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耍的呢?很简单,古德里安此时已经决定了要快速后撤,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既然要快速撤退,那就别等了,大家伙赶紧收拾细软撒丫子跑路逃命去吧!
但古德里安不是一般人,而是战术大师,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算计了罗科索夫斯基一把。在命令第14装甲师和第10摩托化师快速撤退的同时,古德里安还下达了另一条命令:“集中第14、48、46和47摩托化军发起大规模攻势作战,持续时间48小时!”
是的,在这个即将撤退的节骨眼上,古德里安竟然命令部队继续进攻!这完全是超乎常规的,甚至是完全违背军事常识的。但就是这一点睛妙笔彻底地误导了罗科索夫斯基,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在遭到德军疯狂进攻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是暗暗高兴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古德里安是一面进攻,一面积极的做着撤退的准备,在48小时的狂攻告一段落之后,坦克怪杰果断地命令风紧扯呼!
而那时候,罗科索夫斯基的第6、第16和第21集团军还在做抵御敌军进攻的准备,所有的部队都呈现防御姿态,等发现德军已经在高速跑路之后,才匆匆忙忙的转变姿态转入追击。实话实说,这已经迟了!
罗科索夫斯基长叹了一口气:“不愧是坦克怪杰,胆略和时机把握得太好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罗科索夫斯基就准备拱手放任敌人逃跑了,哪怕是他有那么大方,李晓峰也没有那么大方不是。罗科索夫斯基立刻将早就蓄势待发的装甲部队拿了出来,一口气将两个机械化军全部投入了追击作战中,而且他的命令是:“不要管侧翼,你们只管向前冲,要不惜一切代价追上敌人的主力!”
轰隆隆的装甲大军立刻就如开闸的洪水一般倾泻而出,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红军的装甲突击和德军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红军的装甲突击更加迅猛,而且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去势,内战中训练出来的那一批骑兵将领们特别擅长这种没有完整战线的狂飙突进。
实际上古德里安都被吓了一跳,他通过迷惑手段争取的那点时间,不足以完全抵消红军装甲部队突进的速度,而且他也完全没有想到原本看上去奄奄一息的敌人竟然隐藏了一只如此强大的装甲部队。
“这充分说明,敌人从空袭开始就有组织有预谋的在准备全面的反击。可以想象,如果我军依然留在原地,后果将多么不堪设想!”
此时的古德里安也是一身冷汗,他情不自禁的要想,如果之前罗科索夫斯基看穿了他明攻暗逃的把戏,一开始就用这支强大的装甲力量以攻对攻会怎么样?
坦克怪杰在日记中承认:“我有些托大了,幸亏敌人没有看穿我的小把戏,否则,我将葬送掉第一和第二坦克集群……”
好在战场上没有假如,计谋得逞的古德里安算是逃过一劫,不过他也知道,决不能放任敌人的装甲部队这么穷追不舍,和养精蓄锐物资充沛的敌人相比,他的部队又累又饿,而且装备损耗相当大,让敌人这么追打下去,部队迟早都会崩溃。
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下,古德里安命令第24摩托化军配合克莱斯特的第3摩托化军的第25装甲师留下来殿后,务必要为主力争取一点渡河的时间。
穷途末路之下,德军也爆发了极大的战斗力,三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师和一个骑兵师死死地挡住了红军的两个机械化军,惨烈的坦克撕逼大战进行得昏天黑日。根据战后统计,双方在这场撕逼大战中一共损失了超过600辆坦克。
红军的相当一部分老掉牙的T26被消耗一空,而德军方面更是损失惨重,在红军空地联合突击下,两个装甲师被打废,摩托化师和骑兵师也不得不下马下车,几乎变成了纯粹的步兵。
当然,对德军来说,这样的牺牲不是无意义的,这为第一、第二坦克集群主力争取到了时间,而现在时间就意味着生存还是死亡。
机械化军进展不顺利很快就引起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注意,不过对于顽强拼命的德军他也没有太多办法,除了加强空中支援之外,也只能给两位军长加油打气了。
“光加油打气是没用的,”李晓峰摇头说道,“想要歼灭敌人,我们必须拿出实际的行动。从当前的情况看,敌人也意识到了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已经狗急跳墙了。面对这些疯狗一样的敌人,我们必须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罗科索夫斯基不明白还能怎么釜底抽薪,因为手头上根本就没有牌可打了,他除了催促机械化军加强攻势,除了给第12和第20集团军下死命令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招了。
“我们还有办法的,”李晓峰一本正经地说道,“除了命令部队加速之外,我们还可以尽量地给敌人制造麻烦,让空军加强空袭,摧毁敌人逃跑路线上关键的节点,比如说桥梁……”
罗科索夫斯基苦笑了一声,这一招他也想到了,但是效果并不好,为了躲避空袭,德军是昼伏夜出,而且在关键的交通节点上布置了大量的防空火力。更关键的是,根据空军的反应,他们的德国同行这些天也开始发疯,根本就是不惜代价的掩护地面部队,空中的激战一点儿也不比地面上轻松。
“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空中力量不够强!”李晓峰站了起来,很严肃地说道:“给军委发电,告之我们的实际困难,请求军委抽调更多的战机支援我们……”
李晓峰的要求让军委和总参谋部十分为难,前面说了,空军正在大规模换装之中,不管哪个方向都很吃紧,之前为了支援布良斯克方面的滚雷行动,已经让其他方面军大出血了,而现在某人还要更多的飞机,这怎么可能办得到?
反正图哈切夫斯基是没有太多办法的,不过这一次连托洛茨基却站在了某仙人那边,老托获知这一消息之后,亲自给图帅打了电话:“米哈伊尔同志,布良斯克方面的战事是一大转折点,这是我军从被动防御转为进攻的第一步,是摆脱之前被动的关键一战。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役,如果能全歼敌人,那战场上的态势就完全被改写了。甚至哪怕不能全歼敌人,只要能重创敌人,都是一次重大胜利。为了这一重大胜利,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必须排除,飞机的问题你必须解决,这是政治任务,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未完待续。)
220桥
罗科索夫斯基遇到了大麻烦,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地面部队因为他的错误判断,失去了战机,眼下随着德军快速后撤以及殿后部队誓死阻击,让布良斯克方面军毫无办法。
当然,政治局和军委都不会放过这个打翻身仗的机会,很快李晓峰的请求就被通过了,红军集中了强大的空中力量,准备用排山倒海一般的空中袭击拖住坦克第一、第二集群。
“敌人的空袭十分猛烈,”古德里安在日记中写道,“只要天一亮,成群结队的轰炸机和攻击机就会在我的头顶盘旋,并攻击他们发现的一切目标。大到一辆坦克、一辆汽车,小到一个人一匹马,所有暴露的目标都会遭到俄国空军无情的打击。迫于无奈之下我和克莱斯特只能命令部队昼伏夜出……”
按理说德国人都昼伏夜出了,对于追击中的红军地面部队而言,这该是个好消息吧?但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殿后的德军十分顽强,是不惜一切代价的疯狂阻击,往往一个散兵坑一条战壕都要反复易手数十次。
面对如钢铁一般顽强的德军,连罗科索夫斯基都不得不感慨道:“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意志坚强不怕死亡的纳粹匪徒,想要战胜他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惨烈的阻击战持续了三天,直到德军最后一辆坦克和最后一门反坦克炮被摧毁,防线才宣告崩溃,但是这三天却给了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逃生的可能,当红军的装甲部队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冲破阻碍时时,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主力早已逃到了波乔普。
对此,不管是罗科索夫斯基还是阿尔克斯尼斯都显得很遗憾,因为他们已经尽了全力,装甲部队不惜代价的猛打猛冲,而空军更是倾其所有的投入空袭。可谁让敌人顽强呢?
无奈之下,他们也只能对波乔普想办法了,如果能摧毁波乔普市区的几座关键桥梁,也是可以争取到一定时间的。于是乎空军又一次开始了疯狂的空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波乔普市的铁路桥,如果能摧毁这座大桥,就意味着掐断了德军最重要的逃生路线。从一开始,空军就将铁路桥当成了重点目标。
当然,德国人也知道这座铁路桥的重要性,所以在这座桥梁周围布置了强大的防空火力,简直就是一个火刺猬!而肩负摧毁这个火刺猬任务的是波尔宾的第150团。
在介绍该团的英勇事迹之前,必须先提一提波尔宾其人。1905年1月27日,波尔宾出生在监狱里。是的,他的母亲被认为是革命者而被投入家乡伏尔加河中游城市辛比尔斯克的大牢。
说来也怪,这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农夫的儿子很早就迷恋上了飞行,哪怕他成年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与机械和航空完全不沾边(波尔宾勉强跟机械沾边的就是曾经在一条窄轨铁路上打过几个月的零工)。
不过在22岁时,波尔宾开始将梦想变为现实,他先是于1927年加入苏共,紧接着又加入了红军。在军队中,他向上级表明希望成为飞行员的愿望,但是他没有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而且身子骨也显得不那么结实,为此付出了整整两年的努力,他才获准前往航空学院。
在航校中,波尔宾的表现异常的出色,在1932年毕业时,他是少数几个因为素质出众直接被留校担任教官的人。一开始波尔宾驾驶的是TB3,并在32岁那年成为了轰炸机中队的中队长。
之后,波尔宾参加了诺门坎战役和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发现SB2所谓的快速轰炸没什么卵用,并及时指导部队改变轰炸战术,避免了损失,因为而获得列宁勋章。
在卫国战争爆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