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六零年代神叨叨 >

第131章

六零年代神叨叨-第131章

小说: 六零年代神叨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学老师干巴巴地笑着,她翻开第一本书,把里面某道例题抄在了黑板上,同教室里的学生们说,“这便是卫教授在第一册 书中给出的基础题,主要锻炼的是一年级学生的数数能力,你们可以试着做一下,这个几何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学生们低头画下来数了一遍又一遍,有人说是六个,有人说是十一个,还有人说是十四个,数学老师听得直叹气,她带着学生认真数了一遍,得出了正确答案——十七个。
  那老师十分无奈地摊手说,“这就是你们都看不起的一年级数学题目,如果拿这样一道题目来让你们做,超纲吗?不超!你们能做出来吗?不能!”
  见不少学生都深受打击,数学老师又语重心长地说,“卫教授的数学天赋十分高,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考出了满分的成绩,至今无人打破记录。在数学领域,卫教授是享誉国际的知名学者,由她来命题,对于所有考生来说,是幸运,也是灾难。”
  “对于一个优秀的命题人来说,如果她不想让你们做出答案,那就算她把解题用到的思路与公式全都告诉你们,你们都做不出来。很明显,卫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命题人。”
  “你们不要看不起一年级的知识,等你们拿到课本的时候,你们不妨自个儿做一做知识点后面配套的习题,书的最后面都配有参考答案,你们可以自己检查一下,看看自己能做对几道题目。”
  说完这番话之后,数学老师还特意拿出自己刚领到手的书,把封皮展示给所有学生们看,“你们记住这个封皮,封皮中间印着的这张照片就是卫教授!一定不要忘记了卫教授长这副模样。”
  数学老师有一句话没说,“冤有头,债有主,如果你们之后没考上大学,可别来找我麻烦,找卫教授去!”
  教室里的学生看着那张绿汪汪的封面,把卫添喜的模样记在了心里。
  照片上的卫添喜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笔,自信满满,神采飞扬,姣好的面容特别容易让人生出好感,可是想到她编写出来的那些题目,学生们对着她的照片生出来的好感瞬间就没了。
  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卫教授!
  ……
  卫添喜编写那套书的时候只给出了参考答案,具体的解题思路并没有给出,江南省诸多高中只能召集数学老师来集思广益,得出一个相对较简单的解题方法,可老师们又不是万能的,面对之前那些中规中矩的高考试题,他们都能拿出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可是面对卫添喜给出的这些题目,他们都体会到了有心无力的挫败感。
  考察的知识点就写在题目上面,可他们同正确答案之间却隔了一层朦胧的雾,拨不开,散不去,题目也解不开。
  在许多数学老师的联合提议下,江南省教育厅的领导又特意跑了水木大学一趟,请卫添喜编写一套适用于教师的教学用书,最好是将那些课本中的问题都给出解题过程来。
  卫添喜:“……”
  她本想拒绝,可是想到自己出的那些题目确实有些变态,只能咬牙答应下来,恰好有好几个学生报考了她的研究生,她便把人给召集起来,以极快的速度给那些学生讲了一遍各种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与解题关键之后,就把编写教学用书的任务甩给了学生。
  卫添喜担心自己招到的研究生人手不够,她本着‘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亲自去别的老师那里借了几个研究生,还把《应用数学》考出高分的学生也都唤了过来,集体爆肝。


第111章 
  忙碌起来的时间一晃而过; 转眼就到了中秋,卫老太老早之前就准备好了月饼馅儿,各式各样的月饼包了很多,拉着李兰子、张春芽和姚翠芬一块儿烤月饼。
  中山大学新挂牌成立的计算材料研究所根据来自卫添喜课题组的理论指导; 成功研制出决定仿星器命运的超导材料,科工院紧随其后; 在七月中旬便摸索出了那种超导材料的量产方法; 生产出来之后,立马由专业的技术人才装配到了仿星器上去。
  至此; 仿星器正式建成,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 只需要将发电机组配制完成后,便可以进行点火试验。
  每天都有专业的检修人员对仿星器进行详细细致的检查,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高级工程师与老教授们一改之前的作风; 个个都高度专注; 甚至许多老教授都亲自上手指导了……科工院负责发电机组生产的团队差点被核工程研究所的老教授们给逼死。
  与传统的发电机组不同; 即使可控核聚变带着‘可控’二字; 那也绝对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可控; 如果把寻常的发电机装配道可控核聚变发电站上,估计只需要几毫秒的时候,就能烧毁那些发电机组; 为此科工院发电机组研究所特意拿出了五十年代初期曾投入大批量资金研究; 但后来因为问题重重而不得不搁浅的磁流体发电机组计划。
  由卫添喜亲自上阵解决磁流体发电机组运行中的理论问题; 蓉城电子科技大学与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手发力; 借助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的理论、材料与设备,这才搞定了磁流体发电机组的硬件设备,可把那些硬件设备装配成发电机组是一回事,保证那些发电机组可以在高功率状态下稳定运行,不发生任何误差,这是另外一回事。
  发电机组研究所整天都昼夜不分地爆肝忙碌,依旧被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老教授嫌弃速度慢、效率低,发电机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被气得呕血,但也无话可说。
  如果发电机组研究所能够找点确定磁流体发电机组的研发计划,早点同蓉城电子科技大学、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手,你把磁流体发电机组肯定早就落成了,说不定还能比核工程研究所更早一些呢!哪至于被核工程研究所的一群老骨头冷嘲热讽?
  好在磁流体发电机组已经进入最后的检测阶段,不然发电机组研究所的所长真担心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不讲理的老教授会同总管科工院的大领导告一状。
  有两个问题摆在了所有参与可控核聚变的人员面前,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选址问题以及可控核聚变点火时的控制设备问题。
  在可控核聚变的研发过程中,所有模拟实验都是通过科工院那台残破老旧的超级计算机完成的,可模拟实验与真正的点火不一样,模拟实验允许两秒之内的误差存在,但真正的点火试验却需要将时间误差约束在003毫秒之内,那台老旧残破的超级计算机根本不可能完成,指不定它什么时候来一个卡顿,实验就凉凉了。
  进行核试验的氚粒子极为稀少,一次都浪费不得,虽说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子增倍与液态锂挥手氚粒子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但谁愿意浪费?
  那浪费的不仅仅是氚粒子,还浪费了这么多人的时间与心血,同时,如果点火试验无法在三次之中顺利完成,那对于所有研究人员的士气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原本决定亲自去参与可控核聚变发电站选址的卫添喜临时更改了行程,她把超级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
  ……
  早先卫添喜不在的时候,超级计算机更新迭代计划被迫搁浅,后来卫添喜归国,科工院有心去请卫添喜回来重启超级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工作,可是他们没有那个脸,毕竟当初卫添喜被舆论纠缠的时候,他们没有替卫添喜说过一句话,反倒是十分不讲情面地同卫添喜划清楚界限。
  如今卫添喜主动提出要重启超级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工作,科工院超算研究所的所长以及一大群科研人员自然是十分欢迎的,不用卫添喜说,他们主动就把原先卫添喜待过的那间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自发地把一摞又一摞的研究进度报告放到了卫添喜的办公桌上。
  等卫添喜把那些报告挨份看完时,她 感觉有点心累……与当初做好的超级计算机更新迭代计划相比,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超级计算机更新迭代项目可以说是没有取得丁点儿突破性成果,一直都在原地踏步。
  不得已之下,卫添喜只能重新规划。
  她直接同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蓉城电子科技大学、长安电子科举大学达成了合作关系,将硬件设备的更新工作全部委托给这三所高校她又联合水木大学计算机系、电子信息系、京城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京城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许多科研人员一起,对标完成超级计算机的运算系统、操作系统的更新优化。
  ……
  科工院的事情已经够卫添喜喝一壶了,水木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还给卫添喜找了一件事情。
  鉴于《应用数学》的挂科率奇高、不管是上学期末的第一次考试还是这学期开始时的补考,通过考试的人都不足一半,数学系的系主任头痛无比,前脚才签了让这些挂科的学生来年再学一遍的文件,后脚就找了许多数学系的教授去商讨数学系教学改革的事情。
  与其说是数学系的教学改革,不如说是针对卫添喜所开设那门《应用数学》的教学改革,数学系系主任深深地担忧,如果按照卫添喜现在的步调搞下去,怕是水木大学数学系的学生会有一半都无法顺利毕业。
  这可不行啊!
  系主任自个儿琢磨出一个想法来,他准备安排一个副教授同卫添喜搭班上课,课堂内容主要由卫添喜来讲,课后作业的答疑以及考试试卷的命制、批改都由那个副教授来做。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立马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数学系系主任又问,“那你们谁愿意同卫教授搭班上课啊?”
  这时候,同卫添喜最熟的许建民教授开口了,他说,“卫教授讲的那些东西都不算难,但是特别灵活,也特别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我年纪大了,有心帮系里分担一下压力,但没有那个力气,也怕自己跟不上卫教授的思路,万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