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粉碎机-第6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没有人管同伴倒下,就连肃顺都拎着一支上刺刀的褐贝斯在向前狂奔。
他的目标是拼刺。
滑膛枪是没法和线膛枪对射的。
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清军士兵开枪射击,他们牢记英国教官教导,冲到十丈开火,打完这一枪什么都不要管,冲上去拿刺刀捅,他们正是依靠这种战术横扫西北,无数叛军bao民饮恨他们那不到十丈距离的齐射然后加刺刀突击下。
近了!近了!
他们已经可以看清明军士兵的面容了。
“突,突……”
机枪响了!
在洵河的另一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四挺机枪出现在山坡上,就像四头怪兽般狰狞地喷射火焰。
正在冲锋的肃顺突然踉跄一下。
“冲,不要停!”
他下意识地扶住旁边树干吼叫着。
的确,机枪也没用,他的士兵散布在近一里宽的山林,这样的情况下机枪真还不一定有那些士兵仔细瞄准的步枪好使,尤其那还是格林炮而不是马克沁,而就在他喊出这话的同时,第一个清军士兵冲出树林,没有丝毫犹豫地举枪向着对面扣动扳机了,尽管子弹没有击中目标,但他依旧同样没有丝毫犹豫地挺着刺刀向前,然后转眼间就被至少五支步枪的攒射打倒在了地上,然而更多的清军士兵不断涌出并且扣动扳机,在枪声中明军士兵和他们一样也开始不断倒下。
而明军士兵也放弃了开火。
他们同样端着上刺刀的步枪吼叫向前,双方很快进入了最残酷的肉搏拼刺中,对面山坡上的机枪依旧在不断对着后续清军开火。
“终于,终于冲过去了!”
肃顺带着一丝苦涩的笑容自言自语。
的确,终于他们的步兵冲过了明军火力线,虽然为这一刻他们努力了整整七年,而且这一刻来得也有些晚了,但他终于还是做到了。
他长叹一声低下头。
然后看着胸前涌出的鲜血倒下了。
而也就在此时,距离他近百里外的山路上,骑着一匹白色安达卢西亚马的杨丰,也正无语地看着自己胸前涌出的鲜血,不过也就在同时一颗变形的铅弹从肉里挤出来,然后那伤口瞬间消失,随着他手掌在那里抹过就连血迹和衣服上的破口也消失。
“赏你了!”
他随手把这颗子弹递给身旁的十一军骑兵旅旅长。
后者受宠若惊般捧在手中。
而他们前面大批骑兵正趟水汹涌着冲过洵河,这是随神皇突击长安的骑兵旅,杨丰从没想过和后面的步兵一起行动,哪怕明军步兵都堪称铁脚板,走出这茫茫群山恐怕也得个十天半月,那时候咸丰早严阵以待了,他计划的就是骑兵突袭,一个骑兵旅四千多骑兵,全部是金属弹壳的速射步枪,甚至还带着机枪和山地榴弹炮及臼炮。
这就足够了。
而此时包括那名用贝克来复枪射他的清军军官在内,几十名应该是铁杆庄稼出身的清军正趴在一座小小的关城上朝他们射击。
神皇随意地用手指向下一划。
一道流星在骑兵旅长崇敬的目光中呼啸落下,然后那些清军和他们的关城就一起消失在烈焰中。
“此地何名?”
杨丰问道。
“回神皇,此地名两河关,洵河与乾佑河汇流,再向前是青铜关,过青铜关向北四十里是镇安,按照原定计划,咱们在镇安沿乾佑河继续北上到达孝义厅,由孝义厅北上大山岔转向东北翻越太白山出大峪口。从孝义厅到大峪口是两百三十里,孝义至镇安约一百二十里,镇安至两河关同样也是一百二十里,咱们从此地向前尚有四百七十里可出山,不过到长安还有五十里,大峪口至大山岔之间有七十里完全是翻山越岭,而且山路险峻也就能容一马缓行,还有多处下临绝壁稍有不慎就会坠落,可以说此行最大的麻烦就是这一段山路。”
他身旁向导说道。
骑兵旅长也展开了军用地图,对照上面数那些名字。
“几处关隘?”
杨丰问道。
“青铜关,镇安县,孝义厅,大山岔为孝义厅旧城,青铜关为最,旧为宋金交界,当年王聪儿的白莲教军在此与鞑虏交战尚有万人坑在,不过鞑虏在此皆无重兵,都只是些绿营的守备兵,也就是收个税,维持一下商道的安全防范土匪而已,其实他们自己也经常扮演土匪,哪怕在绿营之中也算是最烂的那些,神皇兵锋所至估计不会有人敢抵抗的。”
向导说道。
后面那话声音比较低。
毕竟刚才还有人射了神皇一枪。
由此可见这话不能说得太满,毕竟他也不知道沿途那些官员和守备兵里有没有铁杆庄稼,或者某些特殊的绿营也会射神皇的,甚至这一带居民里面也有不少此类。
神皇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小聪儿。
话说他都快记不清小聪儿模样了。
年纪大了,记忆力有点减退,毕竟那也是几百年前的事了,他唯一能清楚记得的就是她那柔韧而强健仿佛蛇一样的腰肢,然后玉环姐姐那丰腴的身体也浮现了,然后大宋女皇那娇媚的面孔也浮现了,然后,然后还有很多面孔浮现了。
神皇莫名地长叹一声。
“全速前进,五天看到长安!”
紧接着他向前一挥手说道。
第六四五章 长安乱
洵阳战场。
“鞑子终于有点军人样子了!”
刚刚赶到的林凤翔不无感慨地看着河滩上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肃顺还是输了。
事实上他也不可能赢,哪怕拼刺刀他也拼不过明军,明军士兵的拼刺技术都是神皇几百年经验积累,从唐朝到清朝一代代完善的,就清军从英国人那里学的初级拼刺技术根本不够看的,更何况双方士兵的身体素质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因为物资匮乏哪怕是八旗新军这种最高档清军,也仅仅是能吃饱饭不至于饿肚子,怎么跟这时候都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的明军士兵比?
不过肃顺和四千八旗新军,仍然用超过两千具死尸,造成了两百明军士兵的阵亡。
十比一的阵亡率。
但这已经是八旗在对明军时候取得的最好战绩了,此前都是几十甚至上百比一,而早期也就是还在广东大战时候经常都几百比一,一直到目前为止,在这场持续了七年的战争中明军阵亡包括负伤死亡的,始终也没超过病死的。整个战场上清军对明军最佳战绩也不是这场,而是在衡阳巷战中那些川边土司兵取得的,那些大小金川的剽悍山民,把他们和明军的阵亡比例拉到了八比一。不过在那一战之后他们也就泄气了,此后和明军作战时候跑得和别人一样快,总共三千川边土司兵就这样在逃跑中消磨殆尽了,据说他们跑回四川时候还剩下不到一百人。
“剩下的都跑山里了!”
林绍璋看着仿佛无穷无尽的茫茫群山对他哥哥说道。
他们没法追击。
广西长大的他很清楚,进入这样的大山意味着什么,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来追击,他们得以最快速度追赶神皇,按照此前的计划,十天他们必须得到达长安。
“统制,鞑虏汉中提督胡超投降!”
林凤翔身后一名军官说道。
林凤翔回过头。
就在这名军官身后不远处,不久前还据说中风卧床不起的胡提督,正带着献媚的笑容举着一个小白旗,旁边还有一大群匆忙剪了辫子的将领,也都一个个举着小白旗,卑躬屈膝地望着他。
林凤翔忽然露出灿烂的笑容。
“胡公!”
他大步走向胡超说道。
后者简直是惊喜地看着他向自己抱拳,茫然了一下,才立刻带着受宠若惊的表情还礼,甚至还做了个下跪的动作,不过紧接着就被林凤翔给扶住了。
“胡公,你立功的机会到了!”
林凤翔双手扶住胡超说道。
呃,他是要胡超带领绿营清剿流窜到山里的八旗顺便镇守洵阳。
“将军放心,老夫在此,这洵阳城就是铜墙铁壁一般,那鞑虏就是插翅也别想飞出这山林,老夫使得八十斤大刀,还能为神皇尽忠。”
胡超豪迈地说道。
不过他的八十斤大刀没带来,否则就可以再舞一把了。
当然,林凤翔也没真指望他那八十斤大刀,十一军四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一个骑兵旅,因为船只运输能力的限制,到达这里的实际上就骑兵旅和一个步兵旅再加军部,但后续三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旅,都会在半个月陆续到达。
他只是为了给胡超和那些绿营团练点光明前途,防止他们叛变而已。
再说清军逃进山里也没有了进攻能力,但他们躲进山林日后肯定要变成土匪的,这些绿营和团练都是本地山民,不但熟悉地形而且也有清剿八旗的动力。
总之这里的事情他就直接交给胡超了,甚至连清理战场的任务都丢给了这个老家伙,脱开身的林凤翔和林绍璋以最快速度重新登船,带着部下和一批物资,向北沿着乾佑河追赶他们的神皇。尽管逆流而上,但因为是顺风而且乘坐的那些船只都跑惯了这条水路,第三天傍晚时候他们依旧赶到了两河关,因为嫌速度太慢紧接着他们弃船而行,一天时间狂奔八十三里到达青铜关然后在第五天中午到达镇安。
而此时的神皇正驻马一道山梁上眺望远处,在他脚下一条小河在山林间蜿蜒,小河尽处一处谷口豁然开朗……
前面没山了。
“神皇,前面就是大峪口。”
他的向导毕恭毕敬说道。
他们终于走出了秦岭,用了五天时间强行军四百七十里,当然,是山路强行军,实际上光翻越太白山这一段七十里他们就走了一天半,而且还有十六名骑兵不慎坠落,虽然九名只是受伤的都被神皇施展神力复原,但七名直接摔死的就无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