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农门长姐 >

第71章

农门长姐-第71章

小说: 农门长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秀才让裴芩先不要急,一下子盖不起来,就分次盖。先盖了堂屋,等手头宽裕了再加盖厢房。
  裴芩却是个怕麻烦的,要盖就一次性整好了,省的分次麻烦。
  送走了他们一众人,裴芩转身就给三人制定了训练计划,“从明儿个开始,每天三次共计一个半时辰的基础训练,十五之后再教你们招式技巧!”
  还真是她教给她们打人打架。裴茜觉得她就是没事瞎折腾,浪费她们念书练字的时间。
  裴芩则拿了纸,丈量了家里院子多大之后,在纸上琢磨盖个啥样的新房子。四合院那样的,住着自然舒服,但整个家里只有一个天井,得阳光的地方太小了。最后确定盖个U形的,四间堂屋,东西各两间厢房,大门开在东边,西厢这边还能多出一个车棚。
  但盖成这样,全用砖瓦和石块木料,没个五六十两银子,是盖不起来的。
  裴芩扒拉了下家里的银子,零零碎碎的不算,倒卖清盘器算盘的四十两,年前孙铁柱和邹兴送了滑板,又结算了十两,等到正月底,还有七八两。手拉车和首推车的钱要等到三月之后,也有个八九两。现在手里有五十两,勉强够。但裴文东进学堂是要交束脩的,她们几个也要吃穿,新房子开始盖,还要出去租地方住上俩仨月。
  想来想去,面摊还是要继续摆的。但那得过了十五之后了。
  裴芩看了下家里的银子,一下拿了二十两,出去买了几袋子的花生和白糖回来。
  裴茜看着堆在屋里的一堆东西,瞪大了眼,“你又买这个干啥!?”
  “做糖炒花生,倒换点钱!现在的银子不够盖房子的!”为了省那点钱,裴芩都没要剥好的花生米。
  裴芫暗瞪了裴茜一眼,“长姐!要不要先剥花生米?”麻利的拿了斗过来。
  “要!”裴芩搬了小板凳,姐弟几个围着袋子,一边剥花生,一边背着书,间或裴芩讲一段释义。
  等剥了一麻袋麻花,也剥出了一斗的花生米,干瘪卖相不好的也挑在了另一个小竹筐里。
  连着几天,陆陆续续有人送成袋成袋的花生过来,孙婆子知道后,过来帮着剥了几天的花生。
  提前拾掇好锅和柴火,把糖舂成糖粉,又买了淀粉。天不亮姐弟几个就早早起来,炒了几锅糖炒花生。
  花生出锅,裴茜就尝了一颗,焦酥甜香,心下算是满意。
  把糖炒花生装好,留了裴茜和裴文东在家里,裴芩和裴芫背着搭车赶到原阳县。
  先给常员外家送一包,又给王家送一包。姐弟俩拖着手拉车来到得月酒楼。
  掌柜的看到她们,还以为雪见菜又上市了,听是菜前零食,先来问他,他要是不需要就送去茶楼。掌柜的尝过糖炒花生,赞了声妙,略一想,就全部留下了。
  裴芩按照她花的二十两银子要价,怎么着也要让她挣个十两。
  双方讨价还价一番,最后的价钱也差不多,裴芩把带来的糖炒花生都卖给了得月酒楼。
  裴茜把挣的银子都记上账,“等这些花生卖完,估计也凑够的了!咱们要赶紧摆面摊,免得别人也学会了!”
  裴芩却准备多做点糖炒花生,次一天比前一天带的还多,直接送到了一家叫聚仙楼的茶楼。
  这聚仙楼空有个响亮的名字,生意却不咋好,有人几次想买下来,掌柜很是固执,说是祖业,说啥都不卖。
  裴芩把糖炒花生拿过来,这姓何的掌柜犹豫了又犹豫,咬咬牙,把她们的糖炒花生都买下来了。
  “掌柜的!如果你们以后还需要我家的糖炒花生,我就帮你出个注意!”裴芩收了银子,笑看着何掌柜。
  这是在跟他谈合作,何掌柜有些不愿,“这糖炒花生还不知道卖的咋样,我一下子买你们这么多,卖不好了,已经是亏一笔了!”
  裴芩嘴角抽了抽,“马上元宵节了,你们酒楼也出点新鲜的汤圆吧!”然后把几种彩色汤圆,咸汤圆,和水果汤圆告诉他,“…。下次来,你们要是不买了,我们就换人!”
  何掌柜开始还有些不情愿,但那些五花八门的汤圆倒是可以试试,得了这么个主意,他连忙就找人做汤圆,又给来茶楼的人推荐新小吃,糖炒花生。
  没想到那糖炒花生他嫌太甜,喝茶吃那个,却是破坏了茶汤的味道,却出乎意料的好卖。
  裴芩也开始在家里做汤圆了,不过她做出来的汤圆就实在不咋样了,到方家村走亲戚,送了一块五斤多的肉,又装了一兜子卖相不咋好看的汤圆,糖炒花生也装上两盒。
  十五元宵走娘家,要给爹娘送饺子,有的包好,不包的,还要带上葱姜盐和面,回来的时候,姥姥就回给外孙用面蒸的小花猫。
  现代的时候裴芩也见过有人元宵节前后卖蒸的小花猫,说的还和过年有关。因为过年闺女走娘家拿大馍馍孝敬,回来的是枣花馍,也叫枣山。外孙搬姥娘家的山,越过越宣!过宣了要给娘家送饺子,回个小花猫回家捉偷吃的老鼠。
  裴芩听着咧了咧嘴。
  又和方慧一家赶到一天来,裴芩把糖炒花生正好给方慧家一盒,送饺子只用送娘家。
  还没等到吃完饭,那盒拆开的糖炒花生就吃了大半,方芳喊着还要吃,拉着裴芩喊着表姐,问她家里还有没有,听是自己做的,就喊着要去她们家住两天。
  “我们明儿个开始摆摊。”裴芩微微挑眉。
  方芳就想到大冷天吃了碗面就让她刷那么多碗,她今年的手都冻的长冻疮了,晚上睡觉又痒又疼,不满的噘了噘嘴。等到裴芩走的时候,也不说要去太平镇的话了。
  姐弟几个回到家,就开始准备摆摊的事。因为家里没地放,锅炉和桌椅板凳还继续放在孙铁柱家,如今就住在镇上,也不用赶早起来了。
  正月十五,太平镇逢集。姐弟几个早早起来和面,炒了浇头,准备好。
  那边孙铁柱已经把锅炉和桌椅板凳盘碗都拉了出来,帮着她们支起来。
  这边面摊刚摆上,就有人过来,借着吃面,打听方氏被老裴家逼死的事。
  裴芩只说以后的打算,她们姐弟几个平安长大,过上好日子就行。
  众人再看她们的眼神,也多了同情和善意。之前方氏没死,好歹有个大人在,现在几个小娃儿出来摆摊,看着就可怜人。
  来吃面的多,多排会队,那些人也没大怨言了。
  面摊旁边,还有一个笆斗子,里面用牛皮纸包好的糖炒花生,十文钱一包,愿意买的,自己放下钱,拿一包。
  老裴家也有人来赶集,因为裴厚理是木匠,常年在十里八村接活儿,不少人都认识,年节中出门,都有不少人指指点点的。
  所以,出来赶集的,依旧是朱氏和陈氏,带了裴文博和裴文胜,还跟着丫鬟书画照顾裴文胜。
  看裴芩姐弟又出来摆摊了,朱氏暗自咬着牙低声的咒骂着。
  裴芩忙的根本没顾得上抬头,也没看见她们。
  裴婆子也和儿媳妇孟氏出来赶集,站在面摊不远看着,“这么多人排队等着,看来她们卖的饸烙面是真的好吃了!”
  “要是咱们也卖米粉,也能有这么多人吃吗?”孟氏有些期盼道。
  “听说那米粉做起来很麻烦,所以才找咱家弄作坊。不然她们就自己做了卖了!”裴婆子说完,又解释,“不过咱要是做了米粉,也可以送给面馆,送到县里,应该也能挣不少。”
  孟氏暗抿了下嘴,麻烦的活儿交给他们做,还挣不几个钱。她还是想像裴芩她们一样摆个摊,天天都能挣到不少钱,也比弄作坊轻松。
  可轻松来钱的活儿,哪是那么容易就有的。而且裴里正当着村官,每年夏收和秋收都忙的很,开个小作坊不用天天出去摆摊,也正合适。
  等到集市上的人下去了,裴芩姐弟面摊上的人也都走了,裴婆子这才领着孟氏上前跟裴芩打招呼。
  “面刚才卖完了。拿包这个给大娘带回去给娃儿当零嘴吧!”裴芩拿了包糖炒花生给裴婆子。
  裴婆子推辞了下,就收了,笑着说明了来意,愿意办米粉作坊,让裴芩教给他们咋做。
  “下个集,我们提前卖完赶过去。”裴芩没有立即过去,告诉他们买米和准备工具,并在她去之前,提前几个时辰泡大米,交代清楚。
  裴婆子得了准信儿就回家告诉裴里正准备去了。
  裴芫很高兴,“长姐!裴里正以后就站在咱们这一边了!”
  “就算站在咱们这一边,他也不敢跟老裴家对上!”裴茜轻哼一声。
  “至少不会站在老裴家那一边,来对付我们!”裴芫很乐观,因为长姐说的,都在一步步应验。现在就看裴里正家办起米粉作坊,老裴家啥反应,还有裴文礼科考的事会咋样了。
  收了摊,裴芩就到孙铁柱家帮忙。
  今儿个是孙铁柱儿子兴旺的满月酒。
  邹家的人早早过来了,孙婆子请了大厨来做饭,还有邻里过来帮忙端菜打杂的。
  裴芩就帮孙婆子记着谁家送了啥东西,以后好以这个还礼。
  忙了一圈,裴芩叫住了来吃酒的孙大娘婆媳说话,家里盖新房子的活儿,她交给孙大顺父子,他们爷仨都是这方面的老手,手下有十多个人跟着他们爷仨干,镇上的房子有大半都是出自他们的手。
  一听裴芩要盖新房子,孙大娘当即就应下了,“之前铁柱就打过招呼了,我回家就跟他们爷几个说,先盖你们的!”
  裴芩笑着道了谢,等晚上,就拎着二斤酒一包糖炒花生,跟着孙铁柱上门,找孙大顺。
  孙大顺个子不高,瘦长脸,四十多岁却不显老,十分爽快的应下,说是现在就开始订砖瓦和木料,石块,到时候盖起房子了,材料跟上,不耽误事儿。
  裴芩交了五两银子,孙大顺写了个收据给她,说定过了二月二,正好有个吉日,可以动土。
  回来时,孙铁柱跟裴芩道,“你们盖房子差多少银子?我这给你们预留有一笔,要是不够,你也别客气,直接过来拿就是!”
  “现在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