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或许是心理安慰,有的可能真管用。
他们没刻意布置,只是刚好赶上三月份,便也挑了个吉日,即是明天。
…………
次日,晨曦。
顾玙整整修炼了一宿,此时还没停止,一吞一吐,正采食朝霞之气。当初阳完全跳出地平线,驱散了淡淡的山间白雾,他才收功起身,自觉神气充盈。
对面的小斋也睁开眼,同样光彩流动,华蕴内敛。
俩人目光一碰,脚下一踩,齐齐跃入洞内。
顾玙打开箱子,取出一份祛邪丹的药材,祛邪丹的品级比炼形益神丹要低,先试试手也好。
道教的外丹术,经过长期试验,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方法,包括飞、升、抽、伏、点、关、养、煮、炼、锻、研、封等数十种。
每一种,都需要灵力、神识、技巧、火候各方面紧妙配合,稍有不慎,就可能浪费了一份材料。
《玄珠心镜录》有云:祛邪丹,半数材料研作小块,二两作一包,包入粗布袋内。半数材料阴干,加水沸煮,并将布袋悬于鼎内,频加水,二三日布袋渐轻,汁渐浓。煮至四五日,药已在汁内,取布袋,再煮之,升丹,而成丹胎,即收。
添火则是,卯酉顶火各六两,是指每日上午和下午七点,各添木炭六两。
简不简略?简略!没办法,试呗。
顾玙把材料放入鼎中,再将布袋悬挂,然后盖上塔顶。小斋则添炭生火,转眼间,炉内红通通一片,热度升起。
跟着,二人盘坐在两侧,神识探出,时刻留意情况。
“咕嘟!”
“咕嘟!”
那材料本是草木之物,泡在水中蒸煮,很快就变得软烂。水也呈现出一种红、绿、黄、黑混杂的古怪颜色。
而悬挂的几个布袋,也迅速被蒸汽浸透,湿湿软软。
等待的时间大抵是漫长的,好在二人边修行边查看,也不算无聊。中午时分,张金通来过一次,见洞内烟火缭绕,愣是没敢进去,站了片刻就离开。
如此这般,二人按时添炭添水,小心看护,晃眼就过了一天。
果然,那布袋似乎干瘪了些,顾玙用神识触动了一下,重量也轻了几分。而那一锅怪汤,颜色慢慢相融,已无限接近于绿色。
就这样,过了四天。
布袋完全干瘪,汤汁浓稠无比。小斋运起小搬运术,瞬间取出布袋,打开一瞧,嗬,药材近乎气化,只剩些碎渣子黏在里面。
“差不多了。”她道。
“嗯,我先来。”
顾玙双手伸展,似环抱丹炉,两股柔和的灵力顺着掌心散出,从两边的灶口灌入。火势被其一催,立时涨高数寸。
而随着灵力越来越大,火焰熊熊,猛舔着鼎底,似要将其吞噬融化。本就黏稠的汤汁更是咕嘟作响,不断有气泡崩裂,很快就变成了半液半固的形态。
这个步骤,就叫升丹,是丹成的前置程序。相对的,还有降丹,炼制复杂丹药的时候会用到。
小斋挺担心的看着男朋友,短短十几分钟,那张脸上全是细汗。饶是他灵力深厚,也禁不起这等丧心病狂的输出。
一哆嗦,几个亿就没了。
“呼……”
又坚持了十来分钟,顾玙终于支持不住,喝道:“接手!”
小斋不敢怠慢,连忙替过对方。顾玙一撤手,马上摸出酒葫芦,灌了几口,然后抓紧时间调息。
“……”
小斋抿着嘴,前所未有的严肃,她灵力不是强项,大概挺了十五分钟,就要扑街。而偏偏此刻,那汤汁越来越干,越来越小,眼瞅着要成丹胎,却听“砰!”
一股绿蓬蓬的东西炸开,在鼎内四溅纷飞,已然流胎(材料没有控制住,报废的意思)。
“唉,我的错!”
小斋叹了口气,面露不爽。
“没关系,第一次么。”
顾玙又喝了口酒,道:“升丹消耗灵力极大,下次你先来,我支撑的时间多一点,便于你调息。”
“好!”
于是乎,二人调理完毕,开始第二轮试验。
前面的都好说,到了升丹时,小斋先上,完了顾玙接手。这次的策略不错,他气竭之后,小斋刚好续费成功。
她一边催动灵力,一边探出神识,那锅汤汁已变得跟果冻一般,通体深绿,真像个史莱姆软趴趴的pia在里面。
这便是最初级的丹胎,她当即用神识一卷,将胎体裹住,慢慢揣揉。直至圆润饱满,通透光华,方可成形。
貌似一切顺利,可几秒钟后,小斋忽然神色一板,愈发不爽。
雷法强横无双,对敌所向披靡,可玩这些大活儿,她的短板就出来了:积量不足。这次又是如此,又差那么一丢丢。
砰!
胎体终究没有成形,再次流胎。
她嗖地跳起来,飞到洞外,就听一阵噼里啪啦,轰隆轰隆的声响。几分钟后,她发泄够了,回到原地问:“你还差多久?”
“五分钟左右,我就能接上。”顾玙粗略估计。
“还是恢复速度的问题,怎么能加快些……”
小斋猛地一顿,扭头看向男朋友,顾玙也无奈苦笑,摸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躺着几颗微微发光的灵石。
“唉,就算再不舍得,也只能用这个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丹成三转
灵石,是目前蕴含灵气最纯粹,最容易被吸收的一种载体。
凤凰山只有两万颗,一直存在库房里,根本舍不得用。但以现在的情况,必须得拿出来,否则就是浪费材料。
俩人来之前的准备很充分,带了五十块左右,就为了防止意外。
当即,他们开始第三次试验,还是小斋先来,顾玙接续。他下来后,马上手握一块灵石,打坐恢复。
这次明显不同,只觉一股精纯的灵气从石头中散出,柔和且迅速的补充着灵力,比灵酒的效果还要强上几分。
很快,那块石头的微光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变成了一块灰白色的死石,重量也轻了不少。
“……”
顾玙略感纠结,好像还差那么一丢丢,是继续嗑药,还是自己解决?短暂的思量之后,他果断又拿出一块石头。
管它呢,反正都用了,一步到位最好!
于是乎,他连嗑了两粒,自觉神气充盈,再看小斋那边已是全身轻颤,忙道:“我来!”
“呼……”
小斋立时松了口气,谨慎交接。
而顾玙将神识探出,卷起那块膏状的丹胎,继续揣揉。这个步骤有些熟悉,跟搓香的时候差不多,他试着试着就找到了感觉,隐约能觉出这丹胎何时成形。
不一会,半小时过去。
顾玙忽然心中一动,不再保留,将神识全部放出,仿佛一层透明的空气罩子,把丹胎笼罩其中。
而经过反复炼制的丹胎,终于产生了奇妙的变化,鼎中绿雾一片,看不得真切,然后就听“砰!”
宛如混沌崩裂,生命初始。
随着神炉轻轻一震,一股清新甜凉的药香顺着炉壁开口缓缓溢出。与此同时,里面又有骨碌骨碌的滚动声响,清脆悦耳。
小斋调息完毕,连忙凑过去,扳开塔顶和水海,不禁露出一丝欣喜。只见那悬胎鼎中,好似珍珠卵一样的,整齐堆聚着十二颗绿色丹丸。
她不敢怠慢,取出一只小葫芦,又是戏精附体,喝道:“收!”
丹丸瞬间不见,葫芦却是微微一沉。她塞住封口,先沉淀了半个时辰,才小心翼翼的倒出一颗,托在掌中细瞧。
通体翠碧,比龙眼稍小,晶莹剔透,仿若半透明的绿水晶一般。
“丹出十二颗,算非常好了。”
顾玙也凑近,欢喜道:“祛邪丹是二转丹,说是效果极佳,不过具体怎样,咱们还得试试。”
“半个月,就炼成十二颗白板。”
小斋特有自觉性,以一副收老公工资卡样的凛然姿态,把小葫芦收好,道:“要是九转金丹,怕是得炼到天荒地老了。”
“人家转数高,修为也高,天荒地老不过弹指一瞬。”顾玙笑道。
话说丹药的品级,是按转数定的。材料从固态变成液态,从液态变成气态,从气态变成其他的神奇形态……每改变一次,就叫一转。
炼丹的最高级别,通常到九转,即为九转金丹,服之便可成仙。不过某些典籍上偶有记载,还有一种叫《感气十六转金丹》。
十六转啊,据说吃了就能到天仙。
俩人持怀疑态度,这么牛逼的丹药,肯定是天仙发明的。一个天仙炼的丹丸,能立地造一个同级出来,想想就不靠谱。
甭管怎样,现有了成功经验,他们信心大增,自是趁热打铁。
每炼一炉祛邪丹,起码要五天,还剩四份药材。真应了那句话“山中无日月”,一晃眼二十天就过去了。
第四炉出了十一颗,第五炉出了九颗,第六炉失误,流胎,第七炉还好,出了十三颗。
一共消耗了九颗灵石,得丹四十五,刚好装满一只葫芦。
…………
晨,天师府。
张金通吃过早饭,晃晃悠悠的出了大门,又坐上专车,直奔龙虎山。这是他最近的习惯,每天都得去瞧瞧,虽然总见不着面。
其实他在府中也没闲,顾玙提前把千里传讯术留下,老道就一直在研究。
这个术,必须要靠符咒施展,明摆着是正一派的路子。符是紫符,作用超牛,自带远程定位,精准打击,不受任何屏蔽干扰。
当然,对方要留下神识印记,这边一发,那边即收。距离长短,以自身修为而定。
哎哟!张金通研究的心痒痒,这东西在古代,或许就是个大陆货,放在现代,却是神乎其神。
“嘎吱!”
不多时,车辆停在正一观的小广场,老道下了车,顺着野径上山。当他来到石洞外居然发现,那两位破天荒的坐在帐篷里吃吃喝喝。
“天师早啊!”小斋一眼瞄到,挥手招呼。
“呵呵,你们今天怎么有闲暇?可是炼丹有成了?”张金通笑问。
“托您的福,初见成效。一个丹方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