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顾道长生 >

第659章

顾道长生-第659章

小说: 顾道长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文章一开头,就摆出了杜甫的这首《石犀行》,然后剖析内容。
  闫亮越看越心惊,这位老兄并非一水的胡编乱造,列举了很多有明文记载的资料。
  杜甫此诗借古讽今,扶正道以杜神怪,意思是说筑堤乃正道,厌胜乃诡怪。
  但各方典籍都有记载,那年蜀中确实闹了鼠患,跟着也确实发了洪水。而且李冰筑都江堰,真在民间留下过很多传说。
  比如李冰治水时,曾化为牛形,入水戮蛟,也曾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等等。
  因此,此人分析:李冰筑都江堰,极可能借助了什么术法,或许就是杜甫提到的厌胜之术。唐朝时术法失效,灌口决堤,再后来,有大能将术法修复,于是又安稳千年。
  到了末法时期,大能绝迹,才有1933年叠溪引发的大洪水,冲垮了渠首枢纽。
  而现在灵气复苏,一时无人关注此事,加上今年又闹鼠患,又降暴雨,跟唐朝时何其相像,都江堰极可能决口溃堤。
  一旦决口,洪水顺流而下,下面就是蓉城千万人口!
  几乎一夜之间,这篇长文传遍了大江南北,无论修士还是普通人都在议论此事。不得不说,那货还是有些本事的,凭蛛丝马迹拼凑,拼出个八九不离十。
  他不晓得真正秘闻——公输班的水不近蜀,但预测结果没错,再这样下去,都江堰真会决口,引发滔天洪灾。
  官方反应迅速,先安抚蜀地群众,后辟谣言,跟着联系道院求教办法。
  若在平常年代,洪灾是无可抵挡的自然伟力,但在神仙满天飞的修行时代,小事尔。
  大佬们有无数种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找到公输班的埋厌之地,修复那具木人;比如施法加固堤坝,任你滔天巨力也冲不垮;比如干脆在上游,或抽空水系,或拔地而起一座山峰……
  真小事尔!
  但这些方法不够直接,或者说,不能给群众带来本质的安全感。
  他们怕的是再下雨,涨水,决口,发洪水……那就捉到核心了,不下雨不就完了么?
  于是道院经过商议,一致认为此事是收割声望的大好机会,当即联合官方发出公告:
  将有真人赶赴蜀地,开坛,收雨!
  ……
  消息一出,举国振奋。
  三十年前,顾玙在凤凰山耍过一次,那次是降雨,这次是收雨。人们热衷于征服自然,每次看到什么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术法,事不关己者也会觉得很兴奋。
  蜀地更是沸腾,连都江堰地区的群众都在苦中作乐,气氛从担惊受怕变成了热闹围观。人们不顾官方警示劝阻,急匆匆从各地赶来,倒像要看一场大戏。
  岷江岸边,雨幕之中。
  浑浊的浪头掀起十几丈高,裹挟着恶臭腐烂和数不清的零碎之物,犹如愤怒的水龙呼啸着向下游冲去,两岸皆是残垣断壁,平房早已没顶,只剩二三层的小楼还在苟延残喘。
  此地早无人烟,而突然间,积水的岸边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个身影。男的年轻英俊,眉目间含着几分阴鸷;女的成熟妩媚,身段迷人。
  二人踩在水面上,看着破败的人间格外舒爽。
  “听说道院要派人过来,不知来的是谁?”女人忽道。
  “既说开坛收雨,必是正一道中人。天师府、茅山最擅长这等把戏,定是张守阳或晁空图。”
  男人提到天师府,不自觉的露出一丝诡异神情,充满了戏谑和血腥,“嘿嘿,我真希望是天师府,那样就妙极了!”


第七百七十八章 开坛收雨
  其实道院的推断跟那个大v差不多,蜀地借都江堰和公输班的厌胜之术,保千年无水患。唐朝时爆发鼠患,无意中破了厌胜物,导致灌口决堤。后来可能被大能修补,又保千年无忧。
  到了末法,无人再关注这个,以致水灾滔天。那既然注意到此事,自要护其周全。
  来的是张守阳,也只能是张守阳。
  龙虎山就是干风调雨顺这个活儿的,符箓也多与其相关,像顾玙拿走的那个紫符,便是天师府仅存的家底。
  祈雨五转符,一转阴风起,二转乌云现,三转天色晦,四转雷声响,五转大雨至!
  当时张金通说过,还有一道叫祈晴七转符:一转六神藏,二转四煞没,三转阴霾收,四转淫雨止,五转乾坤焕耀,六转日月合明,七转封潭锁海。
  收摄不正之气,赴五雷之下受死灭形,有改天换地之能……
  张守阳乃符箓大家,三十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符理,修复、开发了不少符箓,地位尊崇无比。
  海外天师道与本土合并之后,请回了阔别已久的天师印。与萨祖宝印一样,里面也留着张道陵的几缕气息。
  张守阳日夜研修,又悟出不少术法、符箓,不及祈晴七转,但收雨足够了。
  ……
  淫雨霏霏,都江堰。
  一座宛如沙洲的主体工程之上,已经立起了一座法坛。用黄泥作坛三层,每层高一尺二寸。筑坛毕,上层置香案,供养负风猛神风伯大神欻火大神,两边供养四司主者。
  坛中层四角,安空瓷四个,各入欻火真形符一道。
  坛下四方,环奉雷部。
  这是古代祈晴的标准设置,顾玙那会不讲究,因为天地无神。现在灵气蕴化,谁知道有没有造化之精隐在虚空,还是规整为好。
  今天的雨量略小,中雨程度,两岸的高地和建筑上早挤满了人。江心太远,修士才能看得清楚,普通人望去不过茫茫一片,但不重要!
  能参与其中,这逼就够我吹一辈子的!
  午时三刻,张守阳准时现身。
  古代的斩刑一般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而十恶不赦之人,必选午时三刻,因为此时阳气最盛,驱逐阴气,让其连鬼都做不成。
  张守阳一出现,万人噤止,都直勾勾盯着江心所在。
  他没带任何助手,羽冠法衣,仪容肃穆,一步步踏上法坛。先烧了一篇表文,然后左手捏了一个极复杂的指诀,意为山野、祈祷。
  右手执法剑,踏驱龙吸水罡步,从右侧开始转动,四十九步后,法剑一指,呼!
  一道紫色符箓从虚空中跃出,自行燃烧起来。
  他是天师府嫡传,自幼修习,旁人做着可能古怪滑稽的科仪,他做起来却浑然天成,带着形容不出的玄妙感。
  见那符箓燃起,张守阳催动法力,口中念咒:“飞天欻火,赫赫阳晶。体统三界,权握四溟……”
  刹时间,符中有一股能量传入体内,与自身融合,直接归于脾宫,运转七周,土气盛。其后,又运肺宫,金气盛。
  再后,分至肾、肝、心,先教阴极,庶几阳生,以此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最后在心宫运转九周,火大旺。
  “水官失禁,不锁雷城。鬼盗其车,轮脱其平。狂龙未驯,泄雨霖霪。道勑玉文,止雨请晴。阳光发辉,万谷藏云。急急如律令!”
  张守阳吐出最后一句咒文,便觉,轰!
  火大旺,复而克水,水气消泯尽浑。那燃烧着的符箓,似与其连为一体,一股磅礴的力量从身上传出。
  内有内气,外有外气,瞬间扩散开去,以都江堰为核心,仿佛一个硕大的透明气罩,直接飞至高空。
  张守阳再挥法剑,嗖嗖嗖,四道欻火真形符齐齐飞出,化作四道流光也窜上虚空,做拱卫之状。
  与此同时,他的神魂也隐隐躁动,将出未出,似有九霄之上的某个存在遥相呼应。
  他知道,那是道韵,那是规则,那是气机定数,一切玄之又玄的存在。当即不敢怠慢,紧守灵台,小心翼翼的与其“沟通”,让其承认符箓效力。
  就在此时,围观的人群中忽有一人取出面斑驳铜镜,对着江心一晃。
  张守阳只觉一股非常细微的波动从远处传来,在头上轻轻一绕,转瞬消失。他心中疑惑,但此刻又不能分神,只得按下不动。
  片刻后,那高高在上的气息散去,符箓彻底激发。
  五行变化,依令行转。
  “咝!”
  “好浓的火气!”
  围观的某些修士立感明显,只觉周遭的金木水土消失,唯火大兴。
  “哎,雨小了,雨小了!”
  普通人也跟着喊道,只见肆虐多日的雨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削弱,最后淅淅沥沥,直至完全停歇。
  嗡嗡嗡!
  不仅两岸之上,一股混乱沸腾的喧嚣,在所有被暴雨肆虐的地区疯狂蔓延。
  “停了!停了!”
  “真人做法了!”
  不少人冲出家门,神经病似的趟水乱跑,又齐齐望着天空,等待下一秒的奇迹。果然没过多久,大片大片的乌云退散,午时的天光显露,整个城市都亮了起来。
  张守阳施法完毕,立即寻找刚才那股诡异的波动,对方却早已消失。
  他顿了顿,觉尚有余力,便往上游飞了一段,雨虽止,灾未尽,洪水凶猛。
  “吞天力士,出!”
  他甩出几张符箓,符箓化形,变作几个小山般的蓝衣巨人,扑通扑通落在江中。巨人们大口一张,呼!
  强大的吸力使得浪头旋转,猛地向上翻起,顺着一条直线卷入口中,奔涌的江水紧随其后。不多时,水位迅速下降,露出大量的残破物件,带着浓重的腥臭味。
  他好人做到底,神念探查下,又找到一个深埋于地下的偏僻所在。按以前的位置看,正是张仪楼附近——张仪楼在唐朝晚期被拆毁。
  那里赫然藏着一具木人,木人挑着担,担子左右比重不一,以致身体倾斜。
  张守阳变出两粒稻米,放在担上,木人恢复平衡。
  “原以为木工厌胜是小道,此刻才知轻视了古人。”
  他带着几分感慨,布下禁制,又传音道:“水患已除,勿要担忧丧气,前路漫长,重建家园便是。”
  “谢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