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七十年代-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阳奇道,“不是商品粮户口,人家也愿意招你?”
刘铁柱道,“肯定不愿招我的,这不是因为我邻居兄弟在里头干的原因,他孬好是车间里的小组长,找关系把这工作给我弄了下来。”
潘阳点头明了,也是,潘士尧也不是商品粮户口,托方建国的福,都能有份正经工作了,何况还是招收临时工,估计相对更好办一些。
刘铁柱转而问她道,“兆科大哥,你也是去省城?去做什么?”
潘阳呵呵笑了,也不瞒眼前这个同患难的伙伴,实话道,“也是闲着没事干,去省城转转,想捯饬点小买卖做。”
刘铁柱顿时笑道,“还是大哥有想法。。。对了,你们潘家村如今在我们生产队中可是出名了,就是因为得知你们分开单干,今年下半年,我们也嚷着分开单干了,把我们书记气的那叫一个厉害,没办法,谁还听他的,他不同意,我们就全撂挑子。。。”
刘铁柱滔滔不绝的讲他们生产队,潘阳听得止不住发乐,用脚趾头想想,村书记也不能轻易同意他们单干,毕竟像王有田这样不注重名利功绩的还是少数。
要知道,分开单干就相当于架空了书记的权力,在一起干活的时候,说白了,书记就是土皇帝,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全都得听他安排,就连生产队共用的东西,也是他在管,当书记的不仅不用下地干活,每年还照样能分到粮食,现在可好,大家分开单干,书记再不下地干农活,那真是要去喝西北风啦。
有了人叙话打发时间,也就不觉得等车的时间漫长,挨到夜里十点,待汽鸣声响起,火车进了站,等候棚里的乘客开始陆续检票上车。
潘阳和刘铁柱的虽然在同一车厢,但车座位不在一起,潘阳同刘铁柱旁边的乘客商量换了座,一通折腾后,所有乘客都找到各自的位置,安坐下来。
伴随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轰鸣,开始往省城方向进发。
潘阳晚饭没吃,上车坐了会肚子就开始唱起了空城计,潘阳扭头看看四周,这个点也有在吃东西,她把篮子拎放到了小桌上,拿出了张学兰给她备好的吃食。
篮子里头有蒸好的韭菜鸡蛋馅包子,几根自家炸的油条,咸鸭蛋,还有蒸好的咸肉、咸鱼铺在大米饭上过,用大碗装着。
潘阳实在饿了,也不管冷热,拿出来就开吃,同时招呼刘铁柱道,“大兄弟,一块吃点?”
刘铁柱确实饿了,他也没客气,道了谢也跟着一块吃了起来。
这两人吃得香,惹得坐在他们对面的一对母子直咽口水,尤其是五六岁的小男孩,眼巴巴的望着潘阳,看了一会儿,他转头对他妈小声道,“妈,我饿了。”
年轻女人摸摸小男孩的头发,从随身携带的布兜里掏出一张饼,又把咸菜干拿了出来,对小男孩道,“饿了就吃点这个垫垫肚子。”
小男孩小声道,“可我想吃肉。。。”
这个时候政策还没全部放宽,大多是一个地方一个政策的状态,显然这对母子的老家条件就还是不行,处于能吃饱饭就已经不错的水平上。
虽然小男孩说的声音小,可潘阳还是听见了,她看着面前有些面黄肌瘦的小男孩,把篮子朝母子二人推了推,笑道,“不介意的话,就一块吃吧。”
小男孩的母亲受宠若惊,忙道,“那怎么好意思,我给你钱吧。”
说着女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破手帕,里面零零散散的包着些一分、两分、五分还有一毛、两毛的散钱,连面值一块的钱都没有,显然是女人存了许久的积蓄。
潘阳摆手道,“不用不用。”
说话间,潘阳拿了一个包子递给小男孩,又夹了两块肥瘦相兼的大肉块放在小男孩的面前,对小男孩笑道,“快吃吧,吃了还有。”
小男孩先看了一眼他妈妈,见他妈点头了,他才道了谢,抓起大肉块狼吞虎咽了起来。
因为这顿饭,潘阳和这对母子二人关系拉近了不少,交谈中,潘阳得知这位年轻女人姓赵,潘阳姑且尊称她一声赵大姐。
赵大姐这趟是带着儿子去省城寻她男人的。赵大姐的男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庄稼汉,而是被庄稼汉瞧不起,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以前倒卖过老鼠药,被大队抓去批。斗了之后,后来索性背井离乡外出流荡,一走就是两三年,留下赵大姐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照看儿子和她男人瞎了眼的老母亲。
就在赵大姐快要熬不下去的时候,她男人终于来了消息,让她母子二人去省城寻他,至于那瞎了眼的老母亲,则留在农村让小叔子照看。
潘阳忍不住问道,“省城这么大,你知道你家那口子具体在哪个地方吗?”
赵大姐摇头道,“电报就上就那几个字,书记告诉我,我男人说要在车站接我们。。。”
潘阳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火车哐当哐当,终于在次日早到达了省城火车站,潘阳和刘铁柱帮母子二人拎了行李,四人一块出了火车站,刘铁柱因为赶着要去找他邻居兄弟,不得不跟潘阳他们先告辞,剩下潘阳和赵大姐母子二人仍旧站在火车站门口。
潘阳道,“赵大姐,你看见你家那口子了吗?”
赵大姐一直在人群中不停观望,许久之后,茫然摇头道,“没找着。”
昨夜的闲谈中,潘阳得知赵大姐不识字,眼下又领着个孩子,让潘阳现在就丢下他们不管,潘阳有些不忍心,陪着母子二人又等了会,潘阳道,“走吧,我先领你们就近吃点早饭,等吃完了饭再来等。”
赵大姐犹豫了下,低头看看她儿子,这才道,“那。。。那行吧。”
赵大姐第一次出远门,对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有些畏惧,抱着她儿子,一路紧跟潘阳,潘阳领他们去了临近火车站的国营饭店,先把赵大姐母子二人安顿了下来,这才去窗口排队买吃食,她要了一屉包子,三根油条,还有三碗豆浆。
除了花钱外,仍旧需要粮票。
早在来之前,潘阳已经去乡粮用小麦换了足够多的粮票,等潘阳买完吃食后,赵大姐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潘阳又请他们母子二人吃了顿饭。
潘阳的这一举动,令憨厚朴实的农村妇人又感动又不安,不花钱都东西,她心里不踏实,死活不愿意再吃潘阳的东西。
潘阳笑道,“我买的多,不吃可就浪费了,浪费可耻呀。”
赵大姐别的不知道,红宝书上的几句语录她还是约莫记得的,听潘阳这么说了,她才惶恐的跟着一块吃了起来,生怕因为浪费粮食而遭到批评。
吃完饭,潘阳又领赵大姐母子二人回了火车站,从日头刚出之时,一直等到太阳高照,才终于把赵大姐她男人等了过来。
甫一见着她男人,赵大姐忍不住红了眼眶,抬手狠锤了她男人几下,似乎想把她这些年受的委屈给发泄出去,狠声道,“你怎么还没死啊,才想起我们母子两!”
他们一家团聚,潘阳就在一旁瞧着,赵大姐的男人不高,面庞瘦削,皮肤也白,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庄稼汉子,他任由赵大姐捶打他发泄了一会儿,这才注意到了立在赵大姐身后不远处的潘阳。
赵大姐她男人盯着潘阳上下打量了几眼,确定潘阳不在他认识人的范围之中,这才犹疑地问赵大姐道,“他是谁?”
☆、第24章 号二更
听她男人这么问,赵大姐这才想起潘阳来,忙向她男人介绍道,“刚子,这是兆科大哥,得亏他可怜我们娘两,不然就我这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还领着儿子,一准跟没头苍蝇似的在火车站乱转。”
得知在火车上的情况,赵大姐他男人这才向连声潘阳道谢,从裤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了两根出来,递给潘阳一根,客气道,“大哥快抽根烟。”
潘阳接了过来,没给赵大姐她男人点烟的机会,直接把烟别在了耳朵上,这个意思就是她眼下还不想抽烟。
来这个时代这么长时间,整天跟一帮大老爷们混在一块,哪怕潘阳不会抽烟,也学会了些男人间某些特殊交际手段。
比如递烟给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同时抽两支出来,两支都递给对方才表示尊敬,如果只抽一支的话,那简直就是闹笑话,套用他们潘家村大老爷们的话来说,真是一点都不会‘混世’。
再有,如果当你觉得不接别人的烟也不礼貌的时候,你可以接过来,直接塞到耳朵上,这样既接受了别人的好意,你又不用立马点燃抽。
赵大姐她男人也是长年在外头‘混世’的人,他一见潘阳这举动,收回了洋火,转而道,“大哥可有去处?不嫌弃的话去我那里,请大哥吃顿便饭如何?”
潘阳身上有介绍信,空间里装了充足的钱,不准备劳烦人家,便笑道,“我还有事,就不叨扰你们啦。”
尽管赵大姐和她男人竭力挽留,潘阳还是婉言拒绝了,想到自己来省城的目的,临告辞前,潘阳顺便问了一嘴,“大兄弟,你在省城时间长了,知道哪里有可以不用票买东西的地方吗?比如衣裳、布料、鞋子之类的物件。”
赵大姐她男人了然道,“这你可算问对人啦,我懂你的意思,想去旧货市场是吧?走,我领你过去!”
潘阳忙摆手道,“不麻烦大兄弟,你给我指个路,我自己过去就成!”
赵大姐她男人却道,“不算麻烦,就是不领你去,我也得去那儿呢,因为我住的地方就在旧货市场里。”
原来赵大姐她男人自打贩卖老鼠药挨批。斗后,在农村再也抬不起头来,与其被父老乡亲戳脊梁骨,还不抵出去晃荡,索性一路靠要饭愣是从家走到了省城,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旧货市场里一家门店的老板,并且在旧货市场以学徒的身份打工,眼下他就住在门店后院的仓库里。
在赵大姐她男人的领路下,他们乘电车在寿春路旧货市场路段下车,旧货市场并非百货商店那般,一个入口里面包含各种商品柜台,它是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街道,站在巷子口一眼望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