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仙女-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春娥:“…………”不想说话。
“那周三娣呢?”钱春妮问起第二个疑惑,实话说,女人敏锐的第六感告诉她,这个才是关键呐,必须问清楚喽。
钱春娥无语凝噎。
她咋告诉妹妹,那人是李麻子之前快成了的相亲对象,只不过半路被人截胡了,而截胡的那个人还是她原本替妹妹看好的未来丈夫,根本不是妹妹一直以为的李麻子……
我去,这问题可要怎么解释,其中不仅有恩怨情仇还有阴差阳错的误会,让她咋说。
“那你就慢慢说呗,我听着呢。”钱春妮拢了拢头发,好整以暇地眨巴眼望着她,丝毫没有干了一天农活的疲累困意。
“额,姐都累了一天了,好累好困啊,啊欠,我要睡了…呼噜呼噜”钱春娥嘟嘟囔囔的声音越来越小,然后翻身蒙头大睡,把追根究底的妹子撂在了一边。
钱春妮转转眼珠,也不再为难她。
不告诉她是吧?明儿个她亲自问李麻子去,要是敢骗她,有他好果子吃。
第二天干活时,李麻子接受了一番来自未来媳妇的盘问。
除了老族伯叮嘱的关于小仙女的事不能透露给外人知道这一条外,其他包括周三娣和他之间的关系什么什么的全交代的彻彻底底。
“春妮,我这次可全部告诉你了,除了受伤的原因关系到村里的秘密不能说,别的我都没隐瞒啊,这回你得信我!”
李麻子又急又慌,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揭老底儿了,不得不说,他媳妇真聪明!
“你们村有啥大秘密,我姐支支吾吾的不说,你也不肯告诉我?”钱春妮咔嚓砍掉一根玉米稞,斜着眼问道。
李麻子犹犹豫豫的很是纠结,却也谨记着长辈们的叮嘱,不敢随意把小仙女的消息透露出去分毫。
“那、那关系到咱们以后能不能吃饱饭的事儿,你你、你嫁进来就知道了。”说完,李麻子脸皮发烫。
“好吧,反正早晚都会知道,我现在不为难你了。”钱春妮看在他那么可怜的份上,大发慈悲放过他。
李麻子欣喜地笑了,大着胆子问她,“那周三娣跟我没关系,我不喜欢她那样儿的,你别生气啊……”
钱春妮继续砍着玉米稞,头也不转地问他喜欢啥样儿的。
“我就…我就稀罕你这样的……”李麻子憋出这句甜言蜜语,连忙转过身掰扯着玉米棒子,耳朵却支楞楞的。
感觉过了很久,一拢玉米都要掰完了,他听到那边传来一声轻‘嗯’,顿时眉开眼笑,觉得浑身都有了劲儿。
等到这天晌午下工,吃过饭钱春妮姐弟俩就要告辞离开了。
李婆子让钱春娥请小半会儿的假,回家给收拾点东西带上,顺便往回送送。
麻子娘更是装了一小袋高粱米给他们带上,还说过两天让儿子去钱家湾帮忙收粮,到时候一定要他多掏力气干活。
两人走后,李家村又忙活了一天半,终于把田里的粮食收回仓了。
接下来就是再加工和交公粮的事,大家伙能稍微歇上一歇,稍后再忙夏种。
第40章
公社的公粮收的有讲究; 不要笨重的玉米棒子、麻烦的高粱头等不好存放的未加工粮食。
他们只收脱好粒去好壳晾晒干的,不然不好按照标准去称量,上头也不肯要的。
所以; 李家村的粮食虽然都收回仓了,但还没完呢; 接着大家都要去仓库门口掰玉米去。
玉米棒子掰好后,玉米粒趁着大太阳直接摊到打谷场上晾晒; 玉米芯子堆起来喂猪,高粱头需要使劲摔打; 脱出来的高粱米装起来,空穗子留着扎扫帚; 都浪费不了。
红薯就更好弄了; 土不要带的太多,用麻包一包包地装好就行,到时候直接扛上架子车拉去公社粮站。
李家村全村人集体忙活了两天; 把交公粮需要的份量弄好; 剩下的可以分粮后家家户户自己做。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掰好装成一袋袋的玉米粒,有些村民就喜欢把金黄的玉米棒子扎起来,缠成一圈圈地吊在屋檐下,平时进出看一眼心里就踏实。
准备好后,李老头带着仨儿子和一群村里选出的壮劳力; 凑出五六辆架子车; 拉上粮食去县城粮站交公粮。
剩余的村民们留在家里等消息; 如果公粮不达标或者不够数的话; 他们还得再吹吹晒晒,或者弄好一些补上。
好在当初开始处理的时候,李老头就让大家伙特别注意了,粮食吹的很干净,晒得也比较干,虽说斤两上吃亏了,但不用再费力返工了。
李家村大队的粮食到了粮站顺利通过,李老头成功拿到了换购的条子。
这东西到年底可以跟秋收的粮条子一起去兑成钱票,然后按照工分每家分一分,基本就是乡亲们来年全家的花用了。
一群人拉着空架子车回来时,村民们纷纷缓了口气,紧接着高兴起来。
仓库里剩下的粮食还有不少呢,那些都是他们的了,分粮分粮!
即使上次分的口粮还有剩余,但谁会嫌家里粮食少啊,无论分多少他们都有办法放好藏好。
于是交了公粮的下午,乡亲们就迫不及待欢欢喜喜地又来了一场分粮运动。
如同上次一样,由德高望重的老族伯高坐台上念名记粮数,李老头爷四个帮着开仓称量,还有一群小伙子自告奋勇搬粮运粮,一时间忙的不可开交。
村民们自发地排着队,等着念到自家的当家名儿,然后一家子齐齐涌上去往家搬粮食,大人小孩齐上阵,都不含糊的。
距离上次分粮,这段时间以来村里多了几个新媳妇,算是添丁进口了。
新媳妇们嫁进来前只知道李家村有粮或者不缺吃的,却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能一季分那么多口粮的,纷纷高兴的不得了。
分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粮食的那一刻,不用公婆丈夫吩咐,她们个个都捋起袖子开干了,一点都不怕掏力气。
平时在家里做家务活或者上工还想偷点懒的人,这会儿让他们偷懒都不干。
有啥比往家搬粮食更得劲的?别说搬几包玉米棒子,就是搬几十包都没问题啊。
整个下午的时间,仓库门口都是人来人往、群情高昂的繁忙景象,没谁会偷奸耍滑的。
李老头家这回分到的粮食只多不少,成包成包的玉米和红薯搬回家,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呢。
五小只嘿吆嘿吆地抱着大红薯跟在大人后面,也是忙活的不停,积极的不得了。
李婆子可说了,让小家伙们好好干,等到晚上给他们蒸鸡蛋羹吃,不然就啥都没有。
谁要是敢调皮捣蛋,就让他干看着其他兄弟姐妹吃的香,自己一点沾不着。
这保证一说出来,可谓是重量级的强心剂,像给孩子们打了一阵兴奋剂似的,效果立竿见影。
李长江李桃花作为大哥大姐尚且还能端着点,高兴的直咧嘴笑,李荷花三兄妹就一蹦三尺高了,兴奋的手舞足蹈停不下来。
听见没,听见没,奶都说了,干好了给蒸鸡蛋羹嘞!
是鸡蛋羹!不是香香甜甜的鸡蛋水,而是实打实能拿小木勺舀着吃的鸡蛋羹!又香又软又好吃的鸡蛋羹哩!
啊哈哈哈哈哈,几个孩子差点高兴疯了。
等轮到李老头家全家上阵搬粮时,众人发现他们家五个小孩子比大人们还有干劲儿,有时候还嫌弃自家爹娘磨磨蹭蹭地搬的慢嘞。
村民们羡慕又唏嘘,可真是好孩子啊,不愧是大队长家,就是会教导小辈。
李老头和李婆子为此收获了一波大家伙佩服的眼神,恭维请教的话听了不止一耳朵。
分粮到最后,荣锦也出来露了露脸,被李婆子抱上了台。
李老头趁机在现场开起了动员大会,以这次丰收为证,说道有他们村的小仙女在,以后村里就不怕没收成,旱涝保收那是肯定的。
但是这也需要大家伙的努力,不能偷懒耍滑荒废田地,白费了神仙庇佑的好年景,不然以后就没有粮食分了。
李老头在上头严词厉色地敲打了一番,然后开始给红枣。
“咱们是有靠山的,只要好好干,粮食就会越来越多,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只要干好了,咱们就再不用饿肚子没衣裳穿,村里嫁闺女娶媳妇那都比旁的村风光气派。”
“只要齐心协力,咱们村迟早也能勤劳致富,过上社会主义好日子,你们说好不好?”李老头大声鼓劲,把去县里交粮学到的新鲜词儿都用上了。
“好!!!”下面站着的村民们被他一席话激励得心情激动,高喊着回应。
大家伙纷纷摩拳擦掌,恨不得当即跑地里大干一场,然后更多的粮食滚滚而来,不缺吃不缺喝走向人生巅峰。
荣锦被李婆子抱着,居高临下看着底下群情高昂热热闹闹的气氛,跟着笑了下,惹得下方更为雀跃。
欢声笑语传染了在场每一个人,不禁都在期待大队长口中风光鲜亮的好生活。
晚上,李婆子兑现承诺,在做饭时拿出一枚鸡蛋打了一大碗鸡蛋羹,还放了盐和一滴荤油,从锅里一端出来,那香气就飘满了整个农家小院。
自从荣锦不吃鸡蛋羹后,李婆子之前买的鸡蛋剩下的那些都没动过。
眼看越来越热,怕是放不了多久,与其放坏还不如便宜家里几个馋猫子,还能让他们听话地干活。
孩子们搬着小板凳围坐到石桌边,眼巴巴地等着。
吃前,李婆子先耳提面命一番,说鸡蛋羹是他们家小仙女特意省出来给他们几个吃的,吃到肚子里可得记着小仙女的好,以后有好吃好喝好玩的一定要先想着小仙女知不知道。
“知道啦~”孩子们齐声乖乖回答。
李婆子满意了,一人给他们分了一勺,让小家伙们吃的满嘴香,喜笑颜开。
之后还剩下小半碗,家里大人们一人吃一点,很快就剩下了个空碗。
隔壁的钱春娇闻到鸡蛋和荤油的香味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叫,嘴里更馋的流口水。
“娘,吃…吃…”李梅花傻乎乎地流着口水,巴着她的胸口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