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国货群-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兰买完股票,又去了一趟百货商场,好不容易来一趟; 总不能空手回去,买完东西天黑了,唐兰记挂着家里,晚上在招待所睡的也不好,中间醒了好几次,陌生的环境使她很局促。
买完这只股票,唐兰看了看存折,加上上次买房的花费,剩下的钱不多了。
唐兰叹口气,顾茂晖揽着她的肩膀说道:“以后还能再挣,钱又没花在没用的地方。”
话是这么说,可对于唐兰来讲,存折上的高额数字才能让她更加踏实。
唐兰打算在报纸上打广告。
现在人们的主流获取消息的方式还是看报纸,像一些本地的报纸基本上每家都会订。
报纸的受众群体很大,唐兰琢磨,如果给她的房屋中介在报纸上打个广告,一定能带来很多的关注。
豆腐块大小的空间就能打个小广告,现在在报纸上打广告的大部分都是各种企业。唐兰问了报社的地址,打算有时间过去看看。
现在纸媒的员工牛气的很,连看门的老大爷都昂着头,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这也难怪,现在报纸可是领头羊,能进去当记者的,别其他职位可风光的多。
唐兰第一次去吃了闭门羹,人家说了,报纸的篇幅有限,不接受这种私人小店的广告,说白了就是怕降低格调,唐兰满脸黑线的出来了。
顾茂晖说,她找的报纸肯定过不了,他拿着看智障的神情盯着唐兰:“《北京晚报》这种报纸能给你打广告反而奇怪了。”
唐兰:“……”
可是《北京晚报》销量高啊,那自然看到报纸的人就多……既然这条路堵死了,唐兰只好再去联系其他的报纸。
唐兰去吃早点的时候,早点铺的老板娘催问她,有没有空着的店面。
唐兰确实在附近都问过,可所有的店面都被租走了,也没有近期要退的,她实在是找不到,老板娘也猜到了这个情况,叹口气:“这个房东撵人呢,我们的早点铺最多能干到这个月底,下个月就得另外找地方了,如果实在不行,就找个相对近一点的店面吧,你帮我留意留意。”
唐兰点点头,这一块的房子都在她脑子里呢,恐怕三公里以内,找不到合适的店面,如果搬的太远,早点铺一点老客源都维系不到,相当于重新开始了。
唐兰又去这周边的几条街道转悠了一下,挨着主干道的街道两旁很热闹,唐兰闻到了栗子的香味,街边有拿着小筐卖栗子的,说是刚炒好的,一毛钱一量杯,唐兰买了一毛钱的,放在小纸袋里边走边吃。
唐兰走到德泉胡同的时候停了下来,她鬼使神差的又进了胡同里,唐兰找附近的邻居打听过,说是这三个院子都是同一家人的。
唐兰在门口张望张望,听见有人在后面说道:“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在我们家院子们扩鬼鬼祟祟的。”
唐兰略尴尬的回头,勉强笑道:“ 没事,我就是……随便看看。”
对方看起来五六十岁,头发已经白了,冷哼一声昂着头进去:“私人院子,恕不参观,赶紧走吧。”
房子的主人都出来发话了,唐兰再转悠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唐兰挽挽袖子,手里托着栗子,老头喊住了她:“等一下。”
唐兰回头看,老头盯着她若有所思,随后又问道:“你手上的镯子哪里来的?”
镯子?唐兰低头一看,她戴的是顾茂晖送她的玉镯,也就是罗桂芝娘家传下来的那只,她说道:“我婆婆给我的。”
老头哦了一声:“看着成色不错,你来着想干啥?”
唐兰心里一动,既然他主动问了,自己找到机会提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看着附近挺繁华的,大街上的院子都改成了店面,您的房子就没想改?”
老头干脆的说道:“改什么改?好好的房子都糟践了,我也看见了,周围的都瞎改了,我们这不改!”
唐兰一听,看来想说服他没戏了,就像周围邻居说的,这老头脾气倔,是个硬骨头,啃不动。
又隔了几天,唐兰在成衣店盘点账目,德泉胡同的老头竟然上了门,他说是来登记房源的,家里有房子想往外面租。
来这里的都是唐兰的客人,唐兰热情的招呼他坐下,并且端了茶,老头一饮而尽,说道:“我的要求不高,就是得整个院一起租,然后得好好保持着,不能瞎糟践。”
“您放心吧,都是要签合同的,这些可以写在条款里。”
一整个院子可不好往外租,唐兰心里想着,但是表面没说出来,到时候认真问问买主,没准就能碰到合适的。
唐兰想在报纸打广告的想法一直没实现,老头瞧见了唐兰小桌上的几份报纸,有的地方画了圈,好奇的问道:“咋还研究报纸呢?”
唐兰实话实说:“我这个小店您也看见了,都是做的附近的生意,房源太少,我寻思打打广告,只是人家报纸都不接。”
老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其实也不难,我有个学生是在生活报工作的,我可以给你一个联系方式,你去问问,至于能不能成,我也不敢保证。”
“那可感情好了!”
唐兰去了几个报社,有的时候连负责的人影都瞧不见就被客气的送了出来,如果有熟人,就容易办多了,唐兰拿着他给的介绍信,顺着地址去了生活报。
对方是报社里的一个记者,热情的招呼唐兰:“你是年老时介绍过来的啊?年老师这么多年了,可没求过我一件事儿,您是他的亲戚吧。”
唐兰心说,什么亲戚,就是一个见了两面的陌路人,唐兰回道:“我是做房屋中介的,年老师有房子托付我租出去。”
“是这样呀,你什么需求,讲出来我听听。”
唐兰就是想打一个小广告而已,位置也不用太明显,半个巴掌大的空间,写下地址和主营的业务,给自己拉拉人气。
生活报主要报导的是生活相关的杂事,也不需要多么高大上,有多高深的主旨,主要是贴近百姓生活,而唐兰这个店的广告,在生活报上也不会显得很突兀。
只是他也做不了主,谨慎的说道:“我去问问相关同志的意见,三天后给你回复?”
唐兰心里微微踏实了,这就是成了一半,还是认识人管用。
广告费也不贵,只用几块钱,像本地这种生活报的用户量很大的,每天能卖出去很多份,花钱能登上广告一点也不亏。
唐兰拿到报纸后看到了第一页大篇幅介绍的是国酒茅台,她轻轻咳了一声,和人家国酒比,她这样一个小店还真是不值一提。
唐兰发现生活报上写了上海发行股票后人民群众的反应,像这种生活报主要是贴近大众的,报导的内容不会过于深奥,用的都是普通观众能看得懂的语句。
飞天音响的股票直到慢慢被认购完之后才有了一些讨论度,不光是上海本地,其他地方也渐渐关注起来,大部分都只是观望而已。
生活报文章的态度是持中立的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说这种股票制度在西方很流行,但是对于国内适不适合还未可知,倒是赞赏了这种敢于吃螃蟹的精神。
说归说,唐兰听生活报的记者说,如果让他们买,他们可不愿意把钱拿出来买这种新颖的股票,不靠谱。
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心态,按照现在的社会环境实属正常,唐兰又接着看其他的新闻,她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也是最近一个月,因为要打广告才渐渐关注,里面有篇生活小事,写的是两家人吵架了,居委会上门调解,不过唐兰却从里面嗅到了商机。
第155章 意外收获
吵架的原因很简单; 兄弟俩住在同一个院子,当时这个院子是爹妈留下的,临死前分给了两兄弟; 因为都是至亲,当时分房就是口头上分的; 并没有留下什么票据,院子一共五间房; 每家住两间,剩下一间给老娘住; 等老娘去世之后一直空; 现在大哥儿子结婚了,说打算把那间房收拾收拾给孩子住,弟弟弟妹不愿意了,说房子也是他们家的; 想住房子没问题,得给钱才行。
就为了这么一间房,亲兄弟闹了一个多月,最后居委会看不下去出来调解; 只是似乎也没什么效果。
这个消息就在唐兰登的广告的旁边,她想不注意都难,唐兰念了几遍地址,什刹海……房子的地址是在什刹海附近。
现在的什刹海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可唐兰知道,过了多年以后; 这里形成了有名的酒吧街,附近的房子翻了很多倍……
唐兰捏着报纸,上面的信息并不详尽,唐兰只能找到大致的位置,到了地安门大街,唐兰只好硬着头皮,拿着报纸去街上打听。
托了两兄弟吵架的福,附近很多人都知道这家人,唐兰没费多少工夫,就顺着邻居的热情指引找到了那家人。
院子不太好找,银淀桥往北走,靠东面一排都是民居,小院子在树木的掩映下,如果不留意的话很容易错过,唐兰手里还拿着之前的那张报纸,那家大门开着,里面传来了吵架的声音。
唐兰在外面听了一会儿,后面有人厉声道:“你是干啥的?怎么在这鬼鬼祟祟的?”
原来是附近的邻居,唐兰笑道:“我来找人。”
院子里面的人把唐兰迎了进去,唐兰说明了来意,她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家人的纠纷,这次她过来是想问问,这家人的房子卖不卖。
老大媳妇冷声说道:“老二家的,这个记者是你找来的?”
唐兰过来手里拿着报纸,这家人看唐兰年纪轻轻的,又是带报纸的,所以猜测她是一个记者。
唐兰也没解释,两家人刚吵完架,连掐腰的手势和表情都没来得及收,因为上报纸的事,他们也觉得丢人,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次争吵,在附近住了不少年,这下不仅闹大了,还让全城人都知道了,去单位上班都觉得抬不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