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我哥是诸葛亮 >

第192章

我哥是诸葛亮-第192章

小说: 我哥是诸葛亮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中信雄说到:“交给我了。”

    夜色茫茫,佘山岛上的守军在淅淅沥沥的小雨声中,进入了梦乡。这时海面上出现了风帆战列舰巨大的黑影,接着上面放下了几只小船,朝着佘山岛划来。

    几十名的倭寇登上了岛屿,一队倭寇首先抢占了烽火台。其余的倭寇分散开来,去屠杀东吴的驻军。东吴一向不重视海上的事物,佘山岛上只有老弱病残的27个士兵,很快被屠杀殆尽。倭寇的神风特攻队果然训练有素,完成这一切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此时是夜里12点45分,佐藤幸一亲自率领三艘五级风帆战列舰,悄然开进了长江口,在距离上海岸边2海里处放下了田中信雄和他的队员们,然后悄然驶去。佐藤幸一站在船尾,向他们行着军礼,眼中闪着浑浊的泪花。

    神风特攻队的队员们,每人装备了一个类似冲浪板一样的木板,上面堆放着兵器和用油纸包着的炸药包,他们双手握住木板的把手,利用脚蹼推进。海水冰凉刺骨,然而神风特攻队的队员们却热血沸腾,为着可以为天皇尽忠而激动。

    在古代,由于没有探照灯等夜间航海器材,人们是不进行夜间航行的。大唐也只有三艘铁甲船,具备这个条件,也不可能派它们来执行普通的巡逻任务。因此,在夜暗掩护下,神风特攻队的队员们渐渐接近了江岸。此时田中信雄发现,岸边每隔不远就有一盏探照灯,不停滴在江面上扫过。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江岸上担负警卫任务的是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营,这是在接到上级通知后,特意加强的,原来的日常守卫是武警的一个大队。江边上都拉着铁丝网,每隔不远就修着一个钢筋水泥碉堡,铁丝网边上还埋设着地雷,只有码头这一带没有这些设施。而且造船厂就在离码头很近的地方。

    田中信雄对于这些情况早已经研究了多少次了,因此他才敢冒险一试。他们游到距离码头150米左右,停了下来,按照预案,他派出了一个班12名队员,放弃滑板,潜泳游向码头附近的防波堤。

第三百零六章 惨痛的教训

    码头上有不少灯光,田中信雄可以清楚地看到唐军的碉堡,还有巡逻队经过。他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队员的身影。

    神风特攻队的队员们游到了防波堤,沿着防波堤的边缘摸到了第一处唐军的哨位,两个士兵在碉堡顶上值班,他们时不时地用探照灯扫射着黑漆漆的海面,压低声音在交谈着,其他的士兵在里面睡觉。因为长官随时会来查哨,碉堡的门是开着的。几个倭寇进去后,首先解决了楼下的士兵,接着一个倭寇摸上了楼顶。

    两个哨兵开始时没有在意,因为没到换岗时间,以为是哪个家伙睡不着,上来与他们聊天呢。等他们看清楚不是自己班里的人时,已经晚了。那个倭寇闪电般地扑到了他们身边,用匕首结果了他们。

    这时,这股倭寇的头目上了楼顶,用手在探照灯前面比划了几下。

    田中信雄看到了信号,知道他们得手了,马上命令加速前进。

    不久他们就来到岸边,这时,一队巡逻兵走来,倭寇在碉堡上照常用探照灯扫射江面,巡逻队没有停留,就继续前进。等巡逻队过去后,田中信雄上岸进入了碉堡,看到缴获的十支步枪和一挺机枪,并没有在意,因为他们不会使用,训练时也没有接触过,于是弃之一边。周宇倒是给他们讲解过枪械的知识,但是没有实物,他们的印象不深,他们还是相信自己手里的倭刀,和炸药包。

    码头上堆放着不少物资,正好可以掩护他们的行动,他们越过了码头,就来到了造船厂的大门附近,造船厂的大门口戒备森严,门口至少有5个哨兵,附近还有不少的路灯,大门上也有电灯,到处是明晃晃的,摸哨显然不可能。

    此时,他们已经摸到了离大门50米处。田中信雄看到无法悄然进入,而且此地不可久留,一会儿巡逻队就会过来,就决定强攻。他对一个武士耳语几句。那个武士就抱着一个炸药包,匍匐前进,到了大约30米左右,点燃了炸药包,此时,一个哨兵发现了火光,叫喊起来,那个武士已经将炸药包扔了过去。

    随着爆炸声响起,田中信雄率领着神风特攻队冲向了造船厂的大门。此时,造船厂门口的哨兵已经全部被炸死,他们就推开大门冲了进去。在进去之前,因为他们不了解造船厂内部的情况,就决定分成5队,进入大门后,各自寻找目标。

    爆炸声惊动了唐军,在警报声中,纷纷赶往造船厂支援。造船厂里面驻扎着武警的一个营,营长立即下令保护各个重要部门,官兵们已经发现了倭寇的身影,立即开枪射击。倭寇们本来信心满满的,这时才发现,倭刀没有步枪厉害,一个个不甘心地倒下了。但是也有不少倭寇投出了炸约包,唐军官兵也死伤不少。

    田中信雄带着百余武士跑的方向是船坞方向,也许是巧合,在到达船坞前竟然没有遇到阻击,等他们跑到船坞时,才遇到了在船坞附近巡逻的一个班的唐军阻击。

    田中信雄见唐军人数不多,直接向他们扑去。但是就是这十几个唐军,用步枪和手榴弹就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片刻功夫就死伤30余人,田中信雄点起一个炸药包才将他们大部分炸死,只剩下一个活着,他见到大批倭寇冲来,转身就跑,然后远远地向他们射击。不断地击杀着倭寇。

    田中信雄也顾不上这个唐军了,带人冲进了长区,进来厂区一看,顿时傻了眼:到处都是机器设备,和他们认知的重要部位完全挂不上号。在来之前,周宇说过要找关键部位破坏,田中信雄也没有留心,以为关键部位就是粮仓、兵营什么的,这到处是铁架子,他就弄不明白什么重要了。因为他们是泅渡过来的,每人只有一个炸药包。偌大个厂区,他们不知道该炸什么好。

    田中信雄大声喊道:“自己挑选目标,喜欢炸什么就炸什么。”倭寇们就根据自己的喜好胡乱放下炸药包。

    这时,那一个唐军仍然在不停滴射杀着倭寇,而且越打越顺手,一个人就干掉了20多个倭寇。

    田中信雄心头火起,决心杀死这个可恶的唐军,他命令留下几人点燃炸药包,他自己带着20多人来追赶这个唐军。这个唐军极其机灵,撒腿就跑,边跑边回头开上一枪,没想到一枪正中田中信雄的头部,当即毙命。这个勇敢的士兵叫张勇,后来被越级提升为连长。

    此时,大批唐军赶来,四处搜索倭寇,不久就将其全部歼灭了。

    倭寇是被歼灭了,但是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大批机器设备被炸毁,技术工人死伤50多人,其中包括一名高级工程师。造船厂要想恢复正常生产,至少需要两个月。

    应该说,倭寇的突袭行动是成功的。这件事给了大唐深刻的教训。

    教训是惨痛的。事后,诸葛瑾向国王陛下写出了一份检讨。其主要原因是:

    其一,思想上轻敌,总以为大唐科技领先,武器先进,对于倭寇的突击能力和必死的决心,估计不足。完全没有想到倭寇会发动这么大规模的突袭。

    其二,军队配置不当,明明知道倭寇会重点突袭造船厂,结果造船厂的兵力却十分空虚。厂内地武警不应该集中驻扎,而应该分散到各个关键的部位。特意加强的海军陆战队,不应该驻扎在厂外,事发时来不及支援。

    其三,岗哨被摸,造成一段范围内的防御空档。原因是碉堡的门没有从里面拴住。以后查铺查哨时,可以喊上面的哨兵来开门,或者在里面也设置一个哨兵。

    诸葛瑾感到庆幸的是,倭寇不会使用枪支,否则,被他们缴获的机枪和其它枪支将造成更大的破坏。

    诸葛均十分恼火,对诸葛瑾和李罗发了脾气。这是他极少发火的次数之一。

第三百零七章 诸葛均发火

    这是诸葛均极少次的发火之一。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知道倭寇那位天皇是自己和大唐的梦魇,也只有自己可以制服他。由于倭寇远隔大海,要想彻底清除他们的威胁,只有依靠海军。而大唐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上海的造船厂,自己特地派李罗前往上海,就是要加强上海造船厂的防务,结果他们仍然轻敌,给了倭寇可乘之机,使造船厂遭受了严重损失。

    诸葛均下令对诸葛瑾给予全军通报批评,罚奉一年的处分,并责令他写出深刻地检讨,印发给全军所有团以上单位。他在给诸葛瑾的信上,不仅批评了他的轻敌思想,还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你们到底能不能保护好造船厂,不行的话,我自己去到造船厂站岗。

    徐庶将诸葛均的指示暂时扣押,他认为这件事情内部处理就完了,一来不打击唐军的士气,二来要维护诸葛瑾作为海军司令的威信。他和诸葛亮、黄月英一起来到了诸葛均的办公室,想和他谈谈。

    当他们讲完了他们的理由的以后,诸葛均平静地说道:“你们说的防止打击唐军的士气,你们好好想想,唐军有什么士气?自从唐军建立以来,几乎是百战百胜,自然士气高涨,从而全军上下都是一副打遍天下无敌手、趾高气扬的样子。

    可是你们也不想想,咱们的胜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几乎全部是依赖武器的优势,真正与敌人恶战过的,只有最早的与北匈奴的战斗,和甘易的突围战斗。整个唐军就不是一支经过铁血打磨的军队,一旦遇上倭寇这样的强敌,在对等的武器条件下,唐军根本就不是对手。这是极其危险的。

    还有这次海军造船厂遭受的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诸葛瑾轻敌,思想麻痹而导致的。他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大哥就可以逃避责任,唐军更需要围护的是铁的纪律。”

    黄月英说到:“我觉得陛下说到对,上次马超斗将,还是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