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顾道长生 >

第345章

顾道长生-第345章

小说: 顾道长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一定!”
  俩人来转了一圈,既然没有发现,抬脚便走,负责人连忙相送。
  他们最近的兴趣点,便是龙与神,想法也往这方面靠近。小斋走着走着,似乎get到什么事情,忽问:“对了,你们一直在鉴别各种古物吧?”
  “呃,没错。”
  “可有发现?”
  “说实话,极少。”
  负责人一脸苦笑,道:“我们原以为灵气复苏,道法重现,那些古物中也会有什么遗宝,但忙活了两年,没有任何收获。后来发现,我们进入一个很肤浅的误区,普通人留下的,只能叫古董;修士留下的,才能叫遗宝。
  我们文博无数,可惜皆是凡物。于是又改变方向,觉得修士清隐,但世间君王多求长生,或许有那么几件宝贝。
  于是在历朝历代,显赫之人的墓葬中查找,除了些许古玉,所获也是有限。而且这些大墓多被盗挖,最初是什么样子,有什么陪葬物,我们也不知道。
  白云观的李清之道长,说古修大多远离凡俗,管你是帝王将相,我自修我的道,相关器物更是轻不外传。就算有遗泽,也必定以修行的手段,等待有缘人来取。不是你挖个帝王墓,随便拿两件古董,就是有机缘的。”
  “李道长说的有理……哎?”
  小斋笑了笑,忽而眼波一转,道:“老顾,我有个想法。”
  顾玙白了她一眼,道:“收起你的想法,始皇帝才活了五十岁,他要真得了灵药法宝,也不会那么早死。”
  “那不一定,或许他无福消受呢。”
  “反正我没兴趣!我赞同李道长的说法,修士遗泽,不沾凡尘。”
  “啧,你膨胀了我跟你讲!”
  两口子在这斗嘴,负责人一脑袋汗啊,什么鬼这是?
  你一句我一句的,就定了始皇陵的命运了?上特么哪儿说理去!
  …………
  闽省,左海市。
  龙潭角是市内的一个古渡口,就在闽江边上,与苍霞洲隔江相望。江中有一座小岛,现在叫江心公园,有悬索桥连通,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几十年前,此处是左海最繁忙的渡口之一,八条渡船,只要五分钱就能到对岸。附近还有许多小摊贩,卖些水果、甘蔗、花生,以及供行人歇脚的摊子。
  后来江上架桥,渡口就失去了作用。沧桑变换,龙潭角也愈发现代,建筑耸立。不过有一处始终未变,就是渡口边上的陈靖姑祠。
  据说某年,左海大旱,陈靖姑带孕在龙潭角设坛祈雨,甘霖普降之时,她因损耗过度,羽化仙去。此后,当地人便将这里当作祈雨圣地,每逢大旱必来此祈佑。
  “吱呀!”
  顾玙和小斋推开木门,走进了这座指甲盖般的小庙里。院内十分逼仄,只容下一株大榕树,一套石桌椅,外加一个近乎墙壁似的供堂。
  他们抬眼瞧去,见庙壁有两座神龛,中间供奉“闾山许真君”,那是一个右手高举拂尘的花白胡子神仙,旁边则是“临水陈太后”的塑像。
  二仙对着江水苍绿,悠悠千载。
  俩人来的早,就在庙里等了一会,不多时,木门又开,呼啦啦进来六七位。
  空间骤满,那边打头的是卢元清,另有石云来、白云生和原闾山派住持黄辉光。穆昆也在,带着左海市的一个主要领导。
  双方打过招呼,顾玙见穆昆提着一只木匣,便笑道:“那把剑能否借我一观?”
  “带都带来了,明知故问。”
  穆昆把匣子放在石桌上,打开盖子,刷,一抹深幽诡秘的阴寒剑气立时散出,周遭光线都暗了几分。
  “好剑!”
  顾玙和小斋齐齐赞道,拿起黑水隐杀剑仔细端详,颇有些爱不释手。
  半响,他才收剑入匣,道:“也难为你们,就是我,我也舍不得将此剑当作工具来使。”
  “没办法,剑种没有踪迹,空留一把剑器,看着更憋闷。”穆昆叹道。
  “你的心性倒开阔不少。”
  顾玙打趣了一句,又道:“黄道长,我对此事缘由不太清楚,还请你指点一二。”
  “不敢当。我派传自唐时女仙陈靖姑,陈祖则拜师许九郎。九郎有神仙别府,便是藏于闽江中的闾山大法院。
  闾山每三十年现世一次,教化众生,后来消失不见,地点更不可知。而我查阅先贤典籍,多番考证,终于有所收获……”
  黄辉光回身一指,道:“闾山大法院,应该就在那江心岛之下!”


第四百零六章 闾山现
  话说在唐代时,此处还是一片辽阔的大江面。到了明成化年间,一场洪水过后,江心便出现了一块巨大沙洲。
  当时闽县、侯官县、怀安县的船民,纷纷插竿围地,引起纠纷。于是州府判决,此沙洲归三县共管,亦称三县洲,也就是现在的江心公园。
  那么发展到现代,龙潭角的江面仍然很宽,但政府不敢掉以轻心,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按照常人理解,一座山,从水底浮上来,那得造成多大的波及面?所以他们早早疏散了两岸群众,并布置了防洪工事,以防止江水倒灌。
  于是从龙潭角到对面苍霞,诺大的区域建筑仍在,却空无居民,宛如死城。
  道院七大先天,最强的三个都来了,再加上黄辉光和闾山派现任主持程安松,以及顾斋二人。此七人,就是这次行动的核心。
  他们在左海呆了两日,第三日暮间,太阳将落未落,月亮将升未升,这便是黄辉光推算出的最佳时辰。
  七人和穆昆等人齐聚龙潭角,背靠陈靖姑庙,眼前是苍绿色的江水。平静无波,悠悠然然,千年如一日的向东流去。
  岸边已经设好了法坛,黄辉光和程安松也换了一身法袍。
  闾山派科仪分文武两种:
  武场,头系红/黑法巾,披至项背,脑门上扎着皮制护额,上穿绿袄,下着紫色长裙,足踩草鞋。场面惨烈,动不动就穿脸、割舌,号称不见血不下坛,主摄妖捉鬼。
  文场就跟正一斋醮相似,主请神祭祀。
  再看法坛之上,罩着南乌大蛇图,供奉许逊和陈靖姑塑像,上摆符箓、龙角(牛角制成,可吹响)、师刀、三叉铃等法器。
  而那柄黑水隐杀剑,就直直的插在桌案正中。
  在这些人里面,最紧张的居然是穆昆。他代表着国家,牺牲一件堪称国宝级的法器,来搏这虚无缥缈的闾山法院……老实说,即便现在,朝中依然有大佬反对。
  他趁着没开始,忍不住凑上前,再度问道:“黄道长,您无需相瞒,到底有几分把握?”
  “不足五成!”黄辉光道。
  咝!
  穆昆面部一抽,叹道:“好,我换个问题。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这水下神山到底有没有!如果存在,失败了还可以想别的办法,如果不存在,那你,再加上我,可就……”
  “呵呵,我闾山派虽然名头不显,也是货真价实的渊源传承。唐有靖姑初祖,宋有黄山公,元有化雨二将,明有三高真人。
  在道门史上留名的,包括法主在内,共十六位。而他们生平所载,皆与大法院密切相关,必然是有的!”
  “那就好,那就好……”
  穆昆略显尴尬,扭头回到原位,嘴里却低声嘀咕着:“但愿如此!”
  噗!
  小斋瞧着特滑稽,这人其实蛮可以了,就是官场思维太重,与其打交道,总有一种,呃……一巴掌把他糊墙上的赶脚。
  两口子是相信这个说法的,因为明中期之后,此派再无杰出人物,闾山也再无现世记载,恰与灵气衰竭的时间相符。
  众人等了一小会,残阳愈发西沉,初月即将升起,时辰已到。
  “有劳诸位了!”
  黄辉光先回过身,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才对程安松道:“师弟,开始吧!”
  “是!”
  二人身形挺立,面向法坛,神色前所未有的肃穆,而在这郑重之下,却是沸腾滚滚的火热。
  五百年了啊!
  闾山极可能重新临世,身为不屑弟子,怎能不热血澎湃?
  “吒!”
  只见二人稍稍退后,忽然口吐一字,随后齐念法咒,音节古怪,连绵而出,似歌似诵,却是古时闽语。
  “当当当!”
  二人左手执三叉铃,脚踏罡步,一步步向法坛走去。
  他们的姿势相当古怪,两脚始终在一条直线,脚尖、脚跟前后相接,着地的顺序是先脚掌,后脚跟,身体微微颤动,颇似关外的跳大神。
  这是闾山派独有的罡步,叫娘娘步,顾名思义,取陈靖姑娘娘之称。
  “咦?”
  顾玙却非常感兴趣,从两人身上散发出一股微弱的波动,哦不,应该是某种招引力。它就像缠绕了一根细绳,慢慢的向江中飘去。
  江中倒毫无动静。
  过不多时,二人走到了法坛前,程安松稍微靠边,把主位留给师兄。而黄辉光放下三叉铃,右手拿起师刀嗖地一挥,刀尖挑起那张派中遗传的符箓。
  他不敢怠慢,咬破舌尖,喷出一口精血。符被精血沾染,呼的一下无风自动,随即恢复如初。
  不够!
  黄辉光一惊。
  要不怎么说,闾山法刚猛凶狠,天下无双呢?他对自己也狠,想都没想,刷的一下割断舌头,用武场方法,手拿断舌在符上连勾几笔,赫然是一个敕令。
  呼!
  此时,那符箓才烧了起来。
  卢元清赶紧将他接下,拍了一张治愈符,程安松则口中念咒,道:
  “朝在阳间行正教,晚回坛内点神兵……阴阳两路相和合,活拿生捉显威灵……吾今念动闾山咒,献上神兵亲降灵,奉请闾山大法主!”
  紧跟着,他吹响龙角,发出一阵苍凉古老的声音。而在半空漂浮的燃烧符箓,似有灵性般的靠近黑剑,一下包裹住剑身。
  嗡嗡嗡!
  黑剑立时颤动鸣吟,自剑身上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招引力,直直探入水中。
  “唔唔……”
  黄辉光见状,不顾满口鲜血,拼命比划着。顾玙遂几步上前,手按在黑剑之上,法力一吐,磅礴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