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30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530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鲁王派沈宸荃秘密南下,是什么意图?”

    这个时候,两藩的任何一个举动,王彦都会高度警惕。

    陈邦彦几人从新进堂,还未入座,便听到王彦相问。

    三人都愣了一下,一时不得要领,方逢年听后,想了一会儿,猜测道:“莫不是想去招抚浙江?”

    方逢年原来是鲁监国绍兴监国时的大学士,浙东之变后,鲁监国流落出海,他则迁到了武昌。

    王彦在武昌建藩后,他这一派急需要方逢年,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官僚,所以将他吸纳入楚党之中。

    就像隆武朝廷大学士张肯堂现在成了鲁王系的得力干将,方逢年也被王彦折服,而他为官多年,行事老道,如今也是楚党内十分得力的干员。

    方逢年是浙江人,熟悉鲁王派系也熟悉浙江,因而一猜便**不离十。

    王彦听他之语,与陈邦彦对上一眼,恐怕还真是如此。

    “殿下,估计方老说中了。”顾炎武开口说道:“鲁王一系与浙江有千思万缕的联系,现在南京以下,浙江传檄可定,鲁王必然是去招抚浙东了。”

    王彦微微皱了下眉头,现在大明在名义上是一个朝廷,事实上三个大藩,王彦自己就是最大的一藩,但他想重建中央,便并不希望唐藩、与鲁藩太过强大,否则今后肯还是要打一场内战。

    “殿下,恐怕鲁王不仅是想招抚浙东,而且还想要将浙闽四五万清军,全部收入囊中。”

    陈邦彦不是浙江人,但经过方逢年一提,思路也就打还了,一下点出了要害。

    现在唐、鲁两派都有兵有地,王彦说要限制他们也不太可能,而且这次光复南京后的果实,两藩肯定也要分,这是阻止不了的事情,王彦的兵力占不了那么多地,藩国官员尚且缺额严重,也没那么多官员去接收地方。

    不过,这果实怎么分,却也有说法,这几万清军王彦是绝对不愿看到落入鲁王一家手中,如此唐鲁的平衡就打破了。

    王彦皱了下眉头,沉吟片刻,然后吩咐道:“鲁王在浙江得天独厚,这点我们和唐王比不上,但这几万清兵不能让鲁王一个人全占了。方老是浙江人,本藩让戴之藩领三万人与方老同行,老方辛苦一趟,能招多少是多少。”

    王彦这是准备从鲁王的牙缝里抢人了,方逢年拱了拱手,“下官在浙江还有些人脉,必定全力以赴,不负殿下之托。”

    王彦点点头,可脸上还是有些不放心,在浙江,他这一派人生地不熟,想要招降别人,连门都不知道往哪里走,可鲁王一派却轻车熟路。

    王彦还是担心鲁王一下招抚太多人马,他犹豫了一下,于是补充道:“孙守法还在苦领关,鲁王招抚浙闽清军的事情,可以派人透露给唐王他们。”

    “下官知晓!”

    陈邦彦很快明白王彦的意图,这是让唐王也参与进来,一起和鲁王抢人,当即他也拱了拱手,然后便欲离去。

    可是他们刚转身,王彦却又忽然反悔,“等等!”

    几人闻语又站定下来,王彦思索权衡了半响,才说道:“先不要告诉唐王,等明天事情定下来,再说!”

    陈邦彦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拱拱手,表示明白了。

    王彦见此点了点头,挥手让他们离开,自己则转身进入后堂。

    南京刚下,还有许多事情未做,像查抄府库,清算旗人家产,审理投清官员,这些事情都因为争位,而被暂时打断。

    除了这些该做的事情没做之外,新光复的地区,整个行政系统也是一片混乱。

    整个江南地区,王彦有兵没官,唐藩有官兵少,双方本质上又各不统属,许多事情都没法子做,事务堆积,让王彦头大如斗。

    次日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照耀在皇城金黄的琉璃瓦上,黄灿灿的一片,闪闪发亮,显示是宫城的大气磅礴和森森威严。

    旭日东升,东有大明,古老的帝国,似乎也如朝阳一般,重新散发出蓬勃的朝气。

    宫门大开,身穿四爪龙袍的鲁藩先领着一众绯色袍大员,鱼贯而入,从红色的宫墙间穿过,径直前往议事大殿。

    不多时,穿绯色袍,戴着梁冠,胸前补着狮子的金声桓、郑成功也与一众大臣步入宫门。

    王彦休息一宿,振奋精神,换好郡王衣冠,领着绯袍、青袍的官员来到了皇城外。

    三方人马,一一穿过宫墙间的大理石甬道,各个都抖擞精神,全力一战,一举决定,大明朝后二十年的未来。

    议事殿上,三方还是各站一块,但这次却没有一开始便撕起来,两边似乎都颇有准备。

    殿上安静了一会儿,王彦作为和事老,依然先站出来,轻咳一声,然后说道:“南京光复已有二三日时间,但诸事皆因为统继问题而无法展开。本藩为大将军,战时统领诸军,今日厚颜在此主持议事,望各方今日务必相互妥协,商议个结果,尽早确立新君,然后组阁,以便政事能够顺利展开。”

    王彦停了一下,向两边看了一眼,然后说道:“众位昨日已经商议了一宿,今日便说说看法吧。”

第781章庙号、谥号

    商议皇位继承这种大事,按礼法,就是该遵循先皇遗诏,但如今明朝的情况却太过特殊,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

    这商议由王彦主持也有些不合适,不过老朱家年长且有威望的宗室亲王们,死的也差不多了,剩下的藩王,唐、鲁两藩又不会买账,所以只能由实力最强的王彦来主持。

    议事殿是,原来的奉天殿,唐鲁两藩的人马,虽然没象昨天那样剑拔弩张,但一个个也是杀气腾腾,面无表情的站在议事会场。

    王彦的话说完,殿上安静了一下,唐、鲁两派经过商议后,都有做了准备,今日必定,鼎定乾坤,楚党统一思想后,也随时准备介入。

    两边沉默了一会儿,唐王一边,万元吉出列道:“昨日衡阳王所提三件事,我等回去商议后,觉得十分有理,可是两方却未能达成妥协,为了防止今日议事,像昨天一样混乱,本阁以为这次商谈,我们应该搁置争议,寻求共识。”

    搁置争议,寻求共识,这话说的漂亮,但鲁王这边却有人一声冷哼,“争议怎么搁置?”

    鲁王一边,众多大臣都做好了必争的准备,一定要把鲁王扶上大位,这关系到他们今后的政治前途,必须力争,不达成这一点,谁和你共识。

    王彦见此皱了下眉头,抬手说道:“万阁老继续说!”

    万元吉没有理会鲁王一方,他们要拉拢的是王彦,他拱了拱手,“殿下,既然统继问题争执不下,卑职以为不如先把另两件事情,先行解决。而在这两件事中,大行皇帝的谥号和国葬,便更为急切一些。”

    “殿下,诸位,大行皇帝崩殂以过半月,如今南京以下,当按照大行皇帝遗诏,从速葬于南京,以安大行皇帝在天之灵。”王元吉说完,顾元镜立刻出来附和。

    隆武帝的灵柩,已经停放多日,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毕竟八月时节,拖了那么久,再拖下去,实在就有些不像话了。

    王彦察觉到了拥唐派的用意,但这件事,他不能否定,“大行皇帝,确实需要尽快下葬。”

    万元吉见王彦同意,脸上一喜,忙对殿上众人拱手了拱手,大声说道:“大行皇帝,有力挽狂澜,再造社稷之功,本阁与几名大臣商议后,已经理定谥号,曰,承天续祚开运体仁文章奋武圣达智诚襄皇帝。而庙号可为昭祖皇帝!”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明朝历经十七帝,谥法中美谥的文、武、庄、定、穆、恒、襄、孝等好的谥号基本已经用完,剩下的美谥中,唯有“襄”字适合隆武。

    这个谥号,大多数人不会反对,但庙号叫昭祖,鲁王一派顿时就炸开了锅。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高宗发扬光大,都是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哀宗基本就是贬低快要亡国的庙号。

    如果隆武的庙号是昭祖,那他就是太祖、成祖之外的第三人,地位比宋高宗还要高,唐藩自此法统稳固,鲁王便彻底没戏了。

    “不妥,本藩以为昭祖这个庙号,还有待磋商!”鲁王脸色阴沉,唐藩这哪里是搁置争议,分明是暗度陈仓,他当即亲自站了出来。

    鲁王不站出来不行,如果让手下大臣去辩,根本压不住万元吉,只有他站出来,才能表明,此事没有一丁点商量的余地。

    “东虏南侵,国危如累卵,大行皇帝登基于危难,主国四载,终力王狂澜,始有今日光复南京,延续国祚,重开日月。如此之功,怎么不能号昭祖皇帝!”

    鲁王虽大,但手握重兵的郑成功却不怵他,上前怒声力争。

    “北国尚在东虏之手,只江南半壁,居然称祖,着实可笑,你们这是要让后世耻笑大行皇帝,丢我皇族的脸面。”鲁王并不退让。

    一时间,殿上鲁王与众多鲁藩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昭祖的庙号,拥唐派的大臣也面红耳赤的坚持主张,议事殿内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说是搁置争议,寻求共识,但拥唐派想暗度陈仓,鲁王一方也不愚蠢,立刻就争吵起来。

    殿上的楚党官员,面面相觑,看的不禁有些急了起来。

    他们个个屏息沉思,寻找解决办法,而眼前的情景,也几乎验证了顾炎武昨日的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