着出现在楼梯口地那名汉子笑着招呼道:

    “真是巧啊,没想到陈总兵今日也这么有闲,出城散心吗?”

    上楼的那名汉子脸色黝黑,身形壮硕,一副武人模样,不过脸上地表情却带着那种很罕见的沉静,他脸上有和这位中年文士差不多的苦笑,在那里抱拳施礼道:

    “的确是巧,却没有想到今日在这里遇见巡抚大人。”

    河南巡抚李仙风和河南巡抚陈永福彼此哈哈一笑,一切心照不宣,稍作客套,两人又是走到了窗前,巡抚李仙风稍作迟疑,开口说道:

    “山东巡抚颜继祖派人送了信来,说是万事趁早,要是晚点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李仙风自嘲的笑了笑,又是说道:

    “颜绳其号称闽粤第一才子,居然也能讲的如此市侩。”

    “李大人,昨日陈某已经让犬子准备,让他去山东投军。

    河南总兵陈永福没有接李仙风的话,却把自己的安排说了出来,他没有理会河南巡抚略显惊愕的表情,朝着窗前走近几步,沉声的说道:

    “能把这么多的物资送来,自然可以送来同样多的山东兵马,在此等大势面前,除却俯首臣服,还能如何!?”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六章 名将种子 忠心之人
    胶州营的普通士兵,想要加入亲兵营并不容易,其中途径之一是升迁到队副这一级别,各级的军官会把平日里训练勤勉,战斗技术精良,并且死心塌地忠于李孟的士官和没有参加过亲兵营的军官报上去。

    另外一种情况是立下军功,比如说有价值的建议,比如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这样的普通士兵按照规矩也是在甄选之列。

    上面种种的资料,都要层层上报,最后汇集到李孟的手中,由李孟圈定加入亲兵营的成员。

    圈定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进入亲兵营,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现在应该是清查司,会去调查这名被圈定的士兵出身和背景。

    一般来说,非山东出身的不会被考虑,而且山东境内登州、莱州、青州三府属于优先被考虑的,家中最好是良善子弟,在五年内最起码没有破家的,如今乱世,因为天灾**,破产的贫民百姓相当多。

    而在山东这五年内破产的,十有**是和胶州营脱不开关系,破家之后肯定是对这个体制颇有恨意,自然不会入选。

    屯田户出身的士兵入选的可能也很小,只有全家已经是因为优惠政策改籍之后,才有这个可能,而且处于慎重的考虑,屯田士兵能进入亲兵营的往往是担任了士官或者是低级军官,有了一定的职务。

    不过。目前把实验营并入亲兵营之后,对于整个胶州营系统地士兵来说。进入亲兵营的道路宽阔了许多。

    若是有人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这条路实际上变窄了,自从有了亲兵营中卫戍大队和实验大队并列。普通士兵出身的人也只能是进入实验大队,而卫戍大队则是接纳那些士官出身,表现优秀的军人。

    并且在实验大队和卫戍大队之间,也有了升迁地制度,实验大队有定期的考核,凡是考核优秀的都可以进入卫戍大队。

    士兵进入实验大队。在这里呆满一定时间之后出去担任士官,士官或者低级军官进入卫戍大队。呆满一定时间之后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