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六零年代神叨叨 >

第129章

六零年代神叨叨-第129章

小说: 六零年代神叨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玛丽:“……”
  坐回位置上,玛丽依旧心绪难平,如果眼神可以杀人的话,尼森恐怕已经在她那屠神灭佛的目光中投胎无数次了,可惜眼神无法杀人,尼森依旧活跃在答辩过程中,不断地给台上讲论文的人提问题。
  梅瑟塔教授的脸已经黑了,心中恨不得立马将尼森原地开除,她这学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同门相残吗?
  其它答辩委员会的教授则是一个比一个目光微妙,他们现在已经不敢随便夸台上的学生了,生怕自己刚夸完之后,梅瑟塔教授招的这个讨人厌的学生就蹦跶出来挑一对毛病,那样会显得他们很low。
  明明是一个诸多高级知识分子共同绽放学识风采的答辩会,硬是被尼森给搅和成了一个人的独场表演。
  终于轮到尼森上台做答辩汇报,之前那些被尼森怼过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全神贯注地盯着尼森的板书汇报过程,从头到尾以挑刺的心态听下来,还真让他们找到一个问题。
  第三个上台做答辩的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指着尼森的板书问,“你用第七行与第八行推理得出第十四行的结论,可据我所知,这只是一个目前没有被推翻的假设,并不能当成定理用。你这是严重错误!”
  梅瑟塔教授也愣了一下,她本能地觉得尼森不会犯这种错误,如果尼森犯了这种低级错误,卫添喜绝对不会给尼森论文签字的。
  果不其然,尼森翻了一个高贵冷艳的白眼,用嫌弃的语气说,“难怪你的论文那么冗长,你不知道平时多看一些国际期刊吗?这条定理在前年就已经证明出来了,而且就是卫教授在我们课题组证明出来的。现在卫教授的办公室不知道有没有挪作他用,如果没有的话,你去她书架上翻,前年《数学年刊》的第四期,第一篇文章就是证明这个。”
  那学生脸色瞬间爆红,恨不得原地找个洞钻进去。
  隆德大学数学系和材料系的教授盯着尼森的论文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便给了尼森一个当之无愧的‘优’,尼森脸上淡定地很,顶着其他人恨不得将他揍扁的目光,施施然地走出答辩教室,兴奋地冲去网球俱乐部,找到自己当初的伙伴,道:“嗨,伙计,同我去吃烤鸭庆祝一下吧!”
  他那朋友用看智障一样的眼神看着尼森,温馨提醒,“醒醒,现在是瑞典,我们没有烤鸭,火鸡倒是可以有。”


第109章 
  尼森当初选择跟随卫添喜去华夏的时候; 许多同在梅瑟塔教授门下的学生都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华夏又穷又落后,去华夏能学到什么东西?
  就算要留学; 那也是去比瑞典更好的国家。
  可尼森身上发生的蜕变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尽管他们不知道尼森在华夏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但尼森所学到的本事、尼森写出来的论文……都不是他们能够望之项背的。
  最让那些学生认识到他们与尼森之间所隔巨大差距的事情; 是尼森那篇被《science》录用的论文。那篇论文不仅仅被《science》录用了,还排在了第一版; 题目也被写在了那一期期刊的封面上。
  那可是《science》啊!
  学术界顶级期刊,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nature》; 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自然。
  卫添喜在数学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她都没有直接往《science》上投过稿; 尽管她也上过《science》; 但那是是因为她的论文质量高; 在数学界引起轰动之后; 被《science》的编辑发现之后引用上去的; 尼森却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把论文发表在了《science》上,用华国的话来说,尼森这叫未来不可限量。
  隆德大学一马当先; 直接破格给尼森提供了聘用申请; 距离瑞典较近的几所欧洲高校也纷纷给尼森递来了橄榄枝; 尼森都一一拒绝了; 他同那些聘请他的人说,“同卫教授那渊博的学识比起来,我知道自己还差得远,需要提升的地方也有很多,所以我暂时不会考虑工作的事情。”
  隆德大学人事处的工作人员问尼森,“那你是想要继续深造吗?有没有理想的高校?是准备留在隆德大学,还是去一些更好的高校,比如牛津、剑桥、帝国理工?”
  尼森回答说,“我还是准备去华国水木大学,跟随卫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隆德大学人事处的工作人员立马见缝插针地说,“跟着卫教授读博也是一个十分不不错的选择,毕竟卫教授也是隆德大学的校友,你毕业之后有没有考虑过回到隆德大学任教呢?如果可以的话,这边建议你继续走隆德大学与水木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这样可以一次性取得两边的学位,也不会耽误你去华国求学。”
  尼森点头,“正有此意。”他是瑞典人,等学成之后,迟早是要回来的。哪怕不会回到瑞典,也会回到欧洲,这里才是他的家。
  ……
  卫添喜收到《science》录用尼森那篇论文的通知后,心情也跟着好了一整天。
  撇开之前她在瑞典隆德大学时帮梅瑟塔教授带的那些学生不谈,只说尼森。尼森是她成为助理研究员之后独立带的第一个学生,从尼森研究生入学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她亲眼见证了尼森的成长。
  看着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小树苗在一点一点长大变好,卫添喜心里别提有多么舒畅了,这直接导致她给水木大学数学系那些学生命《应用数学》的期末考试试卷时,一个没忍住就把难度又提高了两个档次。
  期末考试如约而至,卫添喜连同数学系的另外几个老师亲自下场监考。
  因为课是卫添喜讲的,教材是卫添喜编写的,考试试卷也是卫添喜亲手出的,卫添喜年纪轻轻,在数学领域做出的成就却让人无法忽视,除去少数几位老师旁听过卫添喜的课,知道卫添喜在《应用数学》上讲了许多东西之外,其它老师都不知道卫添喜讲了啥,甚至他们都不知道卫添喜讲课的实力能不能同她在数学界的名气相匹配,所以不少人都挺好奇《应用数学》究竟会考什么。
  待卫添喜把试卷拿出来,给所有学生分下去之后,那些老师们也各自拿了一份试卷,一边在考场中转悠,一边琢磨那些题目的答案,一不小心脸就黑了。
  这卫添喜怕是疯了吧!考试题目出这么难,学生能答得上来吗?
  那些认真听过课,并且根据卫添喜的考前复习提纲认真复习过的学生,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能够解出答案的,至于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课后抱着划水的想法随便复习了一下的学生,此刻坐在考场中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
  这题目里考察的东西真的学过吗?
  印象中 貌似有一个公式能用,但那个公式老长一串了,还是卫添喜在黑板上推导出来的,当时虽然卫添喜特意强调了那个公式的重要性,但她还说了一句‘这么长的公式,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记住推导过程就好了,等用得上的时候,亲自上手推导一遍,或者是在课后推导四五遍,练得手熟了就自然能记住’,然后不少学生就信以为真了。
  他们没想到考试中真的会考这个公式,当下就拿出纸笔来,准备现场推导一遍,可根据印象中的条件公式推导了两步之后,剩下的过程他们确实无论如何都写不下去了。
  当时卫添喜在课堂上是怎么通过变式来推导简化的?
  不少人想破脑袋都没有想明白,只能硬着头皮跳过这一道题,看向下一道题。悄悄瞄一眼题目,好悬没一口鲜血喷出来。
  这题目当真是应了卫添喜那句‘难题一定最难,易错题一定最易错’啊!
  不少学生都怀疑卫添喜是不是偷偷查看他们的复习安排了,不然为什么卫添喜出的题目都是他们没有复习过的?为什么他们认真复习过的那些知识点一个都没有考?
  监考老师看着考场中那些学生个个都抓耳挠腮,如坐针毡,对着试卷上的题目就如同面对阶级敌人一样慎重紧张,实在忍不住了,悄悄问卫添喜,“卫教授,你这题目是不是出的太难了些?我看这些学生做题的时候都下不了手啊!”
  卫添喜一脸淡定,随手指了考场中几个下笔如有神的学生,道:“解题用的数学工具,我上课都讲过,这些学生自己没学明白,那是因为课堂上没认真听,课后没有好好复习,指定的阅读书目也都没有看,如果根据考前复习提纲认真学了半学期的人,绝对不会在这张试卷上栽跟斗。你看那几个学生,做题的速度多快?一看就是认真复习过的,其它学生还在第一题和第二题上卡着呢,那几个学生已经把试卷翻面儿了。”
  那些监考老师不信邪地走到卫添喜所指的那几个学生旁边一看,果不其然,那些学生把试卷写的满满当当,做题的时候运用各种数学公式如同信手拈来,丝毫没有生涩感,与其它学生那磕磕巴巴的解题速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看得那些监考老师都一阵汗颜。
  如果让他们来做这套试卷,他们肯定做不出这样的速度来,正确率也难以保证,虽然他们并不想承认这个丢脸的事情。
  有个老师替卫添喜担心,“卫教授,可如果学生的挂科率太高,你该怎么同系里交代?说不定这回评定为教学事故呢!”
  “怎么会?”卫添喜丝毫不担心,“只要有高分的学生,那就证明我讲的课、考的试卷都没问题,只是有些学生不用功而已。”
  “宁缺毋滥是我的教学理念,我自认为学完这门课之后,只有在这份试卷上考出及格的分数,才算是学会了《应用数学》的基础脉络,如果他们考不到,那我希望他们来年再学一遍,宁可让他们所有人都挂科毕不了业,我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滥竽充数的漏网之鱼。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水木大学数学系口碑的不负责,更是对我自己的不负责。”
  卫添喜俏生生的小脸一抬,道:“我绝对不能容忍跟随我上过课的学生连这些基础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