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日子-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性子,长大了会不会好一点?
晚上,他倚着床头,揽着甜甜。
低声说着话儿。
他攥着她的手,揉着,暖着。先问了问冬娃,接着又说起了春娃。
“甜甜,春娃实在是太皮了,以后就送到部队上吧?”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虽然心里还是希望他能考上大学……可到了那个时候……”
说到这里,徐甜甜不禁摇了摇头。
到了那个时候,哪里还有大学可上?
等春娃小学毕业那年,大运动就开始了。那时高考已经停了,“插队落户“搞得
轰轰烈烈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想通过推荐上大学,连门儿都没有。
她可不想看到自家孩子“上山下乡”,去农村接受再教育。她认为那纯粹是浪费
时间,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没啥好处。
如果能去部队上,怕是最好的出路吧?
可想入伍,又谈何容易?
要么有关系,要么有特长。
说起特长,她立马想到了春娃的那个大嗓门。
如果能靠着一副好嗓子,当个文艺兵也不错。于是,笑着说道:“抒文,我瞧
着春娃有点音乐细胞……”
“唔,我也发现了,这娃一生下来就喜欢嗷嗷……”抒文也笑道。
“抒文,要不就从小开始培养吧?”
“好,我留意一下,给春娃找个老师……”
徐甜甜和抒文讨论着孩子们的未来。
对冬娃,她倒是挺放心的。
只要他好好学习,考大学还是有机会的。可春娃呢,只能等到日后恢复高考了。
她想,春娃的文化课可不能拉下了。
有了文化底子,参加高考才不会那么难吧?
*
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
徐甜甜还在门市部里上班。
抒文在家带着春娃,给他讲故事,哄着他背儿歌,还把那军歌一首一首地唱给
他听。春娃对音乐很敏感,学歌尤其快,爹会唱的,他早就会唱了。
听爹一开嗓,他就跟着唱了起来。
叶抒文发现,春娃唱得比他好。
无论是音准还是节拍都很到位。虽然是童音,可嗓门高,一嗷嗷,那声音就穿
透了院墙,传到了巷子里。
甜甜说,只要春娃一嗷嗷,街坊邻居们就知道是叶家的那个二小子在练嗓子
了。平日里都不敢让他乱嚎嚎,怕影响到人家休息。
“春娃,你嗓门这么大,以后想不想当歌唱家啊?”
“爹,歌唱家是干啥的?”
“歌唱家,就是专门登台唱歌的……”
“爹,唱歌有肉吃吗?”
“有,歌唱家吃得可好了,出去演出都是吃小灶,一顿有四个菜呢……”
“爹,那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歌唱家……”
当歌唱家,有肉肉吃。
春娃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
中午,等娘一回来,就上去揪着娘的衣襟,仰着小脸说道:“娘,春娃长大了
要当歌唱家,给娘吃肉肉……”
“好,娘就等着吃春娃的肉肉呢……”徐甜甜听了,咯咯笑着。
她和抒文商量了一下。
说军区文工团里可是高手云集,要不等到节后把春娃领过去让老师们瞧瞧?请
老师给指点一下,看看从哪方面开始入手?
抒文点了点头。
打算假期一结束,就去团里打听打听。
吃了午饭,徐甜甜和了半盆子面,就上班去了。
抒文在家里把饺子馅剁好了,面也醒好了,就挪到堂屋里擀饺子皮,准备包饺
子。春娃在听收音机,见爹在忙着,也要动手捏面团。
抒文怕他搞浪费,就板着脸没有答应。
惹得春娃在一旁,急得直打转转,嘴里还嗷嗷着:“吃饺子,吃饺子!”
徐甜甜回来时,已经快五点了。
她洗了洗手,也加入进来。
她擀饺子皮,抒文来包,不一会儿就包了半锅拍。
春娃见了娘是要告状的,说爹不让他包饺子。
她听了,有些哭笑不得。
就耐心说道:“春娃,米面不可抛洒,小娃娃要爱惜粮食,可不能玩面哦……”
还给他讲了,农民伯伯种田有多辛苦?
春娃听得似懂非懂的。
可还是明白了一点,要爱惜粮食,否则就没有饭吃。
除夕之夜,因为冬娃不在家,娘也回去了。
显得冷清了不少。
吃了年夜饭之后,叶抒文揽着甜甜躺在被窝里,说着话儿。春娃睡在床里面,
老早地就开始呼呼了。
一家三口,就这么迎来了农历新年。
他和甜甜依偎着,听着外面的爆竹声。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到了初六那天,冬娃回来了。
春娃欢喜得不得了,围着哥哥打转转,嘴里不停地问着小妹妹。
可冬娃却有些失望。
那个小妹妹就是个肉团子,闭着眼睛睡觉时挺安静的,可一醒来就“哇哇”直叫。
还有,那小娃娃咋长得那么丑啊?
和弟弟小时候一个样子,一点也看不到小姑的影子。
可他为了这个小娃娃,大老远地跑回去过年,可给冻坏了。看看手上都起冻疮
了,晚上钻在被窝里,痒痒得都睡不着觉了。
徐甜甜见了,捂着嘴直笑。
冬娃受了挫折,以后还念叨小妹妹不?
想到此,不由得摸了摸肚子。
怀孕四个多月了,冬天穿得厚还看不出来,等到换了春装就很明显了吧?
*
三月初,学校开学了。
启康从家里带回来几包蔬菜种子,有韭菜、萝卜、白菜、辣椒、豆角等作物。
公爹托人打了招呼,春娃顺利地入了托儿所。
这是商业局办的托儿所,条件很不错,中午还管饭吃。
徐甜甜算是放了心。
娘下个月过来,也能松快一下了。
紧接着,她和抒文开始了种菜计划。
她遥控指挥着,抒文带着启康在公爹那边一连忙了几个星期天,终于辟出了一
块菜地。她让抒文把种子播了下去,以后每个星期回去看看,顺带着浇浇水。
这时,已是四月下旬,各地开始放起了卫星。
报纸上说,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农村家家户户都不准冒烟,全部入了公家食堂。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吃大锅饭,
顿顿有肉吃,有白面馒头和大米饭,还不要钱不要票,开开心心地迈向共产主义。
而这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从管伙食的到炊事员都是大手大脚的,家人亲戚也跟着受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这个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
在“浮夸风”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掀起了“共产风”。
就像最后的盛宴,狂欢之后如梦初醒。
第92章
*
进入五月之后; 徐甜甜的肚子又鼓了起来。
孩子已经七个多月了。
冬娃和春娃都想要个小妹妹,她和抒文也想生个闺女。
可这事哪由得了她?
不过,娘说了瞧着像个闺女。
看情景,和娘当年怀着她时一模一样。
她听了; 暗自欢喜。
可又怕到时候失望; 就未露出一点口风。
平日里; 她除了锻炼身体之外; 就是看报纸、听广播。
时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
还从爹那边打听着消息。
这时候; “共产风”是愈刮愈烈。
各区县都是相互攀比的; 只要一个地方的做法见了报; 其他地方就会积极跟
进。再后来,不光是农村,就连城里都受到了影响。
像商业局直属的几个大厂; 就搞起了大食堂。
厂里把职工们的粮食定额都集中起来; 一日三餐吃大伙。说是帮助职工们减轻
生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那些带家属的还好; 可以申请把自家的口粮领回去。而
那些单干户们; 就只能乖乖地吃食堂了。
他们销售科的; 平日里不在厂里上班; 还都是拖家带口的,就申请自己去粮店
里买粮。
做过饭的都知道; 买回家自己做着吃; 稀的稠的搭配着,吃的滋润还省粮食。
饭量小的; 甚至还有结余。
启宽大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家虽然是集体户口,可还是向厂里申请领取口粮。说几个孩子都上学了,吃
饭时间赶不到一块儿,得给孩子们做饭吃。
这时候,后勤上还算好说话,就批准了。
徐甜甜听说后,暗暗松了口气。
心说,等以后粮食一紧张,后勤处是绝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章家爹来信说,镇子上也搞起了大食堂。
除了个别有粮本的城镇居民,大部分乡民都入了公社食堂,吃起了大伙。
村子里,也搞起了大队食堂。
家家户户都不留口粮了,全部入了公。到了饭点上,大喇叭一吆喝就端着碗去
吃饭了。
一开始,村民们也觉得稀罕。
大伙儿聚在一起吃着,十分热闹。
况且,吃的都是一样的,顿顿都有白面馒头,生活真是大为改观。
嘴里都念叨着,共产主义就是好啊。
在这股风潮之下,徐永泰那边却反了过来。
以前,他是吃大伙的,现在却不敢再吃了。他跟书店里说,翠翠娘回来了,家
里有人做饭吃了。其实,翠翠娘又回省城照顾闺女去了。
这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
来省城进货时,他跟闺女说,地方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浪费现象。
城里还好,虽然搞起了食堂,可有口粮限额。
可乡里就不同了。
入了公社之后,各村各户都是欢欣鼓舞,奔着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而去的。
无论是公社还是大队,都是大手大脚的,把勤简节约抛到了脑后。
有些上了年纪的农户,觉得这么个吃法不妥。
可哪敢开口?
任谁都不想戴上“落后分子”的大帽子吧?
可这么吃下去,又能吃多久呢?
志和结婚之后,就不再吃食堂了。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