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说永远-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节:一直不说永远(13)
我不敢再请他吃东西,否则我欠的人情会滚雪球似的债台高筑。
卫伟依然锲而不舍地往我的抽屉里塞早点,其实我已经因为他戒掉了不吃早餐的习惯,可他置若罔闻。
后来我因为报社集体的出游活动,到外地去了一个星期。回来上课,发现抽屉已经被早点塞得放不下书包。那些食物大部分坏掉,发出难闻的味道。
我花了一个上午的课间休息时间清理抽屉,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天气回暖以后,高三的几个男生以学校名义组织了一支足球队,跑去和大连万达球队练习。居然给他们踢出了点企业的注意力,有家食品公司看中这支潜力股,决定赞助包装他们。学校虽然重视高考,但并不至于把其他出路一一封死,校领导很热情地接待了公司的老总和代表,并且把签约仪式安排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
我一无所知地在教室里上着自习课,直到雪跑来。
“小年,出来!”
所有学生都诧异地看看她,又看看我。
我一边思索着那道几何题一边挪出去,“怎么了?”
“大礼堂现在正开新闻发布会呢,你还在这里傻着!”
“啊?什么发布会?”
“来不及跟你解释,快点跟我去吧!”
“哎,我这正上课呢……”
“你不是报社记者吗?这可是大新闻!”
雪把我一路拖到大礼堂,我挣扎着叫:“我没带记者证——马甲也没穿——还有名片——”
我们一路飞驰,冲进大礼堂。
门口的桌子上放着来宾登记本,我迟疑着拿起笔,在上面签了个名字和身份,雪不假思索地把她的名字签在我旁边,表示和我一起。
容不得我细想,她拉着我找了个位置坐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雪开始给我解释来龙去脉。在我明白个大致的时候,她眼睛盯着最前奇+shu网收集整理排的一个人,“那个是市电视台体育栏目的徐凯吧?”
我没工夫看电视,就算看也不会注意体育栏目,自然更别提认识体育栏目的主持人。雪推推我,“去,问他要张名片。”
“这,不太好吧?”什么主持人不主持人,对我来说就是陌生人一个。
可是雪没妥协,“你一定要去。”
“还是你去吧,你比较擅长交朋友。”
雪瞪了我一眼,“我去顶多要个签名!要那个有屁用!你怎么说都算是他半个同行,同行才能要名片,懂不懂?”
她说着掏出皮夹,“上次你给我一张你的名片,我还留着,你就把这个给他,然后问他要名片。”
我只好站起来,硬着头皮走过去。
“您、您是徐凯吗?”我递上名片。
他停下做记录的笔,抬起头来接过去,看两眼,然后很从容地自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给我,“你好。”
我赶紧拿着,说一句“打扰了”,就匆匆地离开。整个过程如此简单,我松口气回到雪的身边,把徐凯的名片当完成任务一样交给她。
她看了看,又还给我,说:“好好留着,会有用的。”
事实证明,雪的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女孩,她的每一个举动都为以后的目的埋下伏笔。
那年是98年,6月份的时候,世界杯开始了。
学校里的男孩话题莫不与之相关。课间,课上,食堂,教室,走廊,甚至办公室。就连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忍不住点评一两句昨天的比赛:谁谁踢了个超级臭球,真是蠢到没治了等等。
报社那边早就派陈睫亲赴巴黎采访赛事。一方面是因为神通广大的社长正忙着和大学商量免考入学,没有时间管采访;另一方面是因为陈睫本身就在外国语学校学习小语种,虽然是西班牙语,但听说她为此特别经学校批准,由老师地狱训练式地恶补了半年多的法语,交际已不成问题。
在一片世界杯的热潮氛围中,期末考试来了。我们没有去巴黎看球的机会,我们必须考试,考不好,得挨家长骂。
考试刚结束,雪就立刻找到我,说她有一个想法。
“我们可以搞一个中学生谈世界杯的座谈会。”
第14节:一直不说永远(14)
我一愣,但我知道雪从来不干心血来潮、信口雌黄的事,于是我说:“你讲来听听。”
她仔细地分析说:“我们可以以报社的名义发起这个活动,赞助、嘉宾、场地、观众,全都是现成的。”
我说:“你都想好了吧?赞助找谁?”
她说:“和我们学校足球队签约的雅德企业。”
我又问:“那嘉宾呢?”
她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学校那支足球队呀!还有,上次不是叫你向徐凯要名片吗,他是市电视台体育栏目主持人,当嘉宾最合适。”
我接着问:“那场地呢?”
雪答得极顺畅:“学校的大礼堂就可以提供出来。”
我明白了,“至于观众,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了,对吧?”
雪点点头,“对,这也是学校在同行中出名的好机会,领导绝对会支持。”
我沉默了一下,“可是雪,你要知道,我是记者,你不是呀。报社就算同意让我们搞这个活动,也一定会派其他记者来接替你,我不想再看你为他人做嫁衣了。”
雪只是笑一下,“你放心,这点我都考虑不到的话,我还当什么活动发起人啊?现在首要的就是帮我在报社弄个身份。你马上打电话给你们主编,说我要毛遂自荐,其他的你就不用管了。”
我半信半疑,给主编挂了个电话。主编倒是爽快人,他说:“你带她过来好了。”
我带雪去主编办公室,然后在门外等她,半个小时后雪出来了,给我看一张过塑的卡片。
“证件已经搞到了。”
“这么快!”我惊呼。但仔细一看,她那是卡片,可以用绳子穿着挂在胸前,和我的记者本子不同。
雪说:“我跟主编说了我的计划,他同意让我们试试。我说这计划有时效性,你必须马上给我身份,我才好去谈判,他就立刻给我办了。但不是记者证,只是特约通讯员证。”
我管它特约不特约的通讯员,只是兀自感叹:“你真是厉害!”
雪笑笑,“这才第一步,说实话我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让你们主编同意给我身份,这不算什么。倒是赞助,我觉得比较困难,毕竟牵扯到钱。”
我想也是,雪把这件事放在仅次于身份的第二个步骤,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没钱就是空谈的道理。好在她现在已经有了和人谈判的资格。站在街边电话亭,我们顶着烈日给雅德集团的董事长史乐正拨电话。
雪坚持要我来打这个电话,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要锻炼。
我抱怨:“我明明就不是这方面的料,这么重要的事你让我来干……”
雪说:“正式谈判我来,你现在只需要做到约他见面就可以。”
我忽然停下拨电话的动作,拿出本子写起来。
雪扭头一看纸上内容:史董事长,您好,我是学生报社的记者……她哭笑不得,一把抢过,“你不写下来就不能说话吗?!”
我说:“我要是对着他本人或许会好那么一点,但是对着电话这么机械冰冷的东西,我没办法让自己有感情。”
她说:“谁让你有感情了!你只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
我坚持要写下来,“反正我就是不爱说话,尤其是对着电话说话!”
雪无奈地把本子还给我,“你啊你,写议论文的时候你得意着呢!你会写怎么不会说?”
我反唇相讥:“那你会说怎么不会写?”
雪被我噎回去,不怒反笑,“是是是,我们正好互补,快打电话吧。”
我核对了一遍纸上的话,加上一两个字,修改了一个词,这才拿起电话。
由于是照着念,我没出任何差错,那位史乐正董事长也答应让我们次日去他的办公室面谈。
放下话筒,我只能对雪点点头,我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了,可她以为我是兴奋的。幸好没看出来,否则不是要用没出息骂死我?
第二天我们打扮得非常素净,学生气十足地来到雅德公司,在一楼做了登记,搭电梯上了20层。
史乐正的办公室比我们俩事先想象的更气派,红木家具,柜子上错落地放置着古董和盆景。我们坐在硬邦邦的红木沙发上,看着办公桌后距离我们遥远得看不清面部表情的史董事长。
第15节:一直不说永远(15)
自我介绍过后,雪开始说服这位董事长的工作。
老实说,我觉得希望越来越渺茫。首先我们是两个高中生,我们这家公司的时候,大部分员工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在他们看来我们大概是除了读书之外什么都不会的学生;其次,这位董事长看起来也太没诚意。很明显,他明明可以请我们俩人坐到他办公桌对面的两把转椅上,或者他过来坐到我们对面的沙发上,这才是平等谈判的态度。可现在,他叫我们坐在矮矮的沙发上,自己则高高在上,坐在遥远的办公桌后,表情捉摸不透。
更甚者,他连水也没有让人为我们倒。
雪说话的声音开始模糊,我没有注意到她说了什么,也无法看清楚史乐正的神色。我一边在脑海里想着谈判成功的几率,一边悄悄地打量着董事长身后架子上的古董。
如果他不答应,雪会放弃吗?还是另外找一家赞助企业?不管怎么说没有比这家更合适的公司了,毕竟他能注意到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少年球队并包装训练他们成为职业球队,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典型的商业家。
雪忽然站了起来,我惊醒过来,雪正礼貌地向史乐正告辞。
我也跟着站起来,只听史乐正说:“喝杯饮料再走不迟。”
女秘书拿着两罐冰镇可乐走进来,打开插进吸管放在茶几上。史乐正依然坐在办公桌后面,我们拿起可乐,雪大概是很渴了,把吸管抽出放在茶几上,就着口咕嘟咕嘟地灌起来。
这时史乐正说:“那么星期五上午九点,你们来财务部领这两千块吧。”
雪擦了一下嘴角和下巴,放下罐子,“好的,再见。”
我们走出雅德公司,