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八十年代国货群 >

第45章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45章

小说: 八十年代国货群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天谢地!唐兰当初找工作时把城里的各个国企都摸了个遍,唐兰先后去了电力局、烟草局和邮局,这几个地方都在同一条街上,串着方便。

    唐兰选了早上上班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人比较分散不会太引人注意,唐兰拦住一个穿着绣花短衫的姑娘,唐兰暗忖,她身上这件上衣可不便宜,看起来像是外贸货。

    对方显然很戒备:“你认识我吗?找我干啥?”

    唐兰谈起了她的绣花短衫:“这位女同志,我大老远就看见你的短衫了,这是从百货商场买的吗?可真漂亮!”

    对方得意的笑笑,眼里的提防褪去了不少:“你很有眼光,这是我舅舅从国外给我寄过来的。”

    唐兰佯装惊讶:“国外呀!怪不得这么与众不同。”

    唐兰乘胜追击,她把装着围巾的旅行包挪到胸前,笑吟吟的说道:“一看您就识货,我这有丝绸的围巾,可是上好的料子,就是价格贵,一般人买不起。”唐兰故意把买不起三个字挑高了音量。

    对方哼了一声:“我买衣服从来没心疼过钱,只要喜欢就买,感情你拦住我是想卖东西?”她眼里闪出一丝不耐烦。

    唐兰装作没看见:“要是围巾不好你也瞧不上,我这都是无锡的丝绸围巾。”

    “不是本地的呀?”对方有了兴趣。

    唐兰拿出真丝纤维的印花围巾,对方果然看上了眼:“需要布票吗?”

    “要是要布票大家都去百货商场了,我这就是赚个辛苦钱,不要布票。”

    “也是这个理儿,这条红牡丹花的多少钱?”

    “十块钱。

    对方咂舌:“这么贵?”

    唐兰把围巾递了过去:“您摸摸料子,一分钱一分货。”

    烟草局门口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对方咬咬牙:“九块五钱我就买一条。”

    “行!下次好了您再买。”

    唐兰卖出了第一条围巾,对方美滋滋的围着进了大门,唐兰的定价并不低,一早上她只卖出了四条,除了真的不缺钱的小单身,大部分人舍不得花这么多钱。

    赶上周末,唐兰把从无锡买来的布鞋送给了两家老人,于奶奶摸着布鞋,幽幽的说道:“山羊牌的布鞋呀!好些年没穿过了。”

    许爷爷换上新鞋走了两圈:“可不是吗?这牌子的鞋穿着舒服,唐兰哪,真是谢谢你了。”

    “许爷爷太客气了,你们二老没少帮我,买双鞋也是应该的。”

    于奶奶问:“安安啥时候回来?好久没见怪想她的。”

    “等安安来了我抱她过来玩。”

    于奶奶说道:“下周我大儿子一家回来,到时候叫你过来吃饭啊。”

    唐兰随口答应,也没放在心上,她所有的心思,都在那些围巾上。

    唐兰手里有这些料子,围巾先卖出去一批,剩下的就寄放在郑师傅的店里卖。

    郑师傅有个想法:“要不这样?店里挂一些丝绸布料出来,然后咱们再设计一些衣服的款式,如果有人买的话,可以按照样式来做。”

    主意是好主意,反正也没有成本顺便挂起来,不过……唐兰担心的说:“现在实行统购统销,咱们这么做会不会算投机倒把。”

    唐兰沉思一会儿,又说道:“我听说别的地区已经取消了统购统销的政策,允许搞市场经济。”

    话是这么说,不过当地的政策还没发下来多,还是存在风险的。开裁缝铺没关系,就是一个手艺活,政府不会管。

    唐兰登录了红包群,她也没寒暄,问道:“群里的各位大神,有人能找到本地的历史大事记吗?”

    凤凰牌自行车:“我无能为力,好奇群主想查什么。”

    唐兰:“简单查一件事哈。”

    新华书店:“群主群主,我刚才搜了搜书店的库,找到了本地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地方志,等我发给你哈。”

    新华书店给唐兰发了一个定向红包,唐兰把书取出来,翻到了书里80年的纪录。

    唐兰自言自语道:“统购统销……统购统销……”

    有了!书上面纪录,本市统购统销取消就是在今年,日期……就在这个月底!唐兰翻翻日子,十二天,十二天之后,唐兰就可以自由的经商了!

 第46章 被抓

    有了这本书; 唐兰就像是一个先知一样; 能够知晓本地各年的变化。

    新华书店给她找的除了本市的地志之外,还有省级的,相对而言省级的内容没有这么详细; 但对于唐兰而言足够用了; 在八十年代,最关键的就是政策的变化、

    唐兰让郑师傅开始准备服装样式的图册,郑师傅虽然将信将疑,但他信任唐兰也没有多问,郑师傅年轻时候没有系统的学过画画; 可有一句话说的好,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在他当学徒耳濡目染的那些年; 郑师傅的服装画技法,并不比专业的差。

    唐兰晚上开着灯从书上把衣服的款式抄下来,里面关于丝绸面料的设计图并不多; 主要还得靠郑师傅自由发挥; 灰底荷花图案的布料很雅致; 唐兰让郑师傅设计了一款日常穿的旗袍出来,中长款袖子,较为宽松的下摆,长度适中,款式并没太多创新的地方,最关键的是图案样式好看。

    郑师傅画图册得需要最少半个月的时间; 唐兰也不急,这时候九叔告诉她一个消息:面料厂有一批白色的确良纱卡布需要处理,人们的观念里白布不吉利,奔丧的时候才扯白布挂身上呢,况且纱卡布太薄,没有府绸的好看,价格比府绸贵。市民不愿意买,这种情况下工厂还在增加生产,造成了纱卡连月积压。

    明眼人一看也知道,白色的确良纱卡没有销路,唐兰一直让九叔留意着,即便九叔认为唐兰一定不会买,还是通知了她,谁知道唐兰傻呵呵的点头:“买买,不知道我的钱够不够,我全要了。”

    九叔问:“你这傻孩子?难不成糊涂了?白布你卖给谁去?再说这些白布你堆在家里,家里人都得骂你。”

    唐兰神秘的笑笑:“九叔,我心里有计较。”

    唐兰现金不够,她把红包余额里的物品又倒腾着卖了几件,凑了几百块钱,她看着越来越少的数目,忍不住想:靠着红包的日子终究会有到头的一天……

    白布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唐兰通过技术室的同事要来了印染厂的联系方式,唐兰往印染厂跑了一趟,她想让印染厂把那批白布染上色。

    印染厂的生产线也有空下来的时候,这笔钱不赚白不赚,印染厂的车间主任接待的唐兰,热情的带她去了会客室。

    唐兰手里的布料不多,纯色白布印染是最简单的工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唐兰和车间主任谈妥了价格,说好明天把的确良纱卡送过来。

    这批的卡布染完用了一星期,图案是唐兰选的,其实选择余地不大,都是印染厂以前染过的图案,唐兰从中筛选而已,唐兰把一半的布染成了军绿色,唐兰去商场打听过,这个颜色最畅销。

    的卡布染了色,唐兰囊中空空,接下来就要靠这些布赚钱了。

    的卡布染色印花后拿出来卖,不再做其他的处理。商店里印花的卡布一米五块钱外加两寸的布票,唐兰打算把卖价定在一米三块钱不收布票。

    唐兰掐好时间,在裁缝铺外墙上添加了一个新的小木牌:“本店出售绸布布料。”

    最开始的两天没有人来买布,后来还是附近的居民上下班路过,偶然走了进来,听说的卡布不要布票价格还比商店便宜,连忙回家拿钱买了五米,还通知了左邻右舍顺便做了宣传。

    一时间新正裁缝铺又热闹起来,郑师傅忍不住感慨:“我不是吹牛,十几年前,来我铺子的人比现在还多呢。”

    唐兰忙着给客人裁布:“我信。”

    唐兰平时要上班,只能下班后来裁缝铺帮忙,郑师傅一个人忙不过来,他把侄女叫过来帮衬他,才几天的功夫,唐兰的卡布的库存只剩下了四分之一。

    唐兰在服装厂也听部门同事们聊:“我妈昨天去新正裁缝铺买了几米的卡布,哎呦,才三块钱一米,连布票都不收,印花都是今年时兴的,要不是家里的现金不宽裕,我妈还打算再买点呢,等入秋了多做两身新衣裳。”

    “那可真巧,我也买了,邻居大妈告诉我的,我家大闺女马上上初中了,我寻思给她做件衣服,正愁家里的布票不够,就赶紧买了点。”

    “我都好久没去郑师傅那做衣服了,他那死脑筋布料哪的来路呢?”

    “管那么多干啥?有便宜布买就行。”

    这一批的卡布还带动了丝绸品的销量!围巾统统卖光!郑师傅笑的合不拢嘴。

    的卡布赚的钱比唐兰想象的还多,一匹布她能赚到成本的六倍。

    唐兰手里有了这些钱,又去各个丝织厂、布料厂买滞销的布回来,价格一如既往的低,她知道,低价的日子,在几天之后恐怕一去不复返。

    不过唐兰也没后悔,她的资金不够,承受能力有限,再多的布料她也支撑不起,只要路顺,就能一步步往前走。

    唐兰没想到,纺织厂的业务主任找到了她,上一批的卡布就是唐兰买走的,唐兰做生意脑子活络,业务主任这次希望她能买些绒布回去。

    绒布在北方生产的比较少,有些规模的厂子也就是集中在天津和山东,绒布主要的制造工厂在南方,绒布柔软保暖,人们买绒布回去,大多是做睡衣和手套。大概像是约定俗成一样,绒布仿佛是上不得台面的布料,印花条格的绒布虽然也有人做成外衣,但没什么人穿去上班,谁穿了一件,难免会被人说嘴:瞧,上班衣服都忘了换,穿着睡衣来了。

    这年头人们买布讲究实在,得适合各种场合,领工资的市民一个月得有二十四五天要上班,攒布票做的衣服不能穿去上班?这也太不划算了。

    唐兰也深知这种情形,不过绒布价格实在太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