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43章

五十年代小日子-第43章

小说: 五十年代小日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间堂屋,外加一间灶屋和一间东屋,还有一口压水井。
  前院和后院之间,加了一道低矮的篱笆。
  后院还单开了一道小门,算是分成了两份。
  章存林和老伴住在前院里。
  临到晚上,俩人就回老宅里住,好看着宅院。
  徐甜甜和冬娃,还有凤芝、启康一起住在后院里。
  安顿下来后,章存林和家人商量了一下。
  打算再开一间杂货铺子。
  先从启宽那边挪一些存货过来,外加上卖些自家酿制的黄酒。除此之外,还准
  备就着铺面在外面架个烧饼摊子,好聚点人气。
  开铺子,当然好了。
  一家人自然很赞同。
  徐甜甜心想,开铺子可是占人手。
  到时候除了启康之外,都得忙乎起来。
  按照爹的打算,老宅那边的猪羊、鸡鸭还得喂着,由她和凤芝轮流回去照应。
  烧饼摊子铺开后,由婶子负责打烧饼,她俩也跟着学学。
  另外,铺子里忙不开时,也得帮着站柜台,招呼顾客。
  这么一来,铺子还未开张,一家人就忙了起来。
  呆在村里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村里的一些杂活儿也给避开了。
  徐甜甜暗暗松了口气。
  对她来说,炒米、炒面、炒豆子这些都没问题。
  可遇到绣荷包这样的精细活儿,可是头大。
  她手脚是麻利了,可针线上还是差了点。缝个鞋垫子,做个鞋子还不显,可一
  到绣花可就露了馅。
  亏得婶子来了
  用不着她给爹和启康做衣裳了。
  否则,真得露出马脚不可。
  可对启康,却不能啥都不做。于是,就抽空做了一件棉袄,把启康高兴得不
  行,也未注意到针脚上有啥不同?
  冬娃呢,依然喜欢粘着她。
  对搬到镇子上住,更是稀罕得不行。
  这天晚上睡觉前,就搂着她的脖子,咽着口水问道:“娘,以后冬娃是不是天
  天都能吃热烧饼了?奶奶在铺子外面打烧饼,咱家吃烧饼是不是不要钱啊?”
  冬娃的问题很多,也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
  徐甜甜心说,来镇子上也好,冬娃马上就三岁了,也记事了。以后和村里的娃
  娃一起玩耍,学嘴是难免的。
  如果有人跟他说他爹的事,一定会惹出麻烦来。
  现在住在镇子上,多少能避开一点。
  这边的街坊,大都不认识。
  倒是安静得很。
  也难得有个串门的。
  倒是大哥那边,不大过来。
  虽然离得不太远。
  她想,这恐怕是因为大嫂的缘故吧?
  爹不知道咋的,就是看她不大顺眼,见了也没啥好脸色。
  这恐怕就是欺骗的代价。
  像爹这样的精明人,娶个儿媳妇还被人给骗了,这可是一生的耻辱。
  这个心结,不知啥时才能解开?


第39章 
  转眼过了元旦。
  章家的杂货铺子终于开张了。店铺的名号和招牌; 与启宽那边一模一样,都叫
  章记杂货店。
  这是徐甜甜的主意。
  这么一来,颇有点“连锁经营”的意思。
  两家铺子统一进货不说,相互间还能增加一点人气。
  铺子前面的烧饼摊子; 也随之扎了起来。
  这一下; 把一家人都给忙坏了。
  最高兴的要数冬娃了。
  每天一大早; 奶奶都给他留了一个热烧饼; 说先紧着小娃娃吃。
  徐甜甜见了; 也很欢喜。
  冬娃吃点好的; 以后才能长高高。
  对婶子的这份情; 自然也记着。
  铺子里存了货,晚上就得看着点。
  这么一来,章存林和崔腊梅也顾不上回去了。
  就把老宅交给了大哥; 想请他帮着照应一下。
  “哥; 这事儿就麻烦您了!”章存林亲热地说道。
  “存林,你就放心吧!哥那边啥都缺; 就是不缺人手……” 章存山乐呵呵地答应
  下来。
  他是长子; 老爷子和老娘都跟着他过。
  三个儿子成家后也未分出去; 都挤在一处住着。还有两个闺女尚未出阁; 这老
  老少少加在一起有二十多口子,院里走着都直碰头。
  这四世同堂热闹是热闹; 就是挤了点。
  一听要帮着看家; 真是求之不得。
  可安排哪房过去?
  都怕失了公平。
  再说,那院里家什多; 也怕孩子们起了心思。于是,和老爷子商量了之后,就
  和孩子娘亲自搬了过去。
  他俩住在启安的那间屋里。
  没过几天,就把院里的压水井给修整了一下,出水可是利落多了。后院里的家
  禽和菜园子也给照看着。
  章存林放了心。
  对大哥一家也心存感激。
  当年分家时,老爷子偏心眼儿,把大部分家产都给了大哥。说日后,就指望着
  老大给他养老送终呢。
  而他这边,靠自己挣下了一份家业。
  这日子过得并不比大哥差。
  昔日的那一点芥蒂,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尤其是和大哥商量着,瞒着老爷子截留启铭的来信之后,心贴得就更近了。
  如今见大哥肯帮忙,自己也不能小气了。就和启宽说了一声,把酒坊里出的酒
  糟分出来一半,让大哥家拉回去喂猪。
  结果,两家院里圈养的那两头猪,上膘很快。
  到了年关就可以宰杀了。
  把老爷子乐得颠颠的。
  天天围着猪圈晃悠两圈,就等着吃肉呢。
  见章家日子过得红火,村里人这才醒过神来。
  章老二这是去街上捡便宜去了?
  有能力的,也想去镇上寻间铺子。
  可惜,这时候的价格已经起来了不少。
  毕竟,虎头镇是个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做个小买卖还是不错的。
  当然,铺子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无论做啥?
  没两把刷子也难成气候。
  和章存林存着同样想法的,还有章存贵。
  他家地少,这些年来主要靠他在外面忙乎着。
  可新社会了,打官司的少了。外加“土改”后,地主没了,给人家管账收租子的
  营生也没了。
  这么一来,一家子靠啥吃饭?
  对农活,他不在行。
  也不指望那地里能有啥出息。
  可俩儿子还在读书,仨闺女还未出门子,日后的花销可是不少。
  今后的日子该咋办?
  他瞅着存林哥在找宅子,心里一动。
  也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在学校附近寻了个小小的铺面。
  还特地去探了探存林哥的口气。
  存林跟他说,这铺子得自己使,万不可出租,也不可雇人。听了这话,他立马
  联想到“土改”运动中,多次提到的剥削阶级,心里也就明白了。
  只要是自家使,就不存在不劳而获,剥削他人。
  也就没啥风险了。
  可他能做点啥?
  只能经营点书刊、文化用品之类的,外加上帮人写写家书、瞧瞧风水。
  这些都是他拿手的。
  即便他再聪明,也无法像存林哥那样搞个酒坊子,自产自销吧?
  还有就是村里的夜校。
  工作组找到他时,他满口答应下来。
  这是个表现的机会,得好好抓住了。
  要知道,他在街上管账收租子,可没落啥好名声。
  亏得他家地少人多,否则富农的帽子妥妥的。
  这时候,他算是明白了。
  当初存林哥为啥要主动分家?
  这十有八。九是想借着分家的名号,躲过那一劫。
  结果呢,还真躲过去了。
  看来这预知能力,比他还强?
  自从见了那封“天书”,他心里就存着疑问。
  这一下,更相信有“神人”存在。
  具体是谁?
  还无从探究。
  可日后只要跟着存林哥的步子,准没错。
  *
  老百姓过着太平日子。
  而部队里却是一派紧张。
  在某军区的训练基地。
  经过一番紧张集训,整个战地记者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到了一月中旬,叶抒文就随着队伍奔赴了前线。而在境外的第一批战地记者,
  也被替换回国,进行休整。
  来到冰天雪地的北方,除了寒冷之外,还要面临着种种考验。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虽然只是在后方呆着,可遭遇空袭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几
  天,他就适应了这种跑警报、钻防空洞的战地生活。
  在纷飞的战火中,叶抒文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
  他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扫视着这个世界。
  心中更是充满了爱国之情。
  昔日的那一点点小算盘,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也更加忘我地投入到了战斗中去。
  这天,他冒着严寒来到了某团驻地。
  在防空洞里,采访了刚从一线下来的英雄团长章启安和几名战士。采访之余,
  还与章团长聊起了家常。
  这才知道俩人是老乡。
  章团长是平城地区的,与叶城相邻。
  再一细问,竟是章大叔的儿子?
  这个世界可真小啊。
  俩人握着手,一阵激动。
  于是,聊了更多。
  他讲了“土改”前夕去虎头村的情景,而章团长也讲了家乡的一些过往。俩人越
  聊越投机,不禁开怀大笑。
  也愈发亲近了几分。
  回到记者站,叶抒文心有所感。
  就提笔写下了第一篇战地报道——《远方的牵挂》。
  还写了一篇随笔《英雄儿女》。
  第二天,就把稿件发到了记者站。他希望远在后方的亲人能看到这篇报道,更
  希望前方的战士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温暖和后方的鼎力支持。
  算算时间,马上就要过年了。
  他将在异国他乡,与战士们一起过一个“战斗化”的春节。此时,心里唯一牵挂
  的就是爹和娘,还有爷爷和奶奶。
  去年过年,几个哥哥远在海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
  可今年呢,就连他都在外面。
  家里该多冷清啊?
  想到此,又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