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日子-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认出了门外是两位军人。
他神色微变,不由得挡住了房门。
“你就是张庆发?”
“……唔,你们是哪里的?……找我有啥事?”
“呃……我们是检测无线电的……请进屋说话!”赵大勇掏出了学员证,冲着张庆发
晃了一下。
“……哎,我家没有无线电……”张庆发想拦着。
可冬娃不由分说,便跨进门来。
他迅速打量了一下。
只见当门的方桌上摆着饭菜,陈姨和一位大爷正围着桌子吃着。
见了他们,神色有些紧张。
而靠着山墙的五斗橱上,正摆着一台收音机。
他三步并做两步走到近前,伸手摸了一下,热乎乎的。于是,就从口袋里掏出
了一只黑匣子,对着收音机扫了两圈。
“哼,果然如此!”
他拧开收音机,随便摆弄了几下。
就听到电台里传来了一阵靡靡之音,接着就是境外的新闻播报。
张庆发顿时傻了眼,这都能查出来?
而陈姨和张大爷也是面面相觑。
她并未认出冬娃来。
以前,和冬娃见面就少。这几年冬娃的变化很大,人也长开了,即便是个熟人
怕也不敢贸然相认,更何况像她这样的“陌生人”?
趁着三人尚未反应过来,赵大勇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他从挎包里掏出了一个
笔记本,拧开了钢笔帽,准备做记录。
“张庆发,你老实交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听敌台的?”赵大勇沉声问道,
神色十分严肃。
“我……”张庆发一下子慌了神。
陈姨和张大爷也瞪大了眼睛,张着嘴不知说啥才好?
收听敌台,这性质可是十分严重。
搞不好,还要被劳改判刑呢!
张庆发也吓坏了。
这是他娘从叶家带回来的。以前是叶老爷子的,那边见他娘照顾多年很是辛
苦,就送给了他们表达谢意,可没想到竟然惹来了麻烦?
他结结巴巴地解释了半天。
可看着两位调查人员一直唬着脸,心里也愈发紧张起来。
这境外节目,他的确收听过,可没想到还能检测出来?
一番盘查之后,张庆发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一番。甚至连举报
叶茂才的事都给倒了出来。
冬娃一听,都快气炸了。
可面上却不动声色。
陈姨在一旁也听见了。
她上前一把揪住儿子,厉声问道:“老二,叶家是怎么着你了?你去祸害人
家?人家待咱家咋样?你看不见吗?这吃的用的,还有你爹的工作不都是人家给安
排的?还有你进饭店的事儿,不也是叶委员给打的招呼?你呀,青天白日的,咋净
编瞎话去举报人家?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娘,啥叫忘恩负义啊?您瞧瞧您住的地儿,再瞧瞧人家叶家住的?凭啥他家
能住洋楼,咱家就住筒子间?”
“那……那是人家自个儿挣来的……”
“挣来的?咋挣来的?还不是靠剥削压迫挣来的?”
“你……你这个混小子,快气死我了!”
“……”
陈姨气得直打哆嗦。
她扭着儿子质问道:“老二,解放后叶家早就不雇人了,家产也都捐给了国
家,你凭啥诬赖人家?”
“那……那您不是一直在叶家呆着?” 张庆发拗着脖子反问道。
“老二,娘在那边是帮忙,老爷子和老太太身体不好……那叶委员可没拿咱当外
人,再说,娘是自觉自愿的,就是想去帮点忙……”
一番训斥之后,陈姨要押着儿子去局里认错。
还要把那封举报信给要回来,交给叶委员处理。她也可以去局里证明叶委员家
从未雇过人,无论是洗衣连饭、还是打扫卫生都是他们自己做的。
还让儿子写了一封保证书,以后再也不瞎编乱扯了。
张庆发被人抓住了把柄。
也不得不老实下来。
他耷拉着脑袋,说明天就去革委会承认错误。还向二位调查人员保证,以后再
也不收听境外广播了,请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赵大勇轻蔑地看着他,冷冷地问道:“张庆发,有错改正了就好,这笔录我先
收着,以后若发现你再犯了,可就不客气了……”
他把笔录检查了一遍,就让张庆发在上面签了字。
*
三天后,这事算是解决了。
商业局革委会那边,本来就不想搞那么多事。局里像叶茂才这样的,一抓一大
把,在职的老家伙还搞不过来呢,哪有时间去整那退休的?
再说,老叶都退了几年了,也没啥油水。
他们也调了档案,和老叶说的情况基本上吻合。早在公私合营时,老叶同志就
把商行和工厂都捐给了国家,自己啥都没剩下。
更何况他儿子还参加过志愿军,得了一枚勋章,现在还是现役军人。
对军烈属家庭,局里一向优待,革委会自然也不例外。
说起来,那个张庆发真不是个东西。
他交代说自己鬼迷心窍举报人家,是想借着“抄家”从那边搞点东西。他也不睁
眼看看,叶家除了那栋房子,里外空荡荡的,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还有啥可抄的?
叶茂才拿到了那封检举信。
他关起门来,擦着火柴给烧了。
看着那张信纸,慢慢地变成了一团灰烬,终于长舒了口气。
第108章
在度过了这场危机之后。
一家人的生活; 进入了平稳状态。
对徐甜甜来说,她只想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唯一冒险的是院子里养了几只小鸡。
平日里倒没事,就怕运动来了。一听到风声不对,就用麻袋把鸡笼子盖起来。
等过了那一段; 再取下来。
现在; 城里的粮油副食品都是按照人头数定量供应的。
要想吃得好; 就得自己想办法。
家里的菜地里还种着小青菜; 够自家吃的。
麦收之后; 启康还帮她找了一把芝麻种子播了下去。等到秋后; 就能收芝麻
了。这个剥开来炒炒特别香; 调菜也好吃。
相比起来,她家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过,也养成了一种习惯。
一到吃好的; 就把门窗都关起来; 生怕味道传了出去。
尤其是星期天抒文回来了,家里要改善生活; 更是关着门炒菜。不到开饭时;
那菜都是用饭盆子扣着的。
爹在书店里管着后勤; 却从不敢沾公家的光。
店里的职工们可不得了; 一个二个的眼睛都盯着呢。可爹眼皮子活,不管是领
导还是群众; 关系都处得不错。
尤其是对领导; 更是照顾有加。
后勤上就那么一点油水,都孝敬给了老领导和新领导了。
他自己呢; 却是两袖清风。
娘跟她说,你爹连一粒米都没拿回来过。
她听了,笑着咧了咧嘴。
心说,占那个小便宜干啥?
能安安稳稳地就成。
瞧瞧在这场运动中,多少人落了马?
像志和的岳父就靠边站了,那江红英也成熟了不少。好在,志和两口子未受到
什么影响,在单位里也很低调。
他俩都是吃技术饭的,只要不得罪人,饭碗还是稳稳当当的。
平日里,志勇经常会过来看看。
来时也从不空手,不是带着一小瓶植物油就是掂着一块肉。总是包得严严实实
的,生怕被人给瞅见了。
他在粮食上工作,福利待遇不错。
单位里经常发东西不说,还能买到一些副食品。
爹经常说,当初多亏了翠翠的指点,不然上哪儿能进这么好的单位呢?
瞧瞧,爹也跟着沾了点光。
*
转眼到了冬天。
进入腊月之后,天气格外寒冷。
章老爷子赶在年关之前走了。
享年八十二岁,算是高寿了。
老爷子一辈子没受过啥罪,即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也没挨过饿。当年,存
山和存林都提前做了准备。尤其是存林家里藏了不少吃的,晚上偷着给爹娘送过去。
老两口躲在被窝里吃东西,那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他本来就好吃,从没缺过嘴儿。
大冬天里,一边喝着蜂蜜水儿,一边念着儿子的好。事后,听说是翠翠给的提
示,对这个“半仙儿”,也越加“迷信”起来。
对那神鬼之说,更是深信不疑。
临走之前,自然是希望能大办一场。
可惜,现在红白喜事都很简朴,也很低调。
想搞封建迷信那一套,是不可能的。
听到消息,启宽兄弟三个和凤芝都赶回去奔丧。
章存林特地打了电话过来,说“冬娃的前程要紧,就不用来回跑了,他太爷爷
也不会怪罪的。”
徐甜甜听了,很是感动。
爹这么做,是为了弱化冬娃与启铭的关系。
当然,也是为了一大家子考虑。
这“海外关系”可不是啥光彩的事情,任谁也不想和“特务”“叛徒”挂上勾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转眼到了一九六八年的夏天。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停歇了下来。
在运动期间,连续三届积攒下来的初、高中毕业生多达两千多万人,就业压力
可想而知。于是,“上山下乡”运动接踵而至。
街道上的大喇叭,成天宣传着。
马路上的大卡车排着长长的队伍,往全国各地输送着“知青”们。带着美好的理
想和追求,一群热血青年就这么投身到了“广阔天地”之中。
七月里,冬娃大学毕业了。
他进了军区通讯总站,搞信息技术。一上岗,就挂了个副连级,算是个干部。
这时,他还不满二十一岁,就开始独立生活了。
对此,甜甜和抒文颇感自豪。
冬娃从小就很懂事,长得也很排场,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剩下的,就等着冬娃谈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