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何患无柒(女尊) >

第61章

何患无柒(女尊)-第61章

小说: 何患无柒(女尊)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柒瞧他浑身都要冒烟的样子,生怕自家夫郎给激得昏过去,伸手去解秦何的衣裳:“怎么出了这么多汗,要觉得热,就把衣裳解了。”
    这么热的天,秦何身上也只穿了薄薄的一件,还是冰丝的料子,被陆柒这么解了,那可就什么都没有穿了!
    他伸手拽住自己的衣领,身后抱着他的女人却低声道:“夫郎冤枉了为妻,为妻好不伤心,就让夫郎做先前和我一般都事情作为安慰如何?”
    秦何神色略有松动,陆柒趁热打铁:“七夕前晚夫郎应允我的话可还记得?”
    什么话?秦何迷迷瞪瞪,又后知后觉地想起来,他当时没吭声,默认七夕之后生个孩子,可要不圆房,哪里会有孩子?
    想到此处,秦何扯住衣领的手就更软了,一个行随意动,一个半推半就,到后面,陆柒扯了那件本就松松罩在她身上的外衫,秦何身上的衣衫也悉数落到地毯上头。
    厚重的床帘遮住了一切,也遮住了令人脸红心跳的喘息和呻/吟。
    家主和正君待在房间里两夜都没出来,底下的人都有点慌了,生怕两个人饿昏了倒在房间里,陆柒回来的第三日早晨。一大早就有人砰砰地敲响房门。
    半晌里面才传来一句:“把水端进来吧。”
    小厮推开门来,几个人分别端着干净的水和毛巾进去,还有送早膳进来的。厨房里熬得浓稠温热的粥,特地放凉了才端出来。
    “东西放下就可以出去了。”屏风后头传来的女子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几个下人应了是,忙不迭地退了出去。
    陆柒随便抓了件外衫披着头发出来,最后一个小厮手脚慢,没来得及退出去,无意地看到了两日没出门的家主一眼。
    只消一眼他就吓了一跳,对上陆柒的眼,连忙退了出去。
    陆柒端早膳过去喂床上人的时候;未经人事的小厮还忍不住心里犯嘀咕:“也不知道家主是被哪只野猫抓的,身上竟那么多印子。”
    在床上的某只“野猫”打了个喷嚏。

  ☆、第071章

开了第一次荤之后,秦何腰酸背痛的在床上躺了两天,这个世界女子情/欲要强烈些,以前没尝过这种滋味,陆柒还能很好的克制,尝过之后就像开了闸一般,有时间动不动就将人往床上带。
    她一副要把成婚一年的分量给补出来的架势,秦何也是少年初尝情/事滋味,只要陆柒做得不过分,大部分时候也就半推半就由陆柒去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秦何习武的好处了,体力足,腰力好,身体柔韧性强,很多姿势能够配合她做。
    在除了床以外的地方秦何是不肯做的,但拉了帐子,对这方面白纸一张的他还是被陆柒哄着做了不少羞人的姿势。当然她还是有节制的,不至于到两个人次日下不来床的那种程度。
    唯一的不好就是夏天天热,陆柒连个露胳膊的短衫都不能穿,没办法,她啃得秦何只能穿长衫,秦何报复性地抓得她胳膊手上都是印子,她有脸,秦何也没脸让她把这些痕迹大大方方地露给旁人看。
    黏黏糊糊地过了一段日子,陆柒也收敛一些,多放了几分心思到政务上面。这几日她虽然有处理,但更多的是放权到下面的人去做。京城里安排下来的新师爷早几日便到了,她这段时间和秦何亲亲热热,事情都推给新来的师爷去做。
    一个原因确实是音为情到浓时她不能像原先那么尽职专心,另一个原因便是想要先看看这位新师爷的本事和性格。
    新来的蒙师爷今年已过不惑之年,原本也是京官,可惜性子始终不够圆滑,导致被人在皇上面前参了一回,这才被发落到泉州城这个远离京城的小地方来。
    师爷原本就是辅助她青云直上的副手,陆柒这一次成了地头蛇的角色,自然不会主动和新师爷产生什么龃龉,怕就怕新师爷找不好定位,非要和她对着干,那她也不介意用底下的人把这位新师爷的权力架空,反正差不多她能够用的人也都培养出来了。
    听说蒙师爷被贬谪的理由,一开始陆柒还很担心对方太过清廉,性子过于刚正,不过出乎她的意料,蒙师爷为官十几载,性子早已不如刚入官场那般锋芒毕露,也吃得了苦,听得了差遣,认得清楚她自己的身份地位。
    之所以原来会被贬谪,不过是因为犯上了不该犯的人,有这么一位师爷把手下琐碎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陆柒的工作量也大大的减少,泉州府的一切开始走向正轨,陆柒处理政事起来也越发得心应手。
    服侍秦何洗漱的小侍瞧见自家少爷手上的守宫砂没了,又瞧两个人这么黏糊,央了秦燕写了信件,寄到京城里告知了南阳帝卿。京城秦家也送了东西和信件托人过来,关切之心溢出纸上,当然免不了也催她们几句,还是老话题——秦何和陆柒年纪也不小,成婚已有一年,早该让她们抱孙女了。
    天气越发的酷热,陆府都已经用起了冰。这种大热的天,仿佛动一动都要出汗,一日三餐几本都是汤汤水水米粥一类的食物,秦何也不出去逛了,陆柒不在府上的时候他身边还站着几个力气大点的侍从给他打扇。
    泉州城靠着山,环境也算清幽,但连续快一个月的艳阳天,连树上的知了都叫哑了,路边随处可见趴在地上吐着舌头的土狗,地上腾腾冒着热气,正午的时候出去,丢个鸡蛋在地面上都能够被煎熟。
    因着这种情况,蒙师爷忧心忡忡地找上了陆柒:“大人,前几日卑职去接家中男眷,路过城郊那些良田,发现田中水都要干涸,看这样的势头,今年怕是要大旱啊。”
    陆柒的眉头皱了起来,等到日头不那么毒辣的时候,便坐了马车,跟着蒙师爷去了城郊查看情况。
    泉州城两面都是山,曾经一任的知州修的两条大道延伸出去,辖下的那些小县和村落基本都是在山上,村民们将各种山货送下山,泉州城的商人又将这些好东西卖出去,带来了泉州城的繁荣。
    但这并不代表农田对泉州不重要,因为米粮运输不便,整个泉州城百姓的吃食也就靠城郊平原的数百亩良田。
    山上百姓自个开垦的门前几块地可以靠井水支撑,但这数百亩良田光靠井水却是万万不够。古代不比现代,连着多日都是太阳也没有人工降雨,农民都靠天吃饭。
    风调雨顺田里丰收百姓日子也好过,要是遇上旱灾洪涝颗粒无收,整个城的百姓都倒霉。陆柒对蒙师爷说的话十分重视,但她出城的时候,走在田垄小道间,田间还是绿油油的一片,水稻长势十分喜人,轻风吹过,连酷暑之意仿佛也消散几分。
    陆柒对农业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见状她面带疑惑地看向蒙师爷,后者连忙解释:“这连日以来都未曾下雨,灌溉这些田的溪水断了流,所以附近的种田的人便一担担地挑水来灌溉到田里。卑职又跟过去瞧了,她们挑水的地方也快干涸了。”
    这么多水稻,缺的水也不止一丁半点,总不能教百姓日日这么条。而且城中百姓平日也要用水,这要是几处水源都干涸了,那百姓平时用什么?可要是水稻都渴死了,等秋收过后,这泉州城哪里来的那么多存粮。
    陆柒又问董师爷:“那官府的粮仓能够撑多长时间?”凡是碰上比较严重的灾害,官府都得开仓放粮撑一段时间,要是再严重些的,作为百姓的父母官还得递折子到上头求拨救济。
    政绩好看能够有助她升迁快,但百姓遭了灾还要伪造风调雨顺大丰收的政绩,要是风调雨顺了,那就不能递折子上去请求开仓放粮,陆柒的人生目标不是不择手段往上爬,为一己私利坑害百姓的事情她干不出来。
    蒙师爷面色略有为难:“大人,前几年泉州城的收成也不大好,这官府的粮仓储备也不多,最多撑五千个人吃一天的饭。”
    陆柒皱起眉来:“这么少?”
    泉州城人丁不算多,但城中也有两千户往上,按照一家五口人来算,也有万余人,城中的粮店可以撑一阵子,这些百姓少数种的粮食少自给自足的也可以撑一些,大部分人名下的田地都在城郊,才五千个人一天的口粮,哪里经受得起哪怕是大一点的旱灾。
    蒙师爷面露难色:“要是煮成稀饭的话,应该能够让城中百姓都能吃上一日。”她这还是保守的估计,师爷做出的政绩基本都是在任知州,要是政绩再大些,那就归上一任的知府。有董师爷在,在泉州城的几任知州就没有哪个是真的为百姓做了什么实事的。
    这官府面上好看,但好东西都进了董师爷的荷包里,近两年收的官粮都被董成在她在任的时候勾结了商人卖了出去,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到了董成手里。
    泉州史上倒是有几年是丰收的,但那都是好几年的陈粮,搁在现在能不能吃还一定。
    “那公帐呢?”粮食没了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官府有足够的钱。
    蒙师爷脸色就更难看了:“官库实在是不够丰盈,便是全部用这些钱财来屯粮食那也是不够救灾的。”
    城中富户自然是用不着救济,但除了那些不用靠官府的家境殷实的人家,按照往年官府救济的人来看,城中万余人,至少有一千人要靠官府从冬天撑到来年。这全部煮成稀粥,那也只够撑上十来天。官府也不能拖欠那些大大小小官员和衙役的月俸。
    陆柒吐了口气:“抄了董家的那些银子呢?”
    蒙师爷瞧她脸色,小心翼翼道:“董家的那些银子一半填了以往的窟窿,三分留作运转,还有两分入了京城来的钦差和那位巡抚大人的腰包。”
    董成贪墨的银子确实是笔大数额,但以前的知州府外表光鲜,里头的账也是累累,那么大笔银子,基本上都拿来添了那个大窟窿。
    现在的知州府倒是不负债了,但还是十分的穷。想要有钱起来,还得等上级拨款和收税上来,拿来救灾,根本不可能。
    陆柒吐了口气:“离秋收还有一个半月,若真是遭了灾,提前一个月准备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