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始皇恋爱的正确姿势-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救赵国时疫,借粮济难燕国灾民皆是高义之举,那常年将仁义二字挂在嘴边的魏王齐王,与燕国离得最近,燕王求救,哪个肯借上一斗一石?诸位说是也不是?”
张青山将樽里的酒一饮而尽,接着道,“便是为了与燕国交好才借的粮,吾燕国十万百姓,吾燕人张青山也感念秦王恩义,请王受青山一拜!”
燕人多豪爽,董慈心说这是个明白人,不但对朝政格局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品性上也拎得清,毕竟不管目的为何,粮食借了便是借了,救了那十万百姓也是真真实实的,不求回报,但求记恩。
赵政只摇头饮酒回应,董慈便坐着安安静静听他们议论朝堂政务,许多都提出了些奖励耕种,减少赋税,在秦国上下新办官学诸如此类的许多兴民利民的建议,三五十个士子,一人一句一个两个时辰加起来也是了不得的一箩筐,赵政态度温和一直都很有耐心,便是被问责的地方,该受着的也受着,能解决的当场便应下了要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耐心解释难处,态度温和始终四平八稳,条理清晰滴水不漏,董慈在旁边听得大开眼界,心里又忍不住有些佩服,换了是她,如此车轮之战下,便是饱读诗书也撑不住多久的。
今日一论传出去,赵政礼贤下士纳谏纳策的名声只怕扬遍四海,这可比一卷文字的求贤令有用多了。
日光西斜,董慈心说今日这约会倒也值得。
她平常也不跟赵政讨论政务,如此乍一听倒也新鲜,士子们有些建议是好的,但对一个站在首领高度上的执政者来说,多方考究之下就未必是好,董慈听着不由就想起后世来,她有时候也会觉得政'府的政令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现在想想她又不是领导人,能看得清全局望得清远处,不清楚内情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枉下结论非议的好。
董慈正感慨间,楚飞鹏起身问道,“飞鹏敢问王上,东临学宫此后可是为朝堂官员的取用之地?”
这是因张耳陈馀为官一事刮起来的风,谣言在咸阳城里传了很久了,越演越烈。
赵政闻言一笑,“书舍是董祭酒的书舍,学宫也是董祭酒的学宫,要开成什么样子董祭酒比寡人更懂,此事请教董祭酒便可。”
士子们先是呆愣了一下,接着便都朝董慈行礼,显然是信以为真了。
董慈便回道,“学宫只为治学,诸位若是有入仕之志,可学毛遂自荐,相国掌管官职人员选拔调用,诸位亦可学张耳陈馀两位高士,往相国府投贴相拜,学宫只为治学之道,并不为朝臣取用之地。”
这件事若让董慈来定,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学宫一旦成了官员的取用之地,味道就变了,说不定还会很快演变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好处,但害处也贻害千年,董慈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学宫还是专心治学的好。
董慈这话一出,当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由纷纷往赵政望去,赵政便点头道,“相国广纳门客,有识之士皆委以重任,诸位若愿出山为国效力,可拜见相国书简上奏便可。”
堂下之人皆点头应下了。
正事说完,接着便有些百家学子来请教董慈,除了一般的治学知识之外,还有些研究水工工事,房舍建筑,医术巫术,丹砂采矿,机关阀门,甚至算学易学天文学的人来询问问题,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董慈说得认真仔细,若不是那边一直静坐相待的张青山他们提醒,只怕还有好一段时间才会结束。
董慈经常在这边,学子们回过神来纷纷朝董慈行礼告罪,董慈想了想便说有问题可写成文简,报于相国府,她再回信作答便是。
有了少使的身份行事毕竟麻烦了些,董慈一上了马车坐下来就灌了一壶茶,等赵政坐下来就笑道,“不是说带我去玩么?原来是带我来帮你解决大'麻烦来了。”
董慈语带嫌弃,却脸色红润,眼睛也亮晶晶的,赵政想着方才她在一边又写又画给学子们认真讲学的模样,心里微痒,把人拖进怀里抱住,低头看她,缓缓开口道,“那你是喜欢去长堤玩,还是喜欢来学宫……”
董慈闻言知道自己被拆穿了,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听说长提上柳枝摇摆,可惜现在是秋末,上面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好看的。
董慈忍不住伸手去搂他的脖颈,软软道,“喜欢学宫,今日不是听你讲政了么,你真厉害。”
赵政听她这么说,心里倒生出了股以前从未有过喜忧参半的心情来,一边是替自己投其所好投对了高兴,一边又有些想叹气,只觉前路坎坷,万事还得细细谋划。
董慈说着想起那群根本没抬头看她的学子们,忍不住笑了起来,“就是下次来的时候你提前跟我说一声,我换上男装再带上面纱,否则我真担心时间长了他们的脖颈会僵得抬不起来,哈哈……”
赵政自是巴不得世上的男子都是君子,知礼懂礼非礼勿视,闻言便嗯了一声,董慈想了想便道,“阿政,我想在咸阳开一小间女子书舍,阿政你同意么?”
这也没什么,女子知书达理没什么坏处,懂得太多遭殃的就是男子,赵政想着怀里的这一个,心说便让旁的男子也吃吃他吃过苦头,心里有些想乐,当下便也应了,“你动静小一些,闹大了两头不讨好。”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菌连求饶都不敢求饶了惹(⊙o⊙)…
第86章 这她当然知道啦
赵政这么说便是应下了。
董慈也没多大野心; 东临书舍在东边,那她在西边买一块地,开一小间清幽雅致的女子书舍就是了; 先来书舍试试水,学宫在后一些。
赵政让她去找秦鸣领钱; 董慈摇头拒绝了; 她手里有的是钱; 一间书舍这点花销当真不够看的。
董慈想到东临书舍和学宫; 倒是笑眯眯地朝赵政道; “东临书舍和学宫花销不小,养着不容易; 阿政你现在这么穷; 我是有钱人; 要是没钱了饿肚子了; 尽管告诉我; 我养你呀,哈哈……”
这是什么话。
赵政失笑,低头看着怀里眉飞色舞的人; 知道她心情好; 倒也没扫她的兴; 就这么听着她胡闹; 偶尔也应一声。
赵政素来不好玩乐,董慈不想去长堤,两人便打算回咸阳宫; 回宫去用晚膳,时间刚刚好。
临近宫门,马车还没停下来,董慈就听见了马蹄声越来越近,车夫勒令了马车,董慈和赵政刚下来,前面不远处果然是成蟜。
成蟜见是他们两个,惊喜地勒停了马,旁边还有一骑一人,也是个少年人,董慈不认识。
但能和成蟜一起在咸阳宫门外纵马的,想来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公子。
两人双双下马,行了礼成蟜便抱怨道,“王兄倒是逍遥自在,去哪也不与宫人们说一声,害得我和蒙恬好找,王嫂有空么?”
董慈点点头,成蟜和她因着有小时候‘同生共死’的友谊在,又加上他跟小时候一样,三五天就来赵政跟前王兄王兄的晃,两人见得多,关系一直也不错,倒是蒙恬,董慈还当真是头一次得见这未来征战北疆威震匈奴,威名赫赫又对赵政死心塌地的大将军。
十五六岁的少年人一身简洁利落的武将装扮,样貌英俊,看起来英气勃勃身姿挺拔,完全继承了蒙骜战神英武的风姿,当然旁边的成蟜也不差,五官虽说和赵政有五分相像,但鲜衣怒马恣意潇洒,和赵政截然不同,乍一看谁也不会当他们两个是兄弟。
两人打着以武会友的旗号在咸阳城里横行霸道,把朝臣都打来他这告状了,想来下手不轻,赵政开口道,“街道上无因由妄自纵马横行,每人自去国尉府上交两匹战马两副盾牌,完了将兵法十三篇抄录一遍,明日天黑之前送来宫里,我亲自给你们查阅。”
抄个兵书对蒙恬来说小事一件,倒是成蟜愁眉苦脸,忍不住朝董慈投了求救的目光。
赵政教育孩子,董慈是不会插手的,只忍笑道,“成蟜你找我什么事?”
成蟜朝旁边的蒙恬指了指道,“是蒙恬找你,他说有事想请教你……”成蟜说着笑得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神采飞扬,“阿慈我还给你带了梨花酒,酒肆里最新出的,给兴平了,阿慈你记得尝尝。”
成蟜献宝一样,董慈听着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梨花酒其实是果酒,董毅酿的,酒劲温和,口味清甜,梨花馥香,听说是董毅专门为女子酿造的。
董毅知道她不好酒,连送都没往她这边送,董慈也只是听说过,听起来跟以前的葡萄酒差不多。
成蟜有了好吃的好玩总想着她,董慈索性道,“我和阿政还没用饭食,你们若是还未曾用过,不如回宫一起用完饭食再回去,投桃报李,我请你喝兰陵酒便是。”
成蟜自是乐意之极,将手里的马鞭扔给旁边候着的仆从,拉了蒙恬便往宫里走,走前还乐呵呵朝赵政似模似样地行礼作揖道,“那弟弟我就和蒙恬先进去了,不打扰王兄和阿慈,哈哈……”
少年人来去一阵风,带出的都是年轻和朝气,哪里像她和赵政,这四平八稳的步伐,跟老头老太太似的,董慈感慨了一声,拉了下看着成蟜头疼的赵政,低声道,“阿政,兵法上的事我是纸上谈兵,待会儿蒙恬当真请教我,阿政你来答罢。”
领兵作战最是忌讳纸上谈兵,这方面董慈还真怕误人子弟。
赵政却摇头道,“只怕是旁的事,领兵打仗的事他不会来问你。”
蒙家是武将世家,有蒙骜蒙武在,哪里用得着问她,董慈觉得有道理,便也没再说什么。
蒙恬问的果然是旁的事。
几人才在书房坐下来,蒙恬就拿出两只毛笔递了过来,董慈愣神过后就有些想笑,史书上还当真有记载过蒙恬造笔的事,但毛笔显然是新石器时期就有了,董慈一直只当是谣传,没想到堂堂大将军蒙恬当真研究过这个。
蒙恬身上有着武将的大气和爽朗,说话也单刀直入,也如成蟜一般称呼董慈为兄嫂,“臣弟发现用狼毛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