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覆手繁华 >

第214章

覆手繁华-第214章

小说: 覆手繁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总是能找到借口熘达过来。

    裴杞堂进了屋子,萧邑立即将烧火棍递了过去:“千万要看好火,否则一会儿大小姐擀好了面,却没有热水下锅,那可就麻烦了。”

    裴杞堂半蹲在炉灶旁,看着里面烧红的柴禾,锅里慢慢蒸腾出热滚滚的水雾,旁边的顾琅华一丝不苟地将面团擀开。

    小小的人,需要站在凳子上才能够得着面板,正是因为这样,看起来就更加的温情。顾世叔的生辰,琅华没有准备别的,只是一碗亲手做的面条。

    但是这样已经足够了。

    锅里咕噜咕噜地开始冒泡,火烧得很旺,火光映着裴杞堂的眼睛,耳边响起刀切面条的声音,一下一下,是那么清脆,那么的有节奏。

    裴杞堂心里觉得一片温暖。

    “你怎么会来这里?”琅华问过去。

    “睡不着,”裴杞堂笑着,“怎么也想不明白,你是怎么发现理氏的。”

    琅华没有停手:“腽肭脐,我带着野利甫去找那些传信的宫人,在其中一个人身上闻到了腽肭脐的味道,回回药方里有记载这味药,西夏人也会用它来安胎。”

    她总会将这些草药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今生与胡先生学医术之后,前世知晓的那些也就更加融会贯通。

    “你让人送信说宁王是发了痴病,东平长公主带人离宫去看宁王,连我都觉得这是一个逃离宫中的好时机,理氏当然也会这样想,只是那时我还没法确定哪个人怀了身孕,怕贸然行动会打草惊蛇,干脆让人在宫门口放了一桶药。”

    “让禁卫说出莫能两可的话,引着理氏担忧,其实那桶药真的只是防治风寒的罢了。”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安排起来就很难。

    裴杞堂知道这个道理,他以为琅华一定会在宫中陪着东平长公主说话,没想到她已经回到这里,学着去给顾世衡煮面。

    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她总是掌控的那么好。

    “水开了吗?”琅华问过去。

    裴杞堂忙站起身来:“开了,开了。”

    琅华将切好的面条,放进水中,被热水一冲就散开了,煮一煮就变得晶莹剔透起来。前世,她听身边的丫头讲,只要家里长辈过生辰,他们都会煮一碗面条端过去,只可惜她是个瞎子做不了那些。

    现在她终于能亲手将这碗面端给父亲。

    “我还没跟父亲讲许氏的事,”琅华道,“我想着等我们回到大齐,父亲见过了祖母,身边有祖母和我陪着,再慢慢说给他听,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里,路上父亲难免会与你们多说话……”

    裴杞堂点点头:“我知道,我是不会告诉世叔的,我也会提醒父亲和徐松元。”

    “谢谢。”琅华轻声道谢,眼睛大约是被蒸腾的水珠熨了一下,眉目流转间竟然有几分如春色般的温和。

    这样的琅华,让裴杞堂觉得像是被灶里的火舔了一下,他手里的棍子差点掉落下来,头脑里一阵发懵。

    抿着嘴唇不敢再发出半点的声音。他喜欢琅华并不是因为她的模样,只是喜欢她的脾性。

    如果让琅华知道,他在动什么歪心思,一定不会再理睬他。

    “我去看看顾世叔。”裴杞堂突然站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屋子。

    真奇怪,琅华不禁惊讶,这个人不是向来不撵不走的吗?今天这是怎么了?

    ………………………………………………

    第二章奉上。

    哈哈今天早点了,明天调整一下时间,应该两更都会早。

    谢谢大家的如来神掌,咱们好像已经第十了,接着来吧同学们,爱你们啵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零二章 翻案希望

    东平眼前浮现起太子的模样,她早早离开大齐,没有见过太子几面,但是在她脑海里,太子就是个一脸蠢相满心算计的奸邪小人,这样的人却是大齐未来的储君。

    常昊说话的时候,大牢里静寂无声,每个人仿佛都在数自己的心跳声。

    因为他们听到的是太子怎么陷害自己的叔叔。

    马玉成十分后悔,早知道来西夏会遇到这样的事,他就算将自己的腿打断也绝不会接下这个差事。

    回去之后,他要跟太后怎么说呢?

    太后听了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母子连心,黑心孙子害死了她的儿子,她不可能不加以报复,皇上会怎么样?护短?还是让人将庆王案从头查起。

    马玉成想着看向周围的人。

    最年轻的裴将军反而老成持重,眉眼舒展,看起来和平日里一样,裴思通大人微微有些动容,徐松元眼睛里已经有了惊诧和愤怒。

    这是什么事啊。

    马玉成很想从这里走出来,想好好立个大功,怎么那么难,偏偏卷进这个最难弄清楚的案子里。

    最棘手的是,这案子是东平长公主审出来的,在场出了齐人还有西夏人,这案情要以两国国书的方式递交上去,到时候一定闹得大齐满城皆知,皇上万一脸上绷不住,他们可就惨了,一定会责怪他们办事不利。

    常昊道:“我们模仿了庆王和太后的笔迹,将那些书信送到大齐向皇帝告密,送信的人皇帝应该是见过的。”

    常昊说完话,西夏禁卫提着一个人走上前。

    常昊道:“他叫吴琪,曾在大牢里与庆王对质。”

    结果不言而喻,皇上相信了这个吴琪的话,抛弃了自己的亲弟弟。

    裴杞堂的手慢慢握起来,他还当吴琪是个什么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个模样普通的宫人,站在东平长公主面前头也不敢抬,没有老乐的随意洒脱和胸有成竹,更没有无所畏惧,慷慨赴死的气度,这样的人竟然是父亲最后的对手。

    在大牢里,父亲与这样的人对质,心里定然是一片悲凉,他的最后一搏,面对的却是这样一个身无长处的无名小卒。

    如果皇上肯相信父亲,就不会有这样可笑的局面。

    皇帝不过是找了个借口,坐实了父亲的罪名。

    裴杞堂的心一点点地冷下来。

    东平看着手里那些伪造的书信,不禁怒火中烧,如果不是留着常昊还有用处,她会亲手将他们杀死在这里,替庆王报仇。

    东平看向徐松元,“徐大人,你认为这件事该怎么办?”

    徐松元仔细想了想:“此事涉及到太子和庆王,应该将证据封存送回京城呈给皇上御览。”

    东平赞赏地看向徐松元,谁都知道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徐松元却敢于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我们都在这里听审,光请徐大人拿主意恐怕并不妥当,”裴杞堂向东平长公主行礼,“微臣提议,在场所有大人,不如都在文书上签字,也算做了一个见证。”

    马玉成眼睛快要瞪出来,裴杞堂这个武人太过鲁莽,本来这件事可以推给徐松元,他却拉着所有人下水。

    徐松元有些意外地看向裴杞堂,他原本以为的纨绔子弟却在盐州打了胜仗,而今又在这样的关头,说出这样的话来,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这样做的确更为妥当,裴家是皇上信任的人,他又在中书省任职,马玉成是太后派来的,还有宁王府的长史,若是都在这里做了见证,将来到了朝堂上,谁也不能将责任归咎于一个人身上。

    “哀家也觉得这样更好,”东平长公主看向野利戎,“等到各位大人签好了字,一并封存,送去大齐。”

    野利戎应了一声。

    几个人从大牢里出来,徐松元准备上前感谢裴杞堂,裴杞堂却仿佛没有看到般径直向前走去。

    不知道是不是在军营中过了生死,十几岁的少年郎身上就散发出威慑的气势。徐松元正觉得尴尬,裴思通看出端倪,过来解围:“徐大人,眼下文书都办齐全了,不日就要启程回大齐,这趟差事下来,虽然有些波折,但结果总是好的,徐大人回到朝廷一定会得到重用。”

    “哪里,”徐松元看向裴杞堂的背影,“裴大人的公子才是首功,裴家能有这样的后辈,真是让人羡慕。”说到底他们只是顺水推舟做了些事。

    裴思通道:“我听说徐大人的女儿常年在太后身边,如今已经是名满京城……”

    徐松元面露谦逊的神情:“那是太后抬爱,不值一提。”

    裴思通想起来,“令嫒仿佛与顾大小姐相当的年纪。”

    “这两个孩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们与顾家曾是故交。”提起这个徐松元就有些不太自然,也不知道在顾家人心里,他们两家的交情还在不在,不管怎么样,回到京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门向顾老太太赔礼。

    徐松元眼前浮起顾琅华倔强的目光,只要看到那双眼睛,他就觉得心里不舒服。想到这里,他忽然意识到什么。

    为什么他会觉得不舒服,因为那倔强的目光,那双清澈的眼睛,格外的像阿静。

    所以宁王才会将顾琅华认作阿静,他忽然很想去拜访顾世衡,仔仔细细地去看看琅华的模样。

    只要这样想一想,他的心就有种被火烤着的感觉,说不出的难过。

    ……

    东平回到宫里,琅华正在与李彤一起做针线,两个人挤在一起说说笑笑,十分开心。

    两个人看到东平长公主立即上前行礼。

    东平看向李彤,“彤儿先下去,我有话要跟琅华说。”

    李彤点点头,乖顺地退了下去。

    东平端起茶来喝,“都已经收拾好了?”

    琅华笑道:“东西不多,随时都能启程,从大齐出来的时候还是春天,转眼之间就到了秋天。”

    东平叹口气:“是啊,这日子过的可真快,明年你就满十二岁了,”说到这里她看向琅华,“我一直没问你,你觉得大齐、大夏再度和亲,谁来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