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67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67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芜还好,云香却是没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一边还不得不曲膝告罪,然后匆匆赶回去复命。
    江夏一盏茶喝完,正在换出门的衣裳,听得云香笑嘻嘻地回话,隔着屏风笑骂道:“一共得了三匹,就他好意思还说‘随便牵一匹’!”
    既然是特意强调‘坐轿’来的,那肯定是骑马的。明摆着自己骑了马来,偏偏撒泼耍赖地再要一匹好马,不过是想着表示姐弟情分没生分……
    江夏一边骂着,心里却到底忍不住暗暗落下一道轻叹:终究是都大了,再亲近的姐弟(兄弟),总也会越来越远!想着刻意表达不生分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生分了。
    一时午饭送上来,应江夏要求,就是四碟子小菜加几张发面烙饼。江夏简单吃了两块饼,就撂了筷子。
    天热,却不敢喝太多水。
    她固然习惯了穿男装,行至气度都不见丝毫女气,但性别身份却终究无法改变——女子出外,在城中走动、坐车都还好,若骑马,仅仅寻方便处这一件事,也足够难为人了。
    她今日出门穿的就是一身灰蓝色的棉布直缀,因为骑马,脚上穿了薄底快靴,腰间扎了四指宽的皂色腰带,又披了一件无袖直身皂袍,戴了顶竹斗笠,出来后,来到二门外,就见江齐已经等着了。
    “吃过饭了?”江夏自然地问道。
    江齐按捺下心里的悔愧,撑着一脸笑,连连点头道:“今儿的饼好吃,鸭蛋腌的恰到好处,香得很!”
    江夏笑着眯眯眼睛:“我让人装了两篓子,你记得带回去……我记得去年的,嬛娘也爱吃的。你带些回去,说不定她也能开开胃口。”
    嬛娘这一胎怀的不太辛苦,只是一直胃口不太好。前三个月是早孕反应,现在是五个月了,胎儿渐长,她就觉得顶着胸口,吃不上两口就胀得慌了。
    骑上马,江夏与江齐并辔而行,一路上就交待嬛娘的事儿了:“我知道你公务忙,可也不能忽略了嬛娘……女人这时候都娇气,你就得多细心体贴着些……”
    江齐听得大姐絮絮叨叨地念叨着,乖乖地垂首听着,不时地答应一声。
    再说也不过到城门的距离,统共也就两刻钟功夫,学生们已经到了,连太子都是一身粗茧绸衣裳,一群天潢贵胄总共带了二十几个护卫,也都做便衣装扮,粗布衣衫和竹斗笠,倒是与江夏身上的装扮相仿。
    太子等人都来与老师见礼,江齐也下马给太子见了礼,江夏重新上马,挥手与江齐打个招呼,带着学生们策马出城,一路往城外的农田里去。
    江夏在城西有庄子,她都会不定期地往庄子上去。有了这节课的计划后,她不但打发人探过路线,也亲自走了一趟。如今,前头有两个小厮引着,她和学生们紧跟其后。出城后,行人车辆渐少,众人催马疾行,带起的风吹在脸上,却没有多少清凉,只觉得大太阳直晒在头顶,火辣辣地烤。出城不多时,人人都是满头大汗淋漓了!
    众人终于看到了麦田。
    江夏跳下马,略略活动了一下双腿,就引着孩子们往田边去。
    她们最初到达的是一片水浇地,靠着河很近的,还架了水车。虽然现在水车停在那里,没有用了,但可以想象,春上水车转动,将清冽的河水车上来,灌进麦田的忙碌。
    这一片麦子长势不错,差不多有及膝高,麦穗虽没法子与现代那种改良品种的大麦穗比,但也算整齐,折一穗在手中,搓开看,麦粒儿很饱满,只是还稍显青嫩了些。
    江夏回头,将她搓开的麦穗交给太子。其他人也一人折了一根麦穗,搓开后查看麦子生长情况、麦粒数,并做详细记录。
    太子吩咐跟在身边的护卫:“记得,我们看过的田,每一家送一两银子过去!”
    再往下看到的地块,就大都不好了。一点儿水浇不上的地块,麦子高不到一尺,麦穗儿小的……说句心酸的话,就跟苍蝇头差不多。这么点儿大的麦穗儿,最多的不过五六颗麦粒儿,还大都干瘪不实……
    江夏看着也暗暗有点儿发寒,这样的地块,一亩地真的能收一百五十斤麦子吗?
    日头西沉,天近黄昏,江夏才催促着孩子们往回赶,堪堪踏着关城门的最后时辰进了城。
    这么晚了,江夏还有事没交代,就直接带着孩子们往自家府上去。就在前院里让孩子们简单梳洗一下,几张方桌拼成一条长桌,孩子们围坐了,江夏坐在上首,一边吃饭,一边交待:“今儿麦田里什么样,你们都看见了,回去每个人写一份麦田勘察报告……再想一想,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改善?”
    江夏上课,徐襄亲见的时候很少。今日因为江夏带着孩子们回来用饭,他才有机会‘旁听’。当然,他没让人通报,就从侧门进来,隔着一道落地罩,坐在侧间里静静听着。
    听到妻子后边一个问题,徐襄的眉头微微蹙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
    因为江夏又紧跟着说了:“我不想听大道理,也不要你们掉书袋,抄什么圣人言……你们就把那些田地当成自己,想一想若是自己辛苦耕耘播种的庄稼遇到这种状况,该怎么办。”
    徐襄松了一口气,自失地摇头笑了:他也是一时糊涂白担心了,妻子向来不喜掺乎朝政,却处处谨慎小心的,又怎么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招祸?!

  ☆、1083。第1083章 长孙江申思

太子和上书房的孩子们去城外看麦田长势的事情,当天晚上就被大兴帝知道了。
    看他沉吟不语,眉头紧皱着,年丰斟酌着小心建议道:“要不要老奴去将太子爷请过来,皇上亲自问问太子?”
    大兴帝看他一眼,摇摇头道:“罢了。且让他自己琢磨去。”
    隔一天下午又是江夏的课程,然后紧接着就是休沐日。
    江夏却在这一天一大早进了宫,向皇上申请,带太子和孩子们出城看农时稼穑,要在城外庄子上住一晚,休沐日傍晚回城。
    大兴帝本来就挺有兴致,不过,之前寻思着,江太保能想起让孩子们去农田,看麦田长势,看稼穑丰欠,已经是极好的了……如今看江夏的样子,这是打算教孩子们看得更多,想的更深了?
    他满心兴味,半点儿迟疑没有,立刻就答应了:“朕这就下旨,上午课程结束,爱卿即可带那群小子们出城了!”
    江夏躬身道:“多谢皇上,臣告退!”
    还真让大兴帝说着了,江夏匆匆离开皇宫后,立刻就回府做了准备,然后吩咐了几个人去庄子上打前站,打发人去给徐襄传话;她自己换了衣裳,带了曦儿、长乐和韶娘一起乘车出门,径直往宫门口等着上书房的孩子们去了。
    这一次时间充裕,江夏带着孩子们走的也远了许多。一下午边走边看,一路走出去近三十里,当晚就赶到了江夏得的皇庄上投宿。
    一下午在麦田里奔波,孩子们都累得不轻,即便体力最好的淘小子,到了庄子上也闹腾不动了。江夏让人驱赶着一群孩子,去客房里。那边早就让人烧好了热水,给孩子们每个人都冲了个热水澡,一个个才觉得自己缓过一些来。
    大厨房里烙了金黄色的麦饼,庄子上养的走地鸡炖蘑菇,笨鸡蛋炒河蚌,还有鲜美至极的虾籽面和河蚌汤,都用大盆盛着端上来,往桌子上一摆,每个人面前就一只碗一只盘子,想吃什么菜自己盛,想喝什么汤自己舀……这些东西,平常或许根本入不了孩子们的眼。平日里,任哪一个身边不是小厮丫头婆子地伺候着,众星捧月般。今儿简简单单的饭菜,还要全部自己动手,却吃得格外起劲儿,一个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厚厚的一大摞麦饼还有几大盆菜、汤,还不到一刻钟功夫,就吃了个精光。
    等孩子们放下碗筷,抚着吃撑的肚子互相看看,终于忍不住笑起来。原来,抢着吃的饭菜才是最香的!
    略事歇息,江夏就带着孩子们在庄子前头的场院里点了篝火,烧着她让人采回来的麦穗儿、早地瓜等东西,一边讨论起对麦田状况的思索,再深点的还有改进方法、应对措施……
    江夏说的不多,更多是的鼓励发动孩子们来认真思索、踊跃发言,她让人在旁边认真做着记录,将孩子们说的话记录下来,根据各人的特点,基本能够分成几派:以太子为首的一派提出减免税负,以减轻荒年百姓的负担;阁老王元长孙为首的几个孩子则提出来,改善修建水利设施,增加水浇地面积;朗哥儿和长安带着几个孩子却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建议,那就是缩减非水浇地的冬麦种植面积。没有水浇条件的田亩种玉米和冬白菜、冬菜等。
    基本确定了各人的观点后,江夏将孩子们按照观点不同分了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回去琢磨,对于自己改进措施的实施计划,这么做有什么意义等。
    正讨论着,徐襄带着迅哥儿赶了过来。
    江夏正好给孩子们布置了几个问题,就将讨论结束了,然后放手让孩子们玩耍去,摔跤、抵拐、打尕……只要他们还能玩得动,都随他们玩去。
    她自己与徐襄和迅哥儿坐一处,照顾着这爷儿俩吃饭,说话。
    第二天,迅哥儿跟着朗哥儿一起,徐襄则跟着与江夏同行。这一天,江夏没有让孩子们往远里去,就在庄子周围转着看去。
    晌午孩子们回庄子上吃饭时,大部分孩子带着一脸的感叹回来:老师这庄子得的太值了,那四通八达的灌溉渠,方方正正你平平整整的田地,肥沃的近乎出油的土壤……别处看到的弱小稀疏营养不良的麦子,老师庄子上完全看不见,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齐刷刷一片,麦秆儿粗壮、麦穗儿大而沉重……太子和另外一个孩子找了老农问过,这些麦田的亩产竟然能够高达午五石!
    一石一百二十斤,五石就是六百斤!比一般水浇地的产量高一倍,比那些无水浇条件田地的产量更是足足高出三到四倍去!
    一倍?三倍?四倍?……这是什么概念?不说天下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