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126章

五十年代小日子-第126章

小说: 五十年代小日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站里很忙,一时有点顾不过来。
  婆婆见了,悄悄跟他们说,上面一直在提倡计划生育,过几年怕是要收紧了。
  如果想生,就抓紧吧?晚了,怕是没这个机会了。
  俊琰听了,咧了咧嘴。
  晚上悄悄跟她说,“彦彦,我娘说话可准了……”
  她有些半信半疑,可还是准备再生一个。
  慧慧满四岁时,她又要了一个。
  老二是去年秋天生的,叫叶宇海,小名叫海海。婆婆见了,说和俊琰小时候特
  别像,也格外疼他。
  还夸她有福气。
  说有儿有女就是好啊。
  现在,婆婆又打算经商了?
  还真是跟着形势走啊。
  *
  一转眼,到了十二月。
  叶抒文的转业报告批了下来。
  按照惯例,军区里热热闹闹地举办了一场欢送会。
  这批退役干部,一共有一百多人。在会上,战友们聚在一起抱头痛哭,马上就
  要离开部队了,就像儿子离开了亲娘,怎么也舍不得。
  可组织上的安排,就是命令。
  作为一名军人无条件地服从命令,自始至终都没改变过。
  会后,张副司令员特地把他喊了过去。
  俩人坐在一起,喝了几杯酒,说了好久好久。
  光荣退役,每一位军人都会有这么一天。
  张副司令员叹了口气说,他也快退居二线了,年岁不饶人啊!
  “元旦”前夕,叶抒文离开了部队。
  后勤部特地派了一辆吉普车把他送到了家门口。
  吉普车在街口缓缓地停了下来。
  他从车里下来,戴着军帽,穿着一身草绿色的军大衣,拎着一只军用旅行包。
  一名年轻的警卫员提着两只皮箱,另外两名警卫员从车后面搬下来两只纸箱
  子,里面装着满满的书刊,随着他进了院子。
  在部队上干了三十年,回家时只有两只皮箱。
  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可他颇感自豪。
  在部队上生活的这些年,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之一。
  转业后,组织上安排他去省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元旦”过
  后,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了。
  在别人看来,这可不是啥热门单位。
  可他和甜甜却是心满意足。
  两地分居了那么久,终于能天天在一起了。
  这天中午,徐甜甜下班后。
  刚一进门,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
  开始,她还以为是秋娃回来了?
  可随后一想,又不大对。早晨出门时,秋娃跟她说中午在学校里吃,不回来了。
  她三步并做两步,拉开了房门。
  只见抒文穿着一身便装,扎着一条花围裙正在做饭。锅里的水“咕嘟咕嘟”翻着
  花儿,冒着腾腾的热气。
  “抒文……”
  “甜甜,你回来了?咱们中午吃鸡蛋面……你先等着,马上就好了……”叶抒文转过
  脸来,笑着说道。
  “……好,我就等着吃现成的……”徐甜甜毫不客气。
  抒文回来了,未提前告诉她。
  这是想给她一个惊喜呢?
  中午,俩人坐在厨房里,捧着大碗,美美地吃了一顿。
  抒文说,以后她就不用做饭了。
  他想天天做给她吃。
  *
  儿子转业了。
  叶茂才和陈黛娴也是格外欢喜。
  当年,为了这个家,抒文毅然决然地参军入伍。
  现在终于回来了。
  而局里,关于那几间铺面也明确了下来。
  说是叶家的房产,可以收回。考虑到门市部的正常经营,自明年开始可以采取
  租赁方式,向叶家支付一笔房屋补贴。
  叶茂才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下来。
  房子能拿回来,已很不错了。
  现在就让门市部腾房子怕是不妥,这事只能一步一步地来。
  抒文和甜甜见门店要回来了。
  就跟爹和娘把开店的想法说了说。
  叶家本就是开商行起家的,对这里面的门道自然清楚。叶茂才听翠翠说,打算
  经营时装,也表示赞同。
  这衣食住行,样样不可或缺。
  瞧瞧现在,街面上的变化可真不小。尤其是年轻人,一个二个都开始追赶时髦
  了,在穿着打扮上可讲究了。
  陈黛娴也笑着说道:“这下可好,给娘也找了点事做……”
  徐甜甜听了,抿着嘴直笑。
  心说,这店里卖的可是时装,娘都这把年纪了,去干个销售怕是不合格吧?
  不过,这话她可不敢说出口。
  *
  转眼进入了一九八零年。
  “元旦”过后,叶抒文去单位里报了到。
  徐永泰乐呵呵的,说出版局可是书店的顶头上司啊!
  以后,叶副局长就是他们的大领导了。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七月,秋娃参加了高考。
  对于两年制高中而言,课业压力是很重的,而这届考生也尤其多。好在秋娃学
  习努力,倒是考得不错。
  预估分数时,他觉得能上春城大学。
  于是,第一志愿就报考了春城大学外语专业。
  娘说,以后这个可是用得着。
  到了八月份,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秋娃被外语专业录取了。
  这一下,家里的四个孩子都是大学生。
  说不骄傲,那是假的。


第115章 
  *
  暑假里; 春娃和妞妞也回来了。
  他俩只呆了一个星期就返校了。
  可即便如此,家里也是从未有过的热闹。
  自打他们记事起,父亲就在部队上忙着工作。
  节假日或星期天赶回来,也是匆匆忙忙的; 就跟打仗似的。像现在这样; 一头
  扎进厨房里忙着炒菜做饭; 还真是稀罕。
  可爹说了; 以后咱家的饭他全包了; 你们几个很快就习惯了。
  这番话; 听得娘咧着嘴直笑。
  可惜; 爹做饭的手艺却不咋地。
  尤其是跟娘一比,更是寡淡得很。
  可爹依然是兴致勃勃地,亲自动手。还拍着娘的马屁; 说:“甜甜; 你是厨房
  顾问,动动嘴就成了……”
  这种欢快的气氛; 令人留恋不已。
  春娃还好; 虽然大大咧咧的; 可对个人问题却早有打算。
  而妞妞就像一张白纸; 对她的影响就更大一些。
  她想好了,以后谈对象也要找个像爹这样的。
  瞧瞧娘; 开心了半辈子了; 对爹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而爹呢,更是把娘当成了
  小姑娘; 一味地宠着爱着。
  这人心情好,精神就好。
  精神一好,就显得年轻。爹和娘走出去,一个是身姿矫健,一个是亭亭玉立,
  怎么看都不像个五十岁的人。
  这次回来,她换上便装,和娘走在一起。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姐妹俩呢?
  她对着镜子,瞅了半天。
  觉得娘年轻时,比她还要好看呢。
  当然,她也不错。
  这高鼻梁大眼睛的,一看就是叶家的孩子。
  对她的个人问题,爹和娘都很“关心”。
  爹跟她说,“妞妞,这事不用着急,等毕业了再找也不迟……”
  娘呢,考虑得更周到一些。
  她一再叮嘱他们说:“春娃,妞妞,你们以后谈对象,对方品行好是第一位
  的,可对脾气也很重要……这过日子不同于别的,再优秀的人,如果说不到一块去,
  也是白搭……”
  娘还把她叫进屋里,关起门来说道了一番。
  “妞妞,你也别嫌娘思想落后,那找对象,除了人好、对脾气之外,对方家里
  也很重要……这婚姻不同于别的,不单单是和一个人成亲过日子,而且还得和他们一
  家子打交道。如果处得好,那是皆大欢喜。如果处得不好,那是麻烦事一箩筐……”
  “……可要想处得好,不单单是一方努力了就成,还得靠双方相互迁就、忍让……
  娘可不想让你活得憋屈。所以,这对方家里,从他父母到兄弟姐妹,无论是品行还
  是性情都得了解一下,尤其是对方的娘,如果不咋的,就得慎重考虑一下,咱可不
  能找这样的……”
  “还有,个人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也很重要,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一
  个人是个啥习惯?和打小的生活环境有关的。一旦长成了,怕是一辈子都难改变……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第观念”。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家庭出生和教养,这本来
  是个中性词,不好也不坏。可惜,却被宣传工具给利用了……”
  “……前几年,报纸上一再鼓励年轻人在婚姻大事上要勇于打破“门第观念”,不
  论城乡差别,不论条件好坏,只要思想觉悟高就成。对“知青”嫁给农民一事,更是
  大肆宣传报道。可是“门第观念“能打破不假,可个人生活习惯呢?一旦带到婚姻家
  庭中去,那就是悲剧。而这种悲剧往往以女方的隐忍为代价,一旦忍不下去了,大
  都以离婚为结局……”
  “可离婚,对双方的伤害都很大。尤其是对女方来说,在社会声誉和再婚地位
  上是极不公平的。能行一点,谁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吧?所以,唯有在婚前擦亮眼
  睛,慎之又慎才行……”
  对娘的这套理论,她是又惊又叹。
  她知道,娘这是为了她好,生怕她在感情上迈错了一步。
  还跟她提到了“三不谈”原则。一不跟公子哥谈对象,二不跟家庭负担重的谈对
  象,三不跟年纪大的或有过不良婚史的谈对象。
  娘说,这些人无论表面上有多优秀、思想有多成熟,骨子里的东西却是无法改
  变的。尤其是那些自己出息了或者考上大学了,就一脚蹬了农村媳妇,想找城里姑
  娘的,没有一个好东西。
  女人和男人不同。
  母性使然,绝大多数女人天生是爱家的,护家的。
  被逼到离婚那一步,往往是被动的或是忍无可忍的。而男人就不同了,事业
  心、虚荣心、喜新厌旧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