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家日常-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老叶氏最后的祈祷,穆子期呼吸稍微变粗了一些。
桌面上的那把剪刀他是认识的,正是当初叶氏用来自杀的工具。后来从宅子里逃出来的时候,老叶氏竟然把它一起带上了。这些年她已经买了另一把剪刀,但是这把特殊的剪刀依然存在。
穆子期不明白老叶氏保留这把剪刀的原因,也许当初是用它来自保?或者是为了怀念?事实上,不是他迷信,一般人会觉得这把剪刀不吉利。他觉得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鬼存在,指不定叶氏的意识会附身在这儿呢。
不走运的话,连穆怀恩也在上面。想到自身发生的事,穆子期的三观早已发生改变。
瞎想什么呢?穆子期苦笑,自觉家里的日子比几年前好太多,算得上是衣食无忧,还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接下来,他就该去大学好好学习,争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在这里胡思乱想。
是的,穆子期已经决定了,他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但目前他是想以后当官的。在这个世界,即便有三位穿越前辈在,他依然觉得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才最有安全感。
再者,他本人也是有点野心的,希望自己以后能主政一方,为这个新时代付出应有的努力。
回过神来,穆子期又听到老叶氏在对过世的爷爷念叨,想了想,就端着水壶上楼去了。
等在村里和县城举办完两场庆祝自己考上大学的喜宴,穆子期就按照原计划回到清溪村。
大学的开学时间定在九月中旬,比小学、初中和高中推迟一个月,所以穆子期确信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他的读书笔记。
说是读书笔记,其实出版的时候就会变成辅导书,为了加快进度,书坊那边还安排人手帮他校对,让他省了不少力气。
“竟然能出书?”在穆子期安静窝在村里时,季无病和严日初来找他了,两人知道他在忙的事后,严日初表示很是羡慕和惊讶。
“竟然能出书啊!”
“你想出也行,真想出版,一本书的全部花费不算多,最多几十块银元。”穆子期笑道,给他们倒了一杯滚烫的清茶。
“我想出版当然可以,可那是自费的,印出来没人买,我又不是钱多得没处花。”严日初翻了个白眼,端起茶杯吹了吹。
穆子期观察了一下他的脸,有些惊奇:“无病,你看阿初是不是胖了?我总觉得他的脸又圆起来了。”想当初为了高考,好友可是好不容易才瘦下来的,颜值都跟着提高一些,算是眉清目秀。
“你没看错。”季无病打开折扇摇一摇,语气充满了肯定,“他考上大学后,日子过得舒心,自然容易心宽体胖。”
严日初却没在意他们的打趣,他早已习惯自己稍微圆润的体型,不觉得是件大事,改而关心穆子期的稿酬。
“时间来不及,我就先整理最擅长的两门功课,嗯,当然是算学和格物,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书坊那边给出的待遇不错,版税是百分之十,我能赚多少钱就看销量如何。”穆子期想到即将进账的钱,脸上就不由得露出欢喜的笑容。
因为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所以打算一共印刷四本,初中的算学和格物定价八十文一本,高中多一点,达到两百文钱。他之前也买过不少辅导书,价格也差不多是这样,除非是那种业内有名气的作者,价格才会更高。
至于版税,一般人只有六个点,他能有十个点是沾了高考状元和傅和修的光,毕竟他年纪太轻,市场不一定买账,书坊的人出版他的书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
“那书坊可说过会印刷多少本?”傅安璇出过一本诗集,季无病对于出版的事了解一点,知道书卖得越多,穆子期的收益才越多。
“初中人多,书坊准备在整个广南省铺货,所以就印了五千本。至于高中的内容,只印两千本。”穆子期答道。
他话说得平静,严日初却有点不安:“印这么多能卖完吗?万一卖不完的话,书坊会不会扣你的钱?”
“当然不会。”穆子期失笑,“这个数量又不是我定的,是书坊通过调查,觉得有这个潜力才确定下来。真卖不出去,损失不归我。万一很受欢迎,再版的话,我反而能继续收到钱。”
严日初一听,觉得有道理。
季无病沉默了下,把版税、数量和价格相乘,很快得出一个数据。
“不错,加起来有二百两,不枉费你辛苦这么久,把不少聚会都推掉了。”季无病笑道,“也就你在县城办酒我们才见一面,这次要不是我们亲自找来,估摸着就得等到开学了。”在假期,各种聚会太多了。
穆子期也知道自己宅在家里让好友们失望了,可想到出版的银子,他就能忍耐寂寞,心中充满了动力。
他可是要养家的男人呐,和部分同学不一样。
“不对,还有谢师宴的时候能见一次面。”严日初跟着补充道。他们这次来就是告诉穆子期举办谢师宴的时间,两人都把事情办好了,就差通知穆子期。
三人是一起办的。
穆子期对他们很是感激,毕竟好友们体贴自己,自己不用操心谢师宴的事。
“无病今年年底定亲,可能明年就成亲了。唉,我一点都不想成亲。”说完正事,严日初就想起目前最烦恼的事。
他考上大学还没来得及高兴,转眼就发现家里来了不少媒人,而他祖母和娘亲竟然已经在相看媳妇了,这一出戏可把他给吓坏了。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穆子期和季无病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又调侃他一番。两年过去了,他的想法竟然没变。
穆子期在笑的同时,心里却暗暗奇怪。似乎他考上大学后,家里并没有人来提亲,比不得当初中考后的门庭若市。
傍晚,送走好友们,穆子期继续沉浸在整理之中。不久,在县城和府城相继举办完谢师宴后,他见来家里的客人少了,就搬回县城居住,一直到他完成四本参考书为止。
等完成任务,书籍正在抓紧印刷时,穆子期的开学时间也快到了。
第119章 相互吹捧
九月初十; 刚过了重阳节,穆子期就打算启程去阳城,于是穆家一下子忙碌起来。
“奶奶; 我又不是第一次离家去上学; 不用给我拿这么多行李。”见老叶氏和穆圆圆给他整理的行李越来越多; 穆子期哭笑不得,连忙制止。
“阳城和府城不同,明州府只有一天的路程; 咱们这里到阳城要两天时间,买不到船票还得再长一点。你以后难得回家一趟,当然什么都要准备好。”老叶氏不同意。
“老太太说得对; 这天快变凉了; 再有一个月就要换季,家里的棉被是让人新弹的,厚实又暖和; 这个总要带去吧?”过来帮忙的瑞珠插嘴道; 她想了想; 又对老叶氏说道,“老太太,咱们忘记一件事了,哎呀; 大郎长那么大; 竟然忘记给他找个书童。就算不是书童; 也能当个跑腿。”
陈香两年多未归; 前段时间听说要打仗,瑞珠一直在家提心吊胆,吃不香睡不饱,眉宇中总流露出几分忧虑,所幸有儿子在身边,加上穆子期取得高考状元,她跟着连轴转,这段时间又慢慢恢复过来。
“我见季少爷和严少爷这次都准备带随从去读书,说起码能来回帮忙跑腿,或者洗衣磨墨。”瑞珠又说道。
老叶氏一听,看着眼前的木箱子,恍然大悟,点头道:“我真的忘记了。”之前家里一直不怎么宽裕,她总想着把钱攒起来做其他事,加上现在的下人没有卖身契,只是雇佣关系,要的月钱高,她觉得不放心,也没有必要,就一直忘记了。
再者,家里的孩子在大孙子的带领下,自己的事自己做,很少要人帮忙,独立得很,更是没想过要添加人手,总觉得不可靠。
旁边挑选酱菜的穆子期一听,笑了:“奶奶,瑞珠,如今世道好,日子好过,咱们大夏的百姓极少有卖儿卖女的事情发生,养不活的话还可以送去福利院,让朝廷帮养。那些主动去别人家做仆人的,相当于帮工,价格自然会高,人品没有保障。如今家里能用得起下人,不是家中有钱就是建国前遗下来的。”
老叶氏想到陈香和瑞珠,很是赞同。
“我不需要什么人伺候,都这么多年过来了,我能自己照顾自己,至于跑腿之类的,如今的驿站多方便,把东西从阳城寄回这里,也用不了几天。”穆子期的确觉得一个人生活也不错,他又不是没手没脚。
“等奶奶年纪再大一点,咱们再买,那种才真正有卖身契,是从其他国家带来的,被人调教过,如今不少人家就买这种。”本国百姓的人身安全受到保护,许多暴发户这才转移目标,弄来其它奴隶。
穆子期知道应该是南洋那一带的人,抢地盘抢输了,才被人卖到这边,就好像大唐朝代的昆仑奴,中产之家以有昆仑奴为荣,认为这是自家日子过得好的标志。
大夏没有全部占据整个南洋,只占领了部分岛屿,那边经营这么多年,偶尔还是会和周边地区有摩擦的,奴隶就此而来。
下人的话题总算止住,因为家里有客人来了。
“听说大郎要去读大学,我们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之前大郎在村里住,我家小子没少上门找他补习功课,别的拿不出来,这么一坛子腌鸭蛋还是可以的,一定要收下。”来人是清溪村的张婶,她家腌制的咸鸭蛋味道最好。
“这是我腌制的蒜头,酸甜酸甜的,开胃下饭,大郎喜欢吃这个。”这是冯家。
“前段时间我家的猪大了,趁着农忙价格好就宰杀,只卖了半边,剩下的半边我用来做腊肉,大郎不想做饭不要紧,让他交给食堂的师傅帮忙蒸一蒸就行。”这是黄家大娘,黄叔一直帮自家看管田地,交情最好。
接下来还有许家等其他人家,基本上都是妇孺上门,不是送菜就是送肉或鸡蛋,一时之间,整个穆家热闹非凡。
到底是别人的一番心意,乡里乡亲的,老叶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