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六零年代神叨叨 >

第148章

六零年代神叨叨-第148章

小说: 六零年代神叨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务科的老师还是头一次见到上课没讲完、主动要给学生加课的老师,他刚开始的还是还想同卫添喜挣扎一下,可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反正挣扎了也没啥效果,他的两条小胳膊哪能扭得动卫添喜的大腿?
  至于其它系的老师,他们的研究生都跟着卫添喜上《近代数学基础》,研究生院还没通知他们再把课程往后压一压呢,他们就从自家研究生的嘴里知道了卫添喜要加课的消息……这些老师都已经佛系了。
  反正他们的课程不多,卫添喜想延就延吧……
  于是,卫添喜又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加了整整七天的课,这才把所有进度赶完。
  学生们见卫添喜把最后一页讲义合住,总算松了口气,他们都认为地狱般苦难的日子要结束了,卫添喜就用接下来的行动给他们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太年轻’。
  课是讲完了,但该布置的作业还没布置呢!
  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不多布置一点作业,这些学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怕是连基本的数学公式都忘了。
  卫添喜想,自己必须多布置一些作业,让这些学生好好巩固一下前四周所学的知识,可她又没有准备命题,那该怎么办?
  很好办,卫添喜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布置了一模一样地作业,那就是将一套九册的《数学基础》上的所有习题全部做一遍,写在作业本上,每周一次,交到数学系她所在的办公室,她给学生们安排了专门的助教来负责作业的批改与答疑。
  作业批改自然是交给她手下那些新入门的研究生来做的,正好让那些研究生们多巩固一下数学基础知识。
  至于作业的答疑,肯定是由尼森来负责了,交给其他人,卫添喜也不放心。尼森是她亲手带出来的学生,数学方面的水平还是能信得过的。
  本以为上完课之后就能脱离卫添喜的魔爪,从数学这片苦海中超脱,没想到深谋远虑的卫添喜还安排了这么一招后手,那些学生们差点‘汪’的一下哭出声。
  一套九册啊!
  这学期啥都不用做了,光学数学得了!


第128章 
  卫添喜听不到这些学生的心声,心里自然没有半丢丢的愧疚感; 相反的; 她觉得,像自己一样负责任的老师肯定不多了。
  上完课之后; 卫添喜无事一身轻,她去数学系做了一个交接工作,又把高新技术研究院的那些学生召集起来; 针对这半年的科研成果开了一个总结会议; 给高新技术研究院所有努力的学生都发了岗贴与补助; 又针对那些做出重要成果的学生给了单独的奖励; 话题最终落在了新一年的研究方向上。
  与传统的课题组、研究团队不同,高新技术研究院的学生们做的并不是理论领域的突破; 而是将理论突破应用到发明创造中去。
  卫添喜在总结会议中讲道:“在旧的一年里; 大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 我们高新技术研究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还要继续加油努力!”
  “只不过出于长久发展的考虑,我们的研究方向会进行一个微调工作,原先大家的发明创造都集中于简单物理学与简单化学; 所研究的成果无外乎就是声、光、热、电、力,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想要开拓创新的方向,在新的一年; 我建议大家沿着自己选定的领域去进行深耕; 浮于表皮的浅层东西很容易就收割到了; 但想要做出意义重大的成果,唯有深耕才行。”
  “接下来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大家可以将自己手中正在做的项目做一个收尾工作,然后好好地琢磨该向哪个领域深耕、该如何深耕的问题,选定之后,可以尝试着自己入手去做,等六月份的时候,我们再召开本年度的第二次组会,到时候再确定每个人的研究方向。”
  高新技术研究院发展到这个层次,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就如同尼森在计算材料学里的耕耘一样,一开始的时候,这个领域从未有人碰过,那只要踏入这个领域,随便做点研究,就能得到新的成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容易割的那一茬韭菜迟早会被割完,容易做的成果也迟早会被做完,剩下的工作就是在这个领域中深挖下去,尽力拓展这个领域的深度。
  高新技术研究院的任务安排好,卫添喜又去给卫二丫准备了一个季度的药丸,然后便应江南省教育厅的邀请,前往镶嵌在江南水乡的那颗明珠——苏州,她去参与命题工作了。
  卫添喜是数学组的第一命题人,到的还算早,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把卫添喜同其它命题人介绍认识了一下,然后将最新一年的考试大纲拿了过来,又把历年的高考试卷以及江南省很多高中自己命制的模拟试卷都拿了过来,作为命题组的参考资料。
  虽然卫添喜是第一命题人,但她的主要工作并不在命题上,而在于统筹安排一张试卷的考察知识点分布、难度控制、题量控制、计算量控制上。
  一张优秀的高考试卷,并不是要将学生全都难倒,而是要在那不到三十道题目中,把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解题能力、逻辑运算能力等都做一个良好的区分。
  卫添喜拿到考试大纲之后研究了一宿,将高考试卷中必须考察的知识点、尽可能考察的知识点、可考察可不考察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分段,然后又按照自己琢磨出来的分级理论,将不同的知识点对于一个学生应当掌握程度的权重做了计算……经过不断地调整,卫添喜拿出十种考察知识点的分布方案来。
  考察基础知识的简单知识点有,考察能力的较困难知识点也有,考察天赋的特困难知识点也有,按照五比三比二的比例进行分布,以满分制为例,只要是认真学过的考生,拿到那五十分的基础分不是问题,较困难的数学题目也应当能够能拿到三分之二的分数,这便是七十分,另外,特困难的题目中,学生只要写一些步骤,或者是逻辑推理过程,少说也能拿到三五分的步骤分,这样一来,正常学生考七十五并不是问题。
  卫添喜把自己准备的十种方案拿给数学组的其它老师看,那些老师对卫添喜都服气了。原先他们还担心卫添喜会一位地追求题目的难度,不断地给学生挖坑埋陷阱呢,没想到卫添喜还挺拎得清的。
  把不同的知识点分配给不同的命题人,卫添喜一再要求,送分题坚决不能出现在考试中,哪怕是最简单的题目,也必须考察考生至少五个知识点,选择题目中,绝对不允许学生通过代入的方式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起码要设置两个干扰选项,填空题更是要重点考察学生的逻辑缜密能力,尽量设置‘多解’题,计算题中切记不能 出现顺风顺水的推导,必须多绕几个弯子……考察的知识点不会太难,但一定不能让学生太容易就拿到分。
  卫添喜还同那些命题人说,“比解出一道题目更难的,是命制出一道优秀的题目。诸位要么是大学老师,要么是高中名师,命题能力自然是信得过的。不过为了响应江南省教育改革,还请诸位都拿出真本事来,千万不要给学生们放水!”
  最后,卫添喜还补充了一句,“当然,你们命制好的题目,我还会进一步的润色,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抓紧时间。”
  那些命题人不想被卫添喜小觑,纷纷拿出自个儿的十八般武艺来,把自己授课这么多年所总结的题目陷阱、难题、易错题全都拿了出来,还参考着卫添喜编写的那一套《数学入门》,个个都仿佛是开了大招一样,闭门造车一礼拜,顺利将卫添喜要求的题目都搞了出来。
  接下来便是高考试卷的敲定,这需要所有命题人全部在场,由卫添喜主持,共同商讨。
  卫添喜把那些命题人命制好的题目都收了上来,根据之前列好的高考题目分布大纲,一道题一道题地商量,顺带着确定标准答案。
  除了卫添喜之外的其他命题人都觉得自己做的不错,卫添喜就算要改,那也不会做出太大的改动,但是他们失算了。
  卫添喜用实际行动给这些命题人上了一堂课,课堂主要内容便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在这些命题人所命制题目的基础上,卫添喜将难度又拔高了一个层次,并且针对选择题的所有选项全都做了优化。
  看着经过卫添喜‘润色’的题目,那些老师都不得不佩服卫添喜,脑子是真的活泛,明明是一个老掉牙的知识点,被卫添喜一改,立马就有了新花样,认真审题的话,找到关键题干,看穿命题人的考察意图,扒开卫添喜设置的面具,那道题目就简化成了原先刚被命制好时的模样,如果审题不认真,找不到关键题干,那绝对会为卫添喜设置的干扰项引到错误答案上去。
  经过卫添喜优化之后的选项更令那些命题人吃惊。
  针对数学题目中的客观题,很多老师都喜欢教学生用‘代入法’,把选项中的答案代入到题干中去验证,如果验证无误,那便是正确答案。
  ‘代入法’是考生们解选择题时惯常用的一种捷径方法,很多老师也喜欢用,但如果他们在卫添喜带头命制的这套题目中用代入法,那绝对会崩溃。
  因为卫添喜给出的每一个选项代入题干中都成立,但如果顺推题干的话,就会发现,有很多限制题干,能够把那些混在选项中的‘奸细’一一排除掉。
  换句话说,如果有学生用‘代入法’做卫添喜的这套题目,十二道选择题,那些学生得到的答案绝对是清一水儿的‘a’,就问这样的答案敢不敢往试卷上写!
  选择题被卫添喜修改得花样百出,填空题就显得略微靠谱了些,虽说卫添喜在标准答案中给出了好几种简单方便的快捷解法,但用常规方法一步一步解,只要认真细致,答案还是不难解出来的。
  见卫添喜对填空题手下留情了,那些命题人都想,计算题和解答题应该也会降一降难度吧,可惜卫添喜再次领他们失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