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日本1946-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砉帜懔恕!彼撬淙豢啥瘢匆埠芸砂韵雤g的哪一位官员能够对自己的错误作出道歉(对上帝的时候除外)?唉,你可以贪婪,可以自私,可以冷漠,但你不能不正直。
昆特是小镇上的扑鱼能手,他骄横狂妄,自以为天下老子第一。杀死鲨鱼是手到擒来的事,不费吹灰之力。他带人出海,捕杀了一条小虎鲨,以为大功告成,只等邀功行赏,四处炫耀。大白鲨还是来了。噩梦犹在,在他的脸上狠狠地来了一耳光。于是,典型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元素开始登场,警长、昆特和海洋学家马丁三人出海捕鲨,而且在昆特的坚持下,只驾驶着一条中小型号的渔船,狂妄让昆特丧失理智,无知更让他判断错误,他只盲目相信他的经验和能力。当大白鲨带着三个浮桶依然可以潜入深海,他才意识到他要面对的是多么可怕的一只怪物。
当巨鲨开始攻击渔船,他的脚触及大白鲨牙齿的一刻,我想他一定才真正有了恐惧和后悔,但狂妄和无知足以将性命送掉。整个电影中其实并没有出现大白鲨的全景镜头,导演只是通过具有威慑力的鲨鱼背鳍和突如其来的攻击节奏,来营造一种凝重而紧张的氛围,使电影始终保持高度的悬念和刺激感。怪物不能横行。它必须死掉,这是人民的呼声。这是社会的需要,警长布朗终于幸运地击中了氧气罐,巨大的爆炸将鲨鱼撕成碎片,鲨鱼死了,人民得救了,世界安宁了。英雄终于产生了(虽然来的不那么英勇高大:))!
影片配乐由好莱坞著名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亲手操刀。斯皮尔伯格想用一种舒缓的乐曲来缓和影片中的残暴,或许可以用一段优美的钢琴曲来表现大白鲨。但作曲家最后为《大白鲨》配上了伯纳德。赫尔曼风格的阴森可饰的曲调,然后大致变化了一下,尤其在体现鲨鱼的主旋律方面进行了一番调整,用上了一些迪斯尼影片《幻想曲》中斯特拉文斯基在“春天的庆典”一幕中为表现恐龙而谱的音乐。这也使《大白鲨》的音乐成为电影音乐中最震撼人心的音乐之一。
整部影片的票房和评论自然是一路走红,无论是观众还是影评家们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甚至出现了一段时间美国海滩无人敢去的场景,但出乎唐宁意料的是,居然有人别有用心的将影片提升到了一个领他匪夷所思的高度,那就是有人说这部戏里有着强烈的政治意义和反战情怀。
理由是片中一个情节,那就是捕鲨人昆特与片中主角警长马丁和科研人员布朗在海上猎鲨的渔船里曾有过的一段对话情节。当时是黎明前夕;他们在醉酒玩笑时由昆特引出了一段关于他当年有份参与秘密运送轰炸广岛原子弹的往事。警长马丁是刚来到小镇上的纽约人;他有一个爱护家庭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不过似乎性情并不开朗他来到小镇上任职后,给观众的感觉是带有着那种对纽约的大都市氛围‘有所保留’之生活态度。他最后选择的是那个平静的滨海小镇,并尽忠职守为民排忧解难。
科研人员布朗,其实是富家子弟,但活力充沛,热爱海洋研究且热情勇敢,可谓重要关头出手相助之热心快肠的年轻人。而最后时刻不幸丧身鲨口的昆特原来是一名美国海军,二战最后时刻参与运送核弹后在海上遭敌人袭击侥幸生还……不过大家也看到了;他说出三十年前的真相后,没过多少小时便也还是未能生还。这三人是《大白鲨》中的最主要人物。
还有一个所谓的证据,那就是出品上映年月日:1970年6月20日。这天实际也是二战结束三十年之美军最后一场重要战事胜利二十五周年………‘攻陷日本冲绳’1945年6月21日。但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且当时日本没有马上投降;而美国方面也知道长久下去是弊大于益。所以,已经准备好的原子弹部件分由三架飞机和一艘巡洋舰运往了指定地点。这艘军舰也应正是指的电影中最严肃那段对话里,昆特讲的自己当时所在的‘印第安纳波里号’了。还有他们在运送核弹部件返航时遭到日本潜艇鱼雷袭击;一千一百人落海并被鲨鱼’围吞’;一周后;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三百余人获救,而且昆特指明那天是1945年6月29日……。?
对于这种无稽之谈,唐宁自然是不放在心上的,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人喜欢就总会有人不喜欢,而且他现在正忙着跟一个人商谈着一件几乎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大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 王安
唐宁这次寻求的合作伙伴是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其实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1920年生于上海,1933年考入省立上海中学,1936年考入交通大学(才16岁就上大学了。。。。。。),1945年到美国深造,1948年拿下了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同年加入了霍德华艾肯的“哈佛计算机实验室”,他就是曾经的美国第五大富豪、电脑大王………王安!
对计算机发展过程熟悉的朋友,对于这位华人科学家的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他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如果王安能够顺利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那么世界上将没有微软!”
唐宁这次得以与王安有合作的机会,缘于他和ibm的仇怨。据说在1945年,初到美国、求学于哈佛的王安,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去ibm面试。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说: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这句充满歧视的话激怒了王安。那年他24岁,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走出ibm,满含怒气的王安回到哈佛。他争取到了高额奖学金,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随后,他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艾肯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1,被誉为“电脑之父”。那时候,这位先驱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存储是王安的核心。臃肿的mark 1放置在哈佛的实验室内无法移动,艾肯希望它成为一台轻巧可携带的机器,存储设备成了关键。他和团队尝试了很多方法,始终无法攻关。直到王安出现。
进入实验室第3个星期,王安便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发现,磁场振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存储系统,随即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个小小的部件,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磁芯存储器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磁芯存储器一直是计算机的的主要部件。发明磁芯存储器时,王安仍是编外人员,还没有过试用期。艾肯立刻帮他转正,并且加薪23%,希望留住这个天才。但是,人杰王安,又怎甘寄人篱下。
于是在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被ibm邀请他成为企业顾问。按照合约规定。ibm可以在3年内不受专利限制,自由选购器件,除货款外,对方还每月额外支付1000美元。曾被面试官无情奚落的小伙子,一跃成了这家巨头的高职。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快意的复仇故事,一份合约没能化干戈为玉帛。有了磁芯存储器,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将之确定为未来的核心业务。他们不再满足于合作协议,决定购买这项专利。
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出售,但当时除了ibm,没有其他企业对这个超时代的产品感兴趣,他的实验室又急需资金运转。ibm提出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因为在收购方面。他们没有竞争对手。
ibm一边用着磁芯存储器,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ibm面前,他终究稚嫩。旷日持久的官司后,王安选择妥协,接受了50万美元的价码。买卖成了,“仁义”不在。拿到50万的王安,决意发明更多产品,在正面战场回击ibm。
1955年,他创立了王安计算机公司(又名王安电脑公司)。在1964年发明了“洛赛”台式电脑,“洛赛”提供了现代pc(个人电脑)的雏形,相较同类,它的体型袖珍、操作简单,功能却更为强大。它能快速运算复杂的数学公式,使用者还可以在上进行编程。
对于王安而言,“洛赛”最大的意义,是让他的发明不再是“玩花活”。此前,他创造的那些新鲜事物,在那个年代只是调剂品,非必需品。“洛赛”,却让需要小型机的企业无法拒绝。在“洛赛”的带动下,王安电脑的营收猛增,1967年,公司销售额达到690万美元,2年内翻了三倍。
对于一个异国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显赫的数字,但放在王安身上,690万有点捉襟见肘。为了和ibm一较高下,他在研发投入上不计成本。公司的很多发明,并没能转化为预期的利润,产品线扩充的同时,王安电脑也在四处借贷,负债累累。最后在债券银行的压力下,王安不得不决定发现250万美元的股票来偿还债务。
来自后世的唐宁自然知道王安电脑在后世的价值是什么样的,要知道在1986年他可是身家20亿美元的美国第五大富豪啊,因此唐宁打算大量的吞入王安电脑的股票,可惜,抱有这个年头的却并不止他一个人。
原来在华尔街,好多企业都配备了“洛赛”电脑,王安二字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很多老板都对王安电脑很有信心。因此股票刚一上市,迅速就由最初的12。5美元上涨到40。5美元,数小时之内,四十万股便被抢购一空,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暴涨到五千万美元。
虽然唐宁并没有抢到太多的股份,但这并不影响唐宁想与王安交流一次的**,因为他实在是不想看到王安由于一些固执的原因而重蹈曾经失败的老路。因此他拜托魏德迈帮他安排了一次与王安的会面。
对于唐宁的邀请,王安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对于这个在日本发家的美国商人,他倒是有所耳闻,于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