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564章

天兵在1917-第1564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次反击中,最惊心动魄的是居然有几辆T35和T34冲到了德军第17装甲师的前进指挥所。当时在该指挥所里的不光有该师师长冯。埃尔林中将,还有德军坦克第二集群司令古德里安和第47装甲军军长莱梅尔森,好在这三位战斗经验丰富,及时的卧倒才没有被红军的坦克炮轰成渣渣。

一天之后,德军坦克第3集群攻占了沃沃明,坦克第2集群抵达了奥特沃茨克,从南北两面向红军最后的撤退通路苏莱尤维克逼进。

苏莱尤维克是华沙东面的小城市,有铁路通往布列斯特,在沃沃明奥特沃茨克这两座城市沦陷之后,这里就是乌克兰方面军唯一能撤退的方向了。

7月11日,沙波什尼科夫按照军委的指示,下达了总撤退令。命令第3、第10集团军向苏莱尤维克方向高速撤退。而红军第6集团军则向加尔沃林方向撤退。

不过,此时战场上的情况跟总参谋部制定的撤退计划相去甚远。总参谋部的计划是缓慢有序的撤退,甚至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设想,在撤退之时要时刻注意德军的动向。一旦德军露出了破绽,机械化部队马上就要从撤退转入进攻,转过身去狠狠地再咬一口。由此也可以得知,图哈切夫斯基是多么不愿意撤退,只要有一点儿机会,他都想马上转回到进攻状态。

不过这种想当然的搞法真心是要命,因为此时战场上的情况完全超出了总参谋部的撤退计划,红军压根就没有有序撤退的可能。在德军潮水般的攻势下,第3和第10集团军相继陷入了混乱。更糟糕的是,之前这两个集团军在华沙消耗了太多的力量,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被击毁,而且机动车辆又在敌人的空中打击下无处可逃,更可怕的是储备的燃料和弹药也行将耗尽。这么说吧,这两个集团军恐怕得靠着两条腿来跑路了。

仓皇后撤的红军战士一起向苏莱尤维克方向涌过去,在总宽度不到20公里的狭窄走廊里奔命,期间还要不断遭受德军的空袭和炮击,所有的部队乱成一团。

7月12日上午,没等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撤到苏莱尤维克,德军坦克第三集群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这座至关重要的逃生通路,红军两个集团军合计6个军18个师约40万人被堵在了华沙以东的一片狭窄的区域内。

这一惊人的变化震动了乌克兰方面军、震动了莫斯科中央军区和军委,形势变化太快了,几乎让人来不及反应。

此时战场上的态势是,红军第3、第10集团军被包围,而在他们的东北方向,隶属于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的第12集团军正在同德军第2、第18集团军对峙,在东南方向,撤退中的红军第6集团军正在遭受德军坦克第2集群的追击。而在华沙方向,德军第4、第9、第12集团军正在收紧包围圈,准备将包围圈中的红军彻底歼灭。

“必须为第3和第10集团军解围。”伏龙芝沉重地说道。

不过具体该怎么去解围,伏龙芝却想不出办法,因为暂时看不出有那只部队能胜任这一任务,反正伏龙芝说完这番话就沉默了。

反倒是李晓峰什么都敢说:“我认为第3和第10集团军根本不太可能突围,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前往为他们解围。我们现在要考虑的应该是乘着敌人合围歼灭第3和第10集团军的时间,大幅度收缩,用最快的速度将其余部队从东波兰撤回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可能地在基辅和明斯克一线重新稳定战线!”

这番话可是太惊人了,18个师说放弃就放弃了?要知道之前红军在乌克兰南方已经损失了12个师,再加上这回的18个师,累计将被歼灭超过60万人!这个责任谁扛得起?

反正图哈切夫斯基是扛不起的,而且他也不愿意扛,立刻他就反驳李晓峰的说法:“一旦我们放弃第3和第10集团军,意味着在未来至少半年内我们都将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这完全不符合政治局对卫国战争的预想!而且如此多的部队说放弃就放弃,将会重挫部队的士气!我们绝对不能这么做!”

李晓峰冷冷地看着他,克制着心头汹涌的火气冷冰冰地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做,不管不顾地继续将部队往火坑里扔,让更多的战士跟第3和第10集团军一起陪葬吗?”(未完待续。)

160一地鸡毛

第3和第10集团军是不是只能被放弃成为了接下来一段政治局和军委讨论的重点,会场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就是李晓峰所代表的放弃论,准备通过放弃这两个集团军,然后大幅度后撤收缩防线,之后再在明斯克和基辅一线构筑新的防御阵线。

这种意见托洛茨基、图哈切夫斯基以及斯维尔德洛夫都不能接受,毕竟包围圈里的第3和第10集团军有几十万人,这么庞大的有生力量断然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否则影响力太恶劣了!

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另一种意见是,必须将第3和第10集团军拉出包围圈,应当暂时中止后撤行动,转过头打一记回马枪,重新撕开苏莱尤维克。

不过这种意见面临现实的困难,首先是兵力不够,哪怕是乌克兰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12集团军以及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全部投入营救行动,都不足以击退对面已经占据了优势的敌人。

其次,之前第6、第12集团军经过长期的战斗,消耗颇大,有没有能力反击都是问题,至少燃油一项就能让这两个集团军望而却步。

最后,基辅可是危在旦夕,一旦没能将第3和第10集团军拉出来,而基辅又丢掉了,那乐子就大了,到时候是两头都不靠谱,红军将面临更加恶劣的局面。

为了这三个问题,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服谁。最后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只能通过政治局下命令:“不能放弃第3和第10集团军的同志,红军没有抛弃战友的传统,应该集中一切力量营救我们的同志!”

行政命令可以解决尖锐的争端,但是无法改变战场上红军的不利态势,图哈切夫斯基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怎么去营救第3和第10集团军,他必须想办法。

图哈切夫斯基的办法很简单,咱们不是兵力不足吗?那就补充兵力,让东普鲁士那边的波罗的海方面军暂时反击,抽调兵力增援白俄罗斯方面军,不行再从军委的总预备队中央方面军抽调兵力,集中全力进行反击,就不信打不穿德军的防线!

这么搞好像是个办法,但是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波罗的海方面军本来就是西线三个主力当面军中最弱的,从它那边抽调兵力,无疑是进一步削弱了波罗的海方面军的实力。而之前波罗的海当面军一直都在给当面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施加压力,迫使北方集团军群无法抽调太多的兵力支援中央集团军群。

而现在这么一搞,看似补充了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实力,但同时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压力也小了,德国可以依葫芦画瓢的从北方集团军群再抽调兵力补充给中央集团军群,这等于是做无用功。

甚至德国如果够牛逼的话,直接让北方集团军群也转入进攻,一举打垮被削弱的波罗的海方面军,那时候东普鲁士也会变成一个烂摊子,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图哈切夫斯基还能抽调兵力去堵这个窟窿吗?

很显然,图哈切夫斯基现在已经进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怪圈,客观的说,随着第3和第10集团军被包围,红军已经无法维持东普鲁士—东波兰—乌克兰这条战线。必须向后收缩,缩短战线才能维持均势。

而此时,图哈切夫斯基、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固执的不愿意放弃这条无法维持的漫长战线,结果就只有一个——全盘崩溃。可以说越是勉强而为之,后果就会越惨重。正确的做法就是如李晓峰所言的主动后撤,不管是以空间换时间还是缩短战线重新稳住阵脚都是必要的。

可惜的是,李晓峰意见并没有被政治局接受,这才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7月13日,图哈切夫斯基命令包围圈中的第3和第10集团军停止突围,而转入就地防御,要求这两个集团军构筑好阵地严防死守。这是什么意思呢?图哈切夫斯基担心在德军优势兵力的围剿之下,这两个集团军会被马上消灭,而他从波罗的海方面军以及中央方面军抽调部队是需要时间的。第3和第10集团军必须坚持到救援部队赶到才有意义。

很显然,依靠这两个集团军的力量突围恐怕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消耗宝贵的实力。所以图哈切夫斯基命令他们固守待援,甚至还企图来一个绝处逢生,如果第3和第10集团军能配合救援部队来个中间开花,必然能重创德军,从而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

说白了图哈切夫斯基依然是想要进攻,这位红色拿破仑似乎对防御始终没有兴趣,总是想用一轮又一轮不间断的攻击打垮对手。按照他的行动方案,接下来将是一场规模更大的“解围”行动,红军将一举投入7个集团军进行反攻,不光要将第3和第10集团军解救出来,还要搂草打兔子的解决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这个计划十分宏大,十分壮丽,也十分想当然。充满了俄国式的蛮勇,很符合俄国人的情趣和省美观。但是在李晓峰看来,这等同于送死。本来前线就是摇摇欲坠,稳定防线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大举反攻。这等于是把红军宝贵的有生力量往德军的虎口里送,这就是作死!

在政治局决定支持图哈切夫斯基的方案之后,李晓峰是大发雷霆:“托洛茨基同志、斯维尔德洛夫同志,我希望你们记住今天这个决策,因为你们做出的这个决定将葬送上百万红军战士,将导致一系列不可收拾的局面变成现实,你们将要为此负全部责任!”

丢下这句话,李晓峰暴怒的离开了会场,哪怕斯维尔德洛夫一再的试图叫住他,继续解释和做工作也置之不理。那一天,小斯很尴尬,也很气愤,因为李晓峰竟然当众没有给他留一点面子,再怎么说,他也是李晓峰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二把手,这实在有点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