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台湾娱乐1971 >

第103章

台湾娱乐1971-第103章

小说: 台湾娱乐1971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刘成又翻看了其他几份报纸,《大公报》和《文汇报》有些不偏不倚的味道,不过字里行间有一股酸味,都是在讽刺国民党的。这两家都是中共在香港办的左派报纸,有这种反应很正常。

倒是亦舒写的影评有些看头:“……昨晚看了两部难得一见的影片,一部是邵氏出品的大戏《十四女英豪》,一部是台湾王氏的《喋血孤城》。两部电影都是以宣扬民族精神的爱国影片,不同的是,一个发生在宋朝,一个发生在民国。

《十四女英豪》里星光熠熠,众女星的出场给影片增加了不少观众,其场面也是港片中少有的宏大,不愧是耗资400万港币的大制作。其中人桥飞渡、水淹后军的场面更是堪称经典。不过就剧情来看,《十四女英豪》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说得更苛刻些,它有好几处不堪推敲的地方。这更像是搬上大荧幕的一部演义小说……

而《喋血孤城》呢?极度的贴近历史的真实性,里面的场景全是实拍,所以看起来更加壮阔。听说导演为了营造出那种硝烟炮火的战争气氛,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与一群退伍老兵在深山中用真炸药研究爆炸效果,甚至因此受伤。我们可以看到,导演的良苦用心最后得逞了,昨晚我坐在电影院里,就好像真的置身于三十年前的常德战场,随着剧情地走向或悲或喜或是愤怒……”

看到这里,刘成更迷糊了,不知道王梓钧到底是好是坏。不过听亦舒所说,这两部电影倒是不错,可以抽空去看看。特别是《喋血孤城》,自己看一场电影,两成的门票都可以捐献给灾民,何乐而不为?

再翻开后面的版面,却是王梓钧的律师发表的公告:要求《言报》停止对王梓钧的影射、讽刺,并对王梓钧公开道歉,否则三天后将会起诉该家报纸。

刘成一看,觉得有好戏上演了,明天继续关注。

……

王梓钧在酒店里,看着《大公报》和《文汇报》的报道,惊出了一身冷汗。幸好那天林振发还没来得及把黑材料投到这两家去,否则以他们的大陆背景,指不定还比《言报》报道得更加歪曲。

林振发也是不知道这两家报纸是大陆的,否则他早就投去了。

不过王梓钧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大公报》和《文汇报》虽然是中共在香港的宣传阵地,但他们想要在此立足,一些基本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就在二十年前,由于《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为大陆大肆鼓吹,结果造成三报相继被英港政府查封,总编被抓,在此情况下,中共不得不改变策略,换一些比较柔和的总编过来负责。

此时这两家报纸的老总都是为人正直开明的真正报人。其中《文汇报》的总编金尧如是中共在香港统战和宣传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但他的报道原则却是公正、真实,对台湾的报道亦是如此。后来金老总在文革期间被抓回大陆,运动结束后才出狱复职。直到八十年代末那场运动(大家知道的),金尧如听闻之后,在文汇报社论中写了四个字:痛心疾首。继而主动退党,远走美国。

金庸和邵逸夫是有交情的,所以《明报》夹在中间,对两部电影的报道很客观。不过其他报纸就没那么淡定了,除了《明报》外,为王梓钧叫好的文章都是收了钱的,而且顺带还挖苦了邵大亨的吝啬。说他旗下的无线台虽然号召明星义演,筹款900万,但那都是市民和演员的,他自己出的几万块钱跟其财产、地位根本不相称,反而还不如王梓钧这个外地人。

而且,这个吝啬鬼的电影场场爆满,却一毛不拔,王梓钧的电影被他打压后,平均上座率只有五成,却依旧拿出了两成的票房捐款,高下立判。

而另一些跟邵氏有关系的报纸,则有意无意地拿《言报》中的论调,和《喋血孤城》中赤裸裸的血腥说事,对王梓钧大加抨击,极尽挖苦之能事。

一时之间,香港市民对这批王、批邵、批《言报》的三种论调给搞得头昏脑胀,到底哪一家说的是真的?

更有仇富的人认为,不管是王梓钧还是邵逸夫,反正有钱人没一个好的,狗咬狗活该!

管伟华今天去联系筹备邓丽君的歌友会去了,邓丽君看着各种报纸皱起了眉头。王梓钧的为人她还是很相信的,她还记得去年初夏,歌唱比赛中那个歌唱技巧有些青涩的阳光少年。说他是无恶不错的恶棍,这怎么可能?

拿起报纸,邓丽君来到王梓钧房间里,见他正一边抽烟,一边写着东西。走过去一看,却是在给一些新歌谱曲。

“你还有空写歌?”邓丽君哭笑不得,她本来还想过来安慰王梓钧的,结果这人根本没当回事。

王梓钧笑道:“我在准备发今年的新唱片。”

“哦,是吗?准备什么时候发售?”邓丽君问。

“就在这个月。”王梓钧道。

“不会吧,你才开始写歌,根本就来不及。”邓丽君说道。

“谁说来不及?录歌这个星期做完,再用一个星期灌唱片连带做宣传。”王梓钧说。

邓丽君担忧道:“但是现在外面的传言……”

王梓钧笑着说:“我着急着发唱片,就是因为这个。在香港,我始终不如本地人,就连金庸、倪匡,也只能站在中间立场,骂骂《言报》而已。我想要在这场骂战中取胜,就只能剑走偏锋了。”

邓丽君听得半懂不懂,也不好意思再问,只把目光投向王梓钧所写的新歌。

“粤语歌?”邓丽君惊讶道。

王梓钧道:“是啊,那天在飞机上,管先生不是说现在香港乐坛很乱吗?那就由我来帮忙梳理一下。”

“听粤语歌的都是底层市民和本地土著,这些人舍得花钱买唱片的很少啊,他们都是听电台的。”邓丽君担忧道。

王梓钧摇头道:“无论是英文歌还是国语歌,这些人虽然舍得花钱,但基数始终不如底层的粤语听众。粤语歌迷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没有几张值得他们花掉自己血汗钱的唱片。而且一种音乐的流行,或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下里巴人也可以变成阳春白雪的。”

“叮铃铃……”

王梓钧接起电话,是香港伟青出版社打来的:“王先生,《搜神记》昨晚已经排版完毕,现在已经在印刷了。”

135【票房大战·三】

香港伟青出版社是一家老牌出版社,像名家梁羽生的着作,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出版社出版。

《武魂》在香港还没登陆,王梓钧所作的两部小说,香港人大多数都只闻其名,未读其文。本来和金庸商议好,等古龙的小说连载完,《搜神记》便在明报连载,不过现下却是来不及了。

邵氏经营香港多年,不是王梓钧买通几家报社能搞得过的。虽然这些报社为了骂战增加销量,收的钱并不贵,但从量上来说,却是远远不足。

王梓钧只能另辟蹊径了。

首先,香港的武侠迷非常多,与台湾租书店、盗版泛滥不同,这里的武侠迷更舍得花钱。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王梓钧可以借武侠小说加大自己在香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在香港发唱片时,虽然一时蹿红,但除了歌迷之外,时隔一年,大多数人都把他忘了。即便是歌迷,也多半不会将歌手的他和导演的他联系起来。

除了出版小说,还有就是发行粤语唱片,既然他都做了台湾新音乐的开山怪,再做一次粤语歌曲领军人物又何乐而不为呢?

王梓钧正写着歌,郑振坤的电话打来:“喂,梓钧啊,怎么搞成这样?”

王梓钧解释道:“邵氏要搞我,故意把他们的放映日期提前半个月想把我压住。而且,还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

郑振坤说:“我和邵大亨也有些交情。要不这样?我做东,大家约出来一起谈一谈。”

“没得谈了。”王梓钧说,“邵氏从一开始压根就没想过要谈。因为我的电影决定7月份上映是早就说好的,不可能改期,否则我们要陪大笔的违约款。要改期只能和那些影院商量,可是《喋血孤城》上映的影院里,嘉禾旗下的最多。邹文怀不可能同意,他就是想看我和邵氏打个死去活来,最好是两败俱伤。而邵氏呢?他这部戏筹划了一年,拍摄两年,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大牌明星,他是不会让道的。不但不让道,还主动提前上映撞上来,就是想把我碰死。”

郑振坤沉默了一下,嘱咐道:“你那边最好小心一点,邵大亨不是个普通人。”

王梓钧笑道:“郑总,谢谢你的关心。我王梓钧还是有脾气的,来明的,来暗的,我奉陪。”

电话那边郑振坤也笑了,王梓钧唱歌、拍电影都那么出色,他反而忘了其出身。

“好吧,初生牛犊不怕虎,你想和邵大亨硬碰硬,就看你脑袋够不够硬了。”郑振坤说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一声,怎么说你也算是我旗下半个艺人。”

“郑总,你这份人情我记下了。”王梓钧问,“冯乃凯他们的演唱会什么时候举行?”

“还没具体确定,你有什么事吗?”郑振坤问。

王梓钧说:“我在这边写了几首粤语歌,想让他们过来一起录音。当然,录制、发行由海山的香港分公司来做。”

郑振坤诧异道:“你怎么想起唱粤语歌了?”

“郑总,相信我。”王梓钧道,“粤语歌在香港有大众基础,中层、上流社会的人也多半会几句粤语,喜欢听粤语歌的也不少。只要有好歌,粤语歌在香港一定会流行起来,大卖特卖。”

“呵呵。”郑振坤不置可否,他对王梓钧舍去国语,去冒险唱粤语歌有些不屑。不过想想王梓钧常常出人意表,便说,“那行,我让他们四个明天就过去。分公司那边我也打个电话,录制的事情你全权负责就是,其他发行之类你不用操心。”

王梓钧挂了电话,和邓丽君说了一声,便径直往海山香港公司赶去。

刚刚下楼,却见两个男人猛地扑过来。

王梓钧以为受到袭击,飞身后退,却见那两个男人普通一声跪了下来,其中一人一边扇自己的耳光,一边哭诉道:“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