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万两对于赵国祚来说,确实是一比巨财,但对王彦来说,就少了一点,他第一次,可是从泉州搬走了三百多万两白银,外加数十万石粮草,而今天的收获,还要与郑成功平分,立可就显得单薄起来。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吗?”王彦不禁问道。
李过愣了愣,“除此之外,仓库里面还有些瓷器,茶叶,卑职不知行情,不好估算。”
“走,去看看~”
当下,众人便在仓库里转悠起来,瓷器都放在木箱之中,里面塞满秸秆和稻草,一箱箱放满了两个大仓,茶叶都装在竹筒或者陶罐之内,密封包装,摆放在一起,层层叠叠,堆积如小山一般。
这些物资估计是原本要运送日本朝鲜的货物,但清军攻占福建之后,福建大规模的贸易,转变成小规模的走私,货物便积压到了这里,郑成功之前估计忙着搬运粮食火器以及现银,所以没来得及处理。
王彦见此心中一估算,这批物资,恐怕的价值八十万两,如果运到广州,那他转手至少可以赚个四五十万两,于是他把郑成功拉到一边,低声对他道:“成功想要钱粮,还是要物资?”
要说这仓库里的茶叶、瓷器,也是郑家之物,但现在王彦的话语,摆明了就是要把这些物资算在战利品之内,郑成功也不能反驳,毕竟郑之龙投了清,这些物资又是他们从清军手中所得。
这时郑成功沉吟一下,金夏两岛四十余万军民,嗷嗷待哺,他手里的银子其实还有不少,物资虽然转手出去能赚到钱,但赚了的钱去买粮,肯定比这十万石要贵上许多,那他等于白费功夫。
想明白着一点,郑成功决定道:“我要钱粮。”
王彦点点头:“这批物资,本阁折算八十万两,米价按二两一石,那十万石粮食,五万两黄金,外加二十万两白银,就归成功所有。”
“都听阁部安排。”
“那此处的物资,就暂时如此决定,城内其他收获,我们再另行商议。”
六千多清兵,在城内做乱几日,肯定也抢夺了不少财物,明军搜一搜,找一找,以及泉州城中之前投清的官员,应该也能搜刮一比巨财。
虽说,肯定无法与王彦第一次搬泉州相比,但就目前来看,他即便上交朝廷一部分,也已经小赚一笔了。
打下泉州这样一座大城,肯定不会没有收获,但具体是多少,那就看王彦怎么写折子了。
这次,他决定将十万两白银,上缴朝廷,那批货物,则转交靖海商号出售,所得银钱用来奖励和发展五忠军的装备。
王彦收了五忠军将领,招兵、发饷等等权利,所以给与军官厚饷,是朝廷规定的几倍,但朝廷军制、军饷却没有变,所以五忠军虽然也拿户部的饷银,但王彦也一直再给他们发饷。
看完仓库,众人遂即前往府衙,路上王彦吩咐属下,快马返回广东,让靖海商行过来搬货。
泉州虽然打下来,但明军东征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加上之前准备的时间,清廷不可能不做应对,王彦估计江南的清兵,也该快到福建,而他并不打算守什么城池,所以物资必须全部运走。
这时,众人刚到府衙门口,就有值哨的士卒禀报道:“国公,有十几位泉州士绅求见,被陈先生带入衙中,陈先生吩咐卑职,如果国公到来,他们在会客堂等候。”
王彦对郑成功笑道:“要不成功和我一起去和他们谈谈!”
郑成功点点头,他今后主要负责闽地,所以泉州本地的乡绅,还是值得一见,他欣然笑道:“那卑职就随阁部一起去会会他们!”
(感谢徐文廷的月票)
第458章接见士绅
来见王彦的几人,并非普通乡绅,准确来说都是泉州的大户望族,其中不少人,还都是曾经的大明官员。
这些人与泉州普通百姓相比,在这次兵祸之中,除了钱财有损失外,人身方面大都平安无事。
此时堂上的士绅一共有二十多人,代表着泉州府半数以上的大家望族,他们座着低声议论,陈邦彦则端坐着闭目养神。
会堂上乱哄哄一片,一名老者重重咳嗽两声,大堂上顿时安静下来,老者名叫郭必昌,是泉州第一大户,曾担任大明兵部尚书,也是泉州府公认的士绅领袖。
郭必昌缓缓道:“如今泉州为朝廷光复,楚国公乃当朝大学士,必为我等士绅考虑,有什么话,等国公来了再说,大家不要在陈先生面前失礼。”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这时,堂外有士兵喊道:“陈先生,国公和国姓爷过来了!”
陈邦彦闻语,睁开双眼,带着众人连忙起身,一起到堂外迎接,便将王彦与郑成功边走边说,大步走进院子。
“诸位士绅久等了,各位来此,不知有合适指教?”王彦走到士绅身前笑道。
“我等岂敢有什么指教,只是有些情况,向楚国公反应,楚国公军务繁忙,我等还来打扰,实在是很抱歉!”
“无妨,各位请!”
众人走进了大堂,纷纷落座,王彦笑着道:“这次东征,虽然是由朝廷和本阁主导,但八闽之地,朝廷今后还是要依靠国姓成功的威望,来主持闽地抗清,所以大家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今后可以直接向国姓成功反应。”
众人闻语,纷纷起身,向郑成功施了一礼,但众多士绅的脸上,却有一些尴尬,郑之龙降清之时,自然向闽地大族通了气,这些士绅现在还能活蹦乱跳,没有在清兵入闽之后,遭受清洗,显然也是归附过清廷。
这其中郭必昌因为与郑芝龙交厚,还帮着博洛写过劝降郑芝龙的亲笔信,而也正是因为郑芝龙的投清,导致郑氏家族的分崩离析,导致郑成功母亲田川氏受辱自尽。
此时郭必昌在面对郑成功时,心中难免有些担心,所以他才来找王彦,没想到王彦还是把他们推给了郑成功。
其实在明清之际,士绅在明清之间,立场可以说十分复杂,首先是清兵战据南京之后,大批直接倒向清廷,但剃发令之后又大批参与反清复明。
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当时思想上的混乱,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就已经烂到骨子里了,王朝的末气,士绅阶层大多感受到,加上人文主义思潮,士绅多重自身利益,不愿为朝廷出力,他们视满清与李自成一样,不过是换个皇帝,所以轻易屈服。
可是事实上,他们在降清之后,又很快发现了满清的不同,就说这郭必昌,他劝说郑之龙投清,可在历史上,他却又因为与其子郭显谋为郑成功内应,举家被清朝提督赵国祚所杀。
郭必昌显然不是特例,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东林矩子钱某人,世人多知其“水太凉,不能下”的名言,但观其之后的举动,不仅数次以银钱支持抗清,甚至秘密谋划了会师长江的大计划,读其之后的诗词,对这个复杂的人,着实很难恨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投清又反清,一波接一波的觉醒,实力始终无法统一的乱向,终归还是思想上的混乱。
那么明清之际是否有一种思想能够救大明,有,可惜晚了几十年,那就是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其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在顾炎武眼中,满清入中原,种种暴行,就是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在今日看来,很好理解,但在明清之际,大多数人却并没有意识道,百姓种地纳粮,就算是许多士绅,也只将满清看做异姓改号,明朝完全没有将士绅、百姓完全发动起来。
许多士绅投了清廷,才发现上当受骗,而八闽之地被骗的最惨的,无疑是海上霸王郑芝龙,他权倾朝野的大明太师不当,去相信清廷的鬼话,不仅把郑氏多年的基业一手葬送,自身也被软禁在北京,成为阶下之囚,连带着跟随郑氏的诸多闽地大族也吃了大苦头。
试想一下,郑芝龙已经投清的情况下,清军将领依然因为贪图郑氏的财富,攻下了郑氏的老巢安平,连郑成功母亲都被侮辱,何况他们这些普通的闽地大族,清军自然少不了一番盘剥。
这次泉州清兵作乱,他们虽然没丢掉性命,但也损失了不少钱财,最主要的情况是全部吓得不轻,心中在也没有安全之感。
郑成功上一次突袭泉州的时候,郭必昌并不在城中,这时他不得不诚恳地对王彦和郑成功行理道:“老朽郭必昌,是晋江郭氏家主,这些也都是泉州本地的大族,今日我们过来,首先就是代表泉州百姓和大族,感谢我大明将士,能够光复泉州。感谢楚国公和国姓爷率领军队救我们于水火。我们无以为报,请楚国公,国姓爷受我们一礼!”所谓士绅,首先得是士,向郭必昌就是天启进士,在场的也多是举人,他们齐齐再次长揖一礼,向王、郑行大礼致谢,王彦摆摆手,对众人道:“抗击清兵,恢复旧土,保护大明子民,这是官军的本份,各位不必多礼!”
郑成功亦道:“八闽有今日之祸,为北虏污秽,过错在我郑氏未能捍卫八闽,今成功俸天子之令,提督福建军务,定将北虏驱除八闽,保士绅百姓太平。”
郑成功在福建普通百姓中的威望很高,现在的话语,其实就是要与那些曾经唆使郑之龙投降的大族达成和解,毕竟反清复明,还是需要士绅的支持。
郭必昌闻语,微微放下心来,众人又纷纷坐下,郭必昌叹口气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朝廷军队盼来了,希望从今以后,泉州就再也不要遭受兵祸了。”
王彦与郑成功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明白了泉州士绅的真真来意,他们是想弄清楚,朝廷打下泉州之后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